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嘌呤的合成新法
水杨醛缩腺嘌呤席夫碱的合成及其光度法测定铜(Ⅱ)的研究
席 夫 碱 具有 良好 的 配位 能 力 , 以氮 、 能 氧原
稍低 。不过 , 本方 法受 F 。 e 和 Al 的影 响 明显 低 抖
子等 杂原 子与 过 渡金 属 形 成 配位 化 合 物 , 具 有 并
重要 的生物活 性 , 因此被 广泛研 究 , 括应用 于光 包 度分 析 中 作 为测 定 金 属 离子 如 C。 u 、 Z [ Hg E 、 抖[ n’ 、 抖 r A1 等 以 及 生 物 大 分 子 如 。 ] DNA 、 白质 E 蛋
3 7 ×1 I mo ・ m ) , 比文 献 E ] . 6 0 ・ l c 高 但 5 的 表观 摩尔 吸光 系数 ( . 3 O L ・ l 1 0 ×1 mo一 ・c ) m
收 稿 日期 : 0 1 8 1 2 1 —0 — 8
Na OH 调节得 到 。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0 8 D 6 ) 助 云 20C 06资 作 者 简 介 : 涛 (9 8 )男 ,硕 士 生 , 事 有 机 试 剂 的合 成 及 其 应 用 研 究 ; — i h n to 1 3 cr 洪 17一 , 从 E ma : o ga@ 6 .o l n
考虑到 嘌呤 环 中含 有多 个 N 原 子 , 若将 嘌 呤 环引入 席夫碱 结 构 中, 论上 将 改 善试 剂 的配 位 理
能力 , 提高试 剂作 为 测 定 金属 离 子 显 色剂 的分 析 性能 , 因此 , 本文 以水杨 醛 和腺 嘌 呤为原 料合成 了
UV-4 l 紫 外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计 ( 2O 型 日本 岛 津) p 一 C型 酸度计 ( ; HS2 上海 雷磁 仪器厂 ) 。 C 外标 准 储 备 溶 液 :. 0 / u 10 0 mg mL, 确 称 准 取 0 1 00 g的 电 解 铜 用 HC 和 H O . 0 1 加 热 溶 解, 溶解 完全 , 续 加 热 除 去 过 量 的 H。 溶 液 继 0 ,
腺苷合成
腺苷即腺嘌呤核苷,化学名为6-氨基-9-β-D-呋喃核糖嘌呤( Adeno sine,Chart 1, A) ,它在生理生化过程中起着调控作用,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1 ]。
研究证明,它具有抗癫痫[2 ]和强效扩张冠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冠脉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障碍、中风后遗症以及进行性心肌萎缩症[3 ]。
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合成治疗恶性肿瘤药物8-氯腺苷[4 ] ,还可用于合成具有很好生物活性的腺苷衍生物如N6 -( 5-羟基-2-吡啶甲胺基)- 9-β -D-嘌呤核苷[5 ]。
而腺苷的6-位取代衍生物将来可能发展成为新类型的抗病毒、抗艾滋病药,如6-氯腺苷是合成许多嘌呤类核苷的重要中间体[6 ]。
腺苷的六位取代衍生物密环菌素[7 ] ,其药理研究证明,对眩晕,高血压,肢麻,耳鸣,特别是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些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自从1909年首次从苦味酸盐中提取出腺苷后,其合成和应用就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腺苷的合成总的来说可分为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由于腺苷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因此生物合成法是获得腺苷的主要途径。
而化学合成法对于腺苷今后的发展,及对于研究腺苷的生理作用、新陈代谢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对上述两大类合成方法分别作了总结和概括。
1 腺苷的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主要有细菌发酵法和酶合成法。
1. 1 细菌发酵法1937年, Hel lmut等[8 ]报道了核苷酸通过发酵得到腺苷; 1942年, Hellmut等[ 9]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了适当的试剂来分离得到腺苷和其它的核苷。
1954年, Jo hn等[10 ]用腺嘌呤和肌苷通过大肠杆菌发酵,用游离细胞法得到了腺苷。
1974 年, Moro zumi[ 11]用枯草菌素培养得到了腺苷。
1. 2 酶合成法早在1938年, Max 等[12 ]就发现,通过土豆可得到高产的土豆磷酸酶,再将其分解可得到腺苷。
以6-氯嘌呤为原料合成2-氟腺嘌呤的新方法
2016年第35卷第8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533·化工进展以6-氯嘌呤为原料合成2-氟腺嘌呤的新方法夏然1,孙莉萍2,渠桂荣3(1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2新乡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3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摘要:医药中间体2-氟腺嘌呤的合成主要存在3个问题:①使用易爆炸的重氮化反应;②原料成本高;③总收率不高,规模化难度大。
这些问题限制了2-氟腺嘌呤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廉价的6-氯嘌呤为原料,先用四氢吡喃基保护6-氯嘌呤9位NH;然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三氟乙酸酐和四丁基硝酸铵体系作用下,以85%的收率得到6-氯-2-硝基-9-吡喃基嘌呤;继而以DMF为溶剂,和NH4F反应,以83%的收率得到2-氟-6-氯嘌呤;最后在饱和的NH3/CH3OH溶液中氨解,得到2-氟腺嘌呤。
共4步,总收率58%,产物及中间体的分离纯化不需要柱层析。
同时考察了保护基团和反应规模对收率的影响。
