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导读及经典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

2.学习了解《诗经》“六义”

3. 通过学习《蒹葭》、《关雎》,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诗经》成书的过程

2.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句式上

4.《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1.教学难点:

1.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

2.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

3.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经》长期以来是中国儒家经典,成为“六艺”“五经”“十三经”之一,从其基本属性上看,其本为一部诗歌经典。

二、《诗经》的基本问题

(一)《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集。春秋时期(约前六世纪),即在士人阶层以上流行。当时称为“诗”,后来举其成数称为“诗三百”“三百篇”,至战国始有人称“经”。到汉代,经孔子整理的几部经书被官方确立为“经”,至此,其正式名称便定为《诗经》。

《诗经》所选录的绝大多数作品跨度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时间,共有篇目311篇。有六篇仅存目,称为“笙诗”,故《诗经》今本实有305篇。

(二)《诗经》的成书

《诗经》的作品如何能编辑成为诗歌总集的呢?历史上有“采诗”与“献诗”之说。

采诗说始于汉代。《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铎巡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采诗说

献诗说

孔子删诗

(三)《诗经》的流传

西汉时代,传授《诗经》的共有齐、鲁、韩、毛四家。齐诗,齐人辕固所传,亡于曹魏;

今鲁诗,鲁人申培所传,亡于西晋;

文韩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内传》

诗亡于宋室南渡,《韩诗外传》

尚存。

古文诗:鲁人毛亨(大毛公)与赵人毛苌(小毛公)所传,经马融、郑玄作笺,取代三家而独传,故《诗经》亦称《毛诗》。

(四)《诗经》的“六义”问题

《诗经》有“六义”之说。《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这,诗文之异辞耳。”他的意思是,风雅颂是诗的体制分类,赋比兴是时的表现手法。

三、《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农事诗:当时的农业生产为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农事是最基本哦生活内容。这类诗歌以《豳风·七月》为代表。

(二)征役诗:是《诗经》中从不同方面来反映战争的诗。如抗击猃狁的《采薇》;抵御西戎入侵的《无衣》;反映征夫之悲的《鸨羽》、《东山》;表现思妇哀怨的《卷耳》、《伯兮》等。

(三)婚恋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有大量从不同角度反映爱情婚姻的诗歌。

有快乐的恋歌,如《关雎》《静女》《木瓜》《采葛》《野有蔓草》;有苦恼迷茫的情歌,如《蒹葭》《柏舟》《月出》;有美满婚姻的赞歌,如《桃夭》《硕人》《出其东门》《女曰鸡鸣》;有不幸婚姻的悲歌,如《氓》《谷风》《江有汜》。

(四)怨刺诗:是《诗经》中针砭时弊,批判现实,揭露讽刺统治阶级压迫、丑行的政治讽刺诗。如《伐檀》《硕鼠》《新台》《黄鸟》《节南山》《正月》《北山》等。除以上主题的诗歌外,还有反映周民的史诗《生民》,祭祀歌《周颂》《商颂》,田猎诗《卢令》《叔于田》,亲情诗《凯风》等。

四、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和古朴自然的精神风貌

(二)赋比兴为主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重章叠唱的布局和四言为主的体式

(四)丰富的词汇、精美的语言、和谐的音律和多样的格调

《诗经》初以上艺术成就外,还有其他多重价值。

其一政治价值;

其二历史价值;

其三文化价值;

五、经典赏析:《关雎》和《蒹葭》

研读共探究要求学生思考:

1、(1)、《关雎》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

(2)、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1)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

(2)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

2、《蒹葭》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执著专一。⑵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已经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

3、比较阅读:请指出《关雎》和《蒹葭》两首情歌的不同点。

【说明:继续提高学生分析、感受、判断能力,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