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课模板

合集下载

面试高中教资美术教案模板

面试高中教资美术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学习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通过实践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美术术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美术鉴赏与创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美术术语解释等。

2. 实践材料: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美术历史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美术艺术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问:什么是美术鉴赏?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美术鉴赏?(二)新课教学1. 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观察、分析、评价等。

2. 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鉴赏观点。

(三)实践创作1.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组进行实践创作。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和鉴赏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本关于美术鉴赏的书籍,加深对美术鉴赏的理解。

2. 利用周末时间,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创作,使学生在美术鉴赏与创作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得到提高。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中的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中的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构成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作品中的色彩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色彩有哪些基本原理吗?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等概念。

2. 教师演示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如色彩搭配、色调处理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2. 教师和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色彩知识?2.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深化学习1. 教师讲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

2.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色彩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色彩特点。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个人色彩构成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2. 教师和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色彩构成的方法。

2. 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在评价环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一、色彩基本原理1. 色相2. 明度3. 纯度二、色彩构成方法1. 色彩搭配2. 色调处理三、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1. 服装设计2. 室内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创作课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创作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色彩斑斓的世界——创意绘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掌握创意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色彩进行创意绘画。

2. 教学难点:在色彩搭配中,如何使画面整体和谐,富有创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等。

2. 教学材料:色彩理论资料、优秀作品图片、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色彩斑斓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3. 总结: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进行创意绘画。

(二)新课讲授1. 讲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包括原色、间色、复色等概念。

2. 分析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色相、明度、纯度等。

3. 展示优秀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创意绘画实践,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我的家乡”、“快乐的一天”等。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整体和谐。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色彩搭配。

2. 同学们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提出对美术创作的看法。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针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一次个人创意绘画创作。

2. 收集生活中喜欢的色彩搭配,分析其特点,并尝试在绘画中运用。

教资面试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调配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配方法。

2.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和谐性与创意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色彩样本、调色板、画笔等。

2. 学生准备:彩色铅笔、水彩笔、调色板、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色彩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现象。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色彩?这些色彩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审美。

(二)新课教学1. 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a.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

b.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c. 色彩的冷暖感:冷色调、暖色调。

2. 讲解色彩调配方法:a. 混色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得到新的颜色。

b. 调色法:通过调整颜色比例,得到不同的色调和明度。

3.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三)色彩搭配与创意1. 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调配作品,教师点评。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搭配色彩才能使画面和谐?3.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具有创意的色彩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色彩,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色彩现象,分析其色彩搭配特点。

2. 创作一幅以“色彩的魅力”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备课教案模板

课题:《色彩的表现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原则,掌握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与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原则,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实践中。

2.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和谐性、色彩的层次感及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色彩理论书籍、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画布等)。

2.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色彩的图片、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具有丰富色彩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主题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引出课题《色彩的表现与应用》。

(二)新课教学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原色、间色、复色等。

2. 教师介绍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色、邻近色、互补色等。

3.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色彩的图片,分析色彩搭配的和谐性。

4.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色彩搭配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评价作品中的色彩搭配、表现力等方面。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记录下自己喜欢的色彩搭配。

2. 尝试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特定主题为背景的作品。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面试教案高中模板美术(3篇)

面试教案高中模板美术(3篇)

第1篇课题:美术作品鉴赏《蒙娜丽莎的微笑》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作的背景、作者及其艺术特点。

-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理解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人物表情所传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比较,培养学生独立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兴趣和审美情趣。

- 激发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的敬畏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人物表情,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难点:运用美术术语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鉴赏,并能够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观察法- 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该时期的艺术特点和社会背景。

2. 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提出问题:“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二、新授1. 作品介绍:- 展示《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图片,介绍作者达芬奇及其艺术成就。

- 介绍《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2. 作品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和人物表情。

- 讨论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和姿态,分析其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比较鉴赏:- 将《蒙娜丽莎的微笑》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时代意义。

三、巩固练习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达芬奇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印象派绘画风格的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基本特点,掌握印象派绘画的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基本特点,了解印象派绘画技法。

2. 教学难点:分析印象派绘画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印象派绘画作品图片3. 教学笔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印象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印象派绘画作品给人以清新、自然、明快的感觉。

3. 介绍课题:印象派绘画风格的特点及影响。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基本特点:(1)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强调光影变化和色彩对比。

(2)构图简洁,画面留白,给人以空间感。

(3)描绘对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2. 教师展示印象派绘画技法,如:(1)点彩法:用小笔点画出各种颜色的小点,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

(2)薄涂法:用薄薄的颜料层表现对象,使画面具有透明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印象派绘画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1)推动了现代绘画的发展,为后世的抽象派、立体派等流派奠定了基础。