本方法原料廉价易得,避免使用高毒和剧毒试剂,操作安全简便,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6-氯嘌呤;2-氟腺嘌呤;硝化;氟代;合成;溶剂萃取中图分类号:O 62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8–2533–04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8.36A novel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2-fluoroadenine from 6-chloropurineXIA Ran1,SUN Liping2,QU Guirong3(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2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3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Henan,China)Abstract:The conventional synthesis of 2-fluoroadenine suffers from dangerous diazo reaction,expensive starting materials,low total yields and small scales,which limit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of 2-fluoroadenin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eceding problems,a new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2-fluoroadenine from mo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6-chloropurine was developed. The key intermediate 6-chlro-2-nitro-9-pyranylpurine was obtained from N9-pyranyl protected 6-chloropurine with a yield of 85% in butyl ammonium nitrate and trifluoroacetic anhydride and using CH2Cl2 as solvent. Then,6-chlro-2-nitro-9-pyranylpurine reacted with NH4F with a yield of 82% in DMF followed by the ammonolysis in NH3/CH3OH solution. Finally,2-Fluoroadenine was obtained with a total yield of 58% through such a 4-step process. Chromatography was not necessary in the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steps. The effects of protecting groups and reaction sca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ed method avoided the toxic regents and expensive substrates and was simpler and safer,showing better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Key words:6-chlropurine;2-fluoroadenine;nitration;fluorination;synthesis;solvent extraction2-氟腺嘌呤(化合物1)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氟达拉滨[1]、磷酸氟达拉滨[2]、2-氟腺苷[3-4]等药物的合成,国内外需求量大。
腺嘌呤基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摘要摘要生物金属有机框架(Biologc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io-MOFs)是通过生物分子(核碱基、氨基酸、肽、蛋白质和卟啉/金属卟啉等)构筑得到的或用于生物体研究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这种材料由于其结构多样,低毒性等原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得到一种低毒,环境友好型材料,并且能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特异性识别。
因此选择腺嘌呤、联苯二羧酸及其衍生物进行混配合成了配合物1 - 4,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考虑到锌离子的毒性相对其他金属离子更低,因此采用了锌盐作为金属配体。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实验中,合成了配体2,2'-二氨基-4,4'-联苯二甲酸(H2L2),并且得到了四种Bio-MOF(包括文献报道的JXNU-4),并且对配合物2、3和4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然后对配合物1、2进行了基础的性质研究。
(2)配合物1、2对无机离子的识别实验:选用2对Fe3+、CrO42-和Cr2O72-三种离子进行检测,表现出优异的发光传感性能,并对猝灭机理进行分析。
选用1对Al3+,Zr2+,Cr3+三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时发现,1对这三种离子具有特异性增强效果。
(3)配合物2对有机分子的识别实验:选用2对硝基爆炸物(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3-硝基苯酚以及4-硝基苯酚)进行检测,结果表现出优异的发光传感性能。
另外,实验结果表明,甲醛溶液对2具有荧光增强效果,且其增强强度远超其他有机溶剂,对比于初始荧光强度,其增幅约达到23倍。
发现脂肪醛对2均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效果,其增强幅度依次为甲醛> 乙二醛> 乙醛> 丙醛。
相较于芳香醛则对2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效果。
