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成长中的矛盾及教育途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成长中的矛盾及教育途径探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矛盾,教育途径

摘要:从孤独无助与自由放任,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计较反抗与过分顺从,明理懂事与任性放肆,肩负重担与生活清苦等五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成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通过对本区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特别的矛盾。通过对这些矛盾的思考分析,探索一些好的方法和途径,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孤独无助与自由放任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最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尽管有些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管,但这种关系与孩子与父母的亲情关系截然不同,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心教育,孩子总有一种寂寞孤独、无依无靠助的感觉,久而久之变得抑郁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在对本区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

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表现的寂寞无助,胆小怕事,遇到侵害时也不敢说出来,许多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受到不法侵害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教育,一些孩子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由放任,养成了任何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年龄尚小,他们缺乏判断是非美丑的能力,很容易误入歧途。一位留守女童对老师说:“我每天都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爸爸妈妈才会回家,他们不在家里的日子我觉得什么都没意思”。另一位孩子说:“在家里我做什么事情,无论做好做坏都没有人说我,真无聊。”两位孩子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行为放任自由,无所顾忌,有些言行十分偏激。

学校通过开展有意义、有趣味的集体活动,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会和他人交流,融入集体。安排老师或心理健康辅导员定期和留守儿童进行谈心交流。班主任要勤于联系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指导他们在家里怎样和孩子交流。作为临时监护人也不能对孩子不闻不问,对孩子不良的言行要指出来,在平时要教给孩子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和方式方法。乡镇、村委会也应当对留守家庭予以关注,千万不可忽视留守儿童,要让他们有存在感,有被他人在乎和尊重的感觉。

二、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或自卑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经过调查分析,仅有15%左右的留守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一些留守孩子在衣着、饮食、家庭氛围等方面与他人对比,在感到不及他人时便会过低地评价自己,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进而逐渐封闭自我,郁郁寡欢。

另一些孩子则会逐步形成一种虚假的强大感觉,过高地估计自己。往往在语言、行动等方面表现出自己很牛气的样子,把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这其实是一种自负。这些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在他人看来是很无知的表现。但他们既盲从又狂妄,有时候胆大妄为,只因一念之差,甚至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针对留守儿童心理比较敏感、自负的特点,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当特别注意,在生活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关心,动员同学多给予他们帮助。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在发现他们身上的问题时,要指出来,但是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能用激烈的言辞进行批评,更不能进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讽刺挖苦。孩子的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电话沟通,定期了解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的表现,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给予引导,

作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也要多给予孩子关心,尽力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需求,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要耐心教育,不要用激烈的言辞去辱骂,损伤他们的自尊心。无论是老师还是临时监护人都应该对留守孩子进行基本生活常识、做人的道理以及责任感教育。

三、计较反抗与过分顺从

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

中 16%经常有;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2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他人的欺负。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因为这种心理,导致留守儿童不能正常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形成了他们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怨恨、仇视的畸形心理,对社会、对他人充满敌意,表现出暴力化的倾向。

另一方面,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我保护和渴望他人保护的本能意识,而留守儿童所处的特殊境况,使他们的这种心理表现更加强烈。他们时刻都在提防,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或者为了避免他人伤害到自己,而在许多的时候表现出对他人过分的顺从,哪怕有时候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的,可是又迫于无奈,只好牺牲自我,顺从他人。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内心形成一种很大的压力,也可能会形成强大的反弹力而集中爆发。

在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留守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怎样处理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与维护他人合法权益的关系,既要尊重自己,更要尊重他人。通过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因过分维护自我而显得自私自利,甚至与他人敌对;也不要因为胆小怕事而对他人无原则地服从。在教育过程中,还是要引导孩子有一颗宽容之心,也要善于帮助他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关爱,为自己开拓更加宽广的成长之路。

四、明理懂事与任性放肆

由于孩子留守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因父母亲不在身边,缺少了依靠、依赖,留守孩子在家的饮食起居、学习生活完全要靠自己,一些留守儿童可能对自己的生活有精细的安排,自理能力很好,一些懂事的孩子非常懂得体谅长辈,理解父母亲外出打工的原因,学会了做家务、农活,甚至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少有的懂事与能干,但是对于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很少知道,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则是随心所欲,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只是简单说说或者干脆不管。对于指导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过问。所以,一个表面上看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