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影像鉴别体会
ct与传统的放射诊断技术相比能直接、客观地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临床对胰腺疾病的诊断水平也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于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为了提高胰腺疾病的诊断水平,笔者收集根据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21例胰腺癌及17例慢性胰腺炎的ct资料,对多个ct征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胰腺癌:男16例,女5例,发病年龄38~73岁,主要症状与体征:上腹不适,疼痛,乏力,呕吐,其中胰头癌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常有无痛性黄疸进行性加重。

慢性胰腺炎:男11例,女6例,发病年龄22~70岁,主要症状与体征:上腹疼痛,消瘦,脂肪痢,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剧烈腹痛。

1.2 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plus b30b及ge ct/e螺旋ct扫描机。

全部病例均进行了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5 mm,间距5 mm。

2 结果
2.1 胰腺癌异常ct表现
2.1.1 胰腺内异常ct表现①病变区胰腺肿大,形成肿块,表现为病变区前后径增大与局限性超出临近正常胰腺3 mm以上的隆起,具有此类表现者17例癌肿多发生于胰头区;
②病变区密度异常:平扫病变区表现等密度、低密度、低与等混杂密度和更低密度的液化坏死灶。

增强扫描绝大多数病灶显示为轻度强化,呈等密度、低密度、低与等混杂密度和更低密度的液化坏死灶,与正常胰组织相较多呈低密度改变;③胰管扩张较多,扩张的胰管位于肿块的胰尾侧。

2.1.2 胰腺外异常ct表现①胰周周脂肪层模糊,14例胰周大血管模糊14例,肠系膜上动脉癌栓形成1例;②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本组中胰头肿大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14例;总管扩张,大多数呈突然截断;③转移性病变:胰周与大血管旁淋巴结肿大5例,肝脏转移2例,腹水2例。

2.2 慢性胰腺炎异常ct表现
2.2.1 慢性胰腺炎的胰内异常ct表现①病变区体积:慢性胰腺炎病变区体积增大8例,其中弥漫性增大2例,局限性增大6例,正常大小3例,萎缩6例。

病变区密度:平扫可呈等、低、低与等混杂密度和高密度的钙化灶,炎组中显示钙化者5例。

特别是弥漫、分散、沿胰管走行分布的钙化具有特征性,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②胰管扩张与胰腺囊肿:炎组显示胰管扩张5例,其中可见扩张胰管贯通病变者4例:显示假性囊肿者3例。

2.2.2 慢性胰腺炎的胰外异常ct表现①胰周脂肪模糊5例;②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胆总管逐渐变细中断2例。

3 讨论
3.1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异常ct表现对照分析
3.1.1 胰腺内异常ct表现对照①病变区体积:癌组病变区体积增大形成肿块,肿块近似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多不规整,与正常胰腺组织分界不清,此为肿瘤不规则生长,向周围浸润的结果,而炎组体积可以增大、正常或缩小,取决与胰腺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水肿或腺泡萎缩的程度。

病变区增大
癌组明显高于炎组;②病变区密度:炎组钙化灶占29%,特别是弥漫、沿胰管走向的钙化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依据。

增强后ct扫描所见病变区显示等、低、低与等混杂密度和更低密度的液化坏死灶密度的频率,炎组明显低于癌组,胰管扩张与假性囊肿:癌组扩张的胰管为病变区阻塞胰尾侧,而炎组扩张的胰管贯通病变,癌组假性囊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炎组。

3.1.2 胰腺外异常ct表现对照①胰周脂肪层模糊或胰周大血管模糊,癌组明显高于
炎组;②肝内外胆管扩张与扩张的胆总管突然截断,癌组中大多有此表现,而炎组中扩张的胆总管逐渐变细中断,无突然截断征象,此征象为胰头癌的特征表现,具有诊断价值;③转移性病变,只有癌组出现此征象,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转移,腹水等,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具有重大的诊断价值。

诊断与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对于它们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只要ct扫描技术正确,参照上述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一般诊断准确率高。

对于少数不典型病例可进行腹部b超或细针穿刺活检等技术联合运用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即使用多排ct(mdct)机,显示<1 cm的胰腺癌仍然十分困难。

所以ct 表现无异常仍不能完全排除胰腺癌的存在。

篇二:应用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体会应用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体会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黄金昶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具有发现晚,病程短,转移早,预后差等特点。

近数十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诊疗难题。

在欧美国家,胰腺癌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恶性肿瘤发病的2%,癌症死亡的4%-5%,5年生存率仅为4%。

