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摘要:毕飞宇的小说《推拿》以盲人生活为题材,描写了盲人按摩师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梦想、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众多盲人形象,本文分三部分来分析归纳盲人形象:第一部分是爱猜疑,缺乏安全感的盲人形象;第二部分是外表高傲、内心极度自卑的盲人形象;第三部分是淳朴善良、有责任感的盲人形象。

关键词:盲人形象;安全感;自卑;善良

毕飞宇是我国当代作家,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创作文学,著有《毕飞宇作品集》七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有《青衣》、《玉米》,长篇小说有《平原》、《推拿》等。毕飞宇在创作中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写作中从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多年来,他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自我突破与自我超越。他的长篇小说《推拿》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给予它这样的评价:“《推拿》将人们引向都市生活的偏僻角落,一群盲人在摸索世界。毕飞宇直面这个时代复杂丰盛的经验,举重若轻地克服认识和表现的难度,在日常人伦的基本状态中呈现人心风俗的经络,诚恳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隐疾与善好。他有力地回到小说艺术的根本所在”①这是对小说的权威评价。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光芒说:“《推拿》无论是题材领域还是叙事伦理方面,都填补了中国文坛的一个空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对盲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拿捏,触摸了整个社会一个被忽略了的神经。”②在我国文学史上,以盲人为题材的小说少之又少,而《推拿》不仅以盲人生活为题材,还摒弃了此类小说同情和怜悯的一贯模式,以他写作的一贯特点对人性做出深刻细致的批判性挖掘,本着对盲人群体的的最大理解和尊重,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对于盲人形象的研究更加利于我们走进盲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打破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局限。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归纳分析《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一、爱猜疑,缺乏安全感的盲人形象

我们都知道,残疾人是指身体某个部位存在缺陷的群体,显然盲人是眼睛存在缺陷的社会群体。在《推拿》的盲人群体中,他们分为先天失明和后天失明两种,然而无论哪一种失明都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存严重的认识缺陷,就是由于种种的认识缺陷导致他们生活中没有安全感,只有通过无尽的猜疑来找到内心的

答案。如沙复明、都红、王大夫、张宗琦、张一光他们都存在这样的心理,但是王大夫和沙复明表现最为典型。王大夫先天失明,听说深圳盲人推拿很火,用文中的话说就是盲人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了能多挣几个钱,能更好地生存,他就辗转来到了深圳。当时深圳是特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盲人推拿可谓是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尽管挣的钱多了,但盲人门也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消费群体,报酬也从单纯的人民币增加到美元、日元等多种货币。对于先天盲人,他们的世界里是从来没有过光的,除了人民币在他们的心里有成品的模型,其他的货币他们一无所知,这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当他们面对其他的货币时该怎么办呢?小说中是这样写道:“王大夫也开始挣钱了,他第一次触摸到美金是一个星期六的凌晨。他的客人是一位细皮嫩肉的日本人,小手小脚的,小费小了一号,短了一些,窄了一些。王大夫狐疑了,担心是假钞。但客人毕竟是国际友人,王大夫也不好意思说,大清早的,王大夫累得快虚脱了,但‘假钞’这根筋绷得却是笔直。就站在那里犹豫。不停地抚摸手里的小费。日本朋友望着王大夫犹豫的样子以为他嫌钱少,想一想,又给了他一张。还是短了些,窄了些。这一来王大夫就更狐疑了,又给了一张是什么意思?难道钱就这么不值钱么?王大夫拿着钱干脆就不动了。”③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盲人在认识上是有很大缺陷的,特别对于新事物,在他们心里是没有参照模型的,所以对于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就变得徘徊,犹豫,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的琢磨和猜疑。从描写王大夫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当他第一次接触到美金时内心是极度不安的,特别是在和小费对比之后,他觉得先后得到的钱大小不一样,原本猜疑的心里就变得更加严重了,所以他只有怀着忐忒不安的心情,直到后来确认不是假币后,他才舒缓了紧张焦虑的心情,裂开嘴笑好半天合不起来。由于盲人生理的缺陷导致他们的心理异于常人,所以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看到,他们只有在不断猜疑中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所以王大夫所有的言行举止也变得合情合理。从中我们也不难得出盲人爱猜疑的特性。

