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北京样本中关村创业的那些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改革开放北京样本中关村创业的那些故事

作者:

来源:《科学大观园》2018年第22期

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原点;而以中国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诞生算起,中关村已经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行进了近40年。

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是北京担当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依托,是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前沿阵地。

中关村40年风云创业路,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引人探寻,更值得铭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提起中关村的发展史,陈春先是一个旗帜般的存在。1978年,时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

究员的陈春先被评聘为中科院第一批教授级研究员。此后的两年间,陈春先三次出访国外,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我看到美国一些高科技企業的条件,他们给我们的理念叫作技术扩散。”思想观念转变后,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带着纪世瀛、崔文栋等同仁,来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仓库,占用小半间房子,借了200元启动资金,北京等离子体协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就这样成立了。

不久之后,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出台了中关村办公司的政策,陈春先和他的团队将服务部升级成为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此后一大批毕业于中科院、北大、清华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京海、四通、信通、科海、联想等民营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1985年闻名

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具雏形。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建立了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从此之后,中关村以震惊世界的步伐,一路高歌向前。到1999年,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达6690家,企业从业人数24.3万人,实现总收入1049亿元,工业总产值763亿元,利润67.5亿元。

2009年3月3日,国务院明确中关村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的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

截至2017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1746家,总收入51157.9亿元,出口2909亿美元,实缴税费总额25939亿元,利润总额4670.8亿元,企业申请专利数73838项,其中,发明专利数43696项,专利授权数43383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