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与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age 1-----------------------
珠江论坛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
表现与协调发展
文 陈向阳
摘要 本文分析 了广 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 , 从区域经济
梯度推移 刚性 的角度分析 了广 东区域经济差异产生 的原 因 梯度推
, 、
移的动力源不 , 源和 区 的 态不 可逆 , 识
足 并且受 。 位票赋 静 知
资 …
和人力 资本积 累率、 基础设施和政府效率 以及信 息传递效果 的制
约 。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是人均指标都有长足 的发展 , 但是各区
的表现 域之 间的差距很 明显 。 到 年 , 地
区生产总值珠江三角洲地 区达
广东按地区空 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 亿元 , 东翼 亿元 , 西翼
、 、
为珠江三角洲地区 东西两翼 北部 山 亿元 , 山区 亿元 。 从经济总址
。
区三 于
,
大地带 由 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 看 山 区 只 有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
素 各地 区之 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 , 年只有 , 年
,
大 系数 由 年的 提高 占 , 说明山区 与珠江三角洲地 区
,
到 年 的 说 明省 内的差异 的差距仍然很大。 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大幅度攀升 表现如下 来看 , 珠江三角洲地 区达 元 , 东
。
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 改革 翼为 元 , 西翼为 元 , 山区为
,
开放 以来 各个区域不管是经济总量还 元 。 山区只有珠江 二角洲地 区 的
以了
,
----------------------- Page 2-----------------------
, 东翼 、 西翼只有珠江三角洲地 区 在产业结构方面。 在 国内生产总值
的 , 如此可见 , 地区间的人均生产 构成 中, 第一产业 的 比重顺次 降低 , 第
、
总值相 当悬殊 , 珠三角地区远高于其他地 二 第三产业 比重基本上在不断增大 。 到
、
区。 年 , 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 三产业在
各经济区域在全省中的经济地位呈 国内生产总值 中所 占的比重高达 ,
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年地区生产总 第一产业仅 占 巧 , 两者之 比为
、
值 占全 省 的 比重 ,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达 东翼地 区第二 三产业在 国 内生产总
, 东翼为 , 西翼为 , 值 中所 占的 比重 , 第一产业 比重
山区 为 , 年地 区生产总值 占 巧 , 两者之 比为 西翼地 区
、
全省的比重 , 珠江 三角洲地 区达 , 第二 三产业在 国内生产总值 中所 占的比
东翼为 , 西翼 为 , 而人 口 重 , 第一产业 比重 , 两者
占全省 、 土地面积 占 的山区 之 比为 山区第二 、 三产业 比重为
地 区生产总值只 占全省 的 。 显然 , , 第一产业 比重 , 两者之 比
珠江三角洲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在 升 , 山 仅 为 。 配第一克拉 克原理认 为
区和两翼的经济地位在下降。 山区和珠江
随着人均 国民收入 的提高 , 劳动力会依次
、
三角洲地 区 的经济地位 朝相反 的方 向发 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 这表现为第一产业
展 , 经济差距在拉大。 在 国民经济中所 占的 比重不断下降, 而第
、
财政能力弱化现象严重。 北部 山区 二 三产业所 占比重不断增大。 因此 , 按
和东西两翼地 区 的财政收人 年都有 照配第一克拉克原理 , 我们从生产方面 可
所增 长, 东翼为 引 亿元 , 增长 以看出广东省各区域间显著的经济差异。
西翼为 亿元 , 增长 山区 人才和技术差异。 东西两翼和 山区
,
为 亿元 , 增 长了 。 但仍与珠 的人 口 占全省的 但根据第五次人 口
、
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大的差距 , 年珠江 普查 , 每 万人 中拥有高中 中专 以 上
三角洲地区的财政收入为 亿元 , 占 文化程度 的人 口数来看 , 珠江三角洲各 市
,
全省的比重高达 , 而 山区 的财政收
都超过 巧 人 其 中深圳 人 ,
,
入 占全省 的比重只有 只相 当于珠 州 人 , 汕尾和揭 阳最 小 , 分别为
江三角洲地 区 的 。 日益弱化 的财政 人和 人 , 山区 由于各种 因素的
,
状况 , 必然会 削弱政府对经济 的调控 能 共 同影响 人才外流严重 , 向沿海地区转
,
力 将会影响北部 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 移加快 , 造成与珠江三角洲 的差距扩大 。
发展潜力和经济发展速度 , 最终难 以缩小 我们引用匡耀求等设计的人 口文化素质指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珠江三角洲地 区 的差 数来反映人 口文化素质也就是人才在全省
