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为大量城镇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宏观经济良性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这成了障碍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其能否得以长期发展的基础,而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努力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手段。
国内外学者对于成本控制以及其与企业的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由于样本取样和指标选取的差异性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造成了不同的结论。
1成本的概述
美国成本管理专家查尔斯·T·霍恩格伦(charleST·Horngren)认为:“成本是获得商品或劳务所做出的牺牲,可以采用现金支出形式,也可以采用机会成本形式。通常成本意味着牺牲或放弃”。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辑《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注释中,对成本概念作了如下说明:“成本是为了进行经济活动而有所失—就是为了耗用、挽救、交换、生产等等而丧失或放弃的东西。”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术界对成本问题的讨论出现过两次高潮,曾对我国现行《成本管理条例》的制定产生过重要影响。成本概念也是层出不穷,具有代表性的是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在《成本会计学》中提到:“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由此可见,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其所耗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对于成本的研究,也有相当部分学者从成本控制的方面去研究、探索。英
国学者威尔逊认为“成本管理是牺牲的同一语,是各种牺牲的一般形式。”DatarandFOSter曾提出过:“成本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来制定决策,具体是指在短、长期计划和控制决策中,管理人员为增加对消费者的价值、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所采取的手段和行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有:胡秀群,曾春华在《新编成本会计学》中论述的:“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限制和监督,将各项实际耗费限制在预先确定的预算、计划或标准的范围内,并通过分析造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以实现全面降低成本目标的一种会计管理行为或工作。狭义的成本控制比较看重对日常生产阶段成品成本的限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它不仅要控制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而且要控制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的成本和销售及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不仅要控制产品成本,而且要控制产品成本以外的成本,如质量成本和使用寿命周期成本;不仅要加强日常的反馈性成本控制,而且要做好事前的前馈性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在空间上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时间上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成本领先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 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若中小企业不遵循这一客观需要, 就可能被社会所淘汰。因此, 成本控制对于中小企业尤其重要。
2国内外成本控制的研究
2.1国外成本控制的研究
成本控制演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其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是泰罗制度。泰罗制度的核心是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通过时间、动作研究来制定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最有效的标准,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从而推动企业的管理与生产。成本管理运用“泰罗制”形成了一套标准成本管理方法。美国的乔治·斯托布斯教授1971年和1988年发表了《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服务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性框架中的成本会计》,在文中阐述了作业会计理论,成为成本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竞争开始激烈,引起了企业经营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了。战
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西蒙提出,他当时对战略成本管理仅仅做了一些理论性的探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指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人接受了西蒙提出的观点,并在迈克尔·波特教授研究的基础上,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使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更加具体化。1998年一向推崇作业成本制度的英国教授罗宾·库拍也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开始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实践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国外学者较多的是研究价值链、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企划。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而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作业成本管理实际上就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它是一种战术管理方法,主要是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对企业的每项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考察作业变动与顾客价值变动的关系,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将非增值作业删除,从而降低不必要成本的发生。成本企划是日本型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和精华,最早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源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新车开发和车型更新,但成本企划真正成为一种确保目标利润的手段还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的事。石油危机使得世界发达国家受到重创,而日本却藉此机会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其成功的秘诀主要得益于具有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功效的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本企划。几十年来“成本企划”作为日本独特的成本管理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普及与逐渐完善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成本企划”开始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1994年6月日本会计学会第53届年会上由“成本企划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成本企划研究的课题》报告草案,把“成本企划”定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研究领域,使其成为日本成本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2.2国内成本控制的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怎么样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其能否得以长期发展的基础,而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却存在一系列问题:冯俊(2007)、许丽(2008)、杨瑞(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