(2)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法,使绘画艺术更加多样化。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印象派绘画风格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 学生尝试用印象派绘画技法创作一幅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象派绘画风格的特点及影响。

2. 学生分享课堂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其他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2. 尝试用印象派绘画技法创作一幅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讨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印象派绘画风格的特点及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高中美术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线条的动与静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用线条表现绘画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图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线条的审美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线条的动与静的概念。

2. 掌握运用线条表现绘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线条的动与静创作出新颖的作品。

2. 如何将线条的动与静与学生的情感表达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线条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线条的特点。

2. 提问:线条在美术作品中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线条?二、新授1. 感知(1)教师多媒体展示线条动与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2)学生总结出直线往往代表静,曲线往往代表动。

(3)讨论:线条的动与静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实践(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的动与静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尝试运用线条的动与静表现自己的情感。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指出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线条的动与静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提高对美术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线条动与静的图片、视频等。

2. 美术作品:包括线条动与静的绘画作品、雕塑作品等。

3. 教学工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线条的动与静,掌握了运用线条表现绘画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教案模板高中美术教资面试

教案模板高中美术教资面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2)掌握美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3)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拟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和表达能力;(2)通过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学案例,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事业的热爱和追求;(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和表达能力;(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美术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模拟教学法:模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美术理论知识,如绘画、雕塑、设计等;2. 分析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3. 讲解教学方法和技巧,如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

(三)课堂实践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美术理论知识,分享学习心得;2. 模拟教学:分组模拟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计和表达能力;3.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模拟教学,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收获;2. 学生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资面试高中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教资面试高中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梵高《星夜》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梵高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梵高《星夜》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分析梵高《星夜》中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构图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梵高《星夜》图片、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了解梵高的生平事迹,预习《星夜》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

2. 提问:梵高是哪个国家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梵高《星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画中的天空和村庄有什么特点?- 画中的色彩运用有何独特之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 《星夜》描绘了夜晚的星空和村庄,展现了梵高对自然的热爱。

- 画中的天空呈现出漩涡状,村庄和树木显得模糊,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 梵高运用了独特的色彩运用,如蓝色和黄色的强烈对比,使画面充满动感。

3. 教师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星夜》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梵高《星夜》中的色彩运用和构图特点。

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梵高《星夜》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提问:梵高《星夜》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一幅美术作品,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

2. 撰写一篇关于梵高《星夜》的鉴赏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梵高《星夜》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高中教资面试美术教案模板

高中教资面试美术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在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3. 美术工具(画笔、颜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提问:这幅作品属于哪个流派?为什么?3. 引出课题:《美术鉴赏与创作》。

二、新课讲授1. 介绍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和风格,如写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流派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 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比较、评价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鉴赏方法和观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不同美术流派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术作品。

二、新课讲授1. 介绍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2. 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分析其创作过程和特点。

3. 讲解如何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自由创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艺术创作。

2.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美术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印象派绘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点,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学生探索艺术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技法,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难点】分析印象派绘画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绘画工具(水彩、铅笔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印象派绘画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印象派绘画的魅力。

2.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的绘画风格是什么?这种风格有什么特点?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印象派绘画。

(二)直观欣赏感知1.展示印象派绘画代表作品,如莫奈的《日出·印象》、雷诺阿的《睡莲》等。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1)这些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画面色彩有什么特点?(3)画家运用了哪些绘画技法?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三)分析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1.介绍印象派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分析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1)注重光与色的变化,表现自然景观的瞬间变化。

(2)强调画面的平面性和装饰性。

(3)运用点彩技法,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3.引导学生思考: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四)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印象派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点彩法、短笔触等。

2.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实践练习,创作一幅印象派风格的绘画作品。

(五)总结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收集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作品,了解画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尝试运用印象派绘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高中美术教师面试 教案模板(共6篇)

高中美术教师面试 教案模板(共6篇)

高中美术教师面试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教师招考面试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试讲模板《釉上彩工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瓷艺术,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尝试完成一件彩绘作品。

2.通过学习陶瓷艺术的历史,了解有关装饰手段,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尝试独立完成制作。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掌握釉上彩工艺。

【教学难点】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掌握釉上彩工艺,尝试完成一件彩绘作品。

三、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等四、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陶艺”视频,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中为大家介绍了什么? 学生观看回答教师总结:陶瓷的分类(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引出课题——釉上彩工艺环节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教师展示图片“釉上彩”、“釉下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的装饰工艺和窑炉有着较大区别,釉上彩绘装饰效果更接近工笔画,并且彩料的颜色十分丰富。

环节三:具体分析教师继续展示“釉上彩”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讲解釉上彩的分类以及含义。