关键词:生物金属有机框架;荧光;识别;检测ABSTRACTABSTRACTBiologc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io-MOFs) ar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constructed with biological molecules (nucleobases, amino acids, peptides, proteins, porphyrins / metal porphyrins, etc.) or used in biological research. Bio-MOFs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diverse structures and low toxicity. To obtain environment-friendly materials for specifical detec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environment, adenine and biphenyl-4,4’-dicarboxylic acid as well as its derivatives were selected as organic ligands to synthesize BioMOFs. Four BioMOFs (1 - 4)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Considering that zinc ion is less toxic than other metal ions, zinc salts were used as metal source.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1) In the experiment, 2,2' - diaminobiphenyl - 4,4' - dicarboxylic acid (H2L2) was synthesized, and four Bio-MOFs (including JXNU-4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obtained.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2, 3 and 4, and basic properties of complexes 1, 2 were studied.(2) Sensing experiments of inorganic ions with complexes 1 and 2: Three kinds of ions, Fe3+, CrO42- and Cr2O72-, were selected for detection, and showed excellent luminescence sensing performance, respectively, and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analyzed. When 1 was used to detect three metal ions, it was found that Al3+, Zr2+, and Cr3+had specific enhancement effects on 1.(3) Experiments on the recogni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by complexes 2. 2 was tested with nitro explosives (nitrobenzene, 2,4 - dinitrotoluene, 2,6 - dinitrotoluene, 3 - nitrophenol and 4 - nitrophenol), and exhibit excellent luminous sensin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ldehyde solution has a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effect on 2, and its enhancement intensity is far more significant than other organic solvents.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he increase is about 23 times. It was found that fatty aldehydes had a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effect on 2, and the increase was in the order of formaldehyde > glyoxal > acetaldehyde > propanal. Compared with the aromatic aldehyde, 2 has a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ffect.Key Words: Biologc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luminescence sensing, recognition, detection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1前言 (1)1.1 引言 (1)1.2 生物金属有机框架(Bio-MOF)的设计与制备 (2)1.2.1 常用的合成方法 (2)1.2.2 配体来源及常见配体 (2)1.3 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应用 (4)1.3.1 气体吸附和分离 (4)1.3.2 传感 (7)1.3.3 催化 (9)1.3.4 化合物移除 (10)1.3.5 药物传输 (11)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2)2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表征 (13)2.1 引言 (1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13)2.2.1 实验试剂 (13)2.2.2 实验仪器 (14)2.3 配体的合成 (15)2.4 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 (16)2.4.1 JXNU-4(1)的合成 (16)2.4.2 Bio-MOF-2NH2(2)的合成 (16)2.4.3 HCHO@Bio-MOF-2NH2(3)的合成 (16)2.4.4 Bio-MOF-2NH2-2(4)的合成 (16)2.5 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的表征 (17)2.6 结果与讨论 (18)2.6.1 晶体结构分析 (18)2.6.2 X射线粉末衍射 (24)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6.3 热重分析 (25)2.6.4 氮气吸脱附 (26)2.6.5 荧光分析 (27)2.7 本章小结 (28)2.8 附录 (29)3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用于无机离子的检测 (35)3.1 引言 (35)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5)3.2.1 实验试剂 (35)3.2.2 实验仪器 (36)3.3 检测实验部分 (36)3.3.1 材料制备 (36)3.3.2 计算公式 (37)3.4 结果与讨论 (37)3.4.1 Bio-MOF-2NH2(2)对铁离子的检测 (37)3.4.2 JXNU-4(1)对Al3+、Zr2+、Cr3+的检测 (42)3.4.2 Bio-MOF-2NH2(2)对CrO42-与Cr2O72-的检测 (49)3.5 本章小结 (55)4生物金属有机框架用于有机分子的检测 (57)4.1 引言 (57)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57)4.2.1 实验试剂 (57)4.2.2 实验仪器 (58)4.3 检测实验部分 (58)4.3.1 材料制备 (58)4.3.2 计算公式 (60)4.4 结果与讨论 (60)4.4.1 Bio-MOF-2NH2(2)对硝基爆炸物的检测 (60)4.4.2 Bio-MOF-2NH2(2)对醛类化合物的检测 (67)4.4.3 Bio-MOF-2NH2(2)对不同有机蒸汽(VOCs)的检测 (75)4.5 本章小结 (76)5结论与展望 (77)目录5.1 结论 (77)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78)参考文献 (79)致谢 (8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1)1 前言1前言1.1 引言金属有机框架(Metal - Organic Frameworks,MOF)的概念是在1995年由Yaghi 课题组(Yaghi et al. 1995)首次在Nature发表的文章中提出。
腺嘌呤核苷酸酶法制备
腺嘌呤核苷酸酶法制备
腺嘌呤核苷酸酶(adenylate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是一种酶,它能够将腺嘌呤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水解,生成腺嘌呤。
腺嘌呤核苷酸酶的制备方法如下:
1. 收集腺嘌呤核苷酸酶来源的组织或菌株,例如肝脏组织或合适的微生物菌株。
2. 用适当的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将组织破碎或菌株悬浮液均匀混合。
3. 使用离心机将混合物离心,以去除细胞碎片和其他杂质。
4. 将上述离心后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5. 在离心前后的每个步骤中,都可以使用低温和其他适当的条件来保持腺嘌呤核苷酸酶的活性。
6. 对流经废旧的防护液进行冷凝浓缩,然后与溶剂相结合。
7. 酶蛋白质分析和纯化,例如通过蛋白质电泳或其他适当的技术。
8. 对纯化的酶进行稳定性测试和活性测定,以确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工作状态。
以上步骤仅为示例,而且可能因实验目的和具体应用而有所不同。
此外,该制备过程还可能包括更多的步骤,如测定酶的底物特异性和反应条件优化等。
nmn的合成工艺酶法
nmn的合成工艺酶法NMN(尼克酰胺单核苷酸)是一种重要的辅酶物质,具有延缓衰老、改善细胞功能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以酶法合成NMN成为一种重要的工艺方法。
酶法合成NMN是通过使用特定的酶催化反应来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酶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
酶法合成NMN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酶法合成NMN的关键步骤是选择合适的酶。
目前,常用的酶有两类,一类是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合成酶(NMNAT),另一类是尼克酰胺单核苷酸磷酸转移酶(NAPRT)。
这两类酶在NMN的合成途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NMNAT酶来说,它可以将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转化为NMN。
该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高效催化和产物选择性好的特点。
通过对该酶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高效的酶法合成NMN的方法。
具体而言,首先将NAD作为底物,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与NMNAT酶反应,催化将NAD转化为NMN。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酶的选择,可以实现高效、纯度高的NMN合成。
而NAPRT酶则是另一种酶催化合成NMN的方法。
该酶可以将尼克酰胺单核苷酸磷酸转移酶(NaMN)和磷酸合成NMN。
通过对该酶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高效的酶法合成NMN的方法。
具体而言,首先将NaMN作为底物,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与NAPRT酶反应,催化将NaMN转化为NMN。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酶的选择,可以实现高效、纯度高的NMN合成。
总的来说,酶法合成NMN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酶和优化反应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纯度高的NMN合成。
这种方法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选择性好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酶法合成NMN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NMN的生理功能和开发相关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nmn制备方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基因定位常用的方法
定位克隆鉴定的第一批基因利用了特定基因座的染色体畸变,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基因的克隆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
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遗传性缺陷所致的进行性肌萎缩的致死性神经肌肉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3500,XR遗传。 主要症状:通常3---5岁发病,开始走路不稳,鸭型步态,上楼梯困难,Gower征阳性.进行性肌萎缩伴有腓肠肌假性肥大,10多岁下肢瘫,一般在20多岁之前死于心衰或呼吸衰竭.
