齿状突骨折患者的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状突骨折患者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24T15:55:16.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秦玉良[导读]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累及寰枢椎区稳定性的严重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

秦玉良 (黑龙江省鸡西矿业总医院医疗集团二道河子中心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427-02

【摘要】目的讨论齿状突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非手术治疗包括直接石膏固定、牵引复位加石膏固定和Halo支架固定3种。前路螺钉直接固定来治疗齿状突骨折,该方法不但可以保留寰枢关节功能,且骨折愈合率高,手术创伤小,被认为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较理想的术式。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治疗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累及寰枢椎区稳定性的严重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颈椎损伤的10%~15%,可导致急性或迟发性颈髓压迫并危及病人生命。

根据骨折部位将齿状突骨折分为三型:Ⅰ型(尖端骨折),齿状突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行骨折,约占4%;Ⅱ型(根部骨折),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骨折,约占65%;Ⅲ型(椎体骨折);枢椎椎体部骨折,占31%。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36例,经过非手术和手术治疗36例患者基本痊愈,现分析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6岁。结果经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36例患者疗效显著18例,良好16例,一般2例。

1.2临床表现枕部和颈后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并常有枕大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颈部僵硬呈强迫位置,典型的体征为病人以手扶持头部可缓解疼痛,但临床上少见。

1.3辅助检查

1.3.1X线特点 X线片检查是诊断齿状突骨折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常规检查应包括正、侧位片和张口位片。齿状突和脊髓各占据椎管矢状径的1/3,而其余1/3为缓冲间隙。齿状突骨折常伴随寰椎前脱位或后脱位,其X线有如下几种表现。

齿状突骨折伴随寰椎前脱位的表现:

(1)开口位片:观察齿状突骨折的移位和骨折线。齿状突基底部有横行骨折线,偶有齿状突倾斜,多无左右移位。

(2)侧位片:观察寰枢椎脱位程度。齿状突伴随寰椎向前移位,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向前方突出。伴有血肿者,咽后壁增厚更明显。

(3)颈椎序列代偿性前突增大,偶可伴发寰椎旋转性脱位,同时合并脊髓移位,多伴脊髓神经损伤。

(4)寰椎后弓向前移位,枢椎棘突显示特别突出。当寰枢椎间韧带撕裂时,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间距离加大(正常成人寰椎前弓后线与齿状突之间的距离即寰齿间距为2~3mm,儿童偏大为3~4mm,超出此范围应考虑有齿状突骨折和或韧带结构的损伤)。

齿状突骨折伴随寰椎后脱位的表现:

①开口位片:齿状突基底部有横行骨折线;②侧位片:齿状突伴随寰椎向后移位;③寰椎前弓骑跨于齿状骨骨折面之上,后弓与枢椎棘突间距离缩短,后弓向后突出。④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前凸仍可存在。可伴发后弓与侧块骨折。常损伤脊髓神经。

1.3.2CT特点对齿状突骨折的移位情况观察较好,可较好地显示寰枢椎区的横断解剖。当骨折线呈水平状、骨折移位小时,CT扫描也容易漏诊。因此检查时应尽可能采用薄层横断扫描,并做矢状和冠状重建。

2治疗

2.1非手术治疗包括直接石膏固定、牵引复位加石膏固定和Halo支架固定3种。新的支架采用MRI相容性的材料,而且对后部形状加以改进,以便于仰卧位安装。Halo支架固定的制动优于其他方法。Andenson等比较了Halo支架固定下的坐位和仰卧位的X线片,发现Ⅱ型骨折端平均移位1.85mm,成角平均9.0°。对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直接采用石膏固定,8~12周后摄片复查,临床愈合后仍颈围固定2~3个月。对伴有移位的齿突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加石膏固定的治疗方法。牵引重量一般为1.5~2kg,不宜过大,以免过度牵引导致骨折不愈合。

颈部支具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颈部支具可以承载负荷,以减少外部负荷对颈椎的作用,主要用于颈椎损伤时以及融合过程中的制动,通过限制颈椎及其周围肌肉的运动而起作用。不同支具对控制颈椎活动的能力不同,生物力学效应是选择支具作为工具的首要考虑因素。Halo支具是所有颈部支具中限制颈椎活动作用最强的一种,可以限制颈椎各方向活动度的95%以上。

2.2.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为后路寰枢融合术,但手术后颈椎的旋转活动度常减少40%~50%。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前路螺钉直接固定来治疗齿状突骨折,该方法不但可以保留寰枢关节功能,且骨折愈合率高,手术创伤小,被认为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较理想的术式。前路齿突螺钉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为无移位或成角的Ⅱ型和不稳定的Ⅲ型齿突骨折。手术效果分析:齿突骨折愈合率从83%到100%不等,可与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齿突骨折的疗效相媲美。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前路齿突螺钉固定齿突骨折提供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约为正常齿突的50%。单枚螺钉固定和双枚螺钉固定的问题,生物力学和临床比较均发现,对齿突骨折的固定强度、稳定性和愈合情况在单或双根螺钉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池永龙,王向阳,毛方敏,林焱,徐华梓,黄其杉,杨雷.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2期.

[2]闫明,王超,王圣林.新鲜齿状突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式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年0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