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
命传统教育的日期。
端午节 也称“端阳节”、“五月端午”,时在农历
五月初五,为悼念屈原日。是日中午吃粽子。
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原节”,俗称“鬼
节”,为上坟祭祖之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是夜月明
而圆,人们把月圆看做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团圆节”。
节前亲友相互赠送月饼、果品,晚上以月饼、瓜果祭月,
1958 年修建武城县四女寺 枢纽,漳河、卫河于馆陶县徐万 仓汇合后至四女寺枢纽河段称卫运河。卫运河自临西县孟 庄入清河县东部边境,经二哥营、邵庄、南焦庄、前孙庄、 后孙庄、南李庄、油坊、劝礼、朱唐口、前郭屯、后郭屯, 至渡口驿村北出境,入故城县,大运河也正是利用了这一 段河流贯穿南北。
注:清河郡,通县十四,即清河、清阳、武城、历亭、
- 14 -
占便宜受大害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听老的言,吃亏在眼前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报娘恩 吃饭穿衣量家当,有了不可不吃,没了不可强吃 人过青春无少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交人交心 没有走不着的道,没有求不着的人
(二)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尖庄开了口,淹得清河无处走 鱼鳞天,下雨不过三 初一下雨半月晴,初二阴天半月不明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燕子高飞蛇过道,老牛大叫雨来到 东风雨,西风晴,北风起来不留情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七月十五定旱涝
思考:“天下北库”你弄懂了吗?
-4-
第三节 油坊镇
明初,北王庄王充德在此开设油坊打油为生,后来,
有李氏迁来定居,发展成村,油坊遂城村名。
由于明代漕运兴盛,油坊镇又是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头,舟来船往,
商贾云集,油坊由一个小村落,很快成为 2000 多人的大
集镇,居民百人百姓,镇内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创出了
多家出名的老字号。
-3-
清河是“状元之乡”。
思考:搜集我们周围的名人轶事。
第二节 清河号称“天下北库” 大运河的开通,无疑也给地方经济和人文社会的发 展,带来极大的促进。清河郡自隋唐至北宋是地方历史上 又一次大而持久的兴盛时期。清河郡不但生成小麦、谷子、 大豆,而且还广植桑麻,养蚕织丝。唐时清河郡不但盛产 粮食,还生产丝绸及绒毛制品,曾号称“天下北库”。
底部直径 100 多米。1983 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
-9-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清河县文化旅游景点。 实践:参观码头或墓葬后 的感受。
- 10 -
第五章 运河之民俗
历史上,多次有大规模的移民来清河,尤其是在明朝 前期,清河的移民人数很多,且来自全国各地,油坊镇因 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来此经商落户的人多,素有“百人百 姓”之说。此后形成的民俗习惯,应是多地区民俗的结合 体,由此反映出的文化,极具特色。
-7-
只。1987 年,山东渡口驿在此建桥后,停止摆渡。 第二节 驿站和桥梁
邮局 清河邮政通信始于大唐。民国二年一月一 日,油坊镇开办二等乙级邮局,地址在南大街路西。油坊 地临运河,所以比清河县城内设邮局早。
油坊大桥 位于油坊村东,渡口南约 300 米,横跨 卫运河,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 298 米,共 21 孔,桥面 净宽 8.5 米。 设计标准载 重 , 汽 — 15 吨 , 拖 — 80 吨。
发展很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6.7 亿元。
-5-
思考:1、你了解油坊镇吗?用自己 的话说给同学们听。 2、讲发生在油坊镇的一则或几则小故事。
-6-
第三章 运河之交通
元代,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全线通航,在 700 多 年的时间里,卫运河是河航运输要道之一,是南北交通大 动脉。因运输繁忙,人口增多,相应的配套服务措施也不 断更新加强。
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古称“花朝”,俗称“龙抬头”, 表示春天到了,蛰龙升天布雨。正月二十五日早晨各家在 庭院用草木灰撒成圆形囤样,名为“打囤”。内中放一撮 杂粮,取五谷丰登之意。二月二早晨有的人家在室内“打 钱囤”,预兆生意发财。民间有“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 子往家流”之说。
清明节 节前一日俗称“寒食”。这一天为家家上 坟祭祖之日,也是拜谒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功绩、进行革
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全长 1 794 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 人工河流,与万里长城并称 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 程。大运河体现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千百年来,大运河在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依托运河,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运河 文化。运河文化,她上承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下接新时代社会的实 际,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运河文化
弘哺 扬育 运运 河河 文少 化年
卷首寄语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江流域,地面开阔,地势 较为平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运河文化在清河区段的显现,又 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清河运河文化。清河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内 涵丰富,是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 山东、江苏和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
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为辞灶日,家家将厨
房灶王神像取下烧之,意为送灶神。祝祷“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 13 -
思考:1、古今节日不同之处在哪里? 2、你对哪个节日最感兴趣?