距 , 甚至还扩大化 , 使得强者更强 , 弱者 不 同区域的差异 , 根据他们的计算 , 第五
更弱。 次人 口普查显示 , 全 国、 广东省、 珠三角
·
、
,
一
一
一 二里 卜 一
----------------------- Page 3-----------------------
藕
磷︸
侧
嘿
各市以及山区和东西两翼人 口文化素质指 的市场观念转变快 , 不仅市场体系健全 ,
、 、 、 ,
数分别为 山区及 而且市场的运行机制也相对完善, 市场关
东西两翼人 口文化素质指数 比广东省平均 系和市场竞争比较规范有序 , 市场信息也
, 。
水平低 比珠三角平均水平低 比较完全 , 降低了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
第五次人 口普查 , 乡村人 口 的比重珠江三 易成本 , 使资源 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
,
角洲地 区为 山区及东西两翼为 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 。 而北部 山区及东西两
,
说明了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一半 翼地区 , 市场化进程缓慢 , 人们的市场价
,
以上的人 口沉淀在第一产业 反映了各区 值观念取 向转化慢 , 市场信息不灵 , 市场
。
域城市化 以及就业结构的高度化差异 这 风险加剧 , 从而影响其经济发展。
种差异对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造成
、
,
“ ”
地区经济发展 的 马太效应 即经济发 二 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达地 区对人才 、 资本产生 了很强 的吸引 分析
力 , 高素质人才流 向发达地区 , 提高了当
,
地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 致使地区经济 世纪 年代 以后 , 随着我 国区域
,
“
发展得更快 而低素质人员沉淀在欠发达 经济 以 向东部沿海地带倾斜的 非均衡发
, ,
地区 致使地区经济发展主体缺位 人力 展战略” 代替了已实行 多年的 “ 均衡
, 。
,
资本积累恶化 经济相对发展得更慢 发展战略” 广东省也 同样实施 向沿海地
。
。
经济发展 的制度差异性 制度包括 带倾斜 的 “梯度推移发展战略” 根据前
、
以宪法为基础 以政治法律制度为主干 的 文 的分析 , 可 以发现 多年来广东省实
、
,
正式规则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习俗为 施 “梯度推移发展战略” 的结果是 珠江
特征 的非正式规则 。 魏特夫 认 三角洲地区 、 东西两翼 、 北部 山区三大地
, ,
为 历史条件相 同时 重大的 自然差别可 带经济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 尽管梯
。
导致决定性的制度差异 珠江三角洲地区 度推移 的因素存在 , 但是这种差距却有扩
, ,
在交通方面 河道纵横交错 码头星罗棋 大的趋势, 其主要原 因在于 , 在广东省区
, , ,
布 公路四通八达 海岸线漫长 广州新 域经济梯度推移系统 内, 尤其是在珠江三
、 、
白云机场的建成 , 使陆 海 空综合性的 角洲地区充满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区域经济
。 ,
立体交通 网络形成 在通讯方面 珠三角 系统 内部 , 存在着许多制约
区域经济梯度
,
各市建立 了现代化的通讯设施 信息传递 推移的因素 , 也就是存在区域经济梯度推
快捷 , 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区位优势不 明 移刚性。 分析如下
、
显 , 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 梯度推移的动力源不足
, ,
后 然 源 件较差 造成各地区市场 、
自 资 条 高梯度区的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高度
, 、
化进程和价值观念取 向的不 同 表现为珠 化, 而且处在不断更新过程 的创新 发展
,
江三角洲地区市场化进程发展迅速 人们 期, 不断地保持一种创新活力 , 才是梯度
挂 江 经 话 口口
----------------------- Page 4-----------------------
少
鬓 音立粉挤
目共困翻溺蹂髓勘 泰觑粼臃
。 、
、
推移的动力源 如果高梯度 区能聚集某些 油 化学 冶金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 每
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 的企业或行业 , 并 一行业的产值 比重都不高。
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 中, 具有规模 资源和区位察赋的静态不可逆性制
聚集效益 、 自 增长迅速 的发展极或增长 约了 的 程
身 梯度推移 进
中心 , 才能有动力把高梯度区的产业 、 技 高、 低梯度区静态 的资源包括制度资
。
术和产品向低梯度区推移 如果没有形成 源察赋和区位状况的客观差异 , 决定了区
、
这种产业结构 技术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极 域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差别 的客观性。 低
