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处理中的人文情怀_毕飞宇小说艺术特点浅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第 二 ”人 称 叙 事 作品的叙事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 故事, 用“谁”的眼光呈现世界。叙述的人称一定程度上 说明作者的叙述态度, 而叙述态度决定和反映作者灌 注在作品中的叙事情感。毕飞宇2000年 以后的 主 要 作 品大都是采用的“第二”人称叙 事。他认为 : “第一人称 多少有点神经质, 撒娇, 草率, 边走边唱, 见到风就是 雨; 第二人称锋芒毕露, 凌厉, 有些得寸进尺; 第三人称 则隔岸观火 , 有点没心没肺的样子。”[5] 因此, 毕飞宇坚 持 认 为 《玉 米 》采 用 的 是 “第 二 ”人 称 , 是 “第 一 ”与 “第 三”的平均值, 换言之, 是“我”与“他”的平均值。这是毕 飞宇叙述人称的独特之处, 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第二人
不仅第三、“第二”人称可以互相置换 , 有时“我”甚 至会直接站出来说话。老铁顶着热浪吹肥皂泡, 于是 “一 串 又 一 串 的 气 泡 在 二 十 九 楼 的 高 空 飞 扬 起 来 。气 泡 漂亮极了, 每一个气泡在午后的阳光下都有自己的彩 虹。这是无声的喧嚣, 节日一般热烈”。这段诗一般优美 的文字中灌注着作者的悲悯与伤痛, 有着作者对社会 问题的太过沉重的思索。彩虹是绚丽多彩的, 但又是转 瞬即逝的, 肥皂泡是美丽的, 然而终究是要破灭的。老 铁的成就与幸福是否也像二十九楼上空的肥皂泡与彩 虹呢? 看上去五光十色, 却永远落不到实处。文章临近 结尾, 小男孩家的门铃响了, “叮咚”声在二十九 楼的过 道里“无限地悠扬”, “我”又一次从幕后走 到台前感慨 : “二十九楼, 实在是太遥远、太安静 了。”这样的文字所
2008年7月号中旬刊 ○ 文学语言学研究
称”, 而是“第二人称”的一种变体, 即在表层的富 有“距 离 感 ”、“客 观 性 ”的 第 三 人 称 视 角 叙 事 中 增 加 有 “亲 切 感 ”、“主 观 性 ”的 第 一 人 称 视 角 叙 事 。
“人 称 决 定 了 叙 述 的 语 气 , 叙 述 的 距 离 , 叙 述 介 入 的程度, 叙述隐含的判断, 叙述所伴随的情感”。[6] 毕飞 宇 的 “第 二 ”人 称 叙 事 可 以 自 由 贴 近 每 个 人 物 , 细 微 体 察并表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思绪变化 , 甚至可以进行 富 有 “我 ”个 人 情 感 和 价 值 判 断 的 隐 含 叙 述 , 这 种 透 过 表层的内在叙事和观照, 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叙事情 感、对人物的价值判断 , 从而流露其人文精神。正 是因 为这样, 所以毕飞宇说: “《玉米》、《玉秀》和《玉秧 》当然 都是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 然而, 第一人称, 也就是 说, ‘我’, 一直在场, 一天都没有离开 。至少, 在我的创 作心态上, 确实是这样。”[7]“一直在场”不仅仅是叙述角 度、叙述人称的问题, 还是作者对人的关注之外在表 现, 是“望着”的写作姿态。
参考文献: [ 1] 洪 治 纲 .谈 毕 飞 宇 的 小 说 [ J] . 南 方 文 坛 , 2004, ﹙4﹚. [ 2] 柳 润 香.一 个 有 意 味 的 世 界— ——析 毕 飞 宇 短 篇 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 J] .名作欣赏, 2005,﹙8﹚. [ 3] 曹文轩.面对微笑[ M] .济南: 泰山出版社, 1999: 252. [ 4] 胡适.论贞操问题.[ M] .胡适文集( 2) .北京: 北京 大学出版社, 1998: 513. [ 5] [ 6] [ 7] 毕飞宇.《玉米》后记[ M] .南京: 江苏文艺 出版社, 2005: 268- 269. [ 8] 毕飞宇.久久望着[ J] .小说选刊, 2001,﹙11﹚. [ 9] 李生滨.叙述带给我们的亲切精致和心灵伤 痛 [ J] .名作欣赏, 2004,﹙7﹚. [ 10] 毕飞宇.《青衣》问答[ J] .小说月报, 2000,﹙7﹚. [ 11] 姜 广 平 , 毕 飞 宇.毕 飞 宇 访 谈 录 [ M] .跨 世 纪 文 丛.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 394.
