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寨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予大寨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试论大寨精神的实质及发展
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寨人传承、发展、弘扬了大寨精神,谱写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赋予大寨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袁纯清书记在大寨调研时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没有过时,山西为拥有大寨这样的一面旗帜、一个典型感到自豪和骄傲”。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学习、弘扬、践行大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大寨精神的实质内涵
大寨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我党倡导并实践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诞生的时代精神。
1953年,大寨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向穷山恶水宣战,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
他们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地苦干,十年的功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缴国家20多万斤余粮。
在壮烈史诗般的战天斗地实践中,大寨精神的内核已经孕育。
尤其是1963年他们自力更生战胜洪灾,实现了三不少:“大灾之年卖给国家粮食不少,社员口粮不少,集体积累不少”,做到了三不要:“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充分展示了大寨人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和顾全大局、不向国家伸手的高风亮节。
毛泽东对大寨精神非常重视,1964年5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要在种好16亿亩地的基础上建设4亿亩稳产高产田”。
在党和政府“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大寨精神名扬天下,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伟大精神一起,成为激励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
大寨精神的丰富发展
大寨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笔者认为大寨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领先、敢于担当。
郭凤莲对大寨人说:“在新的形势下,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解放思想就是思想领先”。
她带领135户每户一名代表,走出寨门,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全国农村先进典型,为大寨探致富路,再续创业歌。
在解放日报社,郭凤莲坦言:“过去全国学大寨,今天,大寨要学全国。
”这种不吃老本、敢于面对现实、勇挑重新改变大寨面貌重担的胸怀和气魄,正是大寨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后,大寨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
在一无人才、二无资金、三无项目条件的情况下,依据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他们跨出寨门,走向市场,兴办企业,突破传统农业模式,走发展商品经济、非农兴村之路。
三是与时俱进、创新开拓。
大寨人在市场大潮中拼搏,学会了运用大寨的精神资源,盘活大寨的无形资产。
“大寨”在新时期大寨人手里,已成为30多种商品的品牌。
四是致力发展,促进协调。
近年来,大寨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工农业大循环发展的绿色之路,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办了集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农业开发企业,形成了以旅游、煤炭、化工、建材、酿酒、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个支柱产业。
五是着力民生、共同富裕。
现在大寨人享受“五有”:即“小有教”,从幼儿园到小学全部免费上学;“老有靠”,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两三百元养老金;“烧有包”,每年冬天给每户人家供应一吨煤;“病有报”,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考有奖”,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年发奖学金。
六是胸怀大局、和谐共进。
改革开放后,大寨人一如既往地胸怀大局,坚持爱国家、爱集体的风格。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大寨又为灾区人民送去了53.8万元和价值100万元的核桃露。
大寨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关心帮助周边的村子和县内发展落后的村庄。
大寨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寨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寨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通过弘扬大寨精神,树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良好风尚,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大寨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精神的一部分。
只有像大寨一样,始终坚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一支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的带头人队伍,团结带领农民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开拓,致力发展、促进协调,着力民生、共同富裕,才能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