第二节 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现,不 断总结,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 一分钱逼死英雄汉 贫居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老实人有后程 饿死比做贼,屈死别告状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人跟什么人学什么人 好汉做事好汉当 人穷志不短
存六处,由北向南依次是:煤炭码头、百货果品码头、渡
口码头、粮食码头、运盐码头等。
在卫运河通航的几百年中,油坊码头一直是清河境内
一处重要的水陆码头,它对油坊一带及清河的商贸发展、
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墓葬
在坝营镇冢
子村西,有一座圆形土丘,
俗名冢子,冢子周围原有八
座小冢子,并称清河九家。
现存冢子原高 20 米,
-1-
漳南、鄃、临清、清泉、清平、高唐、经城、宗城、博平、 茌平。
思考:说说你对清河郡的印象。
-2-
第二章 运河之城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清河的经济繁荣,同时,也促 进了清河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唐宋清河城池位置 隋代清河郡城位于永济渠西约五里处。宋代广称永济 渠为御河,永济渠流经清河郡六百余年,隋唐至宋的清河 郡城(后改贝州),也是靠大运河发展起来的水边城市, 曾经“城池高阔,地方繁荣”,历代设节度使,纵览军事。 除经济繁荣外,清 河郡人文社会的显赫, 也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 征。自汉迄宋,清河郡 是八大姓氏的郡望(张、 崔、房、傅、贝、赐、 汲、革),尤其是“张、崔、房、傅”四姓,显赫久长, 高官辈出,闻名于世,而且清河还是张氏、贝姓的起源地。 由于贯穿南北运河文化影响,加之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 清河郡也是名人辈出之地。如北魏时期的大司徒、书法家 崔浩,天文学家张子信,数学家张丘建;唐代大诗人张祜, 唐代的中国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等。因此今天有人称唐代的
明代至民国初期,油坊镇码头白天桅帆不断,夜间渔
火闪烁,运输十分繁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二十多
年里,清河的物资交流和供
应,也主要依赖运河水运,
因
此,油坊镇经济繁荣,素有
清
河“小上海”之称。
如今,油坊是拥有五万
一
千三百多人的镇政府所在
地,仅油坊三街(油坊、新
街、柳庄)的人口就已发展
到
六千五百多人。精梳羊绒及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业生产
第一节 传统节日 春节 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节前, 家家备年货,蒸馒头,做豆腐,制新衣,扫庭院,糊窗户, 贴年画。腊月的最后一天称“除夕”,从是日始,贴春联, 请爷爷奶奶,堂屋悬挂主子及 神袛画像,供祭天地祖先。晚 上点蜡烛,挂灯笼,全家老幼 或邻里街坊相聚一处,喝“辞 岁酒”,叙旧话题,通宵不寐, 以待新旧交替之时,是为守岁。 正月初一,起五更,祭天地, 拜祖先,男女着新衣,团拜尊 长,给儿童压岁钱,吃饺子,放鞭炮,然后给同族、邻里 拜年,街道相遇,相互祝福。
