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讲解
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和保护

1
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四级 2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在高血压病人中达78%,其对在总心血管危险分层中作为靶器官损害的证据尚有疑问。而3级和4级视网膜病变则肯定是严重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视网膜及其血管产生异常的改变。 高血压的眼底病变程度与其病情有关。 高血压早期视网膜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中期视网膜动脉发生硬化;晚期视网膜动脉硬化更明显,并可渗出、出血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又称原发性脑出血,以有别于血液病、血管畸形和脑瘤等脑实质内出血。
其发病机制多种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与微动脉瘤破裂和小血管病变有关
好发部位: 大脑半球80% 小脑和脑干20% 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系统,可能与其腔内压力较高和血流量较大有关。
高血压性脑血栓
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壁硬化后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受损,溶栓酶减少,或在动脉硬化斑溃疡处形成纤维蛋白网,为血小板黏附到病变部位创造了条件,易形成血栓。
靶器官损害临床评估 --肾脏
肾脏损害主要根据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已被证实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泄量,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或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为最佳。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对心血管风险可能也有一定预测价值。
左室后壁肥厚与纤维蛋白原和全血低切粘度显著相关
血液粘滞度增高可能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左室肥厚
RAAS
血管紧张素II能促进心肌蛋白的合成,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一些生长调节素,如血小板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内皮生长因子等都是心肌细胞生长诱导剂。
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紧张素 II 的病理危害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的危害-PPT课件.ppt

两张处方:药物处方,生活处方
药物的选择很有学问:根据不同患者不同 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于高血压的几个知识点
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超重 高盐膳食 中度以上饮酒
高血压的诊断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降低。舒张压降至70mmHg以下可能不利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措施
目标
减重
BMI保持20-24
膳食限盐
减少膳食 脂肪
增加及保 持适当体 力活动
保持乐观心 态,提高应
激能力
戒烟限酒
食盐量<6g
总脂肪<总热量的30%
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 分钟
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增加老年人 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凶”
寻找其他“帮
●我们的目的:降低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 “主谋” 与“帮凶” 间协同作用 ●其他帮凶:有的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
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 的总危险。
其他“帮凶”
不可变因素 年龄 性别 心脑血管病病史
可以改变 吸烟 血脂异常 超重和肥胖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缺少体力活动
高血压危害有哪些呢?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长期 的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 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 化,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导致重要 靶器官心、脑、肾组织缺血,长期高 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可促进动脉粥 样硬化的形成,该病变主要累及中、 大动脉。高血压的危害具体表现在:
高血压危害一:心脏
≥140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它会对患者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这些受损的器官被称为“靶器官”。
了解和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一、心血管系统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扩大、心室壁肥厚和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
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靶器官损害:1. 临床检查:测量血压、脉搏和心率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基本方法。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2. 心电图(ECG):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的电生理活动,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3. 超声心动图:该检查方法借助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评估心脏大小、室壁厚度、收缩功能等指标,帮助诊断和监测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
二、肾脏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肾脏功能异常。
评估肾脏的靶器官损害,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肾脏疾病,防止肾脏损害进一步恶化。
1.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这是最常用的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
2.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蛋白定性、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尿蛋白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球损害程度。
3. 超声检查:肾脏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帮助评估肾脏损害的程度和病因。
三、脑血管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脑血管的靶器官损害评估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至关重要。
1.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利用颅内多普勒超声或磁共振血流成像等方法,评估脑血管狭窄、堵塞情况,了解脑血流状态。
2. 脑电图(EEG):通过EEG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脑电活动情况,早期发现脑血管损害引起的神经元功能异常。
3.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以观察脑部组织的结构和病变,评估脑血管损害的程度和范围。
四、眼部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可引起眼部血管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病变、视力受损等后果。
农村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分析

V . 6 NO. 0 1 】 2
j n 20 u . 02
为使 调 查对 象 有 代 表 性 , 我们 采 用 以 乡 、 为 村
单 位编 号分 层逐 级整 群 抽样 法 。 对壶 关 县石 河 末村
2 5周 岁 以上常 住 ( 当地 居住 5年 以 上 ) 民进 行 在 居 了高 血 压流 行病 学 调查 。
1 2 调 查 内容 .
