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临床TIA

合集下载

【精品】神经内科TIA标准化医嘱

【精品】神经内科TIA标准化医嘱
利尿降压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硝普纳、硝酸甘油、肼苯哒嗪)(根据血压调节)
双下肢动静脉超声(可选)心源自超声(可选)TCD(可选)
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
抑酸药物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根据病情选择)
抗凝血酶Ⅲ(可选)
ABCD评分
NS 250-500ml
法舒地尔60mg ivgtt qd(备选)
NS 250-500ml
桂哌齐特240mg ivgtt qd(备选)
头颅CT
胸部正侧位片
心电图
颈动脉超声
低分子右旋糖苷(备选)
羟乙基淀粉(备选)
头颅MRI(MRA)
CTA(可选)
DSA(可选)
头颅CT(必要时复查)
凝血四项
抗“o”、类风湿因子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风湿检查
NS 250-500ml
灯盏细辛30ml ivgtt qd(备选)
NS 250-500ml
奥扎格雷800mg ivgtt qd(备选)
NS 250-500ml
丹参川芎嗪10mg ivgtt qd(备选)
游离甲功三项(可选)
血沉(可选)
抗心磷脂抗体(可选)
巴曲酶(备选)
尿激酶(备选)
rtPA(备选)
降糖药物:
磺脲类(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等),非磺脲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格列酮类(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双胍类(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以及胰岛素类(根据血糖调节)
降脂
他汀类:阿托伐他汀钙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频发型TIA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频发型TIA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频发型TIA的临床观察作为一名患有频发型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我曾经历过无数次的突发晕厥和短暂意识丧失,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然而,幸运的是,我在医生的建议下尝试了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我惊喜地发现我的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我首次听说丁苯酞注射液是在一次与医生的交谈中。

医生告诉我,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从而减轻脑缺血的症状。

尽管我对这种药物并不了解,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毕竟这是我摆脱疾病困扰的唯一希望。

在开始使用丁苯酞注射液之前,我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查,以确认我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使用这种药物。

医生告诉我,丁苯酞注射液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药物的反应都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的变化。

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了一个疗程。

在使用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每三天就会去医院进行一次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以确保药物对我的身体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在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

原本频繁的晕厥和意识丧失的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我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力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变化让我对自己康复的信心大增,我也开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再次前往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医生告诉我,我的TIA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而且脑部的血流状况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这些成果让我欣喜若狂,我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我的病情的药物。

如今,我已经摆脱了频发型TIA的困扰,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我深知,这是丁苯酞注射液带给我的新生,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的生活。

在此,我想以我个人的经历告诉那些同样受到TIA困扰的朋友们,不要失去信心,丁苯酞注射液或许也能为你们带来康复的希望。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一直在关注着丁苯酞注射液在治疗频发型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的临床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疗规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疗规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疗规范一、目的用于规范神经内科工作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处置。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神经内科工作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处置。

三、内容1.诊断依据:临床特点1.1.1、年龄、性别:TIA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1.1.2、TIA的临床特点:(1)发病突然;(2)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3)持续时刻短暂,一样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4)恢复完全,不遗留意经功能缺损体征;(5)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1.1.3、TIA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受累血管的散布。

颈内动脉系统的TIA:多表现为单眼(同侧)或大脑半球症状。

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矇、雾视、视野中有黑点、或有时眼前有阴影摇晃光线减少。

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脸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能够显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功能的改变。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通常表现为眩晕、头晕、构音障碍、跌到发作、共济失调、异样的眼球运动、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

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晕、或恶心很少是由TIA引发。

椎-基底动脉缺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需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较少显现晕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经历缺失或癫痫等症状。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的目的在于确信或排除可能需要特殊医治的TIA的病因,并寻觅可改善的危险因素和判定预后。

