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论《内经》五脏神的同一性(五神含义并无本质区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 认为, 心与神的关系最为密切, 心是精神活 动的主宰。但精神活动又不仅仅与心有关, 《内经》 又进 一步将神分为五种, 即神、 魂、 魄、 意、 志, 后世称之为 “五 神” , 五神分藏于五脏。 《素问 ・ 宣明五气篇》 说: “ 心藏 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肾藏志, 是谓五藏所藏。 ” 后世对五神的涵义及区别, 心藏神与五脏藏神的 关系, 以及五脏神理论的临床应用等问题, 颇多争议。 而问题的关键, 就在于对五脏神的认识上, 这是一个需 要澄清的重要理论问题。 ! 五脏神的涵义 神: 《素问 ・ 灵兰秘典论篇》 说: “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 ” 《 灵枢・邪客》 说: “ 心者, 五藏六府之大主 也, 精神之所舍也。 ” 神, 指人的精神活动, 包括意识、 思 维和情志活动。后世称为狭义之神。神由心所主的思 想, 与先秦时期人们对心的认识不无关系, 如 《管子 ・ 心 术》 “心也者, 智之舍也” 《孟子 、 ・ 告子上》 “心之官则思” 等论述皆以心为藏神的主要器官, 是神的依存所在。 然而 《内经》 所说的 “心” 与先秦诸子所说的 “心” 是有本 质不同的, 先秦诸子所说的 “心” 是 “血肉之心” , 而 《内 经》 讲的是 “藏 象” 之 “心” 。 《内 经》 只不过是沿用了 “心” 这个词语, 或者符号, 用其代表一个功能系统。因 此, “心藏神” 的涵义, 重点还不是给神找了一个居住之 所, 而是表述人的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属于心功能的 一部分。 魂: 《灵枢 ・ 本神》 说: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 张介宾 注: “魂之为言, 如梦寐恍惚, 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 藏于心, 故心静则神清; 魂随乎神, 故神昏则魂荡。 ” 魂 依附于神, 辅助神的活动, 亦步亦趋, 如影随形, 因此魂 与神是很难区分的。这是因为 “心藏脉, 脉舍神” , “肝 藏血, 血舍魂” , 神与魂都是依附于血的, 心无血则肝无 所藏, 肝无血则心无所运, 基于这样的关系, 神无魂, 则 神气不存, 魂无神, 则魂灵不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魂只是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神和魂的区别, 仅仅在 于, 神是为主的说法, 魂是为辅的说法。 《内经》 用以说 明, 肝在维持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 肝有了病变的时候, 对神的影响并不在心之下。而张 介宾所说的魂所主的 “梦寐恍惚, 变幻游行之境” , 在心 神出现异常的时候同样会出现。 魄: 《灵枢 ・ 本神》 说: “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 《左
收稿日期: ! " " # $ % % $ % & 作者简介: 孙松辉 ( , 女, 四川成都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 《内经》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 ’ & !$ ) 教学与研究工作。
・! + .・
辽宁中医杂志, # # &年第,卷第-期
心力衰竭的辨治体会
姜淑琴
(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院, 辽宁 大连 ! ) ! " # $ !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 % &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衰患者 火衰, 则心阳失于温煦而愈虚。"心脾两虚: 心之阳气亏虚, 火不生土, 脾气亏虚, 运化失职, 土不制 心阳衰宗气泄, 不能助肺 水, 水湿浸渍。#心肺两虚: 以行呼吸, 肺失清肃之力, 肺失肃降, 不能通调水道下 心主血脉, 血脉运行 输膀胱, 停聚为饮。 $ 瘀血内停: 全赖心中阳气的推动, 心气亏虚, 无力帅血, 血行不畅 而致血瘀脉阻。因临床上各型常兼杂合并出现, 治疗 上多根据心力衰竭的来自百度文库床表现及发病病程来辨证用 药。一般来说, 心肺、 心脾两虚或心肾阳虚多见于心力 衰竭的早期或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以扶正固本为法, 宜 补心气, 温心阳, 健脾益肾肃肺。当合并水湿泛滥或瘀 血内停多见于慢性心力衰竭之急性发作期或病重期, 治宜标本兼顾同治, 临床多采用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 加党参、 黄芪、 桃仁、 红花、 当归、 丹参、 葶苈子、 益母草 等, 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治疗审时度势 中西结合并用 心力衰竭多为各种心脏病迁延不愈的后期阶段, 病情发展多较危急, 因此, 除了辨证治疗外, 争分夺秒, 积极抢救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关键。临床中 根据心力衰竭的轻重缓急, 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 于轻度心力衰竭, 仅用中药治疗即能达到满意疗效, 对 于中重度心力衰竭, 多合并多脏器损害, 病情严重, 除 辨证应用温阳益气, 活血利水中药外, 还应配合西药, 以免贻误病情。此外, 中西药并用, 还能够更好地发挥 中药的疗效。总之,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下, 利用中 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具 有确切的疗效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 翟双庆/ 论五神、 七情的五行五脏归属 [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0 / , ( ) : , # # ,, && !