在我国亦有迅速增高的趋向,目前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9位,占恶性肿瘤总死亡率的1.38%。

据北京、上海的统计数据,胰腺癌在全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由第20位上升到第8位,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5位。

胰腺癌恶性度高,肿瘤生长迅速,不予治疗的胰腺癌中位生存期仅3-4个月。

诊断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12%,5年生存率仅为0.4%-4.0%。

进展期胰腺癌常伴有疼痛、黄疸、恶心、呕吐、恶病质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仍是胰腺癌治疗的首要目的。

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微创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及其它治疗。

胰腺癌的治疗至今仍是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的手段,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仅在15%左右,胰体尾部癌的手术切除率约15%以下。

放射治疗已经成为胰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姑息性放疗已经成为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手段;对于可以手术的早期患者,与手术联合的放疗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胰腺癌属乏血供肿瘤,其瘤体表面常有一层致密、血供少的纤维包膜包被,化疗药往往很难渗入,且胰腺癌常表达中到高水平的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其能将化疗药物快速从肿瘤细胞清除,因此胰腺癌对化疗不敏感,目前主要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

微创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并不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长期生存率,配合手术及放化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高能聚焦超声热疗、冷冻疗法及微波固化疗法等。

中医药疗法作为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而且可以消灭抑制肿瘤。

现将我的中医治疗胰腺癌的点滴体会汇总如下,供同道参考。

(一)肝阳不足、寒湿内盛挟热为胰腺癌的主要病机
胰腺癌古称“伏梁”,中医古典文献中有关伏梁的病因病机多认是气机不畅、脾湿困郁。

病因多源于七情郁结、或饮食失调,久而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脾运受阻,湿热内蕴,瘀毒内结所致。

若从脾从湿热治疗仅能改善部分症状,不能消瘤,效果并不理想。

我从临床观察发现,治疗胰腺癌可从厥阴论治,该想法源于我曾治疗一位68岁男性胰腺癌患者,化疗前每日大便1-2次,用吉西他滨化疗后每日腹泻近20次,往往便泻裤中,苦不可言,用甘草泻心汤、葛根芩连汤无效,改用乌梅丸后3日大便正常,疼痛缓解,食欲正常,体重增加,回头反思发现胰腺癌主要症状与厥阴病提纲相符,之后遂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胰腺癌效果很好。

为深入研究胰腺癌与厥阴病的关系,我们回顾性调查我院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住院治疗的有明确诊断的111例胰腺癌患者,探讨临床症状与分期、临床症状与部位有无相关
性。

结果提示从患者的首发症状及就诊症状来看,胰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症状大致相同,均为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纳差、消瘦、黄疸、腰痛、肩背痛、乏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腹部肿块、口干、发热,这些症状中,仅黄疸在胰头癌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胰体尾癌,而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纳差、消瘦、腰痛、肩背痛、乏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腹部肿块、口干、发热症状与肿瘤的分期、肿瘤的部位没有明显相关性。

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纳差,消瘦,腰痛,肩背痛,乏力,首发症状患者多伴有腹泻、恶心呕吐、腹部肿块、发热。

伤寒论厥阴病提纲所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

下之利不止”。

将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与厥阴病提纲对照来看,其中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食欲下降、腹泻均符合厥阴病的临床表现。

厥阴病的本质是肝阳虚,导致寒热错杂。

肝主春,肝为阴尽阳生之脏,寒乍尽,阳始生,犹春之寒乍尽,阳始萌。

肝中之阳,乃春生少阳之气,始萌未盛,故易受戕伐而肝阳馁弱,形成脏寒。

然又内寄相火,相火郁而化热,于是形成寒热错杂之症。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三症,乃相火内郁而上冲所致。

肝阳虚馁不得疏土,则有饥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此为脏寒之征。

据此,胰腺癌主要病机为肝阳不足。

此外,胰腺癌极易
肝转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也可佐证胰腺癌主要病机是肝气不足。

同时发现胰腺癌容易周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这符合中医痰湿表现,所以可以说胰腺癌肝阳不足是本,寒湿内盛挟热是标。

(二)治疗以温阳散寒祛湿散结并举,选用乌梅丸加减
目前治疗胰腺癌的药物多为清热利湿散结中药,偶有症状改善、瘤体稍微缩小医者便津津乐道,其实不然,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仅仅症状改善、瘤体稳定是不够的,必须瘤体消失方无后顾之忧,瘤体消失必须温阳散寒祛湿散结并举,祛湿散结以祛其邪,温阳散寒以扶其正,寒湿得去正气易扶,肝阳得扶寒湿易去,两者相得益彰。

