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的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资料(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背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
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企图以此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并且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4月22日2时,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4月23日晚间,解放军占领了蒋家王朝巢穴——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
同年4月,中共中央已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北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9年4月20日至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作战,即渡江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间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总数为180万左右,其中正规军约为115万,完全失去了有效的战略防御能力。
国民党反动派一面继续玩弄“和平”阴谋,以求拖延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一面纠集残兵败将组织军事防御,重点是长江防线,企图利用长江天险阴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以造成“南北朝”的局面,再待机反扑。
1949年2月、3月,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7个兵团之24个军及华东、中原军区所属部队共约百万人,由在淮海战役期间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栗裕、谭震林组成的中共总前委指挥,以第四野战军一部协同,于4月间发起渡江战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渡江战役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渡江战役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渡江战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渡江战役的背景
①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取得大胜,国民党主力军基本上被消灭。
②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渡江战役的原因
①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的破裂。
②共产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决态度。
③全国人民对全中国解放强烈愿望。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渡江战役历时42 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 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 个军部、46 个师共43 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1;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华南,西南大进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大大加快了全国进军的进程。
2;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灭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赶出中国,预示
1。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渡江战役纪念馆是一座旨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的重要历史纪念馆。
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文化遗址,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参观中亲身体验了这个纪念馆,以下是我个人的实践报告。
一、渡江战役背景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成功地渡过了长江,挺进江南地区,为最终获得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无疑是中国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畏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纪念馆参观1. 外观与建筑渡江战役纪念馆庄严肃穆的外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手法,整体造型大气磅礴,寓意着解放军的英勇气概。
我进入纪念馆的瞬间,就被它的庄严氛围所吸引。
2. 展馆布局纪念馆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域,详细展示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筹备阶段、战役进程以及胜利后的重要意义。
每个区域都配有精美的展品和文字说明,引导参观者了解渡江战役的方方面面。
3. 实景再现与多媒体展示在纪念馆的展览中,实景再现和多媒体展示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精心设置的场景还原和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战役时的艰辛与激烈。
这种实时的互动感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渡江战役的真实情况。
三、参观体会1. 深刻的历史记忆在纪念馆的展览中,我亲眼目睹了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的英勇壮举,体验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坚韧。
这种历史记忆让我倍感珍贵,也让我自豪地认识到,正是这些英勇的先辈们为我们争取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馆展示的一幅幅英勇战斗场景和壮丽胜利图景,让我深受感动。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切意识到,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
渡江战役纪念馆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精神的力量和可贵之处。
3. 感受到的鞭策与责任参观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我心中点燃了火热的激情。
面对历史的呼唤和时代的使命,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个人实践报告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术策略以及战斗过程,我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了个人实践。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践的详细记录和体会。
一、背景介绍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春,是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之战。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对比不利的情况下,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将解放军的主力转移到了南岸,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困江防线”,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解放。
二、实践过程我在到达渡江战役纪念馆后,首先参观了“渡江战役背景”展厅。
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和军事背景,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渡江战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下来,我进入了“渡江战役战斗过程”展厅。
这里以场景复原的方式,再现了渡江战役的具体战斗过程。
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斗之中,通过模拟体验,切身感受到了解放军官兵们英勇奋战的决心和信念。
在游览过程中,我还参观了“渡江战役胜利成果”展厅和“渡江战役纪念碑”。
这些展品和碑文对于弘扬渡江战役的英勇精神、铭记历史意义重大。
三、收获与体会通过个人的实践与观察,我对渡江战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次实践使我深感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也彰显出人民军队的英勇精神和顽强意志。
同时,我对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领导、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通过参观纪念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渡江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座宣传和教育基地,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与丰厚文化,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了解和传承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通过这次实践,我对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旨在通过参观和学习,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和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下面将对实践所见所闻进行报告。