一 、儿 童 视 角 毕飞宇的小说, 尤其是短篇小说, 以儿童视角叙事 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哺乳期的女人》、《地 球上的王 家庄》、《白夜》、《写字》、《怀念妹妹小青》、《彩虹 》等 都 选择了儿童视角。所谓儿童视角, 是指借助儿童的眼光 观察与判断事物, 具有较鲜明的儿童思维特 征。在《哺 乳 期 的 女 人 》中 有 一 段 笼 罩 着 童 话 般 诗 意 光 辉 的 描 写 : 旺旺一直留意惠嫂喂奶的美好静态, 惠嫂的乳房 因乳水的膨胀洋溢出过分的母性, 天蓝色的血管隐藏 在表层下面, 旺旺坚信惠嫂的奶水就是天蓝色的, 温暖 却清凉。惠嫂儿子吃奶时总要有一只手扶住妈妈的乳 房, 那只手又干净又娇嫩, 抚在乳房的外侧, 在阳光下 面不像是被照耀, 而是乳房和手自己就会放射出阳光 来, 有一种半透明的晶莹效果, 近乎圣洁, 近乎妖娆。 奶水是天蓝色的, 温暖却清凉; 乳房和手是半透明 的, 似乎自己会射出阳光……这些无疑是一个渴望母 爱的孩子眼中的事物 , 符合儿 童心理特征, 纯真、无邪、 唯美, 充满着浓浓的诗意及隐隐的心痛。这篇小说以男 孩的视角来透视人生的严肃命题, 充溢着诗化的美学 品格, 无怪乎洪治纲评论说: “他以一 种心灵叙事的方 式, 缓缓地打开男孩的内心, 又以少妇特有的温情, 缓 缓 地 收 扰 一 切 。 ”[ 1] 《地球上的王家庄》是用八岁孩童的眼光来看 待世 界 , 于 是 一 切 既 成 秩 序 、定 律 都 受 到 怀 疑 和 颠 覆 , “我 ” 拿起竹篙, 赶着鸭子去探究世界, “我 要带上我的鸭子, 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 , 看一看”。文中的“我”有一
颗充满疑问的好奇心 , 更有着一颗纯净的、不 带任何尘 世渣滓的童心, 在这童心的观照下, 世界也就变成了 “一 个 有 意 味 的 世 界 ”。 [ 2]
《写 字 》、《白 夜 》、《怀 念 妹 妹 小 青 》 分 别 用 儿 童 视 角 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成人世界或野蛮或漠然地对孩子 的伤害— ——心灵上的、肢体上的, 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妹 妹小青本已因无人照看被烧红的铁块烫废了双手, 却又 因救了人一命而被吓死。鲁迅先生说过, 悲剧是将有价 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而一旦悲剧用儿童的视角来表 现, 就会格外让人心灵震撼。蓸文轩先生认为儿童眼光 “与那些烂熟的成年状态相比, 他更多一些质朴无华的 天性, 更多一些可爱稚拙和迷人的纯情。当一个婴儿用 了他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 他必要省略掉复杂、丑 陋、仇恨、恶毒、心术 、计谋、倾轧、尔虞我诈……而在目 光里剩下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 这个世界十分清 明 , 充满温馨”。[3] 毕飞宇似乎偏爱儿童视角, 但当我们 探究他作品中儿童视角的共同点时会发现, 他是用儿童 视角来净化现实的污浊与丑 陋、荒唐和虚伪 , 以期让生 活 呈 现 出 艺 术 化 、童 真 美 的 特 点 。 或 许 在 “文 革 ”中 度 过 了童年的毕飞宇看到了太多的丑恶, 他才有意识地用童 真美去与之抗衡, 用儿童的纯真唤起人们心底的善。作 家刘庆邦认为文学应该是劝人向善的, 是改变人心的; 胡适则说: “道德教育的最 高目的是要人人都能行善去 恶,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一般。”[4] 毕飞宇儿童视角的 选择就恰恰起到了劝人向善的道德教育、人文教育作 用, 尽管作家未必意识到, 未必是有意为之。
起到的温暖人心的作用, 是冰冷的第三人称很难做到 的, 从字里行间, 我们读出了作者的脉脉深情。