第一节 渡口 清河县辖卫运河段,曾有渡口 4 除处,即油坊渡口、 渡口驿渡口、朱唐口渡口和前孙庄渡口。其中以油坊、渡 口驿两处渡口较为有名。 油坊渡口 自元 朝运河改道为今之走 向,油坊镇迅速发展成 为水陆码头,物资集散 交流中心。那时,设南 北两个渡口,与河东相 通。每逢农历一、六日 油坊大集,过往行人摩肩接踵。 渡口驿渡口 与山东省夏津县渡口驿摆渡相通。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私人摆渡,船只、船工多变不 定。1958 年,属渡口驿大队管理,有船工 5 人,木船一
目录
第一章:运河之河·················1 第二章:运河之城·················3 第三章:运河之交通··············7 第四章:运河之文物··············9 第五章:运河之民俗·············11 第六章:运河之工艺·············17 第七章:运河之小吃·············19 第八章:运河之诗词·············21 第九章:运河之掌故·············24
- 11 -
初二早晨上坟(俗称送爷爷奶奶),出嫁的闺女回娘 家。初四或初六新女婿到丈人家拜年。初二至初八去外村 串亲拜年。
初五俗称“破五”,意为春节过后“破土动工”,新的 一年工作开始。是日吃“破五饺子,破五面”,妇女则讲 究“破五绳子破五线”。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俗称过十五, 小年下。十五晚上吃元宵,吃饺子等。晚上挂彩灯,放烟 火,放云灯,也有的村镇演戏。放电影······男女老少 涌向街头,摩肩接踵,热闹胜过春节。元宵节以十五为高 潮,断续延至十七、十八。过了节,农家备耕,买卖开业, 新的一年活动开始。
家人团聚,吃月饼、瓜果,户外赏月,俗称“圆月”。亲
友邻里相邀聚饮。
十月一
农历十月一日,俗称“鬼节”,是日上坟
祭祖。父母去世,儿女将五色纸剪成“衣服”(长不盈尺),
在坟前烧掉,谓之“送寒衣”,并将纸钱装入“纸箱子”
内,一并烧掉。迁坟造莹也在此日。
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称“腊八”,家家吃“腊八
粥”。是日用糖醋腌蒜,春节时变绿,称“腊八蒜”。
缚笤帚、扎扫帚简单易学。主要用丁字拐、镰刀、线 或铁丝,原料有三种:高粱穗、秫子苗和毛竹,高粱和秫 子是当地生产,竹子苗主要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 浙江、湖北等地运进。
加工程序是:缚笤帚用的的高粱苗和秫子苗,先把帽 刮干净,然后用水洒湿,缚炊帚用的高粱苗用水浸。高粱 苗须用木棒砸扁或压扁,排好拉紧,绕上线系好,一般扎 10 道。竹子苗先晒,以防变形,后用竹子把叶子打掉排 好,用拐子拉紧绕上铁丝系好即成,一般扎 7 道 8 道不等。
第一章 运河之河
历史上流经清河县的大运河有两条:一是隋朝开凿的 大运河——永济渠;而是今存大运河——大运河卫运河 段。
隋大业四年,隋炀帝下令河 北诸郡男女百万余众开挖永济 渠,赐名“御河”。隋朝开凿大 运河时,清河为郡治(统县十 四),大运河的永济渠段,流经 清河郡所辖的六个县(见标注红 色字体)
思考:和同学交流你所喜爱的俗语俗蕴 含的人生哲理。
- 16 -
第六章 运河之工艺
后苑庄的笤帚 后苑庄缚笤帚、扎笤帚是从土 民霍家开始的,其祖上多少辈儿都靠缚扫帚、扎扫帚维持 生计,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燕王扫北时,清河一带长时期兵荒马乱,人们死的死、 逃的逃,这个村只有姓霍的一家幸免于难;不久又搬来姓 顾的一家,这两家都靠缚笤帚、扎笤帚谋生。那年,姓顾 的当了土匪,被家人打死,只有霍氏一家手艺延续下来。
1、现在我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什么? 2、学习了这些古交通设施,你最大的感受 是什么?