3)原位杂交的特点: 杂交在载玻片上的中期染色体上进行,而不是在溶液和膜上进行。所谓原位是指在标本上DNA原位变性,再与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物质(通常用3H)标记的已知核酸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来检测染色体上特异DNA或RNA顺序,用放射性颗粒在某条染色体的区带出现的最高频率或荧光的强度来确定探针的位置,从而准确地进行基因定位。
因此在HAT培养基上
人细胞: ①由于A的存在,正常的DNA 合成通路受阻 。 ②同时由于HGPRT的缺乏,无法利用次黄嘌呤通过旁路合成DNA( 嘌呤合成障碍)
鼠细胞:由于A的存在正常的DNA合成通道受阻,有HGPRT可以利用次黄嘌呤合成腺嘌呤,鸟嘌呤,但由于无TK,无法合成胸腺嘧啶。(嘧啶合成障碍 ) 杂种细胞:有HGPRT旁路合成腺嘌呤,鸟嘌呤;并可以利用TK合成胸腺嘧啶(嘌呤和嘧啶都可以正常合成)
将筛选出来的杂种细胞转移到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由于人和鼠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化和免疫学特性,Miller等运用体细胞杂交并结合杂种细胞的特征,证明杂种细胞的存活需要胸苷激酶(TK)。凡是含有人17号染色体的杂种细胞都因有TK活性而存活,反之则死亡,从而推断TK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上,这是首例应用体细胞杂交法进行的基因定位。
nmn 酶法合成
nmn 酶法合成
NMN(烟酰胺单核苷酸)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能量代谢物质,也是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前体。
NAD+是一种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辅酶,如呼吸、DNA修复、细胞凋亡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NAD+水平会逐渐下降,导致细胞功能衰退和衰老。
因此,补充NMN可以提高NAD+水平,从而延缓衰老和预防相关疾病。
NMN的主要生产方法有三种:发酵法、化学法和酶法。
其中,酶法是最先进和最安全的一种方法,它是模仿人体内NMN的合成途径,利用特定的酶催化反应来制造NMN。
酶法有以下优点:
酶法生产的NMN纯度高,一般在99%以上,没有杂质和有害物质残留。
酶法生产的NMN结构与人体内自然存在的NMN完全一致,易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酶法生产的NMN过程温和,不需要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节省能源和成本。
酶法生产的NMN过程可控,可以根据需求调节产量和质量。
NMN的酶法合成主要分为两种:全酶法和半酶法。
全酶法是模仿人体内NMN的合成途径,利用两种酶: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和烟酰胺核苷激酶(NRK)。
首先,将烟酰胺(NA)和5-磷酸核糖基-1-焦磷酸(PRPP)在NAMPT的催化下生成烟酰胺单核苷二磷酸(NaMN)和焦磷酸(PPi)。
然后,将NaMN在NRK的催化下生成NMN。
这个过程需要两步反应,每一步都需要纯化相应的酶,因此成本较高。
半酶法是先化学合成烟酰胺核苷(NR),再利用NRK将其转化为NMN。
这个过程只需要一步反应,只需要纯化一种酶,因此成本较低。
但是,化学合成NR的过程可能会产生有机溶剂等杂质残留,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2O ) D∶8. 40( 2H , m , Py+ B-H) , 8. 75( 2H, s, 2-和 8-H) , 9. 06( 1H , s, Py+ C-H) , 9. 95~10. 11( 2H , m , P y+ A-H ) 。F A B-M S ( m/ z ) : 233 ( M + ) , 198 ( M + — Cl ) , 79( C5 H5N ) 。
Key Words: adenine; N -( purin-6-yl) phridinium chl oride; phosphoru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9170099) 作者简介: 林紫云( 1962) , 女, 副主任技师, 从事药物合成研究。 Tel: 010-63165254 E-mail: lin ziyun@ imm . ac. cn
参考文献:
[ 1] Giner SA , M edr ek L , Bendich A . Synthesis a nd bio lo gical act ivity of 9-B-D-r ibofur anosyl-6-hy dr ox yl amino pur ine[ J] . J M ed Chem, 1966, 9( 1) : 143-144.
