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大家知道,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一旦危机发生, 原有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被破坏,整个社会处于危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人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果措施不当,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民众对政府信心的减弱甚至丧失, 由此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于平时,在于预防, 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力挽狂澜, 出现了危机之后再去应对是一个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做好危机的预测与预防工作,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至关重要。做好危机管理的预警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一是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特别是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捕捉收集相关信息, 并加以分析处理, 对危机管理做到心中有数。达到公开要求的风险信息应马上向公众预警,没有到达设定等级的风险继续追踪。比如 :我们国家现在积极推行的“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 就是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 110报警服务台、 119火警台、 120急救中心、 122交通事故报警台,省长热线、市长热线、防洪、防震等不同部门整合到一起,非常利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也利于跨部门、跨警区之间的统一进行指挥协调。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应对突发事件的经典案例: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青龙抗震

1976年 7月 28日凌晨 3时许, 我国唐山瞬间地动山摇, 万物顿成废墟, 24.2万人的生命瞬间逝去。然而, 与唐山的迁安比邻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在这场大地震中房屋损坏 18万多间,其中倒塌 7300多间,但 47万人中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 1人。今年 8月初, 《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披露了被称为“青龙奇迹”的史实。 1976年 7月中旬,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在唐山参加全国的地震工作会议。会上,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的汪成民说:华北地区一两年内可能发生 7级以上强

震。根据各地汇总的震情,当前京津唐渤海地区有七大异常, 7月 22日~8月 5日可能有地震。王春青急忙赶回县里向领导汇报。时任青龙县委书记的冉广岐顶住压力,冒着风险,拍板决定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向全县发布临震预报。

1976年 7月 24日晚, 青龙县委召开常委会。次日, 科委主任受县委委托, 在县三级干部 800多人大会上作了震情的报告。会议决定:每个公社回去 2名干部抓防震, 1名副书记(或武装部长 , 1名工作队长,连夜赶回所在公社, 26日早 8点必须到岗!会议提出:1. 必须在 7月 26日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个人。 2. 干部必须在办公室坚守岗位,不得留在家里或处理个人事务。 3. 立即开始地震和洪灾的预防和宣传工作。

4. 每个公社、每个村必须设防震指挥办公室,向邻近市镇传递信息。

5. 保证 24小时通讯联络、汇报、巡

逻,保持与邻县的联系。 6. 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广播、车间宣传、电话通知、黑板报、夜校。 7. 门窗一律打开;不要在屋里煮饭、吃饭;如可能睡在户外的防震棚内。

7月 26日早 8点, 青龙县 43个公社的干部全部到岗。青龙全县上上下下处于临震状态。震情通报在村子里反复播放;简易抗震棚随处可见;民兵把固执的老人

送进抗震棚;村巡逻队 1天检查 2次,防止村民回家滞留…… 7月 27日,青龙县中学

地震研究小组发现,许多黄鼠狼一反常态,白天乱跑,当天达到高潮。干沟乡庞丈子村柳树沟平日清亮见底的泉水出现异常, 不断往上翻白浆;平时在水底趴着的小黑

虫子, 浮在水面来回窜动。一切征兆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7月 27日黄昏,青龙县,大喇叭滚动播发着地震警报,冉广岐坐镇帐篷之中, 指挥全县全力应对浩劫……就这样, 青龙人民幸运地逃脱了唐山大地震这场灭顶之灾。唐山大地震后, 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救助了众多伤员。

1996年,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代表联合国向冉广岐颁发了纪念章。还如 1975年 2月 4日的辽宁海城 7.3级地震, 由于及时预报并采取预防措施,死亡 2041人;据专家分析,少死亡 10万人。可见, 强震中, 人员的伤亡却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及时地做出预报,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中人员的伤亡。因此, 政府危机管理

的目的是“用小钱防病而不是用大钱治病” , 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预防危机的发生,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提高应急处置

的效能。

2、事先做好危机应急预案。常言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危机管理中也是这样,在危机尚未出现时,应尽可能通过经验和预测来制定出针对危机出现以后的处理预案。并不是所有的危机都能在事先通过预警得以避免, 很多危机往往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因此,必须为危机做好准备,包括战略规划、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通信计划以及重要关系的建立等。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不能说大话和套话。必须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要看得懂、记得住、管用。

目前, 我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出台, 县级以上政府应急预案也已初步建立。截止 2006年年底,全国一共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 130多万件,基本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所有的省级政府、 97.9%的市级政府、 92.8%的县级政府都已经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因地制宜地编制了大量专项及部门预案。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预案编制工作也深人推进。有关部门还根据实际需要, 陆续编制印发了《中国公民入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等。为了便于使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变质了预案简明操作手册。比如:浙江省编制的简明操作手册, 全省按每户 1册的要求, 统一发放了《公众防灾应急手册》 ,一共 780个字,讲清楚了应急处置的程序、责任和要求,容易记,很实用。这种看得懂、记得住的操作手册,很

受基层群众欢迎, 很多地方都在编印,免费发放到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家里。可以说,我国基本上制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应急预案体系,下一步只需要逐步来进行完善。

3、建立危机的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实践证明, 建立危机的培训与开展应急演练是提高综合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各行各业实战水平的有力措施。可以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和宣传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平时多演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