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物种与种群 (共48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学习
生物
题型全突破 5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解析】 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 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 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小,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 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 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 性别比例,C错误。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答案】C
特征【55%】
全国Ⅱ,31,4分
2014江苏,26,2分
命题趋势
2016四川,9,1分
知识体系构建
种群密度的 调查【25%】
全国Ⅱ,5,6分
全国Ⅰ,31,2分
2016海南,28,2分 2016江苏,27,2分
2014江苏,26,2分
生物
考情精解读 3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考纲解读
考查内容
2016全国
(2)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
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13
专题二十二 考点6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种群与群落
1.研究步骤 步骤 提出问题 制订计划 准备及取样 实施 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包括四个操作环节:准备及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14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2.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
返回目录
(1)诱虫器(A图):诱虫器中的电灯是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 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图):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题型全突破
生物
题型全突破 1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9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考点5 群落的概念、结构及演替
一、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专题二十二 考点1
定义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与群落
种群的基本特征
特点或作用 是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是 种群数量的决定因素 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名称 种群密度
出生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或死亡个体数目
死亡率 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个体总数的比率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迁入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目 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A.知识全通关 B.题型全突破
考点1
考点2
考法1
考法2
考点3
考点5
考点4
考点6
考法3
考法5
考法4
考情精解读
生物
考情精解读 1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考纲解读
专题二十二 命题规律 种群和群落
01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命题趋势
4.群落的演替Ⅰ
生物
知识全通关 2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种类:主要包括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3
专题二十二 考点2 种群密度的调查
种群与群落
一、样方法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使用范围:植物和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同时调查 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 蚜虫的种群密度、 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3.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继续学习
生物
题型全突破 2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2.种群的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明确图示类型
①模式图
继续学习
生物
题型全突破 3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②统计图
③曲线图
④柱形图
(2)关注组成特点,准确判断类型: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地方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沙丘和冰川泥上发生的演 替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12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封山育林等。 (2)不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等。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 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10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1)表现: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决定分层的外界因素:①植物:主要是阳光。②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动物分层由植物分层决 定。 (3)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水平结构 (1)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
2016四川,9,7分 2015浙江,5,6分 2015北京,4,6分 2014江苏,5,2分
生物
考情精解读 4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考纲解读
1.热点预测 本专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常以情境文字、
命题规律
表格、曲线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 的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
专题二十二 考法1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种群与群落
考法综述 本考法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在非选择题中,常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知识进 行综合考查。以文字叙述或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掌握种群的特
征及其含义、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考法指导 1.辨析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 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 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与它 的无机环境相互作 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
2015全国
2014全国
自主命题区域
命题规律
种群数量增长
2016四川,9,1分 2015江苏,22,3分
曲线【20%】
ຫໍສະໝຸດ Baidu
2015北京,4,6分
2014浙江,4,6分 2016海南,22,2分
命题趋势
知识体系构建
群落的概念、 结构及演替 【70%】 全国Ⅲ,31,2分 全国Ⅰ,4,6分
全国Ⅰ,6,6分 全国Ⅰ,30,11分 全国Ⅱ,31,1分
用 取样器取样(如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①诱虫器采集;
实 施 计 划
采集小动物 ②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同时用放大镜观察; ③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观察和分类 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论 ①可借助 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 ②可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名称,并进行分类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 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继续学习
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生物
知识全通关 6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二、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含义: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 增长曲线,呈“S”型。其曲线如图所示。 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 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 量,又称K值。 (1)K值不是一个固定值。 (2)影响K值的外因: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②人为因素— —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捕猎,环境污染等。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7
专题二十二 考点4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
种群与群落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 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2.实验与步骤
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继续学习
生物
题型全突破 4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考法示例1】
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5
专题二十二 考点3 种群密度的调查
种群与群落
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种群在 理想条件下,即在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其增 长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类增长通常呈指数增长,又称为“J”型增长。其曲线如图 所示。 2.“J”型曲线数学模型 (1)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t=N0λ t。 (2)各参数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 表示该种群
可能出现。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及演替仍将是高考
命题趋势
的热点。 2.趋势分析 预计以文字、曲线、表格等形式考查种群
知识体系构建
的数量特征,或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将是命题
的一种趋势
生物
考情精解读 5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知识体系构建
返回目录
知识全通关
生物
知识全通关 1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8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3.酵母菌计数方法
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 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 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
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2)决定因素:
①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 ②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3)特点: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②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11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四、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 演替。 2.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 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 繁殖体的地方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正方形或不规则形) 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方形或长条状)
继续学习
生物
知识全通关 4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二、标志重捕法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 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被标记个体数占重捕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2.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个体,记数为M→重捕,计数为n,其中被标记个体为 m→计算种群数量N。计算公式为:N∶M=n∶m。 3.前提条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个体的 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 4.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如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中,干扰雌雄蛾 正常交尾,直接降低出生率。
继续学习
(3)种群数量的增长与否,不能仅看出生率,应同时考虑出生率和死亡率。
5.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6.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体系构建
7.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Ⅱ
生物
考情精解读 2
专题二十二
种群与群落
考纲解读
考查内容
2016全国
2015全国
2014全国
自主命题区域
命题规律
种群的基本 全国Ⅰ,31,6分 2016浙江,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