-8-
第四章 运河之文物
大运河的开通,孕育了运河文化,如今的文物遗存,
传承着古老的运河文化信息,是清河历史发展的见证。
码头 据史料
载,明弘治年间始在清
河县境内设立码头,码
头就设立在今油坊镇。
至今,油坊码头遗迹仍
存,建在运河西岸的月堤处,月堤南北长约 600 多米,现
- 15 -
(三) 焦庄的节蝼(蝉)——又飞回来了 (好些年,焦庄就村头一棵树,树上的节蝼飞一圈没别的 地方可落,只好又飞回来了。) 郭庄的盆——一套一套的 (郭庄烧盆历史悠久,大小五个为一套。常用此语形容一 个人能说会道。) 推小车的跟着粮船走——不隔帮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 阴天的树——没影
命传统教育的日期。
端午节 也称“端阳节”、“五月端午”,时在农历
五月初五,为悼念屈原日。是日中午吃粽子。
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原节”,俗称“鬼
节”,为上坟祭祖之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是夜月明
而圆,人们把月圆看做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团圆节”。
节前亲友相互赠送月饼、果品,晚上以月饼、瓜果祭月,
1958 年修建武城县四女寺 枢纽,漳河、卫河于馆陶县徐万 仓汇合后至四女寺枢纽河段称卫运河。卫运河自临西县孟 庄入清河县东部边境,经二哥营、邵庄、南焦庄、前孙庄、 后孙庄、南李庄、油坊、劝礼、朱唐口、前郭屯、后郭屯, 至渡口驿村北出境,入故城县,大运河也正是利用了这一 段河流贯穿南北。
注:清河郡,通县十四,即清河、清阳、武城、历亭、
- 14 -
占便宜受大害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听老的言,吃亏在眼前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报娘恩 吃饭穿衣量家当,有了不可不吃,没了不可强吃 人过青春无少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交人交心 没有走不着的道,没有求不着的人
(二)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尖庄开了口,淹得清河无处走 鱼鳞天,下雨不过三 初一下雨半月晴,初二阴天半月不明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燕子高飞蛇过道,老牛大叫雨来到 东风雨,西风晴,北风起来不留情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七月十五定旱涝
思考:“天下北库”你弄懂了吗?
-4-
第三节 油坊镇
明初,北王庄王充德在此开设油坊打油为生,后来,
有李氏迁来定居,发展成村,油坊遂城村名。
由于明代漕运兴盛,油坊镇又是大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头,舟来船往,
商贾云集,油坊由一个小村落,很快成为 2000 多人的大
集镇,居民百人百姓,镇内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创出了
多家出名的老字号。
-3-
清河是“状元之乡”。
思考:搜集我们周围的名人轶事。
第二节 清河号称“天下北库” 大运河的开通,无疑也给地方经济和人文社会的发 展,带来极大的促进。清河郡自隋唐至北宋是地方历史上 又一次大而持久的兴盛时期。清河郡不但生成小麦、谷子、 大豆,而且还广植桑麻,养蚕织丝。唐时清河郡不但盛产 粮食,还生产丝绸及绒毛制品,曾号称“天下北库”。
底部直径 100 多米。1983 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
-9-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清河县文化旅游景点。 实践:参观码头或墓葬后 的感受。
- 10 -
第五章 运河之民俗
历史上,多次有大规模的移民来清河,尤其是在明朝 前期,清河的移民人数很多,且来自全国各地,油坊镇因 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来此经商落户的人多,素有“百人百 姓”之说。此后形成的民俗习惯,应是多地区民俗的结合 体,由此反映出的文化,极具特色。
-7-
只。1987 年,山东渡口驿在此建桥后,停止摆渡。 第二节 驿站和桥梁
邮局 清河邮政通信始于大唐。民国二年一月一 日,油坊镇开办二等乙级邮局,地址在南大街路西。油坊 地临运河,所以比清河县城内设邮局早。
油坊大桥 位于油坊村东,渡口南约 300 米,横跨 卫运河,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 298 米,共 21 孔,桥面 净宽 8.5 米。 设计标准载 重 , 汽 — 15 吨 , 拖 — 80 吨。
发展很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6.7 亿元。
-5-
思考:1、你了解油坊镇吗?用自己 的话说给同学们听。 2、讲发生在油坊镇的一则或几则小故事。
-6-
第三章 运河之交通
元代,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全线通航,在 700 多 年的时间里,卫运河是河航运输要道之一,是南北交通大 动脉。因运输繁忙,人口增多,相应的配套服务措施也不 断更新加强。
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古称“花朝”,俗称“龙抬头”, 表示春天到了,蛰龙升天布雨。正月二十五日早晨各家在 庭院用草木灰撒成圆形囤样,名为“打囤”。内中放一撮 杂粮,取五谷丰登之意。二月二早晨有的人家在室内“打 钱囤”,预兆生意发财。民间有“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 子往家流”之说。
清明节 节前一日俗称“寒食”。这一天为家家上 坟祭祖之日,也是拜谒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功绩、进行革
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全长 1 794 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 人工河流,与万里长城并称 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 程。大运河体现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千百年来,大运河在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依托运河,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运河 文化。运河文化,她上承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下接新时代社会的实 际,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运河文化
弘哺 扬育 运运 河河 文少 化年
卷首寄语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江流域,地面开阔,地势 较为平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运河文化在清河区段的显现,又 构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清河运河文化。清河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内 涵丰富,是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 山东、江苏和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
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为辞灶日,家家将厨
房灶王神像取下烧之,意为送灶神。祝祷“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 13 -
思考:1、古今节日不同之处在哪里? 2、你对哪个节日最感兴趣?
