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态学(2014,1)
Chapter1
动物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纳乌莫夫认为,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动物生态学的中心问题: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及动物生存条件对于繁殖、存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 研究动物生态的意义:动物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是有益动物保护与利用、有害动物控制的基础。
环境:非生物环境,1. 环境因子的(大气、水域、陆地)的测定2. 光、辐射、温度、水分、土壤、温室气体(CO2)对动物的生态作用/ 植物与植被环境,植物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生态:动物分布与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迁移扩散;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共生;遗传学研究(种群间遗传距离、基因流)
研究的基本方法:1.野外观察法,第一性2.实验方法,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3.数学模型与数量分析方法:生物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可靠性评价
研究热点和动向:1.分子生态学2.动物行为学3.行为生态学4.应用生态学5.保护生物学
Chapter2
动物分类学的基本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间的类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从种群观点来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及动物进化的可能过程与趋向等。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二名法:属名和种加词种(种小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者,该种论文所发表的年份。
属名字首字母须大写,种加词则采用小写。学名引用常以斜体表示,或加底线
三名法:命名一个亚种,动物学仅使用一个种下分类阶元,所以不需要在亚种名前插入任何阶元指示符
在植物分类学中,物种的分类阶层自种以下,依次分别为变种、变型,在种与变种之间还有亚种。这跟动物学不同的地方在于:种下名称必须跟在一个阶元限定词后面(例如"subsp.")来指明所指的阶元类型。
分类系统: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由大而小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主要分类阶元。
将分类阶元加入总或亚。根据细胞数量及分化、体型、胚层、体腔、体节、附肢以及内门器官的布局和特点等,将整个动物界分为若干门,但在门的数目及各门动物在进化系统中的位置持有不同的见解。
Chapter3
动物的环境:就是围绕动物周围的一切的总和,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非生物(物理、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态因子:组成环境的因素称环境因子,或称生态因子。在环境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只要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程度的极限时,就可以成为一个限制性的因子。 野生动物生态三要素:食物、水源、隐蔽场所。
生态位:指动物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前者指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最大空间;但是实际上,在有竟争者时,很少有一物种能全部占据基础生态位,那一部分实际上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就称为实际生态位。生态位宽度:所谓生态位宽度,是生物利用资源多样性的一个指标。在现在资源谱中,仅能利用其一小部分的生物,就称为狭生态位.
栖息地:是动物所处的物理环境。一般包括许多生态位并支持许多不同的物种
生态因子通常可以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则包括同种动物的其他个体和异种生物的有机体,前者构成动物种内关系,后者构成种间关系。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温度直接影响动物的体温,体温的高低又决定了动物新陈代谢过程的强度和特点,以及动物生长发育的速度、繁殖、行为、数量和分布等。温度影响气流、降水,从而影响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
温度的分布不均匀性和可变性:入射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
温度随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栖息环境、不同季节、昼夜等条件而变化。
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温度范围的,低于某一温度,动物就停止生长发育,高于这一温度,动物才开始生长发育,这一温度阈值就叫做发育起点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方式:(1)减少体壁的热传导,增加隔热性;(2)增加产热——对低温的代谢反应:如增加基础代谢、非颤抖性产热、颤抖性产热和活动产热。
(3)逆流热交换机制;(4)局部异温性;(5)冬眠和适应性低体温。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一般来说,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就降低0.5~1℃。
随着海拔的增高,大气层变得稀薄,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很大,这就使得高原空气中贮存的热量减少.
Chapter4
适应是对周围陌生环境变得熟悉的一种状态;是在新条件和新环境中的一种功能性改变;是自然选择产生的特征。对于其生存和繁殖是有利的。表型适应和进化适应 适合度是生物个体产生能够存活的后代,并能够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一个指标。一个种群中,存活能力强和繁殖最有效的个体适合度高,对未来世代贡献大,比适合度低的个体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子代存活能力
广义适合度: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播自身基因的能力有多大,但不一定是通过自身繁殖的形式而实现,当遗传上与某一生物有亲属关系的个体存活下来并进行繁殖时,该生物便会得到繁殖上的成功。也就是说,某一个体通过它自身繁殖结果和它对其亲族繁殖结果的影响,在种群中留下与它自身相同基因多少的一个测度。
Shelford 在最小因子法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耐受性法则: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也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动物的行为适应:躲避不利温度,选择温度合适的空间;选择温度适宜的活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