1.2.1、头颅CT和MRI头颅CT有助于排除与TIA类似表现的颅内病变。

头颅MRI的阳性率更高,可是临床并非主张常规应用MRI进行筛查。

1.2.2、超声检查(1)颈动脉超声检查:应作为TIA患者的一个大体检查手腕,常可显示动脉硬化斑块。

但其对轻中度动脉狭小的临床价值较低,也无法分辨严峻的狭小和完全颈动脉阻塞。

(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觉颅内大血管狭小的有力手腕。

能发觉严峻的颅内血管狭小、判定侧支循环情形、进行栓子监测、在血管造影前评估脑血液循环的状况。

神经内科5个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5个临床路径

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 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照。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第一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二级预防指南( 2010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

1.起病忽然,快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半连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 1 小时内恢复,但可频频发生。

3.除外癫痫。

4.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2010 )。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拟订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齐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生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要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小并达到介入标准者予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扩充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时期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心电图;头颅 MRI 或 CT ,颈部血管超声。

2.依据详细状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同型半胱氨酸、TCD,CTA、MRA或 DSA ,心脏彩超、胸部X 线平片。

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

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

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TIA发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为脑梗死的预警信号,临床上应将TIA作为神经内科急症进行处理,并开始正规的二级预防。

本临床研究运用ABCD2评分法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探讨其短期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事件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6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49~80岁,平均68±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

TIA发作时符合以下标准:①突然发作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无后遗症,且排除其他血管因素;②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无出血、占位及可以解释临床症状的其他病灶。

排除标准:①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24小时不能完全缓解;②头颅CT和(或)MRI证实为颅内出血、感染、占位等。

TIA发作时主要临床表现:单侧肢体乏力50例,单肢乏力10例,失语20例,肢体乏力合并失语40例,偏侧肢体麻木15例,少数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5~90分钟,所有患者在确诊为TIA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方法:ABCD2评分及危险程度分组[2]:①年龄≥60岁(1分);②TIA发作后的首次血压,收缩压≥140mmHg(1分)或舒张压≥90mmHg(1分);③偏侧肢体无力(2分),失语(1分),单肢无力(1分),偏侧肢体麻木(1分);④TIA症状持续时间≥60分钟(2分),≤60分钟(1分);⑤糖尿病(1分)。

总分7分。

评分0~3分为低度危险组,4~5分为中度危险组,6~7分为高度危险组。

影像学资料均为住院期间的影像资料,其中109例行头颅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

本组全部患者就诊时即进行ABCD2评分。

终点事件观察时间:所有患者终点事件为脑梗死发生,以TIA后第7天、第28天为观察点。

tia检查方法

tia检查方法

tia检查方法
TIA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般有以下检查:包括心电图、全血细胞计数、血电解质、肾功能及血糖和血脂测定。

2. 血管检查:包括CT血管成像(简称CT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等。

此外,也可行颈动脉血管超
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简称TCD)检查,以发现颅内外大血管病变。

易损
斑块的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血管内超声、高分辨MRI及TCD微栓子监测等。

3. 心脏评估:疑为性微栓子栓塞时,或>45岁患者颈部和脑血管检查及血
液学筛选未能明确病因者,应尽快进行心脏检查。

4. 监测项目:监测治疗前、后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治疗后TIA发作的例数、发作停止时间。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TIA的检查方法,建议咨询神经内科医生获取帮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说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说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易继龙,是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神经内科医生。

从事临床医学工作,身系人民大众健康。

虽然身处严峻的医疗环境,我亦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十余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对病患,仍不改初心。

而今通过参加教师资格的学习与考试,有望成为一名医学院校的高校教师,想到我的学生也将走上治病救人的工作,更是不能有丝毫马虎。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病学》(主编王维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5版)第八章“脑血管疾病”第三节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安排授课时间为1个学时,(45分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想、多媒体课件设计、教法学法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

同时神经病学的系统学习也是神经专科医生的必经之路。

而脑血管疾病属神经系统的常见多发病,起病往往急骤,表现常常重危,预后可能给患者带来致死或致残后果。

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域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缺损。

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TIA是神经科的急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高达24%-29%。

