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协组织在农技协发展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协组织在农技协发展中的作用
2006年03月06日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组织规模由小变大,经济实力由弱变强,组织形式各具特色,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也日渐显现。在农技协这20多年的萌生、探索、创新、发展历程中,科协系统一直在参与、组织、引导、服务于农技协的发展,可以说,对农技协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作用。从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技协的重要作用日益被社会各方面所认识的形势看,农技协发展已进入最佳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识科协组织与农技协的关系,科协在推进农技协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已成为摆在各级科协组织面前一个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市科协在这方面的探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联系与责任
(一)科协与农技协有着历史渊源性的密不可分的联系。80年代初,各级科协为了满足农民迫切需要掌握新生产技术和新生产技能的需要,深入到农村,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服务、组织、引导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等从一户一行自愿结合,逐步形成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技术经济社团组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而当农技协组建之初,当其还未被各方面所认识时,又是各级科协组织主动伸出扶持之手,帮助农技协健全组织建设、形成运行机制、逐步走上正轨。当时,各级科协的章程中都明确表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是乡镇科普协会的团体会员”。历史的原因,加上组织形式,便使得长期以来科协组织和农技协形成了一种亲和的、紧密的、相互依靠的关系。
(二)农技协正在担负起农村科普生力军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当今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无论从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农村科普工作,如“科普大集”、“三下乡”、科技培训等,虽也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科普活动的随机性、科普手段的滞后性已很难满足农村和农民的需求。加之基层科协、县级学会的经费和技术力量较薄弱,外请的专家在技术领域的针对性、连续性、及时性又相对较差,很难支撑农村科普工作大局。而随着农技协的发展壮大,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发现其是一支与农村科普工作有着天然联系,正自发地做着科普工作且潜力很大的重要力量。农技协专业培训中大量的是科普教育内容,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与科技服务工作正是农技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独特优势,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恰与科普宣传工作相吻合,农技协的技术示范与技术辐射,正是实际而有效的科普示范工作。正是鉴于农技协在农村科普中的独特作用,我们认识到农技协开展科普工作所具有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对农民需求的适用性,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实效性等优势,认识到农技协正在担负起农村科普生力军的责任,同时,我们看到农技协做科普工作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是新技术、新成果的最直接、最积极、最易见成效的实践者、受益者;第二,它对会员和辐射的周围农户的迅速影响和带动。又成为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者、传播者。据此,我们确立了以农技协作为农村科普的重要依靠力量的工作思想,根据其特点,采取牵线搭桥、重点培育、建科普示范基地等方法,积极加以引导帮助,使农技协,在开展科普工作方面变自发性为自觉性,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变随机性为计划性,变零散性为系统性,成为农村科普中一支最重要的对农户最具宣传和影响力的骨干队伍。
二、关系与方法
(一)认清新形势下科协与农技协的关系,找准科协做农技协工作的位置。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的发展,与之相伴而行的农技协在组织形式、服务范围、综合实力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科协与农技协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2001年中国科协的章程中明确表述:“乡镇科学技术协会(乡镇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联系指导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由“团体会员”到“联系指导”这一关系表述的转变有哪些含义呢?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点:第一,充分尊重了农技协是农民自愿组
成并依法登记,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党领导”的原则,融技术服务、专业合作、市场开发、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独立团体性质。而这一性质与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的性质是有分别的。第二,肯定了科协和农技协本质相通,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协对农技协有着责无旁贷的“联系指导”之职。农技协的全称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技术”体现农技协的技术创新、技术普及推广和技术服务,这是联系会员的纽带,是农技协推进农业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科协将农技协视为农村科普生力军的主要原因。“协会”体现农技协的社团性质,明确协会服务于自愿参与的会员群体,在互助合作中共同获取最大权益。科协本身也是群团性质的。所以二者本质相通,天然相联。第三,明确了科协与农技协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而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平等关系,科协对农技协不应“发号施令”,工作上联系、业务上指导应成为新形势下科协做农技协工作的主要范畴。
(二)改进工作方法,选准科协的工作切入点。由于科协与农技协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我们所习惯的“开会”、“行文”等指令性的做法显然不适用了,而主要应按照平等协商、指导协调的原则去开展工作。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也应当积极地加以改进:一是,变面向农技协群体做工作为深入下去逐户建立紧密联系。在“联系”与“指导”中,“联系”是基础,没有“联系”,“指导”就无从谈起。而“联系”本身是具体、实际的,只有分别与农技协的个体多次的接触,并在接触中加深了解,帮助指导,培养感情,才能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几年来,我们在全市农技协中培养了一大批典型,形成了—支农技协骨干队伍,正是坚持深入下去、逐户接触、长期联系的结果。二是变提要求为听要求。提要求是发号施令,听要求则是听取意见和呼声,而后再提供指导和服务,这一字之改反映的是一种工作的指导思想。三是变科协组织活动为协调指导农技协开展活动。活动是团体的生命力表现。农技协要壮大发展必须经常开展活动。而在活动中,科协不宜承担主办方角色,而应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协调指导上,使农技协在活动中担纲唱“主角”,四是变布置工作为提供交流平台。科协与农技协不再是从属关系,下应再向他们安排部置工作,但农技协发展中确实还存在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市科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发现培养典型,为农技协提供交流平台。从2002年以来,市科协连续3年分别在市区和宣化县、尚义县成功举办了2届全市农技协经验交流暨工作研讨会,并请中国农技协、有关专家到会做报告,从而使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在交流中得以推广,使面临困难的农技协在交流中找到了解决途径,引导和推动了全市农技协的健康发展。
三、扶持与引导
(一)对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农技协,必须满腔热情地给予切实有力的扶持。从全国来看,农技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基地,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学校,成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走向富足道路的桥梁。然而从我市看,虽然农技协的起步基本上与全国同步,但由于经济欠发达,农技协发展缓慢,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模小、覆盖面不大、组织松散、内部机制不健全、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综合实力较弱、档次不高等诸多矛盾,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农技协迫切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给予关心、重视和积极扶持。科协组织更应一如既往地本着如下原则给予全力扶持:第一,扶持是无私的,是满腔热情的。农技协不是科协的下属团体,不是科协的私有财产,科协扶持农技协发展没有任何私利。只是由于历史的联系,科协与农技协密不可分;由于在农村科普上的职能的共通性,科协给予业务指导责无旁贷。所以当农技协象新生事物刚刚出现还不被各方认识时,科协立即给予爱护和扶助;当农技协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困难和问题时,科协更要满腔热情地全力给予扶持。当有关方面也来和我们一起帮助农技协发展时,我们乐观其成。当农技协发展壮大对扶持的需求变小后,我们即可抽出精力去开拓更广阔的科普工作空间,让农技协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上放手驰骋。第二,扶持是全面的,是尽力而为的。只要有利于农技协发展的,科协都应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尽心尽力地给予支持。比如,根据科协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