张宗琦是推拿中心的老板之一,用原文中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极度内敛的人,他的内敛走到了一个极端,几乎自闭,差不多就不说话了。小说中说:“在张宗琪的记忆里他的一生总共就看到一次,是自己心里的内部。他的身体是空的。‘毒药’让他的体内骤然间发出黑色的光,然后慢慢地归于平静。张宗琦就是在亮光熄灭之后突然长大。他是个大人,他的臭妈能毒死他。他信。哪个专门为他做饭的女人能毒死他。他也信。张宗琦再也不和做饭的女人说话。说话是不安全的。在隐蔽,在遥远的地方都不能说。一句话只要一说出口。一定会通过别人的嘴巴,传到很遥远的地方。‘说’要小心。‘吃’更要小心。任何毒药都有可能被自己的嘴巴吃进去。为了更有效的防范,张宗琦拼命的听。”④从文中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生活近乎于悲剧,不但先天失明,年幼时候失去了母亲,后来父亲找了继

母有了妹妹,他的生活就更成了梦魇,每天都在继母的虐待中度过。还有一次无意中偷听到继母要在他的饭菜中下毒,对于他来说,原本就看不见摸不着的,听到这话以后,这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只有靠拼命的听,生怕出现一点点的意外。年幼时的种种威胁,影响渗透着他的一生,让他永远都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这时我们可以想到,他们对于世界的紧张和不协调感,都来自于他们的世界里面没光亮,他们看不见,于是他们不得不磕磕绊绊,不得不小心翼翼,惧怕自己成为一个笑话,一个耻辱,一个阴谋的牺牲品。王大夫和张宗琦他们都是先天失明的群体,他们的猜疑心和不安全感显而易见。然而对于后天失明的人呢?他们经历过正常的人生,他们的心态会不会更好呢?似乎不是这样的,他们没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涅槃之后,直抵达了沧桑。由于光明滑落到黑暗的深渊:小马一度自杀,每天都沉默在他的时间游戏,张一光为劫后余生而窃喜,但却用天赐的失明来放纵生命……这种突然到来的隔膜是痛苦的,他们内心深处透露出强烈的不安,他们纯粹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能在放纵中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

在《推拿》的世界里因为没有一丝光亮,因为看不见,所以他们进不了健全人组成的主流社会,他们害怕来自于外界的伤害。从王大夫害怕收到假币,他只有通过不断的猜疑从而找到答案;从张宗琪先天失明到后来悲惨的生活经历,致使他一生都活在猜疑和不安之中;对于而后天失明的盲人群体呢?他们内心是彷徨的,而且找不到人生的出口,只有通过放纵自我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所以在盲人群体里爱猜疑,缺乏安全感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外表高傲、内心极度自卑的盲人形象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即“建立在稳固坚定的基础之上对于自己的高度评价,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敬。”⑤盲人同样需要尊重。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外表高傲,但内心极度自卑,高傲只为了给健全人看,从而维护他们仅有的尊严。如都红、小孔、金嫣,沙复明、泰来都是对尊严极度敏感,但高傲的外表下又隐藏着一颗极度自卑的心。其中都红又是最典型的例子,她从小就很有音乐天赋,但同时又是一个性格倔强,尊严感极强的女孩子,她在一次课上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连老师都为之震撼,然而她的爱好并没有得到老师的支持和赞许,老师认为一个盲人唱歌能有啥出息,你一不聋,二不哑,唱歌怎能体现出特殊教育呢?总而言之,一个残疾人只有通过千辛万苦,上刀山,下火海,做—并做好—她不方便:不能做的事情,才具备直指人心,感动时代,震撼社会的力量。此刻我们容易反思,都红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