二、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概况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江西南昌市,占地面积广大,建筑气势恢宏。
纪念馆共分为多个展馆,包括渡江战役前的历史背景展馆、渡江战役过程展馆以及渡江战役后的影响展馆。
每个展馆内都有精心设计的展板、实物和多媒体设备,以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三、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春季,是解放战争的决定性战役。
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展馆向我们介绍了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时的形势,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与对峙、战略部署的演变等。
通过观看展馆中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渡江战役发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四、渡江战役的过程渡江战役的过程展馆通过影像、实物和声音的完美融合,再现了渡江战役的激烈场面和细节。
我们眼前浮现的是当年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奋勇杀敌、浴血奋战。
展馆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渡江战役的具体战斗过程,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通过参观,我们感受到了当时战士们的无私奉献和革命精神。
五、渡江战役的影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影响展馆向我们展示了渡江战役胜利后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并在此后的斗争中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展馆同时也介绍了渡江战役对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渡江战役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六、实践体会通过这次参观和学习,我深切感受到了渡江战役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渡江战役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也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认可。
参观纪念馆还激发了我继续学习、努力奋进的决心,时刻铭记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
七、结语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参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感和纪念革命先烈的意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课件

05
结论与评价
渡江战役的胜利的原因
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良好的组织与指挥
战士们的英勇奋斗
渡江战役的意义和价值
打破了敌人的防线
01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02
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03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贡献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3
渡江战役的过程
渡江命令的下达
渡江命令下达的背景
渡江命令下达的经过 渡江命令下达的影响
渡江战役的打响
渡江战役的准备 渡江战役的打地点 渡江战役的打响经过
渡江战役的胜利
渡江战役的胜利背景
1
渡江战役的胜利经过
2
渡江战役的胜利影响
3
04
渡江战役的影响
对国民党政府的打击
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力量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 长江公开课课件
目录
• 背景介绍 • 渡江战役的准备 • 渡江战役的过程 • 渡江战役的影响 • 结论与评价
01
背景介 绍
解放战争的背景
渡江战役的背景
02
渡江战役的准备
解放军的准备
制定战略
武器装备准备 情报收集
国民党军的准备
制定防御战略
01
加强防御工事
02
调整兵力部署
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崩 溃
对解放军的影响
增强了解放军的士气
渡江战役的胜利使解放军士气大增,提高了军民的斗志和信心。
为解放军进一步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渡江战役的成功为解放军进一步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力和决心。
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渡江战役纪念馆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二、背景介绍1. 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重要的一战,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0日至5月1日,通过成功渡过长江,解放军成功夺取南京,为全国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2. 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背景渡江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战役而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
它是一座集纪念、教育、研究、展览为一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向世人展示渡江战役的胜利场景、英勇事迹及历史文物,以及对今后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三、参观经过及感受1. 到达纪念馆我和同伴们于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来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在入口处我们目睹了高大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渡江战役的日期和胜利口号,心潮激荡。
2. 参观展厅进入纪念馆内部,我们按照规定的参观路线依次进入不同的展厅。
展厅内,生动的场景再现、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令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战役发生的年代。
我们仔细观看每一展品,认真阅读展板上的文字说明,聆听解说员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讲述着历史。
3. 渡江战役情景重现在纪念馆的中心位置,有一个逼真的战斗场景重现区,通过声音、灯光和动态模型,展示了当年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我们在这里仿佛亲临战场,感受到解放军战士英勇奋战、冲锋陷阵的壮丽场景,内心澎湃。
4. 纪念馆的教育意义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渡江战役的艰辛与壮丽。
这场战斗不仅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壮丽篇章,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和人民军队奋斗的精神。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努力学习渡江战役的精神,坚定信心,奋发向前。
四、总结与感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渡江战役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渡江战役概述相关内容

渡江战役概述相关内容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渡江战役概述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渡江战役概述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渡江战役背景国民党军的部署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
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
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4月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御。
渡江战役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对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实现全国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渡江战役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至5月3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南岸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在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为后续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此次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英勇斗争。