《玉米》里, 秦红霞与王连方的事败露后 , 玉米由 喊 秦 红 霞 “姐 ”改 成 了 喊 “红 霞 姨 ”, 这 一 改 , “意 味 格 外 地 深长了, 有了难以启齿的暗示性”, 妇女们 “领略了玉米 的促狭和老到”, 秦红霞对着玉米 “笑得十分别扭 , 相当 的难堪”, 这些叙述文字中 明显介入了“我”的情感和隐 含的判断, 含蓄而内敛地表达了对秦红霞作为一个受 害者的同情和对玉米的不满。《玉秀》中, 革委会的另一 位副主任拿郭家兴开玩笑, 说“中年男人三把 火, 升官、 发 财 、死 老 婆 。郭 主 任 赶 上 了 ”。接 下 来 的 评 价 是 “这 是 一句老话了, 旧社会留传下来的, 格调相当地 不健康”。 这是以郭家兴为视点, 用郭家兴的口吻说出的。我们把 《玉 米 》中 他 占 有 玉 米 时 的 种 种 丑 态 、表 现 出 的 低 俗 粗 鄙、甚至是肮脏无耻与这句评语对比 , 就会悟出作者是 在揭露这个家伙的虚伪, 会读出作家隐含在文字中的 对这类人物的厌 恶、鄙薄乃至憎恨。或许我们应该说 , 毕 飞 宇 独 特 的 “第 二 ”人 称 的 使 用 , 正 是 作 家 表 达 情 感 的需要, 形式服务于内容, 文本服务于思想, 优秀的文 学作品大约概莫能外。
创作完《青衣》后, 毕飞宇表示他“比以往任何时 刻 都渴望做一个‘现实主义’作家 , 不是‘典型’的 那种, 而 是 最 朴 素 的 、‘是 这 样 ’的 那 种 ”。[ 10] 在 谈 到 现 实 主 义 时 , 他说: “我觉得现实主义不是一种创作手法 , 不 是小说 修辞, 简单地说, 现实主义是一种情怀。情怀是什么? 就 是你不要把你和你关注的人分开,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 ……现实主义不完全是小说修辞, 它首先是凝视和关 注 。”[ 11] 毕 飞 宇 对 现 实 主 义 的 理 解 体 现 了 传 统 知 识 分 子 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 表明了一种价值关切, 一种对 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将心比心式 的 , 贴心贴肺式的理 解与尊重。这源自作家对 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 考, 更源自作家的 人文关怀、悲悯情怀。毕飞宇不是大 家, 但他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触动 了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的心灵长时间地隐隐作痛。
○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8年7月号中旬刊
文本处理中的人文情怀
— ——毕飞宇小说艺术特点浅析 史言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系,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 要: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 他的小说植根现 实, 关注当下, 充溢悲悯, 有着浓重的人文情怀。本文试 从人文情怀角度对其小说文本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分 析其小说艺术特点。
关键词: 毕飞宇 小说 艺术特点 人文情怀
小说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艺术特点往往能体 现 作 者 的 思 想 情 感 。毕 飞 宇 常 采 用 儿 童 视 角 、“第 二 ”人 称叙事等手法, 可见作家在文本处理上的良苦用心。毕 飞 宇 小 说 在 文 本 处 理 上 遵 循 一 个 原 则 — ——贴 着 人 物 写 , 其 小 说 所 体 现 出 的 童 真 美 、哲 理 美 、诗 性 美 与 悲 剧 美、人性美都源自悲悯, 源自人文关怀。