众所周知,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在温肝的基础上调其寒热,寒热并用。

同样乌梅丸也适合胰腺癌的肝阳不足、寒湿挟热之证。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

体阴是指肝藏阴血,以滋养肝体、涵敛肝阳、化生胆汁作用;用阳是指肝的功能而言,是以肝阴为物质基础的。

乌梅味酸,性温,入肝经,敛肝柔肝,且具有生发之性,但不能生血,故配以当归温补肝血, 二者同补肝体,可助肝阳之用。

人参益肝气,附子、干姜、细辛、桂枝、川椒五味辛热之药配合人参以温阳益肝之用。

肝之阳气在生长阶段易郁而化火,故加黄连、黄柏清火热之邪。

且黄连配附子,一清热燥湿一温阳化湿,湿热可尽除。

干姜、川椒温中,可化中焦寒湿。

细辛、黄柏合用起沉寒、清湿热。

桂枝温心阳,推动阳气上升。

简单的慢性胰腺炎用乌梅丸就可解决,但胰腺癌属沉寒痼冷之疾,非乌梅丸原方所能胜任。

胰腺癌较之一般厥阴病,肝阳更虚、寒湿更重,同时兼有癌毒、邪热、血瘀。

方中可加用生黄芪补一身之气血且擅长补肝气。

结合胰腺癌易出现肝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在治疗时加用养肝之药白芍,与当归共用养肝血,调肝气,减少肝转移的机会;淋巴结中医属“痰核”,“痰核”病因多为寒湿、痰凝,乌梅丸中已有大量温阳散寒燥湿之品,可再加猫爪草、海浮石、蜈蚣等化痰祛风之品治疗淋巴结转移。

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虽然在于正气不固,但肿块形成必有毒邪蕴结,在治疗过程中,仅用温阳散寒祛湿药物实难奏效,非攻不可中病,当予以毒攻毒之药,可选用蟾皮、壁虎、斑蝥、龙葵、蜈蚣、小白花蛇等,“以毒攻毒”之药多伤气、伤胃,术后无瘤者、体弱者用药宜少、用量宜轻、用药时间宜短;肿瘤发展迅速,体壮者可选2-3种药物,量可大。

胰腺癌多伴疼痛,说明血瘀是胰腺癌形成的主要病因之一,加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而且活血类药物可助肝之用,促进肝脏疏泄功能恢复,肝脏疏泄功能恢复,瘀毒结聚宜除,且痰湿、瘀毒不易结聚。

在胰腺癌的治疗过程中,需加用抗肿瘤中成药,如复方木鸡合剂、金龙胶囊、华蟾素片、
得力生注射液等。

而且结合整体辩证外用温阳化痰软坚散结之品,药用川乌,草乌,海藻,
海浮石,川椒,猫爪草,胆南星,山慈菇,壁虎,肉桂各90g,麝香1g,浓煎外用,每日4-8
小时,对消瘤、缓解疼痛、治疗腹水都有很好的效果。

中药基本方:乌梅30-60g 当归15g 细辛3g 川椒6-10g 桂枝15g 黄连3-10g
黄柏10-15g 党参15g 干姜10-15g 制附片10g 内金3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加减用药:黄疸者加茵陈15g,配合芒硝1g、枯矾1g冲服;上腹疼痛、腰痛甚者加痛点
刺血拔罐;便秘者加酒大黄10g;上腹胀者加厚朴10g、大腹皮15g;湿重口干甚者加薏仁米
30g、苏梗15g,湿气化则口干缓解;食欲差者对脾俞、胃俞、足三里刺血拔罐艾灸;腹泻者
加赤石脂15g、石榴皮15g,同时加大乌梅用量至60g;恶心呕吐者加旋复花15g、代赭石15g;
气虚乏力甚者加艾灸气海、关元;阴虚甚者加知母15g;瘀血甚者加莪术10g,水蛭6g;合
并腹水者加大腹皮15g、龙葵10g,去川椒易川椒目10g,同时与细辛3g、川椒目10g、龙葵
10g、桂枝10g、生黄芪10g共研细末敷脐部,外置艾灸,每日一次,每次2小时。

(先下)
白芍20g 生黄芪30g 壁虎30g(打)猫爪草30g 海浮石50g 乳香10g 没药
10g 鸡篇三: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特点。

