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遏制战略及其地理政治含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战争、遏制战略及其地理政治含义

王兴

2015101330 一般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印证了NSC68文件的主要观点并加速了美国新遏制战略的形成。本文从朝鲜战争与NSC68文件的关系出发,认为从一方面来看,朝鲜战争的爆发印证了NSC68文件的一些主要判断的观点存在若干疑问;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作为新遏制战略的初次大规模实践,事实上暴露了该战略的诸项漏洞与弱点。最后,本文尝试从地理政治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思考。

一、朝鲜战争对NSC68文件观点的印证之商榷

NSC68文件的要点包括:苏联威胁不仅是政治性的和心理性的,同时也是军事性的;重点地区与非重点地区不可区分;等等。据此NSC68文件开出了两个政策药方:无差别遏制与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建设。无差别遏制意即对称性遏制,意味着美国要对苏联及其代理人的一切侵略扩张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就要求美国必须大规模扩充自己各方面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常规力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够具有各个层面的、“从平时威慑直至包括核战争”的军事能力,才能够对各种事态做出对称性反应,即“能够抗击无论发生在何种暴力层次上的侵略而不发生必要的升级”1。

约翰·加迪斯在《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一书中认为,朝鲜战争“以非常引人注目的方式,证实了NSC68文件若干最重要的结论”,这其中包括:所有利益都同等地至关紧要,力量对比的任何进一步转变不管多么微小,都可以颠覆战后国际关系的整个结构;苏联很有可能诉诸代理人战争,即使面对美国核优势;美国现有兵力不足,仅靠原子武器不能遏阻有限攻击,美国缺乏为对付各种紧急情况而必需的常规手段。2而笔者对以上一些观点抱有疑问。首先,“所有利益都同等地至关紧要,力量对比的任何进一步转变不管多么微小,都可以颠覆战后国际关系的整个结构”这一论点具有事后验证的特征:“慕尼黑阴谋”只有在其得逞之后才能被验证。抵抗朝鲜侵略的重要性不可能得到事前验证,除非在此之前就将苏联视为与纳粹德国无异的侵略者。因而朝鲜战争对该观点的验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认知相符,即人有保持自己原有认识的趋向,当他们接收到的信息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使新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保持一致。其次,“单靠核武器不足以遏

1[美]约翰·加迪斯,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3,第106页.

2同上,第113-114页.

制侵略”这一论点也存在疑问。朝鲜半岛不在美国宣示的“环形防线”之内。正是因为预期美国不会对朝鲜半岛进行军事干涉,苏联才授权或默许朝鲜发动军事行动。因此苏联对朝鲜发动战争的态度更多地是因为误判了美国的反应(这种误判显然也与美国释放的信号不当有重要关系),而并非是不忌惮美国的军事力量。苏联选择在美国“环形防线”之外的区域展开行动,事实上可能恰恰印证了美国军事威慑的有效性。最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确实暴露了美国在应对常规侵略和代理人战争时常规力量不足的问题。但这一判断是建立在美国必须对任何地区的侵略做出对称性遏制这一观点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朝鲜战争暴露对称遏制战略的问题

朝鲜战争作为新遏制战略诸项原则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暴露了该战略的一些弱点。

1、可信性导致战争目标的模糊性

由于保持“可信性”成为了战争的原因和重要目标,对于“可信性”的衡量和界定成为了确定战争目标的极重要因素。但这一概念本身过于含糊和笼统,事实上“已经无法用用任何有形亦有限的战略、政治甚或意识形态方式来定义了”3。“可行性”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及对其定义的困难使得美国决策者在界定朝鲜战争的政治目标缺乏清晰、一致的认知,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朝鲜战争中美国战争目标的模糊性和易变性。这尤其表现在是否越过三八线这一问题上:为了维持“可信性”,是否应该越过三八线以“惩罚侵略者”的问题上。4并且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的战争目标也时常变化:“随着战斗的起伏,美方的政治目标先后被宣示为:制止侵略、统一韩国、维持联合国部队的安全、保证沿着38度线的停火,以及不使战火蔓延”5。

2、战略中的简单化思维

这种战略中的简单化思维主要表现为将敌手简单化,也就是“将对美国利益真实的或臆造的威胁想像为单一性的,或本质上单一性的”:在“共产主义”这顶帽子之下,“各有关国家和运动在内外环境、政策目标、能力、战略和策略等方面的重要区别不见了,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及其在不同国家和运动内的具体形态差异被遮蔽起来,相互间有特殊联系但

3时殷弘.与复杂局势相违的简单化政策——论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的安全政策[J]. 美国研究,1997,02,第13页.

4关于是否越过三八线的争论及可信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参见[美]约翰·加迪斯. 长和平:冷战史考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16-118页,[美]约翰·加迪斯. 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3,第115-116页.

5[美]基辛格. 大外交[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2,第478页.

多半自主行事的诸实体被加上了事实上不存在的高度整合性”6。这一简单化倾向明显地表现在美国将朝鲜战争视为苏联代理人战争以及共产主义全球扩张中的一环,而忽视了朝鲜战争的另一层维度:在朝鲜政权看来,这是一场民族统一战争。这一趋向忽略了朝鲜领导人并非苏联或中国牵线木偶、而是有其独立的利益与追求这一事实。共产主义朝鲜的胜利并不一定意味着共产主义苏联乃至整个共产主义阵营的胜利。此外,作为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一个副产品,中国参战与中苏同盟关系的日趋紧密使美国离间中苏关系的愿望也宣告彻底破产。从某种程度上看,美国的这种将共产主义阵营视为铁板一块的观点实际上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3、进退两难的处境

朝鲜战争的“旷日持久”事实上展示了对称遏制战略的另一项困境。对称战略要求美国在侵略发生的每一处都予以抵抗,但不搞不必要的升级。然而一旦美国军队在战场上陷入战略僵持甚或不利的境况,无论是升级战争以求赢得、加速结束战争,还是撤退的决策,都是难以接受的。扩大、升级战争意味着扩大战争的投入,承担面临更高损失的风险,显然还会导致更多不可控的后果(很有可能更为糟糕),且一旦努力失败则意味着在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撤出则意味着对美国“可信性”和“威望”的严重打击,而这恰恰是美国卷入战争的主要理由。于是升级和撤退都难以实施,维持战争现状成了“最不坏”的选择。这就会导致战争经久不决,使得大量资源事实上被消耗在战略地位甚微的地区。对称遏制战略潜藏着局部战争演变成一场代价高昂、胜负不决的地面战争的风险。这一弱点将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暴露得更为明显。

三、地理政治思考

1、周线防御的地理困境与心脏地带国家的内线优势

笔者认为,对称遏制与非对称遏制争论的一个关键症结在于美国外围防御的困境:不可能面面俱到且万无一失。相较于苏联及其盟国的内线优势,美国在每一个可能遭受其侵略的地方都具有可应对的常规力量的手段是不现实的。“我们可无法建筑一条2万英里的‘马奇诺’防线,也无法在他们的总参谋部选择的任何特定时间和地点人对人、炮对炮、坦克对坦克地同红军一比高下。企图那么做将意味着到处虚弱,到处破产。”7

6时殷弘.与复杂局势相违的简单化政策——论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的安全政策[J]. 美国研究,1997,02,第14页.

7[美]约翰·加迪斯. 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3,第12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