第二节 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现,不 断总结,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 一分钱逼死英雄汉 贫居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老实人有后程 饿死比做贼,屈死别告状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人跟什么人学什么人 好汉做事好汉当 人穷志不短
存六处,由北向南依次是:煤炭码头、百货果品码头、渡
口码头、粮食码头、运盐码头等。
在卫运河通航的几百年中,油坊码头一直是清河境内
一处重要的水陆码头,它对油坊一带及清河的商贸发展、
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墓葬
在坝营镇冢
子村西,有一座圆形土丘,
俗名冢子,冢子周围原有八
座小冢子,并称清河九家。
现存冢子原高 20 米,
-1-
漳南、鄃、临清、清泉、清平、高唐、经城、宗城、博平、 茌平。
思考:说说你对清河郡的印象。
-2-
第二章 运河之城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清河的经济繁荣,同时,也促 进了清河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唐宋清河城池位置 隋代清河郡城位于永济渠西约五里处。宋代广称永济 渠为御河,永济渠流经清河郡六百余年,隋唐至宋的清河 郡城(后改贝州),也是靠大运河发展起来的水边城市, 曾经“城池高阔,地方繁荣”,历代设节度使,纵览军事。 除经济繁荣外,清 河郡人文社会的显赫, 也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 征。自汉迄宋,清河郡 是八大姓氏的郡望(张、 崔、房、傅、贝、赐、 汲、革),尤其是“张、崔、房、傅”四姓,显赫久长, 高官辈出,闻名于世,而且清河还是张氏、贝姓的起源地。 由于贯穿南北运河文化影响,加之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 清河郡也是名人辈出之地。如北魏时期的大司徒、书法家 崔浩,天文学家张子信,数学家张丘建;唐代大诗人张祜, 唐代的中国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等。因此今天有人称唐代的
明代至民国初期,油坊镇码头白天桅帆不断,夜间渔
火闪烁,运输十分繁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二十多
年里,清河的物资交流和供
应,也主要依赖运河水运,
因
此,油坊镇经济繁荣,素有
清
河“小上海”之称。
如今,油坊是拥有五万
一
千三百多人的镇政府所在
地,仅油坊三街(油坊、新
街、柳庄)的人口就已发展
到
六千五百多人。精梳羊绒及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业生产
第一节 传统节日 春节 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节前, 家家备年货,蒸馒头,做豆腐,制新衣,扫庭院,糊窗户, 贴年画。腊月的最后一天称“除夕”,从是日始,贴春联, 请爷爷奶奶,堂屋悬挂主子及 神袛画像,供祭天地祖先。晚 上点蜡烛,挂灯笼,全家老幼 或邻里街坊相聚一处,喝“辞 岁酒”,叙旧话题,通宵不寐, 以待新旧交替之时,是为守岁。 正月初一,起五更,祭天地, 拜祖先,男女着新衣,团拜尊 长,给儿童压岁钱,吃饺子,放鞭炮,然后给同族、邻里 拜年,街道相遇,相互祝福。
第一节 渡口 清河县辖卫运河段,曾有渡口 4 除处,即油坊渡口、 渡口驿渡口、朱唐口渡口和前孙庄渡口。其中以油坊、渡 口驿两处渡口较为有名。 油坊渡口 自元 朝运河改道为今之走 向,油坊镇迅速发展成 为水陆码头,物资集散 交流中心。那时,设南 北两个渡口,与河东相 通。每逢农历一、六日 油坊大集,过往行人摩肩接踵。 渡口驿渡口 与山东省夏津县渡口驿摆渡相通。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私人摆渡,船只、船工多变不 定。1958 年,属渡口驿大队管理,有船工 5 人,木船一