,
或增长 中心 梯度推移就缺乏动力源和动 梯度区的北部 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 , 地广
力机制, 制约梯度推移 的进程 。 改革开放 但人 口密度小、 经济发展水平低 、 人均收
多年以来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虽然 人不高、 流动人 口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
得到优先发展 , 但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 决定 了市场容量有 限, 市场化程度不高而
主 , 并没有聚集形成发展极或增长 中心 。 且进程慢。 高梯度 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
主要表现在 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经 利用其资源察赋和区位 的优势, 在改革开
济仍然属于粗放型 的, 产业技术层次低 , 放 中发挥其排头兵 的作用 , 在制度创新和
高新技术产业 比重低。 年 , 高技术制 技术创新 中超前于北部山区及东西两翼地
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亿元 , 占全 区 , 市场化程度高 , 市场容量大。 大卫一
省工业增加值的 巧 , 高技术企业 比重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认为 , 资源察赋 的
小 , 到 年全省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 国别和地区差异及其所致的相对价格差别
业才 家 资料来源 幻 东省 是区域分工协作 、 互利互惠的人类经济活
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褂 。 科技 动 的主要动 因。 梯度推移 的因素虽然存
和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 年广 在 , 但低梯度区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 的
东省 经 费 占 的 比重 为 , 低下 , 制约 了可能梯度推移的各个企业 的
发达 国家一般在 以上 , 每万人科技活 利润空间, 不容易形成规模经济 , 限制 了
动人 员 人 , 高级人才和两 院院士少 。 梯度推移的进程。
这些直接制约 了发展极 的形成 。 企 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率的差异
业规模小 , 企业散而多 , 组织化程度低 , 罗默认为知识作为一种特殊 的生产要
结构不合理。 据 仁 年广东统计年黝 , 素, 它本身的生产具有递减的报酬 , 而作
。
广东省 左右的企业为小型企业 , 大 中 为生产投人则具有递增的生产力 知识是
型企业仅 占 , 造成生产分散 , 规模不 企业为逐利而投资的结果 , 企业通过投资
经济 , 能作为发展极 的企业缺乏 。
各地区低水平 、 欠规模 的重复生产和重复
建设严重 , 经济结构趋 同。 几乎所有地区
都把食品、 服装 、 医疗 、 机械、 电子 、 石
----------------------- Page 5-----------------------
一
扮
绪落取嘛扁
其他企业的生产具有正的外部效应 , 不仅 施综合优势没有形成 , 政府工作效率也相
使其 自身形成收益递增 , 而且使物质资本 对低下 , 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缓, 加上各
和劳动等其他投人要素也具有收益递增 , 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 , 这些都直接制约着
产生一个收益递增 的增长模式。 卢卡斯认 流动性要素的流人 , 并且严重影响到梯度
为,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经济 推移。
增长的源泉在于人力资本 的积累。 正是各 信息传递效果的影响
国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 , 导致 了各国在 由于要素的流动是在信息的引导下进
收人和经济增长率方面 的差异。 在知识经 行 的, 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不畅将对要
、
济条件下 , 知识 人力资本等稀缺要素报 素拥有者 的要素转移选择造成 限制性影
酬递增 , 对经济增长作用增强 , 势必引起 响。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信息传导机
,
两极分化 在稀缺要素密集的高梯度区产 制的缺乏 , 增加 了交易双方为获取对方真
生放大效应 而对稀缺要素供给不足 的低 实信息上 的代价 , 也就是信息搜索成本 ,
、
。
梯度区带来挤出效应 由于高 低梯度区 增加 了交易费用 ,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在知 和 力 累 上 差异 , 发 区 区
识 人 资本积 率 的 自 高梯度 的产业无法获得在低梯度 的什
演进机制会促使发达的高梯度区经济跳跃 么地方投资、 市场行情等信息 二是一旦
式发展 不发达 的低梯度区经济发展相对 高梯度区的产业在低梯度区进行投资, 以
滞后 ,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必然扩大 , 而不 前 的人缘地缘关系不可 能移植 到低梯度
。 、 、
是缩小 区 , 建立新 的产 供 销 网络 , 获得新的