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
月收治的36例胰腺癌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切
除术,在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下痊愈出院。

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疼痛减轻或控制。

消除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

感染控制或消除感染。

加强营养,使营养得到改善。

并发症得到
预防、发现和处理。

【关键词】胰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胰腺肿瘤包括胰腺各组织细胞的不同肿瘤,在临床上则以胰腺癌多见。

是消化系统较常
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不高,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争取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


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胰腺癌患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胰腺癌患者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8例;年龄46~77岁,
平均56岁;均经b超、ct或mri确诊为胰腺癌,且无远处转移,术中均经病理学证实。

1.2 方法无远处转移的壶腹周围癌采取whipple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切除范围:
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下段胆总管及部分空肠,同时清除周围淋巴结,再将胰、胆管和
胃与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1]。

对无幽门上下淋巴结转移、十二指肠切缘无癌细胞残留的壶
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对胰体尾部癌,原则上作胰体尾部及脾切除。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胰腺癌病人就诊时多为进行期或晚期,预后差,因此,常会出现否认、
愤怒、悲哀、恐惧的情绪,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对病人表
示同情和理解,解释胰腺癌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注意事项。

介绍疾病与手术相关的知
识,使患者配合治疗。

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鼓励家属多陪
伴病人,使病人获得情感上的支持。

2.1.2营养支持根据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

营养
状况较差者遵医嘱静脉补充热量及其他营养。

如瘦肉、鸡蛋、鱼、豆类等。

每周测体重1次
并记录,以估计病人的营养状况,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黄疸患者静脉补充维生素k1。

2.1.3疼痛护理为病人创造安静、清洁的环境,评估病人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协助舒适
的卧位,如侧卧、下肢微屈位,减轻癌肿对局部的压力和张力;指导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按摩、热敷等,还可用暗示疗法减轻病人的疼痛。

遵医嘱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选择药物应用的合理途径,密切注意药物耐受性的出现,观察病人的疼痛改善情况。

2.1.4 所以前准备胃肠道准备根据医嘱术晨安置胃管,插管动作要轻柔。

肠道准备术前3天开始口服肠道不吸收抗菌药,术前2天给予流质饮食,术前晚清洁灌肠。

术前行抗生素皮试,术晨遵医嘱
带入术中用药。

术前1日沐浴,更换清洁病员服,如腹部体毛较多可于术晨备皮,备皮后清洁腹部。

术晨建立静脉通道。

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送入手术室。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手术时间长、范围广、术中出血多、凝血功能差、易出血,应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症状,每30~6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1次,平稳后改为2~4小时测1次,观察72小时,并记录。

观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估计出血量并记录。

2.2.2腹腔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每1~2小时挤压1次。

翻身活动时注意管道保护,防止牵拉引起脱管。

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2]。

如为大量血性液体,考虑为内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引流袋的位置要低于引流口平面,以防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如引流的液体浑浊或有脓性液体,则可能继发感染。

引流管上需标明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位置,引流袋上要标明管道安置的时间、引流袋更换的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及引流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拔管,因胰瘘、胆瘘常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故胰腺癌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相对较晚,一般为1周以后,以便于并发症的观察。

引流管拔管后患者应卧床休息,观察有无局部出血,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有渗斑时根据出血量做相应处理。

胃管
2.2.3胃管护理保持胃肠减压的有效性,及时倾倒胃液;妥善固
定胃管于床旁,每班检查胃管安置的长度;每日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胶布如有脱落,应随时更换;翻身活动时应防止牵拉引起胃管脱出;告知患者安置胃管的重要性彻勿自行拔管;若胃管不慎脱出,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查看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重置胃管;观察胃液颜色、性状及量并准确记录[3]。

观察安置胃管处鼻黏膜情况,调整胃管角度,避免鼻黏膜受压;待胃肠功能恢复,胃肠减压引流液颜色正常后可拔除胃管。

2.2.4 疼痛的护理评估病人疼痛的程度,向病人解释术后伤口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协助取舒适的卧位,有镇痛泵的病人保持泵的功能状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给药后20~30分钟评估并记录镇痛药效果及副作用。

2.2.5饮食护理术后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一般持续5~7天,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日,10天后给予全流质饮食,无不适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少食多餐,胰腺切除后,特别是全胰切除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到影响,应根据胰腺功能每天给予消化酶,使用止泻剂控制脂肪泻问题。

2.2.6血糖监测监测血糖、尿糖、酮体水平,每4~6小时测血糖1次,全胰切除病人每1小时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血糖在8.4~11.2mmol/l范围。

