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沉积——浊流理论、海底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缘少薄层浊积砂体。
沉积模式—Reading、Richards 模式(富砂型)
沉积模式—Reading、Richards 模式
砂泥混合型:
► 海底扇和相关深海碎屑岩沉积含砂量在30%-70%,由来 自三角洲、滨岸和海岸平原的沉积物直接注入盆地形成。
► 海底扇和缓坡为中等规模(10-35Fra Baidu bibliotekkm),占深海碎屑岩 沉积体系的绝大多数。斜坡裙较少见,但具有相似的规模, 斜坡裙为各种块体流,导致岩相分布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 使这种沉积体系的储层没有成为主要勘探目标。
浊流理论——经典浊流理论
► 浊流层序形成与分布特点示意图
a.纵剖面;b.平面分布图;c.多次形成的浊流舌状体相互叠置 关系
浊流理论——浊流理论的补充完善
沉积岩石学上,Walker(1977)提出的6种粗 粒浊流沉积类型:
► 块状砂岩 ► 叠覆冲刷粗砂岩 ► 卵石质砂岩 ► 颗粒支撑砾岩 ► 杂技支撑的砂砾岩 ► 滑塌岩
沉积模式—Reading、Richards 模式
► Reading和Richards(1994) 根据颗粒大小的参数,结合三维形态,确定4端
元类型: ► 富砾型; ► 富砂型; ► 砂泥混合型; ► 富泥型;
沉积模式—Reading、Richards 模式
富砾型: ► 规模较小(半径小于5-50km),通常坡度较高,
浊流理论——浊流理论的补充完善
► 砂质高密度浊流(牵引沉积阶段、牵引毯、悬浮沉积阶段)
浊流理论——浊流理论的补充完善
► 砾质高密度浊流(反递变牵引毯R2、上覆正递变悬浮沉积R3)
浊流理论——浊流理论的补充完善
► 浊流体顺斜坡变化的示意图
(水平线代表浊流的基底,经过水平线上任何向上作的垂线代表该点上高密度与低 密度流的层序及厚度关系)
► 斜坡裙平行盆地边缘形成孤立的楔状砂体,靠近这些砂体 边缘发育的粗粒高密度浊流沉积和砂质碎屑流将成为主要 的勘探目标。
► 海底扇和缓坡体系主要为扇体上部河道砂体,近源区、中 扇和扇的末端有相似的砂泥比。
► 在垂向上主要为泥岩突变厚层的砂岩,储层岩相为高密度 浊流沉积和砂质碎屑流,排成透镜状河道和舌状砂席,边
浊流理论及沉积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内容提要
►研究历史 ►浊流理论
(1)经典浊流理论 (2)浊流理论的补充完善 ►沉积模式 (1)Walker模式 (2)Reading和Richards 模式
研究历史
► 瑞士学者Forel(1887):对当时流入日内瓦湖的 罗纳河的研究。
► Daly(1936):应用悬浮沉积物产生的密度流的观 点来解释海底峡谷的形成,第一次强调浊流是一种 侵蚀作用很强的水下流。
沉积模式—Reading、Richards 模式(富砾型)
沉积模式—Reading、Richards 模式
富砂型:
► 这类海底扇、斜坡裙和缓坡体系含砂量超过30%-70%,规 模一般较小(半径小于1-50km),物源来自富砂大陆架的 深切作用或断裂,或者直接来自滨海区的漂移物质,储层 主要受构造控制。
一般厚小于5厘米,长小于20厘米。可以有爬行、卷曲层理,与下平行 纹层段为突变从底向顶现不明显的递变很少发育大波痕层理。 ► Td段——上平行纹层段为水平纹层段,极细沙至粉砂质粘土,具有清晰 的水平纹理,与波纹层段过渡清楚。 ► Te段——泥质段,由块状泥组成,有时含有孔虫化石及遗迹化石。 ► 有时在泥岩段之上还发育一个代表深海泥岩分层的Tf段,其中含有典型 的远洋浮游生物化石,代表浊流事件停息后的深海远洋正常沉积。二者 很难区分。
► 海底扇和缓坡主要有两个结构要素:河道-天然堤复合体和 沉积舌状体,导致储层结构和平面非均质性的差异。河道 成为扇体分布的通道。由于扇的突然废弃,河道-天然堤复 合体可能充填泥质沉积,它们也可能包含粗粒的、多物源 的河道充填沉积,两翼为天然堤粉砂岩和泥岩。河道充填 沉积在砂砾岩和卵石质砂岩到细粒薄层的浊积岩和半深海 相泥岩之间变化。
沉积模式——Walker模式
► 对海底扇的研究最多,较著名的是意大利 E.Mutti等人(1977)对意大利古代扇进行 过长期研究总结出的古代海底扇模式;
► 美国W.E.Normark(1978)对加利福尼亚州 岸外几个现代海底扇总结的现代海底扇模式;
► 加拿大R.G.Walker(1978)根据上述两个 模式综合成一个海底扇模式 ;
► 鲍玛序列及其水动力解释
浊流理论——经典浊流理论
鲍玛序列及其水动力解释
► Ta段——为递变层,底部单元,一般具粒序层的杂砂岩或块状杂砂岩, 底部有一明显的侵蚀冲刷面,常发育底面槽模等底痕。
► Tb段——为下平行纹层段,平行层理砂岩组成,可与递变段呈渐变关系。 ► Tc段——水流沙纹层段,由细砂及粉砂沉积组成,小水流沙纹层发育,
沉积模式——Walker模式
► Walker发表的《深水砂岩相和古代海底扇: 地层油藏的勘探模式》认为:
► 海底扇的物质来自滨海地带的疏松沉积物, 经重力搬运到深水环境(风暴浪基面以下) 在沉积形成的,包括了从湍流的浊流到半塑 性流动的碎屑流,他把海底扇划分为下列几 个相带 :
沉积模式——Walker模式
浊流理论——浊流理论的补充完善
在储层沉积学上,是Lowe(1982)按浊流沉积 物的粒度的分类方案,突出贡献是引入了牵 引流作用名称和形成的牵引构造:
► 低密度浊流(Tb-Te) ► 砂质高密度浊流(牵引沉积阶段、牵引毯、
悬浮沉积阶段) ► 砾质高密度浊流(反递变牵引毯R2、上覆
正递变悬浮沉积R3)
► Johnson(1938):首次将这种密度流称作“浊 流”。
► Kuenen(1950):进行水槽试验,证明密度流存 在的可能性和某些性质,发表具划时代意义的《浊 流为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标志浊流理论的建立, 掀开浊流研究的新篇章。
► Kuene的学生Bouma(1962):对复理石沉积进
浊流理论——经典浊流理论
储集层主要受构造控制。 ► 富砾斜坡裙一般在活动的海底断层陡坡上,物源
主要为断层下降盘陡坡滑落的海底岩石储层性质 主要受下降盘的岩性特征控制,近物源区与盆地 内的沉积物相比具交叉的分选性。 ► 富砾型海底扇和缓坡一般形成较宽的楔状沉积体, 近源部分主要为储层物性较差的砂砾岩和砂岩, 包括岩塌、碎屑流及厚层的、具有侵蚀底面的砾 质和砂质高密度浊流沉积。 ► 该体系的中部高密度浊流沉积比较发育,为最好 的储层发育区。远端边缘突变为薄层的浊积岩和 半深海相页岩的互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