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原理内燃机增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形式:1.8 升/直列四缸/5气门 电控多点燃油喷射 /双顶置凸轮轴/可 变相位/废气涡轮 增压 排放标准:欧Ⅳ 最大功率(KW): 120/5700 最大扭矩(N.m): 220/1750-4600
发动机形式:2.4升 /V型六缸/5气门电 控多点燃油喷射/双 顶置凸轮轴/可变相 位/可变长度进气歧 管 排放标准:欧Ⅳ 最大功率(KW): 130/6000 最大扭矩(N.m): 230/3000~5000
7.1增压技术和增压方式

内燃机增压起源于内燃机的出现。
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才应用于车用内燃机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燃机广泛地采用了增压技术, 使其成为内燃机的一个重要“模块” 。
一、增压技术

所谓内燃机增压就是利用增压器将空气或可燃混 合气进行预压缩,再送入气缸的过程。 注意:增压后,可以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改善发动机经 济性。

主要优点是:涡轮在定压条件下全周进气,效率较高, 气流引起的激振较小,不易引起叶片断裂;排气管系 统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布置和维护。 主要缺点是:脉冲能量的利用率低,内燃机的低速转 矩特性和加速性能较差。
2、脉冲涡轮增压系统

脉冲涡轮增压系统的特点是,整个排气管系的容 积较小且压力波动较大,把各缸的排气歧管做得细而 短,通常是三个气缸或两个气缸连接一根排气管,每 一根排气管均和涡轮一个进气口相连接,这样在每一 根排气管中就形成几个连续的互不干扰的排气脉冲波 进入废气涡轮机。
7.3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特点和性能

一、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特点
二、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
一、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特点

增压柴油机相对于非增压柴油机的特点: 为了保证增压柴油机在较高的机械负荷、热负荷 的条件下,能可靠耐久地工作,而在发动机主要热力 参数的选取、结构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所采取的 措施。
一、涡轮增压系统的基本类型

在涡轮增压内燃机中,根据排气能量的利用方式, 可以分为: 1、定压涡轮增压系统
2、脉冲涡轮增压系统
1、定压涡轮增压系统

定压涡轮增压系统的特点是,涡轮前的排气压力 基本上保持恒定,把各缸的排气管都通向一根排气总 管,且排气总管的容积要足够大,应能起稳定压力的 作用。
(四)气波增压

所谓气波增压,就是 由曲轴经传动带驱动一个 特殊形状的转子,在转子 中废气直接与空气接触, 废气的脉冲气波使空气在 互不混合的前提下受到压 缩,从而提高进气压力。
7.2涡轮增压系统

一、涡轮增压系统的基本类型 二、定压式和脉冲式涡轮增压系统的比较和选择

从车辆应用的角度,增压柴油机具有:
经济性改善;
降低排气污染和噪声; 低速转矩性能变差; 加速性能变差; 起动与制动有一定困难。
7.4汽油机增压技术

汽油机增压,在增压原理上与柴油机增压基本相 同,但在技术上要比柴油机增压困难得多。 原因:汽油机增压后爆震的倾向增大,热负荷增高, 且增压系统较为复杂。

(4)柴油机扫气质量
脉冲涡轮增压系统气缸扫气效果较好。而在定压 涡轮增压系统中由于pk波动小,扫气压力差就大为减 小,不容易保证气缸的扫气。
3、增压系统的结构

定压涡轮增压系统的排气管结构较为简单,布置 方便。 脉冲涡轮增压系统的排气管结构较为复杂,还受 到每根排气管连接气缸数目的限制,有时在一台柴油 机上不得不采用几个废气涡轮增压器,使得柴油机的 轮廓尺寸加大。
3、增压系统的结构
1、排气能量利用的效果

(1)排气能量传递效率ηE 在定压涡轮增压系统中,排能量传递效率较低。 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中,排气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2)涡轮效率ηT 在定压涡轮增压系统中,涡轮效率较高。
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中,涡轮效率较低。
2、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1、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组成的复合增压
2、涡轮增压和谐振系统组成的复合增压
1、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组成的复合增压

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的适当组合可以构成串连复 合增压,也可以构成并联复合增压。

串联复合增压是进入气缸的空气连续经过两级压
缩。 注意:用于高增压柴油机上,可以改善低速转矩特性 和加速性。
N e pe s N eo peo e
式中,ρs-增压后气缸进气密度;
ρe-增压前气缸进气密度。
注意:增压度表示增压后内燃机功率的增加程度。

目前,增压度的划分尚无小来划分增压范围:
低增压 pk≤0.17MPa或πk ≤1.7( pe=0.8~ 1.0MPa; 中增压 pk=0.18~0.25MPa或πk =1.8~2.5 ( pe=0.9~1.5MPa ); 高增压 pk=0.26~0.35MPa或πk =2.6~3.5 ( pe=1.4~2.2MPa ); 超高增压 pk>0.35MPa或πk >3.5( pe> 2.2MPa )。

(1)加速性 脉冲涡轮增压系统响应快,加速性能较好。 定压涡轮增压系统响应慢,加速性能较差。 (2)低速转矩特性 定压涡轮增压系统低速转矩较小。
脉冲涡轮增压系统低速转矩特性比定压涡轮增压系 统的好。

(3)柴油机的油耗率 采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时,在增压压力较低,并处 于部分负荷时具有较小的油耗率; 采用定压涡轮增压系统时,在高增压满负荷时才具 有较小的油耗率。