目录
第一章:运河之河·················1 第二章:运河之城·················3 第三章:运河之交通··············7 第四章:运河之文物··············9 第五章:运河之民俗·············11 第六章:运河之工艺·············17 第七章:运河之小吃·············19 第八章:运河之诗词·············21 第九章:运河之掌故·············24
- 11 -
初二早晨上坟(俗称送爷爷奶奶),出嫁的闺女回娘 家。初四或初六新女婿到丈人家拜年。初二至初八去外村 串亲拜年。
初五俗称“破五”,意为春节过后“破土动工”,新的 一年工作开始。是日吃“破五饺子,破五面”,妇女则讲 究“破五绳子破五线”。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俗称过十五, 小年下。十五晚上吃元宵,吃饺子等。晚上挂彩灯,放烟 火,放云灯,也有的村镇演戏。放电影······男女老少 涌向街头,摩肩接踵,热闹胜过春节。元宵节以十五为高 潮,断续延至十七、十八。过了节,农家备耕,买卖开业, 新的一年活动开始。
家人团聚,吃月饼、瓜果,户外赏月,俗称“圆月”。亲
友邻里相邀聚饮。
十月一
农历十月一日,俗称“鬼节”,是日上坟
祭祖。父母去世,儿女将五色纸剪成“衣服”(长不盈尺),
在坟前烧掉,谓之“送寒衣”,并将纸钱装入“纸箱子”
内,一并烧掉。迁坟造莹也在此日。
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称“腊八”,家家吃“腊八
粥”。是日用糖醋腌蒜,春节时变绿,称“腊八蒜”。
缚笤帚、扎扫帚简单易学。主要用丁字拐、镰刀、线 或铁丝,原料有三种:高粱穗、秫子苗和毛竹,高粱和秫 子是当地生产,竹子苗主要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 浙江、湖北等地运进。
加工程序是:缚笤帚用的的高粱苗和秫子苗,先把帽 刮干净,然后用水洒湿,缚炊帚用的高粱苗用水浸。高粱 苗须用木棒砸扁或压扁,排好拉紧,绕上线系好,一般扎 10 道。竹子苗先晒,以防变形,后用竹子把叶子打掉排 好,用拐子拉紧绕上铁丝系好即成,一般扎 7 道 8 道不等。
第一章 运河之河
历史上流经清河县的大运河有两条:一是隋朝开凿的 大运河——永济渠;而是今存大运河——大运河卫运河 段。
隋大业四年,隋炀帝下令河 北诸郡男女百万余众开挖永济 渠,赐名“御河”。隋朝开凿大 运河时,清河为郡治(统县十 四),大运河的永济渠段,流经 清河郡所辖的六个县(见标注红 色字体)
思考:和同学交流你所喜爱的俗语俗蕴 含的人生哲理。
- 16 -
第六章 运河之工艺
后苑庄的笤帚 后苑庄缚笤帚、扎笤帚是从土 民霍家开始的,其祖上多少辈儿都靠缚扫帚、扎扫帚维持 生计,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燕王扫北时,清河一带长时期兵荒马乱,人们死的死、 逃的逃,这个村只有姓霍的一家幸免于难;不久又搬来姓 顾的一家,这两家都靠缚笤帚、扎笤帚谋生。那年,姓顾 的当了土匪,被家人打死,只有霍氏一家手艺延续下来。
1、现在我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什么? 2、学习了这些古交通设施,你最大的感受 是什么?
-8-
第四章 运河之文物
大运河的开通,孕育了运河文化,如今的文物遗存,
传承着古老的运河文化信息,是清河历史发展的见证。
码头 据史料
载,明弘治年间始在清
河县境内设立码头,码
头就设立在今油坊镇。
至今,油坊码头遗迹仍
存,建在运河西岸的月堤处,月堤南北长约 600 多米,现
- 15 -
(三) 焦庄的节蝼(蝉)——又飞回来了 (好些年,焦庄就村头一棵树,树上的节蝼飞一圈没别的 地方可落,只好又飞回来了。) 郭庄的盆——一套一套的 (郭庄烧盆历史悠久,大小五个为一套。常用此语形容一 个人能说会道。) 推小车的跟着粮船走——不隔帮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 阴天的树——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