辽宁中医杂志! " " &年第( !卷第(期
・% ’ +・
・ 学术探讨与论述 ・
论 《内经》 五脏神的同一性
孙松辉
(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辽宁 沈阳 % ) % " " ( ! 关键词: 神; 五脏神; 内经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传 ・ 昭公七年》 孔颖达疏: “谓初生之时, 耳目心识, 手足 运动, 啼呼为声, 此则魄之灵也。 ” 张介宾注: “ 魄之为 用, 能动能作, 痛痒由之而觉也。精生于气, 故气聚则 精盈; 魄并于精, 故形强则魄壮。 ” 魄, 指依附形体而产 生的感觉、 感知、 语言和动作等功能活动, 包括形体所 具有的所有功能。魄的涵义很近似于广义的神, 代表 着人体生命活动的种种表现, 自然也包括狭义之神。 魄的作用与 “肺藏气” 是密切相关的, 肺的司呼吸功能, 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反映在对神的 作用上, 就成为无所不包。 意: 《灵枢 ・ 本神》 在阐述思维的过程时说: “心有所 忆谓之意” 。指记忆与意念的产生, 而这种精神活动明 确讲是发生于 “心” 的。而脾所藏的 “意” , 当指 “志意 者, 所以御精神, 收魂魄, 适寒温, 和喜怒者也” ( 《灵枢 ・ 本藏》 ) 。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 魂魄不散, 悔怒不起, 五 藏不受邪矣” (同上) 。这里的 “志意” , 是人的精神活动 的集中体现, 具有调节、 控制全身的神及各种生理活动 的作用, 与心所藏的神毫无二致。 “脾藏营, 营舍意” 的 涵义, 在于强调脾作为气血生化之源, 对于神所具有的 充养、 扶持、 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 当脾的功能 出现异常, 同样可使神处于危机状态。 志: 《灵枢 ・ 本神》 在阐述思维的过程时说: “意之所 存谓之志” 。指动机与志向的形成, 这是人的思维活动 的一个阶段, 而思维是发生在 “心” 的, 本篇在叙述思维 过程 时 的 第 一 句, 就是 “所 以 任 物 者 谓 之 心” 。故 此 “志” 亦非彼 “志” , 肾所藏的 “志” , 当与脾所藏的 “意” 异 名而同义。 “肾藏精, 精舍志” , 在于强调肾作为 “受五 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的 “精之处” , 对神的充养、 支助的 重要作用。因此, 当肾出现病变的时候, 会出现神的异 常。 " 五脏神的同一性 由此观之, 魂、 魄、 意、 志都不过是 “神” 的代名词, 其 内涵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或者说五脏神在本质上是同一 的。之所以要分出 “神藏五” , 在于强调心神的活动不是 孤立的, 五脏皆参与神的活动, 各脏的参与也不是部分 的参与, 并不是把 “神” 分解为五个部分, 每个脏各负责 一个部分, 而是每一脏都是整体性参与神的活动。所 以, 虽然心是神的主宰, 但其主导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其它脏的功能出现异常, 受病之脏对神的影响就上升 为主要矛盾, 占支配地位, 就能够左右神的活动, 使之发 生异常。这就意味着, 当任何一脏发生病变, 足以影响 到神的时候, 都可能出现相同或相类似的神志方面的症
