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剪纸特色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剪纸特色简介

苗族剪纸是流行于施秉县南部清水江沿岸苗族女性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目前,生存地保存比较好的要数双井镇把琴村的石厂苗寨。

石厂位于施秉县南部双井镇把琴村的石厂苗寨,山村公路直达到寨前,因四周石头较多,而得名。

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绣花纸”、“剪纸”等称谓。苗语称之为“两给港”、“西给港”、“给港”。“西”即汉语“纸”之意,“给”即“剪”之意;“港”即汉语“虫”之意,“榜”即“花朵”之意。所以,又称为“动物剪纸”和“花朵剪纸”。

自古以来,苗族姑娘从五、六岁开始便向自己的母亲学习剪纸这门手艺,初学者刚开发学时,先画一些简单的纹样,待基本功练扎实后,再教其较难的纹样,直到把所有的纹样全部记牢为止。苗族剪纸一般是从古老的纹样学起,虽然剪纸比较粗糙,没有向北方民族剪得那么细腻,但整个纹样和图案都与苗族刺绣图案息息相关,因此,苗族剪纸与刺绣誉为苗族的“孪生姐妹”和“姊妹花”。

有关苗族剪纸的历史无任何史料记载。但从《苗族古歌》唱到:“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从苗族《古歌》讲叙的内容上来看,苗族剪纸最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苗族剪纸以女性为代表的民间手工技艺,反映了苗族母系氏族时期妇女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原始的历史研究价值。

苗族剪纸无任何文献记载,但从苗族《古歌》中可找到一些有关历史的线索,为我们研究苗族剪纸提供历史和文化信息。

苗族剪纸,从选材制作、工艺等方面来看,不但保留了古老的记忆纹样和图案,而且融合了现代汉文化的剪纸元素,尤其是纹样的保存和收藏,为我们提高了科学依据。

苗族剪纸图案,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个性,特别是特定历史阶段集团意识的体现,为我们研究苗族宗教文化、图腾崇拜、信仰、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研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