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急诊肾绞痛的镇痛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急诊肾绞痛的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绞痛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肾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分成3组,甲组:50 例,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硫糖铝片;乙组:50例,使用黄体酮联合654-2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硫糖铝片;丙组:50例,使用哌替啶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硫糖铝片;观察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1.甲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丙组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复发率比较:甲组与丙组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甲组高于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肾绞痛镇痛效果中,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强于黄体酮联合654-2联用,其临床疗效更佳且复发率更低;其镇痛效果等同于哌替啶,且无成瘾性,联合使用硫糖铝均未出现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故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肾绞痛患者解痉止痛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肾绞痛;镇痛
肾绞痛是由于某种病因使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或管腔的急性部分梗阻所造成的,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典型表现是突发剧烈疼痛,疼痛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本研究主要针对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肾绞痛患者的解痉镇痛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甲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1 ~50岁,平均30岁,治疗前超声检查轻度肾盂积水21 例,中度肾盂积水23 例,重度肾盂积水6 例,结石大小0.3~1.2cm;乙组50例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0~50 岁,平均35岁,治疗前超声检查轻度肾盂积水23例,中度肾盂积水20 例,重度肾盂积水7 例,结石大小0.4~1.1cm;丙组50例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龄25~45 岁,平均30岁,治疗前超声检查轻度肾盂积水20例,中度肾盂积水20 例,重度肾盂积水10 例,结石大小0.4~1.0cm;三组患者性别、年龄、肾盂积水程度、结石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甲组: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60mg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硫糖铝片0.5g;乙组:使用654-2 10mg、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硫糖铝片0.5g;丙组:使用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硫糖铝片0.5g;比较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统计复发情况。
1.3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45分钟内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用药45分钟内疼痛明显缓解;无效:用药45分钟内疼痛无明显减轻。复发:经治疗后疼痛缓解,24小时内绞痛再次发作。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选择P 0.05)。2.复发率比较:甲组与丙组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高于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及复发情况对比
n 显效例(%)有效例(%)总有效例(%)无效例(%)复发例(%)
甲组50 31(62%)15(30%)46(92%)4(8%)9(19.6%)
乙组50 16(32%)22(44%)38(76%)* 12(24%)* 6(15.8%)*
丙组50 32(64%)16(32%)48(96%)2(4%)10(20.8%)
2.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甲组出现过敏反应2例,表现为皮肤皮疹及瘙痒,给予抗过敏处理后症状消失,治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明显减少,未发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乙组:均出现口干不适,急性尿潴留3例,无过敏病例,治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明显减少,与甲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丙组出现头晕、直立性低血压2例,休息后自行缓解,治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明显减少,未发现其他严重的反应。(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情况
n 过敏急性尿潴留头晕
体位性低血压恶心、呕吐
(治疗前)恶心、呕吐
(治疗后45分钟)
甲组50 2(4%)0(0%)0(0%)32(64%)6(12%)
乙组50 0(32%)3(6%)0(0%)29(58%)15(30%)
丙组50 0(64%)0(0%)2(4%)33(66)5(10%)
3 讨论
急性肾绞痛是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急,症状剧烈,须尽早有效地进行镇痛治疗,常见病因为尿路结石或凝血块引起输尿管梗阻而导致,其发生机制是输尿管急性梗阻后,管腔内压力急剧升高,输尿管壁和肾盂张力增加,这些部位的疼痛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剧烈疼痛,临床表现为一侧腰腹部绞痛,中下段结石可向会阴部放散,并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1]。临床治疗以止痛为主,常用药类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麻醉性镇痛药。对于肾绞痛的处理,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哌替啶作为标准镇痛疗法,哌替啶为阿片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合成强效镇痛用药,其作用和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为中枢神经系统的μ 及κ 受体激动剂,肌注后10 min 出现镇痛作用,血药浓度峰值时间为1 ~2 h。654-2等M 受体阻滞剂使用较广,但单独使用争议较大,最近经临床研究后指出,东莨菪碱等M 受体阻滞剂可能是理论推测有效,而实际作用有限。此外,解痉药的另一弊端是减慢输尿管的蠕动,不利于排石,这也是不主张单独使用解痉药的理由之一[2]。黄体酮主要作用于β受体,使输尿管平滑肌松驰,起到解痉止痛作用,并通过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形成溶质性利尿,使尿量增加,管腔内压力增大,有利于结石排出,并使输尿管平滑肌出现有力的节律性蠕动,促使结石下降。另外,能降低痛觉阈值、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肾、输尿管交感神经纤维的痛觉冲动,从而起到镇痛效果[3]。
本研究乙组使用黄体酮联合654-2进行解痉止痛处理,总有效率76%明显低于甲组92%及丙组96%,复发率15.8%低于甲组19.6%及及丙组20.8%,且654-2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常引起口干、面红、心跳加快,甚至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丙组使用哌替啶进行解痉止痛处理,总有效率为96%,复发率为,20.8%,与甲组相近,但哌替啶有成瘾性,短期内不宜反复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于肾绞痛的镇痛的机制是减少肾脏内前列腺素等疼痛递质的生物合成;减轻局部水肿和炎症,并抑制因输尿管平滑肌兴奋引起的蠕动增加,降低输尿管内压。本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高,联合硫糖铝片治疗后对恶心、呕吐等肾绞痛并发症,可明显缓解,且无成瘾性,短期内可反复使用。通过对比研究,我们认为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硫糖铝片治疗肾绞痛效果肯定,副作用较少,无成瘾性,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超英,袁杰,肖华平,等.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98例[J].武警医学,2005,16(7):519.
[2]孙西钊,叶章群.肾绞痛诊断与治疗新概念[J].临床泌尿外科学,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