低梯度区基础设施的滞后和政府效 客户 , 这些都增加 了交易费用 , 增加 了梯
的 下
度 的成 , 弱 了 业 的 机。
率 低 推移 本 削 产 转移 动
基础设施 、 政府 、 固定资产等的优劣
、
程度可 以决定该区域对资源 流动 的吸引 三 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
力 。 张耀辉 认为 , 所有生产要素 基本思 和 策
路 对
可分为固定性要素和流动性要素。 其中固
定性要素按照其 固定性强弱可分为三个层 一 指导思想
次 , 一 层 然 源 第 层次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从广东现实的
第 个 次为 自 资 二
和 固 。 发展 目 和全省经 结 调整
政府 基础设施 第三层次是 定资产 社会经济 标 济 构 优
流动性要素主要是劳动力 、 资金 、 技术 化的实际需要 出发。 通过各区域经济子系
等。 固定性要素为流动性要素提供了潜在 统的协调来达成全省大系统的优化 , 各区
, 相 系 发 的相对
收益 这种潜在收益是吸引流动性要素的 域在 互联 中各 自 挥各 自 优
动力 。 珠江三角洲地 区经济的高速增长 , 势 , 以实现全省经济大系统 的整体优化 。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快于北部山区及东西两 在适度差距 中追求系统优化 , 而不限于仅
,
翼地区 , 北部 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基础设 仅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在促进各个区域 比
落 · 以
粼丁王经 了
, ,
----------------------- Page 6-----------------------
较优势的基础上 , 强调 区域 间的市场联 和扶植地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 还要发
系, 从差异走 向交易 , 走 向合作 , 走 向共 展高新技术产业 , 消除产业进人的体制障
繁 , 以 和 。 碍 , 加 三 ,
同 荣 构建 谐广东 速第 产业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高
、
二 基本思路 级化 。 广州 深圳作为 区域经济 中心城
、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 构建广东市场 市 , 重点加强科技含量高 、 经济效益好
、 、
空间一元结构 , 即处于 同一发展层次的不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
同区域市场在空间分布上 的同时并存状态 得到充分发挥 的产业 , 发挥区域经济中心
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 城市的核心作用和辐射功能。 着重加强金
命题 , 如果市场空间结构满足 区 融 、 科技、 信息 、 商贸、 交通 、 文化 、 旅
域间存在足够的市场 区域 间能够 游等方面产业 。
珠三角地 区要整合资源 ,
按照公平 、 公正 、 公开 的竞争规则行事 形成合力。 加快进行 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
,
区域间能够达到竞争均衡状态 , 那么 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不再大
这种市场空间结构必定 内含区域共 同富裕 规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引导部分劳动
机制。 市场空间一元结构可带来不 同区域 密集型 的粗加工制造业 向广大 的腹地转
。 ,
经济的资源配置具有相 同的效率 , 经济增 移 两翼地区根据 已有 的 自然资源优势
,
长无论从子系统还是大系统上讲 , 都具有 主动吸纳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加强与周
、
,
内在的扩张机制。 无论从资本 的形成 , 还 边地 区 的经济合作 加快商贸业 海洋
、
是生产要素的流动 以及产业转移都可实现 业 重化工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对广大
不 同区域的双赢。 在市场空间一元结构下 山区 ,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 以工哺农 ,
,
存在区域共
同富裕机制。 因此 , 广东区域 提高农业资源 的综合效益 加快农业产业
、
经济要想消除两极分化 , 达到和谐发展 , 化经营 资源 开发产业和 乡镇企业 的发
必然要通过市场创新 , 构建并不断深化市 展 , 加强对森林资源 的培育和保护 , 同时
,
场空间一元结构 , 建立统一开放的省 内市 积极发展加工业 主动吸纳珠三角地区的
。
场 , 打破 区域市场割据 发展各类市场 , 产业转移
特别是人才 、 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 , 充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创新发展模式 ,
, 。
“ ”
发挥市场机制 的功能 深化金融体制改 实现协调发展 建设 绿色广东 改革
, 。
革 , 完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 , 运用多种 开放 以来 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在