切 , 性 与 多 盐 、 胖 、 力 活 动 少 、 活 不 规 律 及 女 肥 体 生
史 与 家族 史 , 器 官损 害等 近 2 靶 5项 因素 。
( MI 4 男 性 1 . % , 性 2 . % , 动 或 锻炼 B >2 ) 26 女 67 劳
少 5 . % , 居 不 规 律 2 . % 。家 庭 人 口多 、 化 46 起 41 文
低者 , 因经 济 困难 , 食物 以 面食 、 豆 、 土 白菜 为 主 , 用
从 性别 看 男 性 6 3人 中 10人 患 高 血 压 , 病 率 1 6 患
2 .0 , 界 高 血 压 5 6 1% 临 4人 , 患病 率 8 8 % , 诊 .1 确
高血 压 1 6人 , 0 患病 率 1 .9 女性 6 3人 中患 高 7 2 %; 4
血 压 1 1人 , 病 率 2 .2% , 界 高 血 压 4 4 患 19 临 3人 ,
家族 史 关 系 密 切 。见 表 1 。
不 良行 为 表 现 吸 烟 男 性 7 . % , 性 2 1 , 13 女 .%
饮酒 男性 3 . % , 性 1 6 , 盐 6 . % , 胖 54 女 .% 多 4 5 肥
包括 一般 情 况 ( 龄 、 别 、 高 、 重 、 化 、 年 性 身 体 文 家 庭 、 济状 况 ) 饮食 摄 人 ( 盐 量 、 经 , 食 副食 、 菜 ) 蔬 , 行为习惯( 吸烟 、 饮酒 与 生活 规 律 ) 血压 , , 高血 压病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解读

1
1.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控制体重,戒烟,减少饮酒,保持规律运动,以及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钠盐摄入,增加钾,镁,钙的摄入。
2
2. 心理调节
压力和焦虑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通过心理调节可以减轻压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3
3. 补充营养
补充维生素D,鱼油,和益生菌等营养物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会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内皮素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内皮素的作用机制
内皮素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它通过与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抗高血压药物
降脂药物
高血压的预后与转归
良好控制
血压控制良好,靶器官损害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较好。
控制不佳
血压控制不佳,靶器官损害加重,预后较差,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
并发症
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影响预后,如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等。
环境因素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污染等。
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和吸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这些习惯会增加血压的负担,并加速血管硬化。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如压力过大、社会隔离和贫困,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这些因素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血压控制
目标血压水平根据个体情况而定,通常建议将血压控制在 140/90 mmHg 以下。
2019年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图谱).ppt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增厚的内膜 管腔
脂质沉积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动脉瘤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脑皮质
前脑动脉
草莓状动脉瘤 纤维壁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颗粒状外观 萎缩的皮质
输尿管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微小动脉
玻璃样物质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红细胞管型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蝙蝠翼外观 消失的主动脉节
Kerley-B氏线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囊性病变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肺
右肺总动脉 左房高血压对 Nhomakorabea器官的损害
外颈动脉
颈动脉窦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外膜 中膜 增厚的内膜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中膜
弹性 增生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纤维肌性 发育不良
肿瘤团块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致密的肾盂 X线影象 肾动脉硬化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热点”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缩窄
老年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评估

老年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评估一、引言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根据《中国老年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60%以上。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多个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年高血压的特点1. 收缩压升高:随着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降低,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2. 血压波动性大:老年人血压波动性较大,易受情绪、体位、季节等因素影响。