应用胰岛素过程中,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如发生低血糖,应适量补充葡萄糖。

3 讨论
胰腺癌病情重手术范围大,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要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预防休克,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管或烟卷引流条内渗出液的性状和量,以及有无胆瘘、胰瘘和出血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10.
[2]张利群,王玉珍.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0,
8(29):324-325.
[3]石亚娜,黄建业,柴会荣,丁如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 中华现
代护理学杂志, 2011,10,19.篇四:胰腺癌的ct 胰腺癌的ct/mri诊断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为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75-90%,它在
消化道肿瘤中的发病率也是较高的,而且近年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胰腺癌由于其位置隐蔽和
早期无症状,所以很难早期发现,经手术治愈的病例极少,预后很差,五年生存率仅为1-3%。

发病年龄以40-70岁为高峰,男性多于女性,约2-5:1。

因此影像学的诊断尤为重要。

一.临床表现和病理
胰腺癌由于部位隐蔽,症状出现迟,不易早期发现。

主要症状为腹痛、体重下降、恶心、
纳差、乏力、背痛。

胰头癌患者多有无痛性黄疸,胰体尾癌多背痛明显,为腹腔神经丛受侵
的表现。

80-90%病人癌胚抗原(cea)阳性。

病程短,一般自症状出现到死亡平均短于一年。

多数胰腺癌呈一质地坚实的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约60-70%的肿瘤发生在胰头、
颈和钩突部, 15-20%发生在体部,5-10%在尾部,另有5-10%累及全胰。

胰头部癌体积一般
较小,仅使胰头轻度或中度肿大,早期侵犯胰内胆总管,以特殊的“围管浸润”方式使管壁
增厚,造成总胆管节段性狭窄。

癌组织侵犯胰管后造成胰管狭窄或堵塞,远端的胰腺组织萎
缩和纤维化。

胰体尾部癌体积较大,形成硬而不规则的肿块,有时可累及整个胰体尾。

癌肿
中心可出现坏死囊变。

胰腺癌的淋巴和血行转移较早,胰头癌转移至幽门下或胰上、下,胰十二指肠或肠系膜
上动静脉附近淋巴结,再达主动脉旁淋巴结;胰体及尾部癌可转移至脾门及腹腔淋巴结。


行转移首先是肝、肺,其次是腹膜、骨骼和肾上腺。

根据镜下癌细胞的来源不同,把胰腺癌分为几种类型:
1.导管细胞癌(ductal adenocarcinoma)是胰腺癌最主要的病理类型,约占90%。


型的胰导管腺癌是一个少血供的无包膜实性肿瘤,间质中有多量纤维组织。

癌细胞特别易侵
犯神经和神经周围淋巴管。

2.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少见,仅占不足1%。

癌细胞呈多角形,边
界清晰,成为未分化的小圆细胞和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腺泡样结构。

3.多形性腺癌(pleomorphic adenocarcinoma)又称巨细胞癌或肉瘤样癌,其特点是
大量奇形怪状的多核或巨核瘤巨细胞及肉瘤样的间质细胞,淋巴管及血管内瘤栓多见。

4.胰母细胞瘤 (pancreatoblastoma) 罕见,但却是儿童期胰腺最常见的一种肿瘤,曾
称为婴幼儿胰腺癌。

肿瘤体积较大,4-15cm,瘤细胞分化较好,具有母细胞多能分化的特点,
约43%有钙化。

经手术放疗后,其预后较成人胰腺癌为佳。

二.胰腺的ct检查技术
ct以其无创、密度分辨率高和重复检查好为特点,成为目前胰腺的最重要影像检查手
段。

临床应用中良好的检查技术是获取高质量ct图像的基础,根据我们多年来临床工作的
体会,胃和十二指肠的满意充盈,薄层扫描以及静脉内对比剂的正确使用是ct检查技术中
的三个关键要素。

通常口服淡对比剂需要600-800ml,而且分为扫描前20分钟和上床前二次
服用,有利于兼顾上部空肠和胃十二指肠的显示。

薄层扫描采用3-5mm层厚连续,能够避开
多数组织间相互重叠及部分容积效应所致的伪影。

静脉内对比剂的正确应用包括足量,通常
100ml,快速,用压力注射器团注,
2.5-3ml/s和时机,即抓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静脉后期分别扫描,得到腺体的最
大强化,与病灶之间的最显著对比以及胰周血管组织的最清楚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