因此应当给与足够的重视,及早诊断治疗可有效避免TIA发展为脑卒中。

本课讨论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疾病”一章的第三节。

主要内容是关于TIA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检、诊断与鉴别以及治疗和预后。

25例脑血管病后TIA与79例TIA临床分析

25例脑血管病后TIA与79例TIA临床分析

DOI :10.16662/ki.1674-0742.2017.24.055临床医学 -------------2017 NO.24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25例脑血管病后T IA 与79例TIA 临床分析黄平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通226300[摘要]目的比较该地区脑血管病后T IA 患者及初发T IA 患者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重视程度。

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一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25例脑血管病后T IA 病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79例初发T IA 病例作为对 照组。

观察血压、血糖、血脂、房颤、发病至就诊时间、磁共振改变。

结果脑血管病后T IA 组收缩压(139.24±17.70) m m H g 、低密度脂蛋白(2.32±0.79)m m ol/L 、发病至就诊时间(5.28±7.19)h 均显著低于初发T IA 组(P <0.01或P <0.05), 两组磁共振软化灶检出率分别为76.00%与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脑血管病后T IA 患者中,症状持 续时间<1 h 者19例,占总数的76.00<%,症状持续时间1耀6 h 之间者4例(16.00%c ),T IA 持续时间>6 h 者2例(8.00%c );初发T IA 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1 h 者57例,占总数的72.15%,症状持续时间1耀6 h 之间者17例(21.52%),症状持 续时间>6 h 者5例(6.33%)。

两组T IA 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与患者的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临床上应对 初发T IA 与脑血管病后T IA 区别性危险因素进行重点排查,治疗提供时间保障;同时,也表明要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宣教,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神经内科入院大病历模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神经内科入院大病历模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XXX省XXX医院神经内科病历姓名XXX床号20床住院号XXXXXX入院记录姓名:XXX 工作单位:性别:男性住址:年龄:61岁入院日期:2013年1月12日14时30分职业:职工病历采集日期:2013年1月12日14时35分籍贯:病历供诉者:患者本人及家属民族:汉族病史可靠程度:可靠婚姻:已婚主诉: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次。

现病史:患者1天前早晨9:00左右无明显诱因突发性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头昏,无肢体麻木、视物旋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抽搐、耳鸣、听力下降;无口角歪斜、饮水呛咳;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持续约10分钟,缓解后一切活动如常;今晨04:00时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症状持续4-5分钟,遂来我院就诊,头颅MRI提示有少许许缺血灶;头颅CT:C2/3、C3/4、C4/5、C5/6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现为进一步诊治,我科会诊后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住院,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3余年,最高测血压为190/100mmHg,服用欣络平、贝他乐克、尼群地平治疗,血压控制不平稳。

有胃出血病史,否认“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

2007年“车祸”至三根肋骨骨折,行脾脏功除手术,有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XX,工作于XXX并居住至今。

否认近期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工业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吸烟30余年,每日约20支,否认饮酒史,否XXX省XXX医院神经内科病历姓名XXX床号20床住院号XXXXXX认冶游史。

婚姻生育史:1977年结婚,育有1子,配偶及儿子均体建。

家族史:父母已逝,身体健康。

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及传染病史。

病史提供者: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76bpm,呼吸19bpm,血压140/80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步入病房。

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诊疗精要

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诊疗精要

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诊疗精要一、概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与脑梗死是用24h症状消失与否判断,即TIA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24h内完全消失。

这一定义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TIA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

临床研究表明,典型TIA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到1h。

若每次发作持续1~2h及以上可伴存神经损害。

反复的TIA是脑卒中的先兆,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我国TIA的患病率为每年180/10万,男女比例为3:1,患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较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TIA危险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动脉硬化,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内大动脉硬化狭窄等。

(2)心脏病,如心房颤动、瓣膜病变、卵圆孔未闭等。

(3)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

(4)年龄大于65岁。

(5)雌激素替代治疗。

(6)吸烟。

(7)过度饮酒。

(8)体力运动过少。

另外,有学者发现高纤维蛋白血症、高C反应蛋白水平也是TIA独立危险因素。

也有研究结果说明维生素B₆水平降低也可能导致TIA发作。

(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根据TIA发病机制常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和微栓塞型。