3. 盐敏感性: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对钠盐的敏感性增加,摄入过多盐分可导致血压升高。
4. 合并症多: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疾病,使血压控制更加困难。
5. 药物敏感性增加:老年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三、老年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1. 心脏损害:长期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同时,高血压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
2. 脑损害:高血压是脑出血、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小动脉硬化,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认知功能障碍。
3. 肾脏损害: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影响肾脏功能。
肾脏损害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4. 视网膜损害: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小动脉硬化、渗出、出血,严重时可影响视力。
四、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评估1. 心脏损害评估: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2. 脑损害评估:通过颅脑CT、MRI等检查,评估脑组织缺血、出血等情况。
同时,可通过认知功能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
3. 肾脏损害评估:通过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必要时可行肾脏穿刺活检,了解肾脏病变程度。
4. 视网膜损害评估:通过眼底镜检查,评估视网膜小动脉病变情况。
高血压危象导致的常见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危象导致的常见靶器官损害作者:何森陈晓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0期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是指在高血压病程中发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高血压脑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血压高度和升高速度,前者为条件,后者为重要的促成因素。
高血压脑病可由多种伴有高血压的疾病引起。
任何类型的高血压只要血压显著升高,均可引起高血压脑病,但临床上多见于既往血压正常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也好发于急进型或严重的缓进型高血压伴明显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后者一般病情严重,血压显著性增高,多在250/150mm Hg左右才发生,但急进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未达到200/130mm Hg时亦可能发生高血压脑病。
此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及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只要血压中等程度增高,也有发生高血压脑病的可能性,少见的原因有主动脉狭窄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
临床特点除血压突然升高外,常伴剧烈头痛与神志改变,有时还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眼底检查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视网膜小动脉痉挛,但不一定有出血、渗出或水肿,降压治疗后可迅速恢复。
对于某些临床征象的解释对于慢性高血压且长期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由于长期适应较高的压力,通过交感神经调节及其他机制使脑血管壁增厚,当平均动脉压达到很高水平时,先前收缩的脑血管由于不能承受高的压力而突然扩张,在较高的压力下,脑血管过度灌注,组织液漏入血管周围组织而导致脑水肿,继而出现高血压脑病的临床综合征。
以上机制可解释某些临床征象:①既往血压正常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常在相对低的血压水平时就出现高血压脑病;②慢性高血压患者除非血压很高,否则一般不易发生高血压脑病;③慢性高血压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快速降压,而出现头晕、乏力等严重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④进一步增加脑血流量的方法如吸入CO2将加重高血压脑病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脑病是渐进性高血压的后果,系因血脑屏障和脑血流调节保护措施失效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表现
• 眼底:视网膜动脉病变可反映小血管病变情况。 按 Wagener和Backer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四级。 分级标准如下:Ⅰ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 强;Ⅱ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 Ⅲ:上述病变基础上可见眼底出血及渗出物;Ⅳ: 上述病变基础上伴视神经乳头水肿。3级或4级高 血压眼底对判断预后有价值。高分辨率眼底照相 可更清楚检查眼底小血管情况。
• 肾:肾细小动脉硬化导致功能减退时可有多尿、 夜尿增多等症状;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红细胞和 管型;肾功能检测可有浓缩功能减退、酚红排泄 量减低。微量白蛋白尿已被证实是心血管事件的 独立预测因素。这些改变随病程进展逐渐明显, 以后肾功能不全发展至其终末期,即尿毒症期。 肾脏受累反过来更使高血压不容易控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检查评估
