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
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二十岁时,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
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
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
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
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
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
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义熙元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当一个隐者,这种
感觉应该更不一般。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度日,那种悠然,那种
坦然,自然也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他就有此先见之明,远离那污浊不堪的俗世,来到这
悠闲自在的世外,过着这样羡煞世人的生活,果然乐极!那就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心境了吧,也许在他心中,重要的并不是居庙堂之高时的锦衣玉食,而是处江湖之远时的田野风情吧!此时的陶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
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所以他也是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也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
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一幅对联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
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
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比如
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
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
的隐士形象立居。所以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
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