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的不及物性和文学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3-14
作者简介:赵志军(1963-
),男,广西天等人,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从事文艺学教学与研究。 2002年8月第23卷第4期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ZH AN J I ANG NORMA L C O LLEGE
Aug 1,2002
V ol 123 NO 14
论文学的不及物性和文学教育
赵 志 军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湛江524048)
摘 要:文学的不及物性,指的是由于文学文本的意义是文本形式建构的产物,因此,文学文本的意义和文学文本的形式是不可剥离的,文学文本的意义由此注定只能在其形式内获得理解和再生产,它不可能用其它语言来转译和表达。从这一角度来看,文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脱离文本形式抽取所谓思想内容和意义的做法是错误的,它实际上忽视了文学文本意义的独特性,把文学文本看成是思想教育的简单工具。
关键词:文学的不及物性;文学教育;形式主义诗学
中图分类号:I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02)04-0076-06
一
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文学不及物性与热拉尔・热奈特的有关定义相关。热奈特认为,形式主义诗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认为诗的言语具有不及物性特征:“之所以不及物,那是因为诗之言语的意义不可能脱离它的表达形式,不可能用其它言辞来表达,并由此注定永无休止地‘在其形式内获得再生产’。”
[1](P.105)
在这里,不及物性指的是诗的意义与语言表达形式间的不可剥离性。我们的讨论由此出发,但又不局限于此。我们所理解的不及物性不仅指诗,而且指整个文学。在此,文学的不及物性指的是文学文本的意义与
文本形式(不仅是语言表达形式,而是形式的所有方面)之间的不可剥离性。
关于文学的不及物性,许多作家都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进行过讨论。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早就注意到诗歌的不及物性,他认为:“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字词的一定组合能产生一种其他组合不能产生的情绪,我们可把它称为诗的情绪。”
[2](P.40)
但他又补充
说,诗的语言是不同于日常语言的:“这种表达不同于日常讲话,它是诗,它不可思议地被创造出来是为了满足不得不把它创造出来的需要。而且它所表达的尽是些空灵的事物或是强烈而暗中感觉到的事物:这是一种奇妙的讲述,它好象不是出自讲述者之口,而是出自另一个,又好象不是面对听众而是面对其他什
么人。总之,它是语言中之语言。”[2](P.842)
因此,理想
的诗歌语言是语言中的语言。在瓦雷里看来,语言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在实际或抽象的语言运用中,语言被用来传达某一想法、某一形象或某样东西,在完成传达之后,语言就消失了、作废了,相当于中国人所说的得意忘言。这就是类似于有实用目的的走路的散文语言和实用语言,在这种语言的运用中,“我用这种语言来表达我的计划、愿望、需求和意见;这种语言一旦完成了其使命便几乎在说话的同时就挥发
了。”[2](P.848)而且,在这一语言运用中,所传达的内容
和语言形式是可以分离的,它完全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传达,语言与内容、音与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一个东西,例如马,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叫法,英语叫做H orse ,希腊语叫Hippos ,拉丁语叫E Qnus ,法语叫Cheval ……等等。但是,诗作为语言中之语言,它像
