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总体规划中“迁村并点”若干问题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总体规划中“迁村并点”若干问题的探究摘要:本文从“迁村并点”的背景、重要作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三个方面,对“迁村并点”做了宏观层面上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迁村并点”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实践过程中,“迁村并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迁村并点;新农村;总体规划
“迁村并点”是指根据一定区域范围内村庄的现状和发展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各村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区位等因素,撤并规模较小、发展潜力不大的村子,通过合并做大“中心村”,并将原村庄用地复垦的过程。
“十一五规划”期间,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掀起了一场“新农村”的建设高潮。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牵村并点”成为统筹发展城乡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然而,随着在很多城市中“牵村并点”工作大刀阔斧的开展,很多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引出了关于“牵村并点”利与弊的讨论。
一、牵村并点工作开展的背景
1.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城市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据2005年统计,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43%,并以每年0.8%的速度增长。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向周围的村镇扩张,在把更多的农业人口转化为
城市人口,并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开始侵占有限的耕地资源。
2.我国耕地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电影电视总局今天联合召开全国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把中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形容为“三少”:
第一个少是人均耕地面积少。全国耕地为十八亿两千七百万亩,人均只有一点三九亩,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六省市人均拥有的耕地已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零点八亩
的警戒线。
第二少是优质耕地少。他说,中国高产田和中低产田的比例,高产田占三,中低产田占七。最近以来,受工业三废污染,大概有将近九千多万亩土地受到了影响;还有不少耕地受到盐碱化、沙化和荒漠化的影响,所以优质耕地比较少。
第三少是耕地后备资源少。他说,理论上中国有两亿亩耕地的候补资源,可是综合水、土、光、热等因素,条件比较好的也只有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耕地后备资源大概也就八千万亩左右。但现在在利用方面存在着粗放浪费现象。
3.农村现有结构制约着农村的进步
(1)农村村庄布局结构不合理,普遍是自然、随意的布局结构。
由于农村原来没有规划,农民收入参差不齐,农民盖的房屋是千差万别,路也是七拐八弯,高低不平,下雨天排不出水。这种不科学的布局,既不符合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卫生条件差。由于村庄房屋的布局凌乱,居住区各种功能混淆不堪,导致家禽满街跑、乱丢垃圾等现象,使得农村的卫生条件较差。
(3)粗犷型的土地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农村,大多数是独门独户、一家一院,这种粗犷型的建设,无疑是对我国紧张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4)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条件差。从农业社会延续至今的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十分不利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偏小的村庄规模难以支撑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正常运作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
发展必然要搞建设,搞建设必然要占用土地,而可用来建设的土地一般都是比较平坦、适合耕种的土地。从而,农村的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减少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牵村并点工作的重要作用
城市化与非农化是一个国家的必然发展趋势,城市化包含三个过程:土地的城市化、职业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其中土地的城市化即变农村用地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
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是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耕地总量动态
平衡,也就是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开发复垦耕地面积相等,这一基本国策的确定是由我国的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确定的,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现实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少、质量差,耕地总量不断减少,但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非常浪费,存在很大的压缩空间,因此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28号文件,明确规定: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必须与农村居民点缩减相挂钩,即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的耕地可以折抵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指标,这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从这个角度考虑,“迁村并点”是保证基本的吃饭问题,并保证城市化继续稳定发展的一大策略,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牵村并点所带来的问题
“牵村并点”并不能“包治百病”,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创新性途径,有待实践的检验。在实践过程中,的确也暴露出诸多方面的“副作用”:
1.农民是否支持
农村有几千年形成的习惯和自然条件,行成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强烈依赖,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农村居民对农村宅基地所有权普遍存在着私有的观念,认为宅基地可以祖祖辈辈继承下来,是一种私有财产,可以无偿、元期限使用,加之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户习惯于单门独户,也习惯于宽敞的居住条件。
而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从而忽略的农民的感受,甚至出现了“强牵”、“强拆”、农民“被上楼”
的现象,这与我党一贯奉行的“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的治国方针不符。
2.“牵村并点”后,影响了传统的农村生产模式
村庄合并后,农民“耕种半径”扩大,也就是说,农民的居住地远离了他所耕种的土地;在集约化的居住环境里,耕种所用的农机具的存放问题;在收获了农作物后,农作物的处理、存放问题;在农作物收割后,所产生秸秆等耕作垃圾的处理问题。这些都是农民居住地集中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农村文化的消退。
当前的农村规划基本是以城市居住小区为范型进行设计的,甚至建筑户型也直接照搬城市公寓住宅,而较少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城镇化的方式进行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导致乡村风貌特征消失,根本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而由这些风貌特征、生活方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也随之消失。
当然,上述由于“牵村并点”所带来的问题,并不是对这项工作的否定,而是我们今后要认真研究、努力解决的方向。笔者认为,“牵村并点”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关于保护我国耕地资源的英明决策,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原则,认真、谨慎的把我国的“牵村并点”工作开展下去。
作者简介:
金钊,出生年月: 1983年6月,男,民族:回族,助教,学士,主要从事教育及规划、建筑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