《小说选刊》2001年第11期选登《玉秀》时 , “小 说 家 说”栏目登载了毕飞宇的一段创作谈 , 毕飞宇引用了 福 楼拜的一句话: “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 , 只 需久久地 望着它”, 他给那篇短文命的题目是 《久久望着》, 他说: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 我 ‘久 久 望 着 ’的 其 实 还 是 人 的 命 运 , 准确地说, 我们的命运, 我们心灵的命运, 我们尊严的 命运, 婚姻的命运, 性的命运。”[8] 这段话能够很好地诠 释毕飞宇“第 二”人称叙事选择的初衷 : 正是因为关切, 正是因为悲悯, 正是因为抑制不住的强烈的人文情怀。 我 们 不 妨 通 过 几 个 例 子 来 看 “第 二 ”人 称 叙 述 “带 给 我 们的亲切精致和心灵伤痛”[9]: 《彩虹》中毕飞宇用的是 第三人称叙述, 但第一人称 的“我”会时不时地站出来 , 给 人 以 亲 切 、温 暖 的 感 觉 , 无 形 中 形 成 一 种 张 力 , 增 强 了作品的感染性。比如老铁邂逅小男孩后, 注意到小男 孩在嗑玻璃, “就是不看老铁, 一眼都不看”, 接下 来, 作 者忍不住以老铁的口吻说: “这个小家伙 , 有意思得很 呢! ”这就把第三人称置换为了“第 二”人称 , 作者贴近 了人物, 叙述视点发生了变化, 从作者的外在视点变成 了人物的内在视点, 把老铁内心的孤寂, 对小男孩的喜 爱都表达出来了。下文中小男孩拉开窗门, 站在椅子上 吹肥皂泡时, 作者又以老铁口吻说出充满了关切和浓 浓爱意的两组句子: “这太危险, 实在是太危险了。”“这 个小祖宗, 不好惹。”
大学出版社, 1998. [ 2]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 四卷) [ M] .北京: 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1998. [ 3]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 六卷) [ M] .北京: 北京师范
18来自百度文库
大学出版社, 1998. [ 4]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 八卷) [ M] .北京: 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1998. [ 5] 汪曾祺.晚翠文谈[M].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
不仅第三、“第二”人称可以互相置换 , 有时“我”甚 至会直接站出来说话。老铁顶着热浪吹肥皂泡, 于是 “一 串 又 一 串 的 气 泡 在 二 十 九 楼 的 高 空 飞 扬 起 来 。气 泡 漂亮极了, 每一个气泡在午后的阳光下都有自己的彩 虹。这是无声的喧嚣, 节日一般热烈”。这段诗一般优美 的文字中灌注着作者的悲悯与伤痛, 有着作者对社会 问题的太过沉重的思索。彩虹是绚丽多彩的, 但又是转 瞬即逝的, 肥皂泡是美丽的, 然而终究是要破灭的。老 铁的成就与幸福是否也像二十九楼上空的肥皂泡与彩 虹呢? 看上去五光十色, 却永远落不到实处。文章临近 结尾, 小男孩家的门铃响了, “叮咚”声在二十九 楼的过 道里“无限地悠扬”, “我”又一次从幕后走 到台前感慨 : “二十九楼, 实在是太遥远、太安静 了。”这样的文字所
2008年7月号中旬刊 ○ 文学语言学研究
称”, 而是“第二人称”的一种变体, 即在表层的富 有“距 离 感 ”、“客 观 性 ”的 第 三 人 称 视 角 叙 事 中 增 加 有 “亲 切 感 ”、“主 观 性 ”的 第 一 人 称 视 角 叙 事 。
“人 称 决 定 了 叙 述 的 语 气 , 叙 述 的 距 离 , 叙 述 介 入 的程度, 叙述隐含的判断, 叙述所伴随的情感”。[6] 毕飞 宇 的 “第 二 ”人 称 叙 事 可 以 自 由 贴 近 每 个 人 物 , 细 微 体 察并表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思绪变化 , 甚至可以进行 富 有 “我 ”个 人 情 感 和 价 值 判 断 的 隐 含 叙 述 , 这 种 透 过 表层的内在叙事和观照, 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叙事情 感、对人物的价值判断 , 从而流露其人文精神。正 是因 为这样, 所以毕飞宇说: “《玉米》、《玉秀》和《玉秧 》当然 都是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 然而, 第一人称, 也就是 说, ‘我’, 一直在场, 一天都没有离开 。至少, 在我的创 作心态上, 确实是这样。”[7]“一直在场”不仅仅是叙述角 度、叙述人称的问题, 还是作者对人的关注之外在表 现, 是“望着”的写作姿态。