血流动力学型TIA是在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因血压波动而导致的远端一过性脑缺血,血压低于脑灌注代偿阈值时发生TIA,血压升高脑灌注恢复时症状缓解。

微栓塞型TIA 又分为动脉—动脉源性TIA和心源性TIA。

其发病基础主要是动脉或心脏来源的栓子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血管阻塞,如栓子自溶则形成微栓塞型TIA。

主要表现如下。

1.微栓塞栓子可来源于病变血管,也可来源于心脏,脱落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微血管并将其栓塞,但栓塞后的再通可使血流迅速恢复,症状消失。

2.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本身病变如狭窄等的基础上,某些因素引起低血压或血压波动时,病变血管区域血流显著下降,出现TIA。

3.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脑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之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癫痫 (3)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4)脑肿瘤
(5)其它
23
3.下列症状不应考虑为TIA,美国 (特别专业)委员会制定下列症状不应 考虑为TIA。参见表 4。
24
表 4 下列症状不应考虑为TIA
(1)感觉障碍不断加重(进展)
(2)仅有旋转性眩晕 (3)单纯头晕(或恶心) (4)单纯吞咽困难 (5)单纯构音不良 (6)单纯复视 (7)尿便失禁 (8)失明伴有意识障碍 (9)局限性症状伴偏头痛 (10)单纯遗忘 (11) 单纯猝倒发作
3.腔隙或小的穿通动脉TIA。
5
美国研究发现,TIA发作期限5分钟内占24%,
15分钟内39%,半小时内50%,一小时内60%, 若一次发作持续1-2小时以上可能留下神经损害, CT显示梗塞现象。有学者(Julien 1984)将TIA 分真正TIA和短暂体征性脑梗塞。随着CT和MRI
的普及,对TIA可能会有新的认识。
30
四、治疗
总的原则是为防止TIA复发和脑梗塞的发生, 尤其是对发作频繁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小时的患 者,可以按着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处理。
31
TIA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除了基础疾 病治疗外,还需对症治疗。 (一) 病因治疗 这是根本的主要措施 (二) 对症治疗
32
1.防止灌流压下降 脑的灌流压是全身与 颅内压(脑静脉压)之差。如有直立性低血压 者进行急速体位转换时须要注意,穿弹性长筒 袜子亦有帮助。若是糖尿病所致,则应治疗糖 尿病。如有高血压应防止血压过度下降。颈椎 病患者因颈部转动压迫椎动脉,产生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可用硬领限制颈部运动,亦可根 据症状对颈椎进行外科手术。
★也有发作者只呈眩晕、意识障碍
27
5.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的检查 表

tia诊断金标准

tia诊断金标准

tia诊断金标准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TIA是由局部脑或视网膜动脉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时间短,多不超过1小时。

对于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诊断为TIA。

2.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脑出血、脑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内分泌、遗传代谢系统疾病等所致的脑损害。

3.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糖检查、全血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进行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M、蛋白S、蛋白C、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凝血酶原时间(PT)、INR、血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的检查。

4.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A、血管造影(CTA)及DSA等影像学技术
进行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另外,还可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双功颈动脉超声来排除致病原因及颈动脉狭窄情况。

这些是TIA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金标准。

TIA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病史、体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眩晕厥证(TIA)

眩晕厥证(TIA)

(一)病程记录患者张岚,女,60岁,以“反复头晕二十余年,加重伴口齿不清4小时”为主诉入院。

患者近二十余年来头晕反复发作,今晨起头晕加重伴口齿不清,无肢体偏瘫、无口角流涎、无头痛不适。

至第三人民医院查头颅CT示:1.颅内未见明显异常2.部分副鼻窦炎,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考虑炎症可能,建议复查。

3.考虑左眼眶内侧壁骨折伴左眼内直肌损(2012-02-26)。

为求进一步诊治,与我院门诊就诊,后收住我科。

病程中无呕吐、无大量出汗,无胸闷、心悸,无胸痛,无发热,无跌倒外伤,无抽搐。

刻下:患者头晕不适、头不自主抖动,言语清晰,纳寐可,二便调。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最高"180/90mmHg"、"糖尿病"病史二十余年具体用药不详,有"胆囊炎"手术病史。