教师总结:釉上彩绘又包括古彩、粉彩和新彩,他是用陶瓷彩料和调色剂,在烧成的白瓷上进行装饰的陶艺施釉工艺。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请同学找出釉上彩作品。

环节四:教师演示,学生实践 1.教师结合视频讲解“釉上新彩”的制作方法①设计画稿,准备工具和彩料②拓图样在瓷器或瓷板上③用水胶调艳黑,勾线④用油料调和颜色,海绵或丝绵进行拍拓装饰纹样。

⑤待干燥后,可入窑烧制。

高中美术面试教案备课模板范文

高中美术面试教案备课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色彩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掌握色彩的基本调配方法。

- 学会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色彩的基本调配方法。

2. 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与协调。

- 色彩在创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色彩理论、色彩调配方法、优秀作品展示等。

2. 实物教具:如调色板、画笔、颜料等。

3.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作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组色彩斑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图片中的色彩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色彩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色彩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复色等。

-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分类。

2. 色彩的基本调配方法:- 介绍色彩调配的基本方法,如原色混合、间色混合等。

-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色彩调配的技巧。

3. 色彩在创作中的运用:- 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色彩在作品中的运用。

-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分析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色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资面试高中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教资面试高中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古代、近现代美术的主要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 古代、近现代美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1. 中国美术史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古代、近现代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具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美术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中国美术史,了解我国古代、近现代美术的主要成就。

二、新课讲授1. 古代美术(1)展示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美术的基本特点。

(2)讲解古代美术的分期,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3)介绍古代美术的主要成就,如:青铜器、陶瓷、绘画、雕塑等。

2. 近现代美术(1)展示近现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近现代美术的基本特点。

(2)讲解近现代美术的分期,如:清末民初、五四运动后、新中国成立后等。

(3)介绍近现代美术的主要成就,如:油画、国画、雕塑、建筑等。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古代、近现代美术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古代、近现代美术的主要成就。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对中国美术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古代、近现代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

2. 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古代或近现代美术作品,并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美术作品、讲解美术史分期、介绍美术成就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高中美术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美术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一、课程名称:《美术鉴赏与创作》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鉴赏方法、创作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将鉴赏方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

2. 美术工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等。

(二)新授1. 教师讲解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评价等。

2. 结合具体作品,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介绍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对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学生根据所学创作技巧,尝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术鉴赏和创作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指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掌握了美术作品鉴赏和创作的基本方法。

2. 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教资面试美术高中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美术高中教案模板

课题:《色彩的表现与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学会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和谐性,创新思维在色彩表现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色彩颜料、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3. 色彩理论书籍或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表现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在美术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色彩搭配的和谐性对作品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二、新课教学1. 讲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包括原色、间色、复色等概念,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2. 介绍色彩的表现方法,如色彩渐变、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三、实践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幅色彩搭配和谐的作品。

2. 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色彩搭配方面的疑问。

3. 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3. 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以“家乡的色彩”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表现家乡的美丽景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理论、实践操作和作品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美术教资教案面试模板

高中美术教资教案面试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尝试进行复色的调配,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和技法探索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绘画色彩表现的多样性,启发学生对绘画的艺术境界的体味与追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色彩调配的练习,培养创造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学习复色的调配。

2. 教学难点:在颜色整体和谐的基础上进行色彩调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色、间色及复色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色彩调配的基本原理。

2. 问答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色彩调配的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梵高《向日葵》作品、自然景色、生活物象等。

2. 教学图片:展示不同色彩的调配效果。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展示四幅梵高《向日葵》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一幅用的是原色?哪一幅用的是间色?”2. 通过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复色》。

(二)新课教学1. 感受新知- 运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生活物象、各类美术品等,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好奇心与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原色有几种?间色有几种?我们是如何将客观存在的色彩调配出来的?”-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言,得出原色即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它们之间不同比例混合可以调配出无穷无尽的颜色。

2. 学习复色调配- 讲解复色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复色调配的方法。

- 通过教学图片展示不同色彩的调配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复色调配的魅力。

3. 色彩调配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色彩调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复色调配技巧。

- 引导学生在调配过程中注重颜色整体和谐,培养审美观念。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原色、间色及复色的概念和调配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美术教师证面试教案模板

美术教师证面试教案模板

美术教师证面试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基础美术知识三、授课时间课程时长:45分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XXX教师简介:具有多年美术教学经验,擅长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美术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2)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3)能独立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3)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追求美的情感;(2)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3)通过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美术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的掌握;(2)创意思维和审美观的培养;(3)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其独特的审美观;(3)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 通过简短的讨论,回顾之前学过的美术知识和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美术概念、原理和技巧,结合PPT和实物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创意表达和审美价值。

- 强调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作品。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面试范文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面试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3. 教学活动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2.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美术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组展示的美术作品,总结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创作一幅作品。

