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设计法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交试验设计法
一、什么是正交试验设计法
正交试验设计法(简称正交试验法)就是利用正交表来合理安排试验的一种方法。
二、正交表
表1正交表L9(34)
此表是日本规格协会推荐的正交表
表1就是一张已经设计好的正交表,它有9行4列,表内有3种数码—“1”、“2”、“3”。
如果我们用L表示正交表,n 表示正交表的行数;q表示正交表的列数;t表示正交表内的数码种类,那么一张正交表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例如:L9(34)正交表,最多可以安排4个因素做试验,每个因素可取3个水平,共有9种试验方案,这显然大大减少了试验方案是数量,因为如果安排4因素3水平的全搭配试验必须有34=81次试验方案才行。
三、正交表的优点
多:可以考虑多因素,多指标。
快:试验周期短,见效快。
好;可以找到最佳方案。
省:试验次数少。
假如:考虑十三个因素,三水平的试验。
用L27(313)安排只要做27次试验。
而进行全面试验时,则要做313=1594323次试验,如果每天做10次试验,也要做436.8年之久方可做完.
四、正交试验表的种类
分两类:
一类是水平数相同的正交表,即正交表中每一列所包含的代表水平的数码是一样的。
例如:L4(23)、L8(27)、
L9(34)等等。
另一类是水平数不同的正交表,例如:L8(41×24)、
L18(21×37)、L18(61×36)、L16(42×212)L32(49×24)。
L8(41×24)
L16(42×212)
四:常用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步骤
1、明确试验目的
2、确定考察指标
3、挑因素选水平
4、设计试验方案
5、实施试验方案
6、试验结论分析
7、验证试验
8、结论与建议
例:设计纸飞机试验
1、试验目的:
找到一组飞行距离最远的纸飞机设计参数。
2、考察指标
Y——纸飞机飞行距离。
3、挑因素选水平
分析:
影响Y的重要因素
A:材料B:尺寸C:抛出力D:抛出角度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
制定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表
4、设计试验方案
由因素水平表可以清楚的看出,这是一项4因素3水平的试验,必须有3种数码的正交表中找到合适的表安排此项试验,这类表试验次数最少的是L9(34)表于是就选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
5、L9(34)表安排纸飞机的试验设计
6、试验结论:直接看:A1 B1 C1D1
算一算:A1 B2 C1D3
各因素对特性值Y的影响显著性分析:
1)可由极差来确定,极差越大影响越大。
由此,可对因素ABCD对Y的影响的显著程度进行排列如下:
大小
A C D B
2)画趋势图:为了直观,用因素的水平为横坐标,综合平均值为纵坐标,画出指标与因素关系图。
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每一因素的最好水平A1B2 C1D3,也可以看出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大小,R A> R C> R D> R B。
7、验证试验
对于得到的最佳组合A1 B2 C1D3必须进行验证试验,并且要反复进行几次,以考察该结论的正确性。
本试验验证结果如下:
900 950 1000 平均Y=950
水平数不等的试验
安排试验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套用不等水平数的正交表,即混合型正交表;另一种是拟水平法,即在等水平的正交表内安排不等水平的试验。
一、直接使用混合型正交表
例:污水去锌去镉试验因素水平表
混合型正交表L8(41×24)正好适合本例。
二、拟水平法
实际应用中有时会遇到这样情况,在现成的混合型正
交表中找不到合适的表或即使能找到但需要做较多
试验,这时就可以采用拟水平法。
例:
钢球热处理试验因素水平表
由于炉子只能加热到两种温度,所以因素C只能取两个水平。
这个试验当然可以用混合型正交表L18(21×37)但试验次数太多。
能否少做试验呢,我们只须把C 的某一水平,比如平时认为比较好的温度0
845C重复一次彻底充当第三个水平,这样因素C就在形式上变成了三个水平的因素,于是这个三因素的试验就可以直接用L9(34)来安排了,只须做9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