参考文献: [ 1] 洪 治 纲 .谈 毕 飞 宇 的 小 说 [ J] . 南 方 文 坛 , 2004, ﹙4﹚. [ 2] 柳 润 香.一 个 有 意 味 的 世 界— ——析 毕 飞 宇 短 篇 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 J] .名作欣赏, 2005,﹙8﹚. [ 3] 曹文轩.面对微笑[ M] .济南: 泰山出版社, 1999: 252. [ 4] 胡适.论贞操问题.[ M] .胡适文集( 2) .北京: 北京 大学出版社, 1998: 513. [ 5] [ 6] [ 7] 毕飞宇.《玉米》后记[ M] .南京: 江苏文艺 出版社, 2005: 268- 269. [ 8] 毕飞宇.久久望着[ J] .小说选刊, 2001,﹙11﹚. [ 9] 李生滨.叙述带给我们的亲切精致和心灵伤 痛 [ J] .名作欣赏, 2004,﹙7﹚. [ 10] 毕飞宇.《青衣》问答[ J] .小说月报, 2000,﹙7﹚. [ 11] 姜 广 平 , 毕 飞 宇.毕 飞 宇 访 谈 录 [ M] .跨 世 纪 文 丛.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 394.
一 、儿 童 视 角 毕飞宇的小说, 尤其是短篇小说, 以儿童视角叙事 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哺乳期的女人》、《地 球上的王 家庄》、《白夜》、《写字》、《怀念妹妹小青》、《彩虹 》等 都 选择了儿童视角。所谓儿童视角, 是指借助儿童的眼光 观察与判断事物, 具有较鲜明的儿童思维特 征。在《哺 乳 期 的 女 人 》中 有 一 段 笼 罩 着 童 话 般 诗 意 光 辉 的 描 写 : 旺旺一直留意惠嫂喂奶的美好静态, 惠嫂的乳房 因乳水的膨胀洋溢出过分的母性, 天蓝色的血管隐藏 在表层下面, 旺旺坚信惠嫂的奶水就是天蓝色的, 温暖 却清凉。惠嫂儿子吃奶时总要有一只手扶住妈妈的乳 房, 那只手又干净又娇嫩, 抚在乳房的外侧, 在阳光下 面不像是被照耀, 而是乳房和手自己就会放射出阳光 来, 有一种半透明的晶莹效果, 近乎圣洁, 近乎妖娆。 奶水是天蓝色的, 温暖却清凉; 乳房和手是半透明 的, 似乎自己会射出阳光……这些无疑是一个渴望母 爱的孩子眼中的事物 , 符合儿 童心理特征, 纯真、无邪、 唯美, 充满着浓浓的诗意及隐隐的心痛。这篇小说以男 孩的视角来透视人生的严肃命题, 充溢着诗化的美学 品格, 无怪乎洪治纲评论说: “他以一 种心灵叙事的方 式, 缓缓地打开男孩的内心, 又以少妇特有的温情, 缓 缓 地 收 扰 一 切 。 ”[ 1] 《地球上的王家庄》是用八岁孩童的眼光来看 待世 界 , 于 是 一 切 既 成 秩 序 、定 律 都 受 到 怀 疑 和 颠 覆 , “我 ” 拿起竹篙, 赶着鸭子去探究世界, “我 要带上我的鸭子, 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 , 看一看”。文中的“我”有一
颗充满疑问的好奇心 , 更有着一颗纯净的、不 带任何尘 世渣滓的童心, 在这童心的观照下, 世界也就变成了 “一 个 有 意 味 的 世 界 ”。 [ 2]