三、实践活动内容1.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了解了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通过馆内丰富的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我们深入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细节,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2. 采访当地居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渡江战役,我们采访了当地居民。
他们亲身经历了这场战役,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和亲身感受。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渡江战役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
3. 参观渡江战役遗址我们参观了渡江战役遗址,实地感受到了战役的残酷和英勇。
在长江南岸,我们看到了当年解放军渡江的登陆点,了解了战役的战术布局和战斗过程。
在南京,我们参观了总统府,见证了国民党政府覆灭的历史时刻。
4. 召开座谈会为了总结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组织了一次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所见所闻,交流了学习心得。
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2. 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五、实践体会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们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并撰写这份社会实践报告。
本报告旨在介绍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以及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
二、渡江战役概述渡江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政权的关键一战。
这次战役发生在1949年时,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1.国共内战的背景解放战争是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
2.蒋介石的困境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在解放战争中丧失了广大领土,国内经济、军队和政治形势都处于困境之中。
对于国共内战胜负的改变,渡江战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渡江战役的战役过程1.战术准备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首先夺取了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的大部分地盘,为渡江战役打下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翻国民党政权,解放战争指挥部决定对长江发动渡江战役。
2.战役展开渡江战役于1949年4月20日展开,以庐山为前沿,通过敌后策应、掩护等手段,成功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线,向长江挺进。
在艰苦激战之中,人民解放军战胜了顽强的敌人,夺取了江南地区。
五、渡江战役对中国革命的意义1.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渡江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形势,进一步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力量,为中国发展进程奠定了基础。
2.缩小了解放区与国民党区的分野渡江战役使中国的解放区与国民党政权的控制区连接在了一起,使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实现了更大的统一。
3.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基石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六、总结通过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渡 江 胜 利
位 于 南 京 市 下 关 热 河 路 广 场 中 心
1979 , 建
纪 念 碑
--------
The End
小组组长:刘坤元 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陈睿峰 尹相涛 张申 冯跃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 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 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在地方党和政府 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渡江前夕,共筹集各型木船9400余只,培训 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 的战术、技术训练等。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 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仅随军参战 的船工即达1万余名,临时民工达300万人,山东、苏北解放区还组建了16 个民工团随军服务。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 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 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
过程: 过程: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 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 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 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 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 战,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 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结果:23人,南京解放,国民党剩余军队势力退 往台湾。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影响: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渡江战役
意义: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 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 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 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 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 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 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 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 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 造了重要条件。
图片
前夕国统区 总前委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THANK YOU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
渡江战役
过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 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 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 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 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 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 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 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 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 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 月3日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5月27日,第 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在此期间,第四野战 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 解放武昌、汉阳。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 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讲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义》一、背景介绍1949 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
