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外语分院 齐文
摘 要: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来袭,以往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中日贸易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0)09(b)-191-02
1 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1.1 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据我国海关统计,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日出口增速显著放缓,2008年由上年1.7%的微增逆转为7.8%的下降。这标志着自2003年以来对日本出口持续增长态势的结束。就200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对日出口额前三位的农产品依次仍为水产品、蔬菜、畜产品。2008年,中国对日出口的水产品总量同比下降10.4%;蔬菜同比下降17.9%;畜产品同比下降30.6%。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挑战除了在出口额上表现明显,深层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之下,各国外需势必减少,尤其是对于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的需求减少。随着日本国民收入的减少,对于中国农产品的购买能力显著下降,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下降。
其次,金融危机导致不少日资企业从中国撤出,直接减少了外资的出口。官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正在持续下降。
最后,日本政府的政策也是中国对日出口总额下降的原因之一。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上升不可避免会损害部分日本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日本政府为保护本国利益所采取的一些政策,所制造的一些贸易壁垒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1.2 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始终存在
应该说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真正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迄今,尽管两国在政治上不断有摩擦,但是因为两国在经济上的互利共存关系,始终存在“政冷经热”的现象。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日本的科技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大多是农产品,附加价值比较低;而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大多数为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电子产品,附加值相对来说高很多。由此造成中日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此外,由于中国出口产品以农产品为主,凭着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占领了日本市场。日本政府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是导致双方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中日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3)创造有利的外交环境,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开放大国形象。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西方国家开始将我国视为主要的遏制对象,布什上台后和日本签署的新的日美安保条约把安保范围扩大到了中国台湾,阿富汗战争使美国达到了在中亚驻军的目的,加上原来在韩日的驻军和向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租用军事基地,美国军事对我国形成了实际包围之势。通过与周边国家签订贸易一体化协定密切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并进而加强政治上的合作,是我国构筑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实现外交战略上突围的重要和有效途径,从而为实现中国和平发展铺平道路。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订贸易一体化协定还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抉择,是消除“中国威胁论”恐慌的重要举措,因为积极参与经济一体化合作可以树立起我国开放负责的大国形象,而一个开放负责任的大国不会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而且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会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4)为在更大范围实现自由贸易积累经验。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三十二年的历程,但仍然有一部分行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在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应对全球竞争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通过与一个或几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先在局部范围内实现贸易自由化,可以积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失败的代价和风险,为今后进一步融入全球竞争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做好准备。
(5)借助区域贸易协定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确保我国出口市场安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恶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上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FTA数量迅速增加,FTA的贸易转移效应使FTA成员间的内部贸易迅速取代了与区域外国家的贸易,目前全球一半多的贸易量是通过FTA内部进行的,并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贸易转移效应使贸易协定之外的国家原有的市场份额被区域内成员所挤占。我国在全球FTA浪潮中就深受贸易转移之害,例如,2005年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取代了很多我国向欧盟老成员的出口份额,1994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就挤占了很大一部分原来我国在美国市场上的纺织品份额,因此我国也要借助区域贸易协定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减少其他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贸易给我过带来的贸易转移的损失。突破迅速增加的贸易壁垒也是我国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在全球倾销和反倾销两个方面都是最大的受害国,关键因素之一是我国跨不过非市场经济地位这道坎,通过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可以排除目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遭受的一系列不公平待遇,改善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的不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鸿.关于中国实施FTA战略的思考[J].中国经贸,2009,(3).
[2] 张义明.试析中国“FTA战略”的新区域主义特征[J].东南亚纵
横,2009,(1).
[3] 姜文学.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特征与大国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191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探索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表1 2008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
商品金额(百万美元)同比%占比%机电产品534899.942.8
贱金属及其制品1667620.113.3化工产品105510.18.4
运输设备924030.97.4
塑料、橡胶71898.8 5.8
表2 2008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商品
商品金额(百万美元)同比%占比%机电产品5345814.237.2
纺织原料及纺织
品
244088.517.0
贱金属及制品968921.4 6.8
家具、玩具、杂
项制品
9481-2.2 6.6化工产品760027.1 5.3
资料来源:国别数据网:国别贸易报告2009第1期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占总额的将近一半,同比增长最快的是运输设备;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但是比例小。从日本进口的同类产品所占比例,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等的出口率同比下降,所占比例也低于1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中日之间产业内贸易格局正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不再以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杂项制品为主,而是逐渐向机电产品转移。日本在电器制造方面的技术世界领先,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中主要是机电产品。而随着中国的发展,对日出口的机电产品同比增长率已经远远高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率。
根据表1和表2,2008年,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是技术含量和价格相对较低的同行业产品,而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是技术含量和价格相对较高的同行业产品,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属于垂直型贸易。尽管这种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但是短时间内差距还是存在的,中国任重而道远。
1.4 对日本市场需求认识不清
日本国土面积有限,资源更是稀缺。长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近代开始像欧美学习……这些独特的因素对日本的市场和消费方式都有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对日本有相当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双方的贸易中得到最大的发展。以我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为例,如何做好市场调查,出口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需求大量萎缩的情况下,企业更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由于这几年日本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而引起国内对于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高度重视,从而在日本国内掀起购买有机食品的消费热潮,为有机食品提供了市场。同时,日本的生产者和销售商正在不断的联合开发并引入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追溯系统。因此,中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有机农产品生产出口加工区,对种植产品引入追溯系统。
2 针对中日贸易存在问题的对策2.1 建立完善的体系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行为模式。事实证明,两国是可以在经济交往中互利共存的。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所抬头,中国政府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有力的措施严厉抵制这种违反WTO协定的行为。
2.2 重视发展科技,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虽然中国的产品占据了欧美、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市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made in China”的产品都仅限于依赖廉价劳动力而价格相当低廉的产品,这也是许多国家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源头。
长期以来,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产品以农产品为主,这对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是不利的。
此外,我国机电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大多购买自国外,拥有自主专利的少之又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护本土技术,积极注册专利,真正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近年来,日本企业对中国的仿冒意见颇多。日本政府将“知识产权立国”作为国策,就是要使日本以输出知识和智力为主,生产和提供附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信息。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我国的企业在同日本的经贸交往中,加快技术自立、技术进步和创新,尽快建立起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加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商品和机电设备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拥有自己的设计和技术,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3 完善经济体制,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企业和企业家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逐渐发挥作用,在产业的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模式和企业。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的浪潮愈演愈烈,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息息相关,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有远见卓识,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当前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完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培养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领军人物。只有人才和制度共同完善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2.4 鼓励国民消费的个性化
近年来,中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入世以后各种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不断降低以及中国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等现状都为个性化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家鼓励个性化消费,一方面可以促使国内企业生产差异化产品,为出口打基础;另一方面对国外差异化产品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国民福利水平。
3 结语
总之,中国和日本在亚洲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良好发展不但造福两国人民,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尽管双方的贸易摩擦始终存在,但是友好合作的大趋势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 黄钟慰.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日农产品贸易[J].企业管理,2009,(36).
[2] 王佳丽.中日贸易与我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商业经济,2010,(5).
[3] 徐美光,王卫.中日产业内贸易及对策研究[J].浙江统计,2009,(8).
[4] 陶涛,王跃生.日本对华投资新趋势与中日行业内贸易结构[J].国际
贸易问题,2010,(2).
[5] 李小北,武火峰,吴碧芸.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的理论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2008,(2).
192《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