《写 字 》、《白 夜 》、《怀 念 妹 妹 小 青 》 分 别 用 儿 童 视 角 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成人世界或野蛮或漠然地对孩子 的伤害— ——心灵上的、肢体上的, 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妹 妹小青本已因无人照看被烧红的铁块烫废了双手, 却又 因救了人一命而被吓死。鲁迅先生说过, 悲剧是将有价 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而一旦悲剧用儿童的视角来表 现, 就会格外让人心灵震撼。蓸文轩先生认为儿童眼光 “与那些烂熟的成年状态相比, 他更多一些质朴无华的 天性, 更多一些可爱稚拙和迷人的纯情。当一个婴儿用 了他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 他必要省略掉复杂、丑 陋、仇恨、恶毒、心术 、计谋、倾轧、尔虞我诈……而在目 光里剩下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 这个世界十分清 明 , 充满温馨”。[3] 毕飞宇似乎偏爱儿童视角, 但当我们 探究他作品中儿童视角的共同点时会发现, 他是用儿童 视角来净化现实的污浊与丑 陋、荒唐和虚伪 , 以期让生 活 呈 现 出 艺 术 化 、童 真 美 的 特 点 。 或 许 在 “文 革 ”中 度 过 了童年的毕飞宇看到了太多的丑恶, 他才有意识地用童 真美去与之抗衡, 用儿童的纯真唤起人们心底的善。作 家刘庆邦认为文学应该是劝人向善的, 是改变人心的; 胡适则说: “道德教育的最 高目的是要人人都能行善去 恶,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一般。”[4] 毕飞宇儿童视角的 选择就恰恰起到了劝人向善的道德教育、人文教育作 用, 尽管作家未必意识到, 未必是有意为之。
起到的温暖人心的作用, 是冰冷的第三人称很难做到 的, 从字里行间, 我们读出了作者的脉脉深情。
《玉米》里, 秦红霞与王连方的事败露后 , 玉米由 喊 秦 红 霞 “姐 ”改 成 了 喊 “红 霞 姨 ”, 这 一 改 , “意 味 格 外 地 深长了, 有了难以启齿的暗示性”, 妇女们 “领略了玉米 的促狭和老到”, 秦红霞对着玉米 “笑得十分别扭 , 相当 的难堪”, 这些叙述文字中 明显介入了“我”的情感和隐 含的判断, 含蓄而内敛地表达了对秦红霞作为一个受 害者的同情和对玉米的不满。《玉秀》中, 革委会的另一 位副主任拿郭家兴开玩笑, 说“中年男人三把 火, 升官、 发 财 、死 老 婆 。郭 主 任 赶 上 了 ”。接 下 来 的 评 价 是 “这 是 一句老话了, 旧社会留传下来的, 格调相当地 不健康”。 这是以郭家兴为视点, 用郭家兴的口吻说出的。我们把 《玉 米 》中 他 占 有 玉 米 时 的 种 种 丑 态 、表 现 出 的 低 俗 粗 鄙、甚至是肮脏无耻与这句评语对比 , 就会悟出作者是 在揭露这个家伙的虚伪, 会读出作家隐含在文字中的 对这类人物的厌 恶、鄙薄乃至憎恨。或许我们应该说 , 毕 飞 宇 独 特 的 “第 二 ”人 称 的 使 用 , 正 是 作 家 表 达 情 感 的需要, 形式服务于内容, 文本服务于思想, 优秀的文 学作品大约概莫能外。
创作完《青衣》后, 毕飞宇表示他“比以往任何时 刻 都渴望做一个‘现实主义’作家 , 不是‘典型’的 那种, 而 是 最 朴 素 的 、‘是 这 样 ’的 那 种 ”。[ 10] 在 谈 到 现 实 主 义 时 , 他说: “我觉得现实主义不是一种创作手法 , 不 是小说 修辞, 简单地说, 现实主义是一种情怀。情怀是什么? 就 是你不要把你和你关注的人分开,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 ……现实主义不完全是小说修辞, 它首先是凝视和关 注 。”[ 11] 毕 飞 宇 对 现 实 主 义 的 理 解 体 现 了 传 统 知 识 分 子 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 表明了一种价值关切, 一种对 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将心比心式 的 , 贴心贴肺式的理 解与尊重。这源自作家对 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 考, 更源自作家的 人文关怀、悲悯情怀。毕飞宇不是大 家, 但他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触动 了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的心灵长时间地隐隐作痛。