体格检查:T:36.5℃ P:65次/分 R:16次/分 Bp:180/90mmHg神清,精神一般,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形体中等,自动体位,步入病房,检体合作,言语清晰,应答切题。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水肿出血点。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五官端正,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双眼睑无浮肿,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鼻腔、外耳道未见脓血性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

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界叩诊不大,心前区无隆起,心尖部未及震颤、摩擦感及抬举性搏动,心率65次/分,律齐,未闻及异常心音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肌卫、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叩击痛阴性。

脊柱、四肢关节无畸形,活动正常,双下肢未及凹陷性压迹,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检,颅神经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深浅感觉对称,生理反射存在,巴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双侧指鼻试验稳准,跟膝胫试验阴性。

神经内科首次病程记录、入院前三天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出院小结模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神经内科首次病程记录、入院前三天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出院小结模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神经内科首次病程记录、入院前三天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出院小结模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XXX省统一住院病历XXX省XXX神经内科病历姓名XXX床号XX住院号XXX XXX首次病程记录2013年1月12日16时00分患者:XXX,性别:男年龄:59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次。

”于2013年1月12日14时30分入院。

于2013年1月12日14时35分查看病人。

一、病例特点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病程短。

2.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次。

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余年,有胃出血、外伤、手术、输血史;疤痕,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查体:神清,语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病理征(-),余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

ABCD评分:4分2、拟诊会商:云南省统一病历第- 1 -页XXX省统一住院病历XXX省XXX神经内科病历姓名XXX床号XX住院号XXX XXX诊断依据:根据病例特点、体格搜检及辅助搜检初步诊断为:1.短暂性脑缺血发生发火(左边颈内动脉体系);诊断依据:1.老个男性,急性起病,病程短。

2.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总及肢体感觉较左侧减退,右眼裂缩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病理征(-),余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

5.辅助资料:头颅MRI示:1、双侧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少许缺血灶;DWI脑实质未见明确急性脑梗塞征象;2、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延长;2.多发腔隙性脑梗塞(两侧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4.椎间盘凸起症;辨别诊断:1.脑梗死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安静或就寝中起病,十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全脑症状轻,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行偏瘫,CT脑梗死实质呈低密度。

行CT可辨别,该患者MRI示:脑实质未见明确急性脑梗塞征象,可排外。

2.脑出血:患者为老年男性,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头颅CT未见脑出血征,MRI可见少许缺血灶,可排除。

TIA临床路径

TIA临床路径

医疗废物处理费2.3元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1.0g)、泮托拉唑注射液(40mg)、奥扎格雷注射液 (80mg:250ml)、疏血通针(6ml)、长春西汀注射剂(20mg)、低分子肝素钠 (2ml)(用药7天停药)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硫酸氢氯吡 格雷片(75mg)(可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1.0g)(可选)、格列美脲片 (2mg)(可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可选)、脑栓通胶囊(1.2g)
2-8天合计约6000元 临时医嘱 成分输血(可选)
血常规18元(可选) 凝血4项(可选) 复查生化、血脂血糖(可选) 酌情使用激素(可选) 对症补液治疗(可选) 共计约2000元 输液治疗9.52元 留置针22元 吸痰28元(可选) 静脉穿刺术11.9元
护理工作 入院评估;入院宣教;吸痰28元(可选) 吸氧 动静脉留置针22元 输液治疗9.52元 静脉穿刺术11.9元 共计约44.03元
TIA需住院8天左右。检查费用:3500元;所有费用以8天计算:床位费:240元;护理费 :1100元;医疗废物处置费:20元;静脉穿刺:95.2元;留置针:44元;输液治疗费: 76.16元;动静脉置管护理:96元;吸痰56元;吸氧:400元;所需药品费用约5600元。
TIA患者住院费用约9000-12000元。
药物治疗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1.0g)、泮托拉唑注射液(40mg)、 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250ml)、疏血通针(6ml)、 长春西汀注射剂(20mg)、低分子肝素钠(2ml) 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硫酸氢氯吡 格雷片(150mg)(可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1.0g)(可选)、格列美脲片 (2mg)(可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可选)、脑栓通胶囊(1.2g) 共计约620元

