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简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经济学简答
1.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4.简述增加土地经济供的措施。

5.简述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

6.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

7.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8.简述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9.简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10.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11.简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12.简述土地利用的必然性。

13.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14.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

15.简述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

16.简述实现土地管理目的与任务的主要手段。

17.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18.简述土地抵押权所具有的性质。

19.简述要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应采取什么措施?20.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

21.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

22.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
23.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
24.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

25.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26.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27.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
28.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几种情况?
29.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
30.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
31.简述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32.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33.土地金融的特点。

34.发展土地金融业的意义。

35.土地税收的依据。

36.土地税收的功能。

37.简答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38.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区别。

39.土地估价的本质。

40.土地估价的目的?
41.市场价值有哪些特点?
42.房地产的权利包括哪些?
43.引起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44.城镇土地分等与定级的关系。

45.城镇土地定级因素选择范围。

1、(1)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5)一定的交通条件。

2、(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

(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

3、(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3)社会要求。

(4)价格。

(5)土地利用计划。

(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4、(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2)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4)调节消费结构。

(5)利用新技术。

(6)保护土地资源。

5、(1)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

(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

(3)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

(4)开发利用土地与保护耕地相结合的阶段。

6、(1)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

(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

(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

(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

(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

(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

7、(1)国家应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

(2)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3)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4)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

(5)税收对于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也是一项重要手段。

8、(1)第一圈距市场最近,种植园艺作物,饲养奶牛,以及种植饲料、土豆等;(2)第二圈发展林业,因为它的产品量大、运费高;(3)第三圈以非常集约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并实行二年轮作;(4)第四圈种植牧草、放牧,以及粮食,不实行集约生产;(5)第五圈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6)第六圈放牧,也可发展粗放的种植业。

9、(1)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

(2)农业劳动对象的不同。

(3)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

(4)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10、(1)以纯粹规模报酬变动规律为理论基础的规模经济,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2)以资源报酬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的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即由于生产要素配合比例变动,从而使要素的使用进入合理报酬阶段而产生的效益。

(3)以机会成本为理论基础的内部经营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11、(1)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

(4)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5)集体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12、(1)土地的自然属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

(2)土地的经济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

(3)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要求实行土计划利用。

(4)国民经济的发
展要求土地必须计划利用。

13、(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3)土地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

14、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是: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即维护代表一国统治阶级利益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土地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全国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的利用。

15、(1)保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2)调整土地关系。

(3)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

(4)保证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上的正确分配与合理利用。

(5)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并正确课征土地税收,保证国有土地的地租收归国家,通过土地税收和土地有偿使用集中国家财政资金。

16、(1)立法手段。

(2)经济手段。

(3)技术手段。

(4)行政手段。

(5)政策手段。

(6)计划规划手段。

(7)司法手段。

(8)教育和科研手段。

17、(1)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

(2)土地所有权的排他性。

(3)土地所有权的恒久性。

(4)土地所有权的归一性。

(5)土地所有权的社会性。

18、(1)土地抵押权的优先清偿性。

(2)土地抵押权的附属性。

(3)土地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19、(1)搞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土地合理功能分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效益。

(2)实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3)抓紧进行旧城区拆迁改造,充分利用城区闲置土地和利用率低下的土地。

(4)向城市土地空间发展,实行城市土地的立体利用。

20、(1)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2)扩大耕地面积与集约利用相结合。

(3)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4)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5)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21、(1)地域分异原则。

(2)区位利用原则。

(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

(4)系统综合原则。

22、关于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的改革与完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当前农村普通存在的土地使用经营的主体形式。

从整体来看,它适应中国农村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的觉悟程度。

因此,目前多数地区土地的使用经营形式不宜做过大的,调整仍以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深化改革的立足点。

对于家庭承包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则应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以使承包制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与法制化。

在经济发达、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逐步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3、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有一个发展过程。

这个发展过程,突出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征收土地使用费(税);(2)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点;(3)制定地方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法规;(4)修改宪法和土管理法;(5)制定全国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法规与全面开放土地市场。

24、(1)土地是国家主权的物质实体,绝对要求由国家统一管理。

(2)土地永恒存在及可永恒利用,决定了土地资源管理一般不存在丢失与注销的问题。

(3)土地资源管理,既是宏观管理,同时又是微观管理。

25、(1)坚持城乡土地统一管理(2)土地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建立完整、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体系。

(4)在统一管理城乡土地前提下,发挥各行业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的积极性。

26、(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程度。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3)取决于农业投资总量。

27、社会主义极差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它表现为地区间和单位间经济效益的某些差别,社会主义
的极差地租的实体不再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特定部分的转化形式,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土地条件优越的企业的劳动者创造的超额利润。

28、(1)由于在较好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降低造成的。

(2)由于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有更坏的土地投入耕作,其个别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因而原来最坏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这个新的社会生产价格,从而形成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级差地租。