○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8年7月号中旬刊
文本处理中的人文情怀
— ——毕飞宇小说艺术特点浅析 史言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系,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 要: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 他的小说植根现 实, 关注当下, 充溢悲悯, 有着浓重的人文情怀。本文试 从人文情怀角度对其小说文本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分 析其小说艺术特点。
关键词: 毕飞宇 小说 艺术特点 人文情怀
小说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艺术特点往往能体 现 作 者 的 思 想 情 感 。毕 飞 宇 常 采 用 儿 童 视 角 、“第 二 ”人 称叙事等手法, 可见作家在文本处理上的良苦用心。毕 飞 宇 小 说 在 文 本 处 理 上 遵 循 一 个 原 则 — ——贴 着 人 物 写 , 其 小 说 所 体 现 出 的 童 真 美 、哲 理 美 、诗 性 美 与 悲 剧 美、人性美都源自悲悯, 源自人文关怀。
《小说选刊》2001年第11期选登《玉秀》时 , “小 说 家 说”栏目登载了毕飞宇的一段创作谈 , 毕飞宇引用了 福 楼拜的一句话: “要想让一个东西有意思 , 只 需久久地 望着它”, 他给那篇短文命的题目是 《久久望着》, 他说: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 我 ‘久 久 望 着 ’的 其 实 还 是 人 的 命 运 , 准确地说, 我们的命运, 我们心灵的命运, 我们尊严的 命运, 婚姻的命运, 性的命运。”[8] 这段话能够很好地诠 释毕飞宇“第 二”人称叙事选择的初衷 : 正是因为关切, 正是因为悲悯, 正是因为抑制不住的强烈的人文情怀。 我 们 不 妨 通 过 几 个 例 子 来 看 “第 二 ”人 称 叙 述 “带 给 我 们的亲切精致和心灵伤痛”[9]: 《彩虹》中毕飞宇用的是 第三人称叙述, 但第一人称 的“我”会时不时地站出来 , 给 人 以 亲 切 、温 暖 的 感 觉 , 无 形 中 形 成 一 种 张 力 , 增 强 了作品的感染性。比如老铁邂逅小男孩后, 注意到小男 孩在嗑玻璃, “就是不看老铁, 一眼都不看”, 接下 来, 作 者忍不住以老铁的口吻说: “这个小家伙 , 有意思得很 呢! ”这就把第三人称置换为了“第 二”人称 , 作者贴近 了人物, 叙述视点发生了变化, 从作者的外在视点变成 了人物的内在视点, 把老铁内心的孤寂, 对小男孩的喜 爱都表达出来了。下文中小男孩拉开窗门, 站在椅子上 吹肥皂泡时, 作者又以老铁口吻说出充满了关切和浓 浓爱意的两组句子: “这太危险, 实在是太危险了。”“这 个小祖宗, 不好惹。”
大学出版社, 1998. [ 2]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 四卷) [ M] .北京: 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1998. [ 3]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 六卷) [ M] .北京: 北京师范
18来自百度文库
大学出版社, 1998. [ 4]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 八卷) [ M] .北京: 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1998. [ 5] 汪曾祺.晚翠文谈[M].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