心力衰竭是指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 不能满足 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求而引发的循环障碍为主的综合 征, 是各类心脏病的后期阶段。中医治疗心衰, 特别是 顽固性心衰已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现将心力衰竭的临床 辨治体会总结如下。 ! 温阳益气为要 活血利水为先 心力衰竭多由外邪的反复侵袭, 劳累过度, 以及脏腑 功能失司所致的心气虚弱, 心阳不振, 鼓动无力, 影响血 脉的运行, 久之则血瘀阻滞, 进而累及肺脾肾, 使水液运 化输布障碍, 水湿泛溢。其病位在心, 与肺脾肾密切相 关。由于本病阳气虚衰为其病理基础, 血瘀、 水湿为其病 理产物, 因此, 温阳益气是心力衰竭治本的重要方法, 活 血利水是心力衰竭治标的重要环节。据此临床中多采用 参附汤、 真武汤为基础方剂, 参、 附为首选药物, 根据血瘀、 水湿的程度不同配合活血利水药物进行辨证加减治疗。 总之, 益气温阳与利水化瘀结合起来, 能够全面地改善心 力衰竭的病理过程, 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恢复。 " 五脏病机兼顾 辨证灵活用药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五脏在气血津液的运 行输布功能发生障碍有关, 而五脏之气血津液的生成、 运化、 输布是既分工又合作的, 任何一脏的功能障碍必 然要互相牵连, 由一脏而病及另一脏。因本病多反复 发作, 迁延不愈, 由心气亏虚, 心阳虚衰而致肺失肃降、 脾失运化, 肝失疏泄, 肾失温煦, 终致痰凝、 瘀血、 水湿 相互为患, 虚实错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心肾阳虚: 心阳为气血运行之动力,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 根本。心衰初期多为心气虚, 日久损及心阳, 心阳虚损 不能下温于肾, 肾阳虚衰, 气化无权, 水湿泛溢; 而命门 状, 如失眠、 多梦、 健忘、 烦躁、 癫狂、 意识不清等。以狂 为例, 《灵枢 ・ 本神》 指出魂与魄的失常均可致狂, “魂伤 则狂忘 (妄) 不精” , 又说 “魄伤则狂” 。 《灵枢 ・ 癫狂》 记 载许多脏腑的病变都可引起狂证, 如 “狂, 目妄见, 耳妄 闻, 善呼者, 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 太阴、 阳 明, 足太阴” 。指出这种狂可由肺、 脾、 大肠、 小肠的病 变引起。 所以, 牵强地区分五神, 将神割裂为五个部分, 并 不符合 《内经》 的整体性原则, 也不符合临床实际。而 时至今日, 对五神仍然是众说纷纭, 没有明确的概念界 [ ] ! 就提出了 这 方 面 的 困 惑, 感觉 “神、 魂、 定。有学者 魄、 意、 志各自含义并不十分清晰, 各自的内涵较小而 外延较大, 相互包容之处甚多。其结果, 各自所包含的
收稿日期: , # # $ ) ! ! ) ! &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姜淑琴 ( , 女, 山东木 妻霞人, 副主任医师, 学士, 从事心 ! + " $ )) 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
神志活动难以与心肝脾肺肾五行五脏一一对号入座, 使之临床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困难。现今中医临床对神 志疾病的脏腑辨证则主要从躯体症状入手考虑, 至今 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 ‘精神症状’ 脏腑辨证模式” 。笔 者认为, 从躯体症状入手对神志疾病进行脏腑辨证, 是 符合 《内经》 对神的认识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 《内经》 五神的划分与五脏归属, 是 “藏象” 学说思 维方式的一个凡例。首先把 “神” 作为人体功能的一部 分, 确定其与五个功能系统中的心系统关系最为密切, 继而分析其它四个系统与神志活动的关系, 最后得出 五脏皆藏神的结论。而五脏神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差 异在于五脏参与精神活动的不同方式。这就从功能、 联系、 整体上把握了 “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