但国民党政府依然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
在此背景下,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
二、文章内容解析(一)导语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导语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渡江战役的规模之大——百万大军,战线之长——一千余华里,以及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二)主体部分1、中路军渡江情况“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这里清晰地说明了中路军的渡江时间、突破地点以及渡江的人数,突出了其行动的迅速和高效。
2、西路军渡江情况“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详细介绍了西路军渡江的起始时间、地点,以及渡江的进展情况,让我们了解到西路军的顺利推进。
3、东路军渡江情况“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讲述了东路军与西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并且计划得以顺利实现,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
(三)文章语言特点1、准确简洁文中关于各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等信息的表述,十分准确,没有任何模糊不清之处。
同时,语言简洁明了,用最精炼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信息。
2、气势磅礴通过“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等词汇,展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3、客观真实基于事实进行报道,不夸大不缩小,让读者能够真实地了解渡江战役的情况。
三、历史意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的背景
2 渡江战役的经过
渡江战役的经过
(一)国民党军方面 1、三大战役后,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 一方 面让李宗任与中国共产党谈判,另 一方面让汤恩伯和白崇禧组织长江防御
蒋介石
李宗任
白崇禧
汤恩伯
渡江战役的经过
(一)国民党军方面 2.海军、空军支援陆军作战 3、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 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在敌人的炮火下渡江
毛主席赋诗一首: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 渡江战役的意义
渡江战役的意义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式成立 (二)渡江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 人,解放南京、武汉、上海等大城市 和苏、浙、赣、皖、鄂广大地区 (三)为后来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 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渡江战役的经过
(二)人民解放军方面 1、抗日战争期间,粟裕曾经在南 京至江阴段三次成功地率军渡江
粟 裕
渡江战役的经过
(二)人民解放军方面
2、组建了渡江先遣纵队。侦察
沿江敌情,勘察沿江地形,并绘
制成图。
渡
江
先
遣
队
渡江战役的经过
(1)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 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观后感

渡江战役观后感引言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剿匪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渡江战役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勇气和智慧,对于我国的独立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战役背景、战役过程和战役意义三个方面对渡江战役进行观后感。
一、战役背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的最关键时期。
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紧张,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领导的中央军进行激烈的战斗。
渡江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大部分解放区的基础上,为扩大解放区提供更多资源和发展空间而进行的一次进攻。
战役的成功对于解放区的巩固和扩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战役过程渡江战役的战役过程十分曲折,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着江面宽阔、对岸高地敌军严密封锁等种种难题。
为了突破这些困难,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利用夜间和雾气等因素,选择了合适的突击时机。
在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精确的炮火掩护和火力突击,成功地占领了敌人的制高点,为后续行动取得了重要的优势。
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阵地战,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交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们英勇善战,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势,采取灵活的战术,准确地制定战略目标,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三、战役意义渡江战役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战役的胜利对于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解放区的巩固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也对于解放区内的人民来说,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其次,渡江战役的胜利意味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的封锁和屠杀,取得了全面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这对于解放区内的人民来说,具有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同时,战役的胜利也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渡江战役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渡江战役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末期发起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9年12月,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保卫住了辽宁东北地区,为解放中国全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场战役是解放军在全局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展开的。
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和平谈判中,但国共双方的矛盾也越发尖锐。
国民党蒋介石为了保住政权,企图摧毁共产党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决定发动攻势,以夺取东北的先机。
渡江战役的关键是跨越大渡河。
冬季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气温极低,敌情严密,对解放军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为了确保成功,解放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在不影响部队行军速度的情况下建造了临时浮桥,尤其是解放军的工程兵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建造浮桥和警戒防御设施。
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灵活的战术,绕过国民党军主力,选择了辽宁的安东作为突破口。
这样一来,解放军成功地避开了国民党的铁壁铜墙,迅速占领了安东,并继续向辽宁、吉林推进。
解放军在突破后,迅速展开了战略思想的觉悟,创造性地利用地理环境,有效地瓦解了国民党的防线。
渡江战役的胜利不仅带来了东北地区的解放,也为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改变了整个战局,明确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无往不胜的形象,为后续战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但是,渡江战役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解放军在战斗中不仅面临着敌人的火力压制,还要应对严寒和党内的自卫反击。
军队的伤亡虽然不可避免,但解放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坚持战斗到底,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
渡江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
这场胜利确立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渡江战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揭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艰苦环境中的顽强意志和出色的战斗力。