2. 学生积极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创作。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收获,分享创作心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 线条- 色彩- 形状- 构图2. 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观察作品的整体效果- 分析作品的构成要素-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提高鉴赏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激发对美术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人教版高中艺术欣赏美术全一册(必修)民间美术教案
课题名称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课型
美术鉴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述和欣赏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独特的形式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们就以这两幅年画为例讲解年画这种民间美术的风格特点。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颜色鲜艳,场面热闹,强调完整匀称的构图,表现和气吉祥的氛围。
5剪纸(屏幕出现文字)
老师: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们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可以说剪纸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术样式,各地民间都有不同的风格。主要用来表达喜庆祝福。北方剪纸粗狂、豪放,造型简练,重变形夸张。南方剪纸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造型细密纤巧,手法写实。同学们看一下,这两幅剪纸哪个是北方剪纸哪个是南方剪纸?
同学回答……
老师:同学们都能看出来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那请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界定民间美术的那?
2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屏幕出现文字)
老师:首先民间美术来自民间,未经过专业美术家的加工改造,比如说布老虎,寄托着母亲对后代幸福、健康、快乐的祈求。其次,民间美术集体创作,历代传承,强烈地体现出民族性和地方性。像我们贵州的苗绣,苗族小姑娘四五岁开始学绣花,每当盛大节日穿上自己节日的盛装,这些衣服跟其他民族服装能一目了然地分辨出来。最后,民间美术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民俗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就像我们开始视频中所看到的贴窗花,表达对来年美好希望的寄托。
同学回答……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视频中主要讲了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剪窗花、贴窗花的习俗,窗花就属于我们民间美术的一种,那同学们就要问了什么是民间美术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
二进行新课(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展开探究)
老师: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漂来一根粗大的木头,浮在水面上半部分的是宫廷、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沉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是民间的艺术,这两者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完整形象。那如何给民间美术下定义那?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教学重点
1、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2、继承民间美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独特形式语言的理解及其中的寓意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让学生直观理解基本理论知识
2、演示法,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并加以巩固印象
3、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手脑口结合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热情
1民间美术的概念(屏幕出现文字)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文字(教师解释文字)
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从现代来看,民间美术则是相对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老师:我们从概念上了解了什么叫民间美术,那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选出这六幅图中哪些属于民间美术?
3中国民间美术(屏幕出现文字)
老师:中国的民间美术贯穿人民群众的生活、精神的方方面面,可是它怎么贯穿的?似乎从来没人说过,首先,从生活开始,请同学们告诉我,在生活中,你们是不是也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形式、用途及一些地区,比如你生活中偶尔见到的民间美术?
同学回答…..
老师:同学们说了很多了,能看出来你们对民间美术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中国的民间美术可以分成年画、剪纸、刺绣、玩具、雕塑这几大类。其中,根据材质的不同,玩具又有风筝、布玩具、泥玩具、和活动玩具。雕塑那,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分成石雕、砖刻、木雕、泥人、面人、面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节课着重来讲年画和剪纸。
老师:同学们按照屏幕给出的观察顺序来看一下这幅年画,首先年画画的是什么,在干什么,人物的衣着、面貌,最后能从图画中反映出什么寓意,下面小组进行讨论。
准备好了吗?哪个小组的代表先回答?
同学们回答……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首先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风筝的场景。人物的表情各种各样,姿态也有区别。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风筝女子的衣着,服饰鲜艳,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天空的映衬下极为引人注目。这些女子轻快清闲欢快地放风筝玩耍,正体现出终年劳作的人民热切期盼的心境。这也正是这幅年画寓意的深刻之处。从中我们能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4年画(屏幕出现文字)
老师:年画,大家都很熟悉,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用来除旧岁、迎新春、营造节日的喜庆气氛。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记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都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地的地方风格。中国最著名的三大木版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下面我们来以一幅《十里放风筝》分析一下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大屏幕出现画面)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民间美术,在上课之前首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请大家告诉我,视频里都讲了些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看视频(视频:剪窗花、贴窗花)欢快的音乐把我们带回到喜庆的节日里了,现在请同学们从过节的氛围中走出来,回到我们的课堂上,来说一说视频里都讲了什么?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线条清秀,用色淡雅。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幅《上海火车站》,按照老师上面分析的例子来自学一下这幅年画,可以从老师屏幕中给出的四个问题入手。
已经有答案的Leabharlann 学举手同学回答…..老师:看来同学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一幅画的要领,都回答的很好。首先看一下这幅图表现的情景:这幅画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火车站这一特定的场所,展现了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活动。用树木、洋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表现的火车站是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方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效果。运用变形(洋房子、火车等),产生了趣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