·112·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 ines e Journ al of Pharmaceut icals 2003, 34( 3)
文章编号: 1001-8255( 2003) 03-0112-02
A-溴-( 2-羟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 苯乙酮的合成
黄庆云, 贾承胜, 吴 俊, 胡士高
实验部分
熔点 用 Y A NA CO 型 显微 熔点仪 测定, 温 度未经 校正。 FX -300 型核磁共振仪, T M S 为内标。ZA B-2F 型质谱仪, EI 法测定。
N-嘌呤基-6-吡啶 氯化物( 3) [ 4] 2 ( 680 mg , 5 m mol ) 、无 水 吡 啶 ( 1. 22 ml ) 和 1, 2-二氯乙烷( 15 ml ) 的混合物于充分搅拌下滴加 经重蒸的三氯氧磷( 0. 56 m l) , 油浴加热, 维持外温 在 40~50 °C 搅拌反应20 h, 反应物呈 淡黄色混浊 状。抽滤, 滤饼用少量丙酮洗涤, 得白色固体, 用无水 乙醇和丙酮反复洗涤, 然后在红外灯下干燥得淡黄 色固体 3( 1. 136 g , 97. 4% ) , m p> 330 °C。1HNM R
ABSTRACT: Hy po xanthine w as treat ed w it h pho spho rus o xy chloride in dr y pyr idine to g iv e N ( purin-6-y l) pyridinium chlo ride. Ammo noly sis of the interm ediat e in NH 3/ CH3OH aff orded adenine in 73% o ver all y ield.
饱和食盐水( 20 m l×2) 依次洗涤, 用无水硫酸镁干
燥 , 抽滤, 浓缩至干, 用异丙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4
( 13. 5 g, 84% ) , m p 152 ~ 154 °C ( 文 献[ 1] : 收 率 79% , mp151~153 °C) 。
A-溴-( 2-羟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 苯乙酮 ( 1)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 nal of Ph arm aceut icals 2003, 34( 3)
·111·
文章编号: 1001-8255( 2003) 03-0111-02
腺嘌呤的合成新法
林紫云, 张启东, 朱莉亚* , 黄海洪, 张 翔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050)
dine and it s applicat ion in sy nthesis o f olig or ibonucleot ides[ J] . J O rg Chem, 1982, 47( 19) : 3623-3628. [ 4] Zhu L Y, L iang X T L in T S. Synthesis of 6-amino , 6methox y and 6-etho xy purine nuleo side derivatives [ J] . Chin Chem L ett , 1991, 2( 8) : 601-604.
Synthesis of Adenine
LIN Zi-Yun, Z HANG Qi-Dong , ZHU L i-Ya* , HU ANG Hai-Hong, ZHANG Xiang
( Insti tut e of M ateri a M edi ca, P eking U nion M edi cal Col leg e and Chinese A cademy of M edi cal S cienc es, Be ij ing 100050)
A-溴-( 2-羟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 苯乙酮 ( 1) 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ig ur at imo d( T -614) 的 重要中 间体, 可以 3-甲磺 酰胺基-4-苯氧基 苯甲醚 ( 2) 为起始原料, 经付-克反应得到 2-甲氧基-4-甲磺 酰胺基-5-苯氧基苯乙酮( 3) , 再用无水三氯化铝或 另添加乙硫醇在室温反应脱甲基制得 2-羟基-4-甲 磺 酰胺基-5-苯氧基苯乙酮( 4) [ 1] , 最后经溴代反应
制得[ 2] 。本文一二两步采用一锅法制备 4, 收率 84% 左右( 文献两步收率 79% ) 。1 的制备, 曾按文献[ 2] 以 二氯甲烷-甲醇( 32∶9, ) 为溶剂, 反应进行不完全, 产品纯度很差。本文改用二氯甲烷-甲醇( 20∶9) 为 溶剂, 产品可随反应的进行逐渐析出, 收率83. 5% , 纯度可达99. 2% 。
[ 2] Sung WL . Chemical co nv ersion of t hymidine into 5methyl-2′-deox ycy tidine[ J] . J Chem So c Chem Co mmun, 1981, ( 13) : 1080-1089.
