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2005644351
中国书法鉴赏
法政学院06思政(4)班 周一明中国书法的发展是附随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而来的,从文字的产生发展到随时代的更迭,书法艺术也经历了萌芽、发展、极盛而至于延续的历史。
中国书法,作为汉民族本土文明的精髓,在其产生之初就融入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的变化.也不论其岁月变迁而如何体现时代之风尚.其本质的文化就是东方文化精神,士人情怀和对生命的追求。
但如何来欣赏书法的美呢?下面,我从书法欣赏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体会书法的美。
一是章法。
当欣赏者步入展厅,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能够打动和吸引眼球的就是章法安排。
书法章法是一幅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艺术欣赏的总体观。
书法作品有不同的幅式。
如:条幅、对联、横匾、手卷、扇面等。
一幅作品可以一字,也可以多字。
怎样安排、怎样题款、怎样盖章.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
好的章法布局,要求达到“用意安排而又自然天成”。
要怎样安排章法才能够打动人,才能有“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的境界呢?章法美要“变化而统一”,“参差而均衡”,“对比而和谐”。
一幅字也像一首乐曲,要利用音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来制造乐曲的变化和对比。
同时又要用调子来加以约束,这样在变化中才不失和谐,就会有一个统一的情调,就不会有人乱喊乱叫。
那么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要怎样感受这样的变化呢?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主要从篇章的黑白、疏密、虚实;笔画的粗细长短,轻重缓急,刚柔锐钝,雄秀巧拙;字形势态,肥瘦斜正,大小方圆.起伏动静等来感受它的变化美。
有了节奏的变化后.还不要忽略章法安排的统一与和谐。
一幅字要有个大的倾向,或是疏朗,或是道劲、或是奔放、或是恬静。
这就是书法中情调问题。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书体可以有不同的倾向,如草书宜倾向奔放,在变化中求统一:正书宜倾向恬静,在统一中求变化。
总之,好的章法安排要灵活处理.做到即有调和的舒畅感,又有对比的节奏感,即有丰富的变化,又有和谐的统一,达到“富变化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的艺术效果。
二是结构。
看完了章法也就是一幅作品所给你的第一印象,我们不防由宏观到微观.仔细看看它的结构安排。
书法美从单个字讲.属于结体问题。
那么.有美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怎样的要求?书写者又是怎样实现这些要求的呢?结字总的要求是要做到分
布匀称,不拥挤.不松弛,组织得和谐、均衡、重心稳当,有对比、有主次、虚实结合、不呆扳。
这么多的要求要怎样实现呢?古人论结体有这样一句话:“左丰右瘦,应左昂右低”。
如“勤”字,左边笔画多,分量重,右边笔画少,分量轻,结体时应左边偏高,右边偏低,这样才感到均衡。
“和”、“如”等字是左长右短,右边应略为偏下,使之稳当些。
这是从位置上讲。
从笔画上讲,古人也有这样的论说:“疏者丰之,细者密而匀之”,即疏的偏旁或字,笔画要略粗;反之.密的则要略瘦。
这些都是强调均衡。
强调变化的,古人有句云:“左右同形,宜左束右展,左瘦右丰”。
如“竹”、“秋”等字左右舒展。
“吕”、“多”等字上下同形也要上小下大,上束下放。
而“目”、“同”等字左右有竖.也要强调其变化,做到左收右展,左瘦右丰。
凡是重复的笔画放在一起.都要强调其变化。
所以古人有论云:“画重者,宜鳞羽参差”、“重捺者.宜有伸有缩”。
前面以几个字为例,简单的谈了如何让看似平整的字实际上也有险绝的态势,看似简单的结字,其中却蕴含着许多的奥妙。
了解了前面内容,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就更能领会作者的巧妙用心。
三是线条。
欣赏书法作品,其实就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审赏过程。
线条是书法形式美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书法构成的基本因素,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属性。
是书法家和欣赏者心灵沟通的纽带。
在中国书法的线条中.力度感始终是第一要求.所谓的笔力干钧、力透纸背,即书法的线条要给人一种阳刚之美和丰富的内涵。
在这种状态下,线条也有了质感和韵律。
线条是书法家感情的迹化,书法家把自己的情思和艺术感觉等融会升华。
通过线条的刚柔、疾徐、有节奏地起伏往来.传达出作者心灵的欢畅、焦虑等不同情感思绪,也映衬出书写者自己的精神意志和风貌,所以书法中的线条不是一条简单的线,而是书法家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趋于统一的生命线条,这也是书法艺术中线条的魅力所在。
以上所谈三点构成书法的三要素。
其实书法美不仅仅是前面所谈这些.它还包括书写者的个人修养,文化底蕴和个人表现能力等等,这些综合条件构成了一幅书法作品的总体美。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感赋予书法美不同的涵,这也是书法魅力之所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和欣赏书法,去了解书法,喜欢书法,为了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得以传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