回顾渡江战役,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它的历史重要性。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走向。
渡江战役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路线和战略思想,也激发了更多中国人民的斗志和自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国共内战经过
在经过了数年的战争后, 共产党军队逐渐掌握了战 争的主动权,开始进行战 略反攻。
渡江战役的必要性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轻 人民的痛苦,共产党军队 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渡 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的部署
国民党军队的部署特点
国民党军队在长江南岸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企图阻止共产党军队 过江。
国民党军队的战术
使国民党政府失去民心
渡江战役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政府失去民心,为其最 终垮台埋下了伏笔。
对共产党军队的影响
增强了共产党军队的士气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共产党军队带来了巨大的胜利和荣誉,进一步增强了士气。
为共产党军队进一步推进提供了保障
渡江战役的成功为共产党军队进一步解放全中国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04
情报收集
解放军通过侦察和情报工 作,了解南岸敌军布防情 况,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 依据。
渡江开始与行动
炮火支援
解放军炮兵向南岸敌军阵地发 起猛烈炮击,为渡江部队提供
火力支援。
渡江行动
在炮火支援下,解放军战士争先 恐后地划船渡江,向南岸发起冲 锋。
激烈战斗
在南岸,解放军与敌军展开激烈的 战斗,争夺滩头阵地,扩大登陆场 。
民众的支援
共产党军队在民众中的威望很高,得到了 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为军队提 供了物资、情报等方面的帮助,对战争胜 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05
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与价 值
国共内战的转折点
渡江战役是国共内战中的一次 关键战役,标志着国共双方力 量对比的转折点。
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取得了决 定性胜利,使得国民党政府在 军事上的失败成为定局。
士兵们的英勇表现与牺牲精神
无畏的冲锋
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渡江战役纪念馆是我国为了纪念解放军参与渡江战役的英勇事迹而设立的一座纪念馆。
在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胜利意义以及英雄军事家的英勇事迹。
以下是对我在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的观察和体会。
一、背景介绍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是解放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役。
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发起渡江战役,旨在夺取重要的长江大桥,以确保解放军顺利进入南京,进一步完成全国解放的伟大目标。
二、战斗过程渡江战役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最终于1949年4月20日爆发。
解放军采取了多种战术手段,包括夜袭、炮火掩护和渡江行动。
战役过程中,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克服了一连串的困难和敌人的顽强抵抗,成功地渡过长江,并最终夺取了南京。
三、胜利意义渡江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标志着国共内战的胜利进入尾声,彻底打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封锁,为解放战争胜利创造了重要前提。
此外,渡江战役的胜利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所代表的力量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四、英雄军事家的事迹渡江战役中,解放军中的众多英雄军事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是以邓小平为首的解放军指挥部。
他们凭借聪明才智、坚韧毅力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带领士兵们不断突破敌人的防线,最终完成了渡江战役的壮举。
五、实践体会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渡江战役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观看展览和听取讲解,我亲眼目睹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感受到了解放军战士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此外,纪念馆还展示了渡江战役的战术和军事策略,使我对战争的规模、指挥和战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社会实践中,我还有机会与其他参观者交流,并参与了一些互动项目,例如模拟渡江行动和解谜游戏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增加了我对战争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总结起来,渡江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国共争取和平的方针和斗争
(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共产党不要和平吗?到1948年底,国民党军事败局已定,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国民党内部开始酝酿发动新的和平攻势,以作缓兵之计。于是在军事斗争之外又出现了新的、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局面。美国政府采取了支持桂系李宗仁取代蒋介石、由李宗仁出面同共产党和谈的策略。1948年12月底,桂系白崇禧抢先打出“和谈”旗帜,逼蒋下台。蒋介石在遭到军事上的溃败和美国及国民党内部的压力下,不得已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条件是在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反动军队下与共产党“和谈”。其实质是要保住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权。蒋介石再一次玩弄假和平的阴谋。针对蒋介石的假和平,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一阴谋,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蒋介石引退后,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意和谈,企图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
(2)概况:
时间:4月1日--4月20日
代表:共产党--周恩来 国民党—张治中
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影响:彻底揭穿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
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蒋介石走投无路,被迫于1月21日宣布“引退”,“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但是,他的引退并非真正交出职权。早在下野之前,他就在政治上对国民党党、政、军的人事进行了大变动,安排自己的嫡系、亲信担任要职;在经济上已通过各种手段将各大银行和老百姓的存款洗劫、搜刮一空;在军事上建立了海上锁链,以营造自己的最后落脚点——台湾。蒋介石离开了总统的宝座后,坐镇溪口,仍在幕后指挥。
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自绝于人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便于4月21日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阅读《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不堪一击,顷刻崩溃。
相同点:⑴都由国民党主动提出,国民党都是假和谈⑵都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表明了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⑶都由共产党提出谈判方案⑷都有美国插手⑸都被国民党破坏⑹都没有阻止或结束内战,但都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机遇。
不同点: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于是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北平谈判时,解放战争即将取胜,国民党内部分裂,败局以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并企图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而共产党则是为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团结教育人民。北平谈判时,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间,继续进行内战。共产党则是为迅速结束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痛苦。内容不同:重庆谈判的焦点是政权和军队问题。北平谈判的焦点是革命是否要进行到底问题。两次谈判最主要不同是共产党力量及政权地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