[ 3] Sung WL . Sy nthesis of 4-( 1, 2, 4-t razol-1-y l) pyr imi-
收稿日期: 2001-01-11 作者简介: 黄庆云( 1962) , 男, 副研究员, 从事药物合成研究。 Tel: 0551-3669427; Fax : 0551-3641505
体 1( 10. 4 g, 83. 5% ) , m p165~165. 5 °C( 文献[ 2] : 收 率91. 9% , m p165~166 °C) , 含量99. 2% ( HPL C 归 一法) 。IR 、1HN M R 和元素分析与结构相符。
将 4 ( 10. 0 g, 31 m mol ) 加 至 已 通 入 HCl ( 11. 0 g ) 的甲醇( 45 ml ) 和二 氯甲烷( 100 ml ) 的混 合 溶剂中, 冷 至- 10 °C, 于 1 h 内 滴入 溴( 5. 5 g , 34 m mol ) , 于- 10~- 5 °C 搅拌反应 2 h, 过滤, 用 少量冷二氯甲烷洗涤, 异丙醇重结晶, 干燥得白色固
(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 以 3-甲磺酰胺基-4-苯氧基苯甲醚为原料, 在 A lCl3 作用下, 经付-克乙酰化同时脱 甲基化反应得到( 2-羟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 ) 苯乙酮, 再经溴化得到标题化合物, 总收率 70% 。 关键词: A-溴-( 2-羟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 苯乙酮; 合成; 中间体 中图分类号: O 625. 4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次黄嘌呤于无水 吡啶中, 在 缩合剂三氯氧磷参 与下反应, 通 过 N -嘌呤基-6-吡啶 嘌呤。反应条件较温和, 总收率 73% 。 关键词: 腺嘌呤; N -嘌呤基-6-吡啶 盐; 三氯氧磷 中图分类号: O 629. 3 文献标识码: A
盐中间 体可方便 地合成腺
腺嘌呤( 1) , 化学名为 6-氨基嘌呤, 是合成维生 素 B4( 腺嘌呤磷酸盐) 的主要原料, 除由丙二酸二乙 酯的全合成法制得外, 亦可由次黄嘌呤( 2) 经氯化、 羟氨化、P d/ C 催化氢化等反应合成[ 1] , 反应条件较 苛刻。本文参考文献[ 2, 3] , 以 2 及 1, 2, 4-三唑为原料, 在缩合剂 4-氯苯磷酰二氯参与下, 于无水吡啶中反 应, 试图经由 1, 2, 4-三唑取代的中间体进而合成 1。 但实际中间体经 M S、1HN MR 确证为 N -嘌呤基-6吡 啶 氯化物[ 4] ( 3) , 而非预期的 1, 2, 4-三唑中间 体。改用价格较便宜的缩合剂三氯氧磷和吡啶, 得中 间体 3, 收率可达97. 4% 。3 和 N H3/ CH3OH 在冰盐 浴中反应, 可得到 1。本法反应条件较温和, 避免加 压反应, 降低了成本。反应式如下:
图 1 1 的合成路线
实验部分
2-羟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苯乙酮( 4)
将无水三氯化铝( 13. 3g , 100 m mol ) 加至 0 °C
含 2( 14. 7g, 50 m mol ) 和乙酰氯( 3. 9g , 49 mm ol)
的二氯甲烷( 150 m l) 中, 于 20~25 °C 搅拌反应3 h。 转 至冰水( 150 ml) 中, 有机相用冰水( 20 m l×3) 和
腺嘌呤( 1) 3( 1. 136g, 4. 9 mmo l) 于冷冻室预冷后加入新 制备的 30% N H3/ CH3O H 溶液( 35~40 ml) , 冰盐浴 冷却下密封搅拌反应16 h( 反应过程中未再补加冰, 任其自然升温) , 得棕红色混浊液。浓缩至干得棕褐 色固体。用蒸馏水加活性炭脱色重结晶, 趁热过滤得 黄色澄清溶液, 冷至室温, 冰箱放置5 h, 析出浅黄色 针状结晶, 抽滤, 少量蒸馏水洗涤, 烘干, 得浅黄色针 状结晶 1( 506 mg , 75% ) , mp 354~358 °C。取少量 脱色重结晶物, 得 mp 358~360 °C的产物[ 与进口 1 样 品 ( 美 国 N ew Jersey 公 司, 批 号 A006177301, m p358~359 °C ) 混合, 混熔点不下降] , R f 0. 65[ 展 开剂: AcOEt -MeOH(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