注意: (1)稳压箱的作用是使谐振系统的压力波动不致影 响压气机的工作。 (2)为了更好地利用谐振系统的动能,应将进气相 位不重叠的气缸与一个谐振系统相连接。

主要优点是:结构较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控制系统; 内燃机的转矩特性可获得明显改善;内燃机的加速性 能也可得到改善。 主要缺点是:进气系统尺寸较大,在内燃机上不易布 置;三个气缸一个谐振系统的效果明显,而两个气缸 一个谐振系统的效果较差,较适合在3、6缸内燃机上 采用。
1、主要参数的选取

适当降低压缩比;
适当加大过量空气系数。
2、供油系统

增加每循环的供油量;
高压油管及喷嘴进油孔处要保证具有足够大的流通 截面,以适应供油量加大的需要。
3、配气机构

一般采用较大的气门重叠角: 定压涡轮增压系统可以采用较小的气门重叠角;
脉冲涡轮增压系统可以采用较大的气门重叠角。
4、进排气系统

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中,排气管必须分支;
分支的原则是一根排气管所连各缸排气相位必须互 不重叠(或重叠很少);
排气管一般均采用耐热铸铁制造; 进气管容积尽可能大一些; 空气滤清器相应增大 压气机不能受到排气管加热的影响。

与其他增压方式相比,涡轮增压的主要优点有:
(1)在内燃机不作重大改变,重量体积增加很少的 情况下,一般可提高功率20%~50%,而且容易实现 高增压;
(2)可以从排气中回收一部分能量,再加上相对地 减少了机械损失和散热损失,其经济性有明显提高, 油耗率可降低5%~10%; (3)可降低排气噪声、烟度和排气中的有害成分,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4)机械增压结构紧凑,容易和内燃机匹配,内燃 机的加速性好,但传动复杂,燃油消耗率高。
(二)涡轮增压

内燃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 时,涡轮增压器和内燃机之间 依靠气路相通,内燃机排出的 燃气经涡轮膨胀作功后再排往 大气,而压气机是靠涡轮发出 的功率来驱动的。
注意:在涡轮增压内燃机工作 时,涡轮和压气机二者的功率 必须保持平衡,以保证内燃机 发出预定功率时所需要的增压 压力和空气流量。

注意: (1)增压压力较高时,通常要采取进气冷却措施, 即所谓中冷的方法; (2)中冷可以提高充气密度、降低内燃机排气温度, 并有利于降低内燃机的热负荷。
二、增压方式

车用发动机的增压方式很多,按实现增压所提供 能量的方式可分为: (一)机械增压

综上所述,中、小型发动机多为低增压,采用脉 冲涡轮增压较为有利;大型柴油机增压比较高,则宜 采用定压涡轮增压。
但是,考虑到车用柴油机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 (此时增压压力较低)下工作,对其转矩特性和加速 性能要求比较高,即便是在高增压的车用柴油机上仍 常采用脉冲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增压的缺点是: (1)涡轮增压内燃机的加速性能稍差; (2)热负荷问题较严重; (3)对大气温度和排气背压较敏感。

目前,涡轮增压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向小功率柴油机和汽油机方向发展; 二是向高增压方向发展。
(三)复合增压

5、冷却增压空气

一是可以提高进气密度,从而提高功率;
二是可以降低压缩始点的温度和整个循环的平均温 度,从而降低热负荷和排气温度。
空-空中间冷却器 1-增压器 2-取气管 3-涡轮风扇 4-进气管 5-中冷器 6-进气歧管 7-发动机 8-排气歧管
二、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

根据内燃机有效功率的公式,分析提高内燃机功 率的措施 :
peVs ni 2 Ne K c pe D cm i (kW ) 0.03 Z
式中,Kc-常数。 1、增加气缸排量Vs
2、增加转速n
3、增加平均有效压力pe

增压度σ-增压后与增压前的内燃机功率之比, 即增压后与增压前标定工况下平均有效压力之比:
(二)废气涡轮增压
(三)复合增压
(四)气波增压
(一)机械增压

内燃机采用机械增压时,增压器和内燃机用机械 联接起来,通常由内燃机曲轴通过齿轮来驱动增压器, 将气体压缩并送入发动机气缸。

注意: (1)机械增压一般采用离心式压气机,在车用内燃 机上还常采用容积式压气机。 (2)机械增压一般用于增压比不高时或某些特殊情 况下。 (3)为使内燃机机械效率不至过分下降,增压压力 不宜超过0.16~0.17MPa。
第七章 内燃机增压

7.1增压技术和增压方式 7.2涡轮增压系统 7.3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特点和性能 7.4汽油机增压技术
奥迪A6 1.8T


发动机形式:1.8 升/直列四缸/5气 门电控多点燃油 喷射/双顶置凸轮 轴/可变相位/可变 长度进气歧管 排放标准:欧Ⅱ 最大功率(KW): 92/5800 最大扭矩(N.m): 168/3500

注意: 在多缸机上,各缸之间的发火间隔角应小于排气 持续角,为了避免相邻气缸排气的互相干扰,需要对 排气管进行分支。 分支原则是,一根排气管所连各缸的排气相位必 须互不重叠,或者重叠很小。
二、定压式和脉冲式涡轮增压系统的比较和选择

1、排气能量利用的效果 2、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并联复合增压是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并行向内燃 机气缸供给增压空气。
注意:这种复合增压系统结构复杂,多用于实现纯涡 轮增压有较多困难的二冲程柴油机。
2、涡轮增压和谐振系统组成的复合增压

涡轮增压和进气动态效应相结合也可以构成复合 增压系统,空气先在涡轮增压器1中压缩,经连接管2 进入稳压箱3,然后进入谐振系统,进一步压缩后流 入内燃机进气管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