跳舞,它的目的就在其自身,它重视自己,表现自己,激发他人重复自己,“它总是易于以自己本来的形式进行再生产:它激发我们再一次把它照原样生产出来。”[2](P.848)它从日常生活语言中抽出一个完美而理想的声音,完美地传达一种奇妙地凌驾于我之上的自我的情思,因此,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语言,形式与内容、声音和思想是完全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的。瓦雷里用钟摆来说明诗的语言的这一特点:“假设第一端代表形式:语言的具体特征、语音、节奏、音调、韵律———一句话,活动的声音。然后把它和另一端联系起来,它是第一端的aconde,代表着一切重要的意义、形象和观念、情感和刺激、记忆、理解的构成以及带有的实际冲动———简言之,代表一切形成内容即话语意义的东西。现在考察一下诗对你产生的效果。你会发现每一行诗在你心中产生的意义,不但不会毁灭传达给你的音乐般的和谐形式,反而会使之再现。这个从音摆到义的活钟摆总要摆回到它感觉到的出发点,好象在你脑海里引起的仅有的那点意义只有依赖产生它的那种音乐形式才能得以表达、找到出路和回应。”[2](P.849)这就是说,音和义在日常实用语言和散文中是任意的、无根据的,是可以分离,但在以实用语言为材料的作为语言中之语言的诗中,二者却建立起了二度根据,二者之间是对称等值的,是不可分离的,这就是热拉尔・热奈特所说的诗的语言的不及物性。
当然,不仅仅诗人谈到诗歌的不及物性,小说家也谈到小说的不及物性。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经说过:“如果我想用文字说出我打算用长篇小说来表达的一切,我就得从头开始写出我已经写的那部长篇小说。……在我所写的一切和几乎一切东西中,主宰我的是要把相互贯穿的思想连缀起来,以便表现自己,但是,如果用文字表现的任何一个思想从它所在的贯穿关系中抽取出来,它都会丧失其涵义,而大为减弱。这种贯穿本身不是由思想(我想),而是由某种别的东西造成的,而这种贯穿的基础则是直接用文字无论如何也表现不了的;只能间接地———用文字描写形象、动作、情景才行。”[3](P.40)托尔斯泰在这里所强调的依然是文本意义与文本形式之间的不可剥离性。通常那种离开文本形式抽取文本意义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二
作家们所讨论的这一现象不可能不引起理论家的注意,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形式主义诗学系统地讨论了文学的不及物性特征。不及物性的内在实质实际上是文本的意义是形式建构的产物这一观点,正因为文本意义是在文本形式建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先有了一种思想感情,然后再用形式将它表达出来,所以,文本的意义和形式才是不可剥离,离开了一定的文本形式,一定的文本意义也就不可能产生和存在。既然文本的意义是语言及其形式建构的产物,大多数形式主义理论家都认为文学文本的意义和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是不能剥离的,离开文本的语言和形式对文学文本意义进行解释是不可能的,对语言及其形式的任何更动都是对完整的意义世界的损害。
从俄国形式主义开始,文学文本的意义与文学语言及其形式的这种不可剥离的特征就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在俄国形式主义那里,形式和材料这对概念被广泛地运用,在这对概念中蕴含着文学文本的意义与文学语言、形式不可剥离的思想。俄国形式主义对形式和材料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他们那里,形式包含两种含义。俄国形式主义赋予形式的第一种含义,我们不妨称之为潜在形式。潜在意味着未具体成形,没有形成具体的文学作品(一首诗或一部小说),而是一些抽象的法则、程式和规则,例如情节分布构成规律,诗歌的结构规律和格律等。什克洛夫斯基的《散文理论》一书主要研究的就是情节分布构造法则和规律。在他看来,“故事不断被打散,又不断重新组合,都遵循着特殊的,尚未为人知晓的情节编构规律。”[4](P.28)正是这种共同的情节编构规律的存在,才使世界各地的童话和民间故事呈现出情节上的惊人一致。什克洛夫斯基自称《散文理论》是一本研究形式的书,这里的形式主要便是像情节编构规律这样的潜在形式。对诗歌格律的研究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贡献之一。他们区分了格律、节奏图式和从格律、节奏图式出发所构成的诗句。格律和节奏图式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规定,它们表现为抽象的法则,正如托马舍夫斯基所说的:“我们可以想象有一种抽象的格律,因为它们完全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并由此得出它们规则标准的强制性。”[5](P.132)俄国形式主义赋予形式的第二种含义是,形式即具体的文学作品。艾亨鲍姆说:“对于我们来说,形式的概念逐步与文学的概念,与文学现象的概念混合在一起了。”[5](P.33)这就是说,文学就是形式,是文学作品整体。作为文学作品整体的形式是由潜在形式发展而来的,但又决不仅仅是潜在形式,它已经变成了具体的作品。同时,由于这一形式概念指的是作品整体,因而也不等同于把文学作品划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中的形式。内容
77
第4期 赵志军:论文学的不及物性和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