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校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史教育
第一篇:永远的丽娃河
1、历史沿革图
华东师范大学诞生于1951年10月,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科为基础,加上复旦、同济、沪江、东亚体专等学校的教育、动物、植物、音乐及体育等系合并而成,以大夏大学原址为校址。
1)她的前身——大夏大学
2)她的前身——光华大学
3)建校之初
大夏大学的校园面积仅280亩左右,至1952年,已迅速增加到800多亩。
并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兴建工程,十大建筑的规划、设计并实施,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的条件,为学校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建校之初,全校共有教职工338人,其中教师131人,学生1,032人,其中各校并入学生698人,暑假招收新生334人,分36个班上课。
图书藏量通过合并接收,呈迅速增长的态势。
同时,学校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也逐步建立成形。
4)开拓奋进
大夏、光华大学及有关大学院、系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给华东师范大学奠定了基础。
五十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给华东师范大学注入了新的有生力量。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学术水平,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959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在周恩来总理“向现代科学大进军”号召鼓舞下,学校加快了发展教学、科研的步伐。
至1966年,全校教职工由建校初的338人增加到1,975人,在校学生4,192名,有教育、政教、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10个系,13个专业,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共15, 000余人,学校面积也比初建时扩大了4倍多。
5)改革发展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全国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被赶往工厂、农村,自1966年到1969年,学校连续4年没有招生,1970年开始恢复招生,但规模很小。
1972年5月,学校被迫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文革”期间,学校的科研工作遭到严重摧残,但不少科技人员,出于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克服了种种困难,继续对一些基础问题及生产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因而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从1977年起,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重新步入正轨。
全国恢复了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我校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从学校分离出去,相继恢复原来的建制,国务院批准华东师范大学恢复文革前重点大学地位。
198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华东师范大学原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也培养了一批遐迩闻名的中年专家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术新秀。
截止1991年底,学校教师已增加至2,079人,其中教授174人,副教授577人,讲师961人(以上均含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有不少是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包括一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后起之秀。
6)再创辉煌
80年代初,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要维持学校的地位与生存空间,就必须走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道路,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学校先从理顺校内的各种关系开始,从单项改革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改革。
1994年的人事改革使在编职工人数从4,000余人降到3,500余人。
从1993年开始,改学年学分制为学分制,打破专业限制,拓宽学生知识面,经1987年试行主辅修制后,全面推广,并逐步扩大。
继1995年1月中文、历史两个文科基地之后,国家教委又于1997年批准我校设立了数学、心理学、地理学三个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同时生态学、教育学、世界历史、世界经济学也被确认为上海市的重点学科。
1993年学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成人教育”硕士点。
1996年4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1997年5月20日,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华东师范大学”。
7)开拓新局面:闵行校区、中山北路校区
2003年12月29日下午,华师大闵行校区奠基仪式暨开工典礼在闵行建设工地举行,规划用地近1800亩的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新校区空间组织特色主要表现为“一心两轴”。
“一心”即以图文信息中心为主体建筑的核心区域。
“二轴”分别为位于东川路主校门延伸至图文中心,并贯穿校区的中心生态轴线―――主要轴线,以及从莲花路西校门延伸出去的一条东西向景观次轴。
第二篇:师大魂
1、师大名人
1)桃李芬芳,才俊竞涌
曾任大夏大学校长的欧元怀先生说过:一所大学的教育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毕业校友服务于国家社会的贡献。
华东师大的荣耀,在于所培育数以十万计、在各行各业独领风骚的校友。
学校的一大批校友成为了基础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
华东师大校友中也涌现了许许多多政治家、教育家、院士、企业家和作家等等。
2)大夏、光华名人辈出
姚依林、乔石、尉健行、荣毅仁、周而复、董寅初、邓拓、周扬
3)新时代,师大群星璀璨
王沪宁: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李源潮: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韩正:上海市市长。
刘云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殷一璀:上海市委副书记。
沙叶新:当代著名剧作家。
戴厚英:当代著名女作家。
陈丹燕:当代著名女作家。
赵丽宏:当代作家,
《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
王小鹰:当代作家,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
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
王征:荣丰控股集团董事长。
王荣峰:上实集团党委书记。
王佳芬:光明乳业总裁。
薛沛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
程正迪: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鲁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钱卓:世界“聪明鼠之父”。
薛永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大祥: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伯里:中国工程院院士。
席南华: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景波:同济大学前校长。
陆善镇: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
王行愚:华东理工大学前校长。
马钦荣:上海财经大学现任党委书记。
叶骏:上海海洋大学现任党委书记。
蒋述卓:暨南大学现任党委书记。
何国卿:全美ESL教师大奖的唯一华人获得者。
刘翔:中国第一位奥运会男子田径冠军、
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
董卿: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林海: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印海蓉: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主播。
一大批全国顶级中学校长
2、师大育人理念
1)改革开放前历任校领导
2)改革开放后历任校党委书记
3)改革开放后历任校长:孟宪成、刘佛年、袁运开、张瑞琨、王建磐、俞立中
3、平凡的伟大
1)鲁迅的教导
2)大师王元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为中国文学界的坐标,“北有钱锺书,南有王元化”流传于学界及传媒。
王元化一生多次指出知识分子应有独立的人格意识,要有“疾虚妄,求真知的独立精神。
”他晚年最忧虑的莫过于三者:思想与学术的分离、知识界的党派林立与人类古老文明的衰落。
俞立中校长曾经说过:“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是华东师大的杰出校友,在怀念的同时,更需要传承、弘扬王元化先生的大家风范和学术思想,用先生的精神来教育和熏陶师大青年学子。
”3)独肾院士乔登江
1928年3月生,江苏高邮人,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物理系。
1988年患肾癌离休。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全军离休干部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1999年,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4)全国劳模徐虎
1996-1999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劳模称号的普通劳动者。
他的一生把平凡铸成惊奇,因奉献成就辉煌。
他认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必得添加一点什么才有分量。
他自信而又自豪地说,对自己的人生不后悔,因为生命留下了痕迹。
他一再说到一个人不能一直索取,而要知恩图报,要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一个人作出了一些成绩,是合理的,是应该的。
4、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200301252011年6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