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批准的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及分类一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DA批准的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及分类一览

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Kinase)是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信号使者,可催化将ATP末端的γ-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上,从而将各种信号进行传递(图1)。蛋白激酶参与了众多的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存活、凋亡、代谢、转录以及分化等。药理学及病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很多疾病,如肿瘤、炎症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蛋白激酶都是一个理想的药物靶点。

图1 Mechanism of protein kinases and related publications

对于蛋白激酶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90年代随着MAPK/ERK、JAK 及PI3K等信号通路的揭示而达到一个研究热潮。迄今为止,在人体中发现了518种蛋白激酶,而编码具有激酶活性蛋白的基因则高达900多种。与之相对应,有关激酶抑制剂的研究也逐步发展,并在激酶作用机制的阐明过程中扮演了

重要角色,并成为重要的药物研究热点。该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也是逐年上升,从侧面反映了其在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中的重要性。

蛋白激酶抑制剂及其分类

过去的15年间,激酶抑制剂作为药物候选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在工业界。在人体现有药物靶点里面,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占比高达10%(FDA批准药物分子靶点深度解读)。2001年,第一个激酶抑制剂类药物Imatinib获得FDA批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十年该类药物以平均每年获批一种的速度稳步发展。而在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药物迎来爆发式发展,共有15种新药获得审批。截至2016年12月底,共有31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药物获得审批,同时还有大量的化合物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究中。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解析了超过5000种的蛋白激酶或蛋白激酶-抑制剂复合体的晶体结构,且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类蛋白激酶具有明确的小分子抑制剂。因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领域。

蛋白激酶尽管在一级序列上有所差异,但在三维结构上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特别是在催化活性结构域附近。该区域存在一个β-折叠构成的N-lobe区域及α-螺旋构成的C-lobe区域,而ATP结合在两者构成的沟状区,也是很多激酶抑制剂的结合位点。活性位点附近还存在一条Activation-Loop,通常末端存在一个保守的Asp-Phe-Gly (DFG)结构基序(图2A)。

图2 Kinase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reversible small-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

根据结合模式的不同,激酶抑制剂可分为不可逆及可逆两大类。前者指化合物通过与Cys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在ATP结合位点上,从而封闭ATP的结合空间,该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后者根据结合口袋区域及DFG基序构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种主要的不同亚型(图2B)。类型Ⅰ为ATP竞争性抑制剂,结合与活性形式激酶DFG基序上的Asp残基。类型Ⅱ抑制剂结合与非活性状态的激酶中,其上DFG基序上的Asp残基朝向分子外侧。而类型Ⅲ的抑制剂结合在ATP附近别构

位点上,但同ATP结合口袋没有相互作用。类型Ⅳ抑制剂结合在远离ATP结合

位点的别构作用区域。还有些激酶抑制剂,如双底物类抑制剂,可以统一划分在类型Ⅴ里面,作用模式与上述四类有所不同。

图3 Small molecular kinase inhibitors approved by FDA in 2001-2016

在获批的31中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中(图3),绝大多数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有些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只有2014年七月获批的Idelalisib 属于脂激酶类抑制剂。根据靶点蛋白及药物属性的不同,分类整理如下:

1. FDA批准的可逆NRTK(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图4 Reversible NITK inhibitors

2. FDA批准的可逆RTK(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图5 Reversible RTK inhibitors-1

图6 Reversible RTK inhibitors-2

3. FDA批准的不可逆蛋白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图7 Inreversible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

4. FDA批准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图8 Serine/Threonine kinase inhibitors

5. FDA批准的脂激酶抑制剂类药物

图9 Lipid kinase inhibitor

挑战与展望

在过去的15年里,基于蛋白激酶的药物发现取得了巨大进步。相比于GPCR,膜通道与转运蛋白及蛋白酶等传统药物靶点领域,激酶抑制剂代表了一类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药物发现空间,并取代GPCR成为癌症领域最火热的细胞治疗靶点。尽管在短短十五年时期内已有31种药物获得批准,但在2016年,近五年的快速增长势头没能继续延续。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研究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人体内激酶家族中只有少数成员获得了详尽研究。绝大多数抑制剂研究集中于酪氨酸激酶及类酪氨酸激酶家族,如CDK、MAPK、GSK3、CMGC、PKA、PKG及PKC等。这一不平衡还体现在现有获批药物数量上,针对BCR-Abl、ErbBs 及VEGFRs三类酪氨酸激酶开发的药物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另一分类体系中,脂激酶只有一种抑制剂类药物上市,尽管这类酶的抑制剂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早已有报道,且开展了很多临床及临床前研究。以上现状表明,人体激酶组中的很多成员还处于被冷落状态。我们需要开发出新型的研究方法或筛选探针,以便更好的揭示这些激酶的作用机制,并有效开发其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令人鼓舞的是,最近几年有数个激酶成员的抑制剂类药物首次获得批准,如2013年MEK抑制剂Trametinib、BTK的抑制剂Ibrutinib及2015年获批的CDK抑制剂Palbociclib。

其次,尽管激酶的梯级调控信号调节着众多的生理过程,如炎症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但现有获批药物超过90%以上集中在癌症治疗领域。针对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应用领域亟待拓展。目前,Tofacitinib已被批准用于关节炎治疗。即便是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肿瘤的耐药性问题以及同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等。

第三,现有的很多激酶抑制剂药物存在较多相似性,大多是在已批准药物基础上设计优化而成,如针对ErbB的五种抑制剂均包含相同的核心结构模块。从这个角度讲,现有药物的结构多样性不够丰富,亟需增加药物研发初始阶段高通量筛选(HTS)所用化合物库的结构多样性。而天然产物库,通常包含不同于绝大多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