(3)在最坏土地上追加投资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29、(1)国家发展政策(2)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3)价格政策(4)税收政策
30、(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2)人口数量及家庭户数增加(3)土地投机
31、(1)垄断性(2)权利主导性(3)不完全性(4)地域性(5)土地供给弹性小
32、(1)保护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实现土地优化配置(3)保证土地价格的基本平稳。

33、(1)债权可靠,较为安全。

(2)贷款偿还期较长,利息率较低。

(3)土地金融一般实行债券化。

(4)土地抵押贷款契约到期以前,债权人不能任意要求债务人偿还其债务;相反债务人必须保留在契约到期是随时偿还债务并收回抵押土地的权力。

34、(1)发展土地金融业,可以为土地的开发、改良和建设筹措大量的、并能长期利用的资金,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2)发展土地金融业,可以促进国家土地政策的实施。

(3)有利于活跃商品经济,促进地产市场的形成和发育。

35、(1)按土地面积征收(2)按土地总收获量征收。

(3)按土地收入征收。

(4)按地价征收。

36、(1)保障国家财政收入(2)抑制土地征收(3)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4)引导土地利用方向。

(5)调节土地收益分配。

37、简答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1)家庭经营型。

包括种植业专业户和家庭农场, 它是通过合同形式, 接包其他农户转让的土地或承包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土地而形成的, 其特点是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核算, 集体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定的服务。

包括:种植专业户和家庭农场
(2) 集体经营型。

包括村办集体农场和厂办农业车间两种形式。

其共同特点是:土地、农机等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属经营单位集体所有,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核算。

包括:村办集体农场,厂办农业车间
(3) 联合经营型。

亦称联户农场、粮农联合体等, 其共同特点是农户( 或其他组织) 在承包到户的基础上,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 以土地为纽带形成新的联合体。

既有在某些生产环节的松散联合, 即几个农户共同完成某些生产环节的劳动, 按劳计酬的联合互助, 也有农户和农户、或农户、村组、和技术、管理人员等, 以土地使用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折价入股, 组成的股份联合农场。

股份联合农场, 一般在银行建立账户, 实行独立核算,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在分配上采取按劳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法。

(4) 规模服务型。

在保持分户承包、经济核算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在生产和流通的主要环节, 例如种子供应、机械耕作、排灌和收获、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合作经营或集体的统一服务, 使分散经营的农户达到规模经营的效果。

38.非专业估价:人人可以对某种物品的价格做出评估,其方法、精度差别巨大;
专业估价有五个特点:由专业人员完成;是一种专业意见;具有社会公信力;实行有偿服务承担法律责任。

39.(1)土地估价师评估土地的价值(value)而不是价格(price)
(2)土地估价是模拟市场定价而不是替代市场定价
(3)土地估价提供价值意见,但不对价格做出保证
(4)土地估价会有误差但应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5)土地估价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40.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协议)、转让(买卖、互换)、收购储备、作价入股、清产核资等流转过程中土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过程中土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
土地使用权(含建筑物、构筑物)抵押、不动产课税及司法仲裁涉及的土地估价业务;
企业改制上市、增资扩股等经济活动涉及的土地价格评估;
城镇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评估、更新与咨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和农用地区片综合价等市场需要和土地管理需要的土地估价、规划、策划、咨询等业务。

41.市场价值也称为公开市场价值,是在满足以下条件下的进行交易的最可能价格。

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
交易双方出于利己的动机;
交易双方是精明的、谨慎的,并且了解交易对象和市场行情;
交易双方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交易;
不存在卖者因特殊兴趣而给予附加出价——邻居购买、在紧邻处地产商购买、原使用者购买42.所有权——权力具有完整性、不限期性;
使用权——占有、利用、收益和部分处置权,有一定期限;
地役权——对他人土地(他人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土地)拥有的权力;
抵押权——债权人对相关债务的抵押品享有的权利;
租赁权——承租人对他人物品的占有权、利用权、收益权,没有处分权。

43.投资改良;——————————不是自然增值
外部经济——道路、公园、广场———真正的自然增殖
需求增加;————————————真正的自然增殖
通货膨胀;————————————不是增值而是保值
房地产使用管制改变(用途、容积率)—真正的自然增殖
44.两个:分等和定级
分等是把一个城镇(一般以县区为单元)作为一个点来看待,分等就是把全区域各个城镇按照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进行划分。

——它反映城镇之间的差异。

定级就是把一个城镇作为一个面来看待,对其不同区片进行质量划分。

——它反映城镇内部各区片的差异。

我国城镇土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划分体系。

45.a.繁华度:商服繁华影响度;
b.变通条件:道路通达度、公交便捷度、对外交通便利度、路网密度;
c.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完善度、公用设施完备度;
d.环境条件:环境质量优劣度、文体设施影响度、绿地覆盖度、自然条件优越度;
e.人口状况:人口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