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非言语交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何掌握好语言、非言语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良性的沟通,对于商务人员来说是一门必修的学科。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非言语是语言交际的补充,人们在交际中,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往往忽略非言语交际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地位。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在商务交往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双重性。由此得知,脱离非言语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不同文化;不同方式
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界的商务沟通,这种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言语两种形式的完美配合来完成的。“非言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例如:不同民族的人员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谈话双方身体接触的方式因文化不同而各异;目光接触的方式也有约定俗成等等。因此,要进行有效的交际,在使用某种语言的同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一、语言与非言语交际
1.语言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Smaova et al 1981.155)。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对于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我们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并不重要,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结合,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的‘仪态、举止、谈吐’中前两项都属于非语言范畴”。(毕继万1999.9)其实,人们交际时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于非言语行为。近年来,国外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副语言学(Daralingulstics)、身势学(Kinesics)、近体学(Proxcmics)等新兴学科。所谓非言语行为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非言语行为作为信息、情感的载体,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其具有稳定性,是一种精密代码(an elaborate and secret code);另一方面,又具有可变性,因为文字随文化背景不同而各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文化背景制约着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在谈吐中也还含有大量的属于非言语行为的副语言信号,如:非语义声音、停顿、笑声和交谈中的话语转接等。然而,对非言语交际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的配合的单一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有效达到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而且一种非言语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和其他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脱离语言行为或其他的非言语行为孤立地理解或应用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做法往往难以奏效。
如果进一步将交际分成书面、口头和非言语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书面语最有时间润色,因而可信度也就低。所以,书面语是最容易控制和掩饰真情的一种方式;口语斟酌和修改的时间较少,自觉控制机会也相对少一些,因而可信度也就高一点,但仍有时间自我掩饰和控制;非言语行为除经过训练的人以外,一般不容易有意识控制,有时甚至完全处于无意识之中,如害羞时满脸通红,害怕时脸色苍白,手脚发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都比其他动作更难控制。所以,非言语行为相对来说最为真实。
2.非言语在交际中的作用:了解了语言与非言语交际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是外语,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却容易忽略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
异及其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则更不可低估。霍尔非常注意非言语交际的隐蔽性(invisible aspect),他用“无声的”(silent)来描述这一特征。霍尔认为“非言语交际与文化一样,常常捉摸不定,难以观察”。目前,在行为学上存在两个学派,一个是心理学派,主张非言语行为体现一定的感情色彩;另一个是交际学派,坚持非言语行为制约人际交往。交际行为既有表现性又有社会性(Scheflen and Schrflen.1972),而且都与文化相关联。这是因为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一定社会文化产物。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非言语交际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之中,非语言交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二、非语言交际礼俗的文化差异
交际行为由语言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部分组成,交际礼俗包括这两种行为的交际规范。文化不同,交际行为互有差异,商务交往也各有不同的交际规范。举手投足之间往往就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特性的差异还常常引起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言语所表示的含义不一样,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听别人说某种语言的同时还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等所表示的意义,这就是说既要“听其言而知其行”,又要“观其行而知其言”。
1.身体的接触(Touching behavior):在商务交际中,人们应当注意体触的方式以及体触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例如,在社交场合,文化不同,体触行为就有许多区别。在英语国家,一般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要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是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中国人的特点是体触频繁,而英语国家的人体触却较为少见。如果一方无意接触到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也会说“sorry”或“oh, I’m sorry”之类的道歉话。因此,讲话的人一般不喜欢别人说话时靠的太近,除非对方显露出喜爱的表示,要求靠近一点。
除了轻轻触摸外,再就是当众拥抱的问题。在许多国家,两个妇女见面时拥抱亲热是很普遍的现象,夫妻之间或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也常常互相拥抱。两个男人是否相互拥抱,各个国家的习俗不同。阿拉伯、俄国、法国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人见面后采用热烈拥抱,亲吻双颊来表示欢迎。但在东亚和一些说英语的国家,男人见面一般只是握握手,握手(shaking hands)这一身势语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表示同一个意思,即友好(friendly)。作为见面和告辞时“握手”已被大多数国家接受。但握手并不是一种全球性的礼节,在有些国家,握手仅限于特殊的场合,如在美国只有被第三者介绍后,被介绍双方才可握手;在日本,见面一般礼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则是相互拥抱、贴面,而不是握手。在交际中,最常见的体触行为当然是握手、拥抱和亲吻。除此而外还有其它许多体触行为。而作为交际者应谨慎对待,认真了解每一体触行为的含义及其文化差异。
2.目光接触(Touching eyes):“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千变万化,表达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目光接触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国家的人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在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会为中国人回看时间过短而反感,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中国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躲躲闪闪;中国人却感到英语国家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总爱死盯着人,特别是年青女子对于英语国家的男子这种相视有时就极为反感。所以,在这方面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等等。因此,商务人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