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颈内动脉系统TIA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单位: 050000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通信作者: 郭书英, Em ai:l doctergu o1962@ yahoo. cn
发作特点。其中男性 32例 ( 72. 7% ), 女所 12例 ( 27. 3% ), 年龄 40~ 71岁, 平均年龄 58. 1岁。
二、方法 由两位神经内科主治医生详细询问患者 T IA发作的 次数、TIA 持续的时间、首次 T IA发展至脑梗死的时间。
本组病例梗死灶小, 梗死位置深, 无头痛、呕吐及 意识障碍, CT扫描未发现大面积脑梗死, 梗死多发生 在基底节区, 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好发位置一致。同 时发现颈内动脉系统 TIA 病例中有 2例出现枕叶即后 循环梗死, 推测可能为血管变异所致前循环供应部分 后循环供血区, 有待影像学支持。
本组资料显示 44例患者均在首发 T IA 后的一周 内发生脑梗死, 说明颈内动脉系统 TIA 首次发生后的 1周内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很大, 椎 基底动脉系统 的 T IA 发病率很高, 但发展为脑梗死的比例相对较少, 颈内动脉系统 T IA 发病率较低, 但在短时间内发展为 脑梗死的危险性很大。 Lovett 等 [ 2 ] 重新分析了牛津郡 卒中研 究计 划 ( oxfordsh ire commun ity stroke projec,t OCSP )的数据发现 T IA 后近期脑梗死发生率: 7 d 内 为 8. 6% , 1个月内为 12. 0% , 因此对此类患者应紧 急给与积极有效的治疗。
K ey wor ds! T 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 ; R isk factors; Ischem ic precond ition ing.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其致 残率 高, 而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伴 有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 t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 TIA )是一特殊类型的脑梗死, 本文对颈内动脉系统 TIA 型脑梗死的发病机理、相关因 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讨论。

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分析

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分析

2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

结果:25例病人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2-3d 后,23例tia症状完全控制,1例症状仍有发作,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

结论:积极治疗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对短期内频繁出现的tia应给予有效干预措施,防止其进展为脑梗死至关重要。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肝素钠泵;抗凝【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84-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每次犯病的时间持续不久,通常是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等,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往往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

实际上,tia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据统计,约有25%~40%患者,在5年内将产生严重的脑梗塞,而威胁病人生命。

而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因此,临床上正确的处理tia对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25例tia病人,男15例,女10例,年龄26-73岁,平均3岁。

高血压13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2例,房颤2例,颈椎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吸烟9例,有酗酒史10例。

1.2 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tia共18例,表现为短暂性单肢或偏侧无力,面部、单个肢体或偏身麻木,同向偏盲、单眼一过性失明等单个症状或多个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tia7例,表现为眩晕、复视、平衡失调和吞咽困难等脑神经和小脑症状,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无耳鸣。

1.3 治疗方法1.3.1 抗凝治疗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尤其是有心源性栓子来源的可能时,可用出血并发症较少的低分子肝素4000~7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2次,连用1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2010》。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ESSEN评分,ABCD2评分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他汀类药物治疗。

4.心源性、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

5.低灌注所致者可扩容治疗。

6.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一种活血化淤中药治疗。

6.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7.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四项。

(3)胸片/胸透、心电图;
(4)头颅MRI或CT,TCD/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大便常规、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

(七)选择用药。

1.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①低分子肝素。

②口服华法令。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奥扎格雷等;高危病人必要时可给双抗治疗。

3.可予他汀类降血脂药,对有颅内外大动脉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
脉源性TIA可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法他汀、辛伐他汀等。

4.低灌注所致TIA可给扩容药物治疗。

5.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活血化淤,改善循环的中药制剂:疏血通、苦碟子等。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明确,反复发作并且有介入手术指征者进一步介入治疗,转入相应治疗路径。

5.若住院期间转为脑梗塞者转入脑梗塞临床路径。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