融资渠道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年全省 占全 国总量的 的基础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 , 上 年 增 长 率 进 一 步 达 到
、
实现产业 的收缩 扩散和转移 , 促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全省区域经济发展 的
、
重点 , 进行相关产业 的收缩 扩散和转
移, 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不仅要培育
----------------------- Page 7-----------------------
·
才讨加触
。
和 电力消费量分别增长 巧 和 名 , 均 金 , 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高于全省 的增长速度。 因此 , 以科学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 以先进带动后
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绿色经济 , 转变高投 进 , 共 同协调发展。 经济发达 的珠三角地
人、 高能耗、 高排放 、 低效益 的经济增长 区要帮助 、 扶持欠发达 的两翼地区和落后
方式 , 引进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 的广大山区 , 积极主动地分流部分劳动密
构 , 优化产业布局 , 发展清洁生产 , 选择 集型产业到这些地区 , 或者加强它们之间
污染小、 效益好的高技术产业 , 大力发展 的经济技术联合与合作, 发挥各区域的比
第三产业。 根据环境容量 的要求 , 把火 电 较优势 , 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 提高
、
厂 重化工业等转移到东西两翼地区和沿 专业化水平 , 扩大产业 间及 区域 间的分
海地区等有环境容量 的地方。 同时调整生 工 , 充分发挥分工的网络效应 。
产组织结构 , 建设区域工业 园区 , 统一规 加大对欠发达 的两翼地区和广大 山
划 , 集 中治污 , 形成规模效应。 区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和人力资源
开发。 对
三 对策建议 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是促进
一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 省政 区域发展最有效的工具 , 因为好的基础设
府应在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扮演关键 施能够吸引私人投资。 因此省政府应加大
角色 , 加强对各地区 的协调 , 限制珠三角 对欠发达地区交通建设的投资, 增加路网
地 区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高能耗产 业 的发 密度 , 改善交通状况 , 以活跃这些地区商
展 , 加快其产业升级 支持鼓励两翼地区 品流通市场 , 改善投资环境 , 促进其产业
和 山区发 型 业和 源开 发展。 对区 机 、 港 口及 的物流 中
广大 展劳动密集 产 资 域 内 场 大
发型产业 , 推进这些地 区 的工业化 。 重视 , 合做好规划和协调 , 避免重复建设。 注重
、
财税及金融手段的运用 , 财税政策应 以区 建设区域 网络型光缆干线 网, 形成宽带
域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 , 建立财税政策协 高速 的信息通道 。 此外有必要适 当增加欠
调机制 , 避免因地区利益影响企业和经济 发达地区的教育投人 , 选择重点扶持基础
要素的 自由流动。 运用规范的转移支付制 较好 的高等院校 , 通过区域 间的企业联合
度来实施区域经济政策 , 平衡各地区的公 方式直接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同时
共服务水平 , 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 建立企业 内职工培训制度 , 提高现有职工
和谐发展的基本手段。 对落后地区实行税 的素质。
,
收优惠和企业补贴制度 同时在税 收减 积极 引进大型跨 国公司资本 , 加强
、 、
免 税收分成 税收返还等方面制定相应 国际联合与合作, 促进广东区域经济结构
的激励政策。 要避免财政资金 的分散使 转变和升级 。 吸引跨 国公司直接投资, 可
用 , 缩小补贴范围, 加强对单个项 目的援 以充分利用 国内闲置生产要素, 扩大生产
助力度 , 重点扶持和激励后进地区 内部的 能力 , 增加就业和税收 , 而且有利于带来
、
积极 因素与发展优势 , 集 中使用财政 资 先进技术 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 , 引发 国
一 气 派 · ,
----------------------- Page 8-----------------------
力由
相 投资, 提升产业 的技 层次和区域 。
内 关 术 约利用生产资源
经济的技术水平。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 避
区 , 民 文
免 域产业结构的雷同 通过 营经济与 参考 献
, , 广 东省 统 计 局 广 东统 计 年 鉴
特色经济融合 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进 ① 《
, , 。
而形成本地的支柱产业。 》 中国统计 出版社 年
、
、
, 胡 宇 匡耀求 黄宁生 东区域
加强对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