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生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奥尔夫音乐生活化
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中活学习。
”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幼儿生活化音乐节奏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带给我们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思考,教育向生活回归的教育理念:教育源于生活,又能促进生活的发展。
我们发现幼儿的艺术表达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将艺术活动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
我们应当不失电动机地注意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节奏教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这对推进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由奥尔夫所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经过将近七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本质是“原本性音乐”的学习方式,这是人类的一种最原始的学习方式,他将音乐与舞蹈、动作、语言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必须亲自参与其中,他是情感的真情流露。
他以培养全人格发展及创造力为教学宗旨,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在艺术活动中大量的结合了本土文化,通俗、易懂,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孩子们的欢迎。
从今天看来,奥尔夫音乐的本土化特点,可以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使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给园本课程的建构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与探索的新课题。
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的确如此,在幼儿期,学习及思维的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幼儿的学习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取材于生活的音乐素材,同生活密切相关,才能被幼儿理解,并产生共鸣。
我认为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经验。
我们从民谣、儿歌、我园的优秀传统音乐素材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中,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新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赋予民谣、儿歌、乐曲以新的生命力,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充
分挖掘它们内含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我们教学内容上的创新。
例如:《梁祝》是根据我国的一个民间传说创编的一首很有名的乐曲,曲风优美缠绵,如何让幼儿恰如其分的进行表现呢?我们就加入了道具表演,并结合了美术。
纱巾就晚们提供的道具,幼儿挥舞着轻盈的长纱巾随着音乐即兴舞蹈,然后,用笔画出了纱巾舞蹈的路径,满满的一张纸上,幼儿画满了各种曲线,正是乐曲中那种缠绵的样子。
例如:《厨房的节奏》,歌词中出现的大量拟声词,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母亲炒菜的过程中耳闻目染深切感受到的,幼儿有发现、有体验,因此也感兴趣。
音乐教育内容选取的生活化使幼儿有三宝的感性经验,能产生丰富的音乐联想,并且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与观察,增长知识,促进智力发展,培养观察力与探索精神等,这一点,又同奥尔夫音乐的全人格发展的宗旨相吻。
其二,音乐教学材料直接从生活中获取。
教学材料能有效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使教学活动更为生动有趣,使奥尔夫关于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这一核心内容表达和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道具提供方面的创新。
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往往会借助简单的道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里尽情的翱翔。
他们可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沙巾想象成摇篮、披风、头盖、云彩、风……因此,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收集及制作各种简单的道具,利用身边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及废旧材料给幼儿充当道具,比如说沙巾,快餐盘,包装绳做的拉拉球,松紧带等。
这些道具绚丽的色彩十分符合幼儿的审美观,且易收集,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尽情想象,即兴表演。
在各种丰富的游戏中一遍又一遍的感受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过程,这一点应该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参与性、重视情感体验等很好体现与升华。
另外是乐器方面的创新。
奥尔夫音乐使用的乐器基本上是打击乐器,是一种以节奏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
尽管如此,要购置全套的奥尔夫乐器,价格仍是十分昂贵的。
我们在乐器方面选择了很多来自生活的乐器,以及师生亲自动手制作了大量的自制乐器,给我们的演奏活动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可以说,乐器的开发贯穿于我们的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稍加留意、展开想象,我们就可以根据物体的发音原理,引导孩子们设计制造出各种敲击乐器甚至是有音高的敲击乐器。
比如易拉罐、纸杯中放沙子当散响,也可以把酒
瓶盖串起来当串铃;可以发出共鸣声的纸箱、饼干桶可以当鼓类乐器;玻璃杯的声音跟金属很像,可以代替金属乐器;我们甚至可以在一组相同的玻璃杯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产生不同的音高,来代替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同样,一组大小不同的金属汤勺还可以做成汤勺钟琴呢!当这些不起眼的生活服务器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一个个好听又好玩的乐器时,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用这些乐器进行合奏,愉悦的心情和兴趣约不亚于用真的乐器。
让幼儿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自由表现各种节奏,尝试用节奏乐器以外的新物品来表现节奏,鼓励幼儿在感受音乐节奏的基础上,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等器具创编节奏,进行大胆地想象,让幼儿以喜欢的方式体验音乐,培养自主创编节奏的能力。
在用生活材料替代打击乐器开展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此的兴趣绝不亚于现成的打击乐器,而且参与活动的热情更高。
在制造乐器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们讨论制作乐器的技术问题,还加入了简单的数学、形状、重量的知识,和孩子们一起装饰乐器,孩子们的创造力、探索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另外,大量的自制乐器,可以更好的表达乐曲的情感,产生美妙的丰富的音响效果,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使奥尔夫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普及与推广。
我们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幼儿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把节奏学习过程变成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让枯竭冷漠的节奏教育回归到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中来,“在音乐中快乐创造,在音乐中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