• 眼底:按 Wagener和Backer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 四级。其中1级和2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在高血压 病人中达78%,故其对在总心血管危险分层中作为 靶器官损害的证据尚有疑问。而3级和4级视网膜 病变则肯定是严重高血压并发症,故眼底发现出 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列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评估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的累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 ,高 血压靶器官损害是指在高血压持续过程中出现的心、 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的改变。其在临床上 可导致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如心肌梗塞、猝死、主 动脉夹层、脑出血、脑梗塞及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初 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如果此时不进行有效控制,持 续几年后可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硬化,变得僵硬且缺乏 弹性,管腔变窄,输送至组织的血流速度减慢,造成 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而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损 害先是表现为组织结构异常,通过“努力多做工作” 来补偿功能方面的影响(功能代偿期);以后可发展 为无法代偿而致脏器功能衰竭(功能失代偿期) 。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检查评估
• 血管:超声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 粥样斑块可独立于血压水平预测脑卒中和心血管 事件。颈动脉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殊部位, 可以反映全身血管的粥样硬化表现,也可作为粥 样硬化是否消退的观察指标。脉搏波速率测量和 增强指数测量仪有望发展成为大动脉顺应性的诊 断工具。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检查评估
• 心脏:心电图检查旨在发现左室肥厚、心肌缺血、 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 肥厚和预测心血管危险无疑优于心电图。磁共振、 心脏同位素显像、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在有 特殊适应证时(如诊断冠心病)可应用。胸部X 线检查也是一种有用的诊断方法(了解心脏轮廓、 大动脉或肺循环情况)。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检查评估
• 肾脏:肾脏损害主要依据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球 滤过率降低和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或大量白蛋 白尿)排出量增加。血清肌酐浓度升高提示肾小 球滤过率减少,而排出白蛋白增加提示肾小球过 滤屏障功能紊乱。微量白蛋白尿强烈提示高血压 患者出现了进展性高血压肾病,而蛋白尿常提示 肾实质损害。非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伴有微白蛋 白尿,对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因此,建议所 有高血压病人均测定血清肌酐、尿蛋白。高尿酸 血症对心血管风险可能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表现
• 脑:由于脑血管结构比较薄弱,易形成微动脉瘤, 一旦血压发生波动,尤其是收缩压增高者,脑血 管无法承受此冲击,极易发生痉挛,形成破裂出 血,出血常发生在内囊或基底结处。脑部小动脉 硬化及血栓形成可致腔隙性脑梗塞,长期高血压 可导致脑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可并发脑血栓。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表现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表现
• 心脏:由于周围动脉阻力增加,左心室把血液射出 的负荷加重,迫使心脏以更大的压力把血液送到 人体各器官,逐渐发生左心室肥厚、扩张,最终 可导致心脏不堪重负而发生心力衰竭。持续的高 血压还可促使中、大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高血压病人常合并有冠心病。 两种疾病并存,使病情更为严重,治疗更加困难。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表现
• 血管:高血压还可直接累及大动脉(主动脉、颈 动脉、脑内大中动脉、肾动脉、外周动脉)等, 如累及主动脉形成夹层动脉瘤,病人可因动脉瘤 破裂而迅速死亡;还可引起肢体动脉硬化或闭塞, 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评估的意义
• 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心、脑、肾、血管等) 的识别,对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早期积极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从患者靶器官损害到最终发生心 血管事件的整个疾病过程中,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是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采用相对简单、花费较 少、易于推广的检查手段,在高血压患者中检出 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诊断评估的 重要内容。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分型::颈动脉内膜(IMT) > 1.0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 IMT≥ 1.5mm,向腔 内突出为颈动脉斑块形成 。 • 颈动脉斑块分型:⑴软斑:斑块形态不规则,回 声呈低回声或等回声; ⑵硬斑:斑块纤维化、钙 化、内部回声增强;⑶混合斑(溃疡斑):两种回 声都有,斑块内部形态不规则。 • 软斑和混合斑易破裂、脱落、出血及血栓形成, 是脑梗塞的重要栓子来源,硬斑不易破裂、脱落, 发生脑梗塞机会少、症状轻。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检查评估
• 脑:头颅CT、MRI、CTA有助于发现腔隙性病变、 诊断脑卒中或脑血管狭窄、钙化和斑块病变。经 颅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脑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有 一定帮助。上述检查当有特殊适应证时可应用。 当病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可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评估其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