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合集下载

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和保护

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和保护

1
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四级 2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在高血压病人中达78%,其对在总心血管危险分层中作为靶器官损害的证据尚有疑问。而3级和4级视网膜病变则肯定是严重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视网膜及其血管产生异常的改变。 高血压的眼底病变程度与其病情有关。 高血压早期视网膜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中期视网膜动脉发生硬化;晚期视网膜动脉硬化更明显,并可渗出、出血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又称原发性脑出血,以有别于血液病、血管畸形和脑瘤等脑实质内出血。
其发病机制多种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与微动脉瘤破裂和小血管病变有关
好发部位: 大脑半球80% 小脑和脑干20% 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系统,可能与其腔内压力较高和血流量较大有关。
高血压性脑血栓
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壁硬化后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受损,溶栓酶减少,或在动脉硬化斑溃疡处形成纤维蛋白网,为血小板黏附到病变部位创造了条件,易形成血栓。
靶器官损害临床评估 --肾脏
肾脏损害主要根据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已被证实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泄量,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或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为最佳。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对心血管风险可能也有一定预测价值。
左室后壁肥厚与纤维蛋白原和全血低切粘度显著相关
血液粘滞度增高可能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左室肥厚
RAAS
血管紧张素II能促进心肌蛋白的合成,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一些生长调节素,如血小板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内皮生长因子等都是心肌细胞生长诱导剂。
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紧张素 II 的病理危害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引发的靶器官损害研究与治疗方法

高血压引发的靶器官损害研究与治疗方法

高血压引发的靶器官损害研究与治疗方法高血压,即血压持续升高,常导致心脏、脑部、肾脏和视网膜等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

为了对抗并减少这种靶器官损害,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寻找最佳途径来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其血压并减少靶器官损害。

一、心脏损伤及治疗方法随着高血压患者年龄增加及持续时间延长,心脏成为最常受累的靶器官之一。

心肌组织因受到持续的高压力而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

1. 心房颤动与高血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会进一步增加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抗凝治疗被广泛认可为减少血栓形成及中风的有效方法。

此外,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合并疾病如糖尿病等,也是预防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

2. 左心室肥厚与扩张:左心室肥厚和扩张是长期血压不稳定时的常见反应。

通过控制血压、积极运动以及遵循医生建议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左心室内径增加的情况。

二、脑部损伤及治疗方法高血压引起脑部靶器官损伤主要表现为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这两种情况对患者有严重危害。

1. 脑出血与高血压控制: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导致脑出血的原因之一。

因此,通过控制和降低高血压以及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来管理该风险至关重要。

此外,抗凝治疗及保持健康饮食习惯也可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2. 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干预: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动脉供应异常而导致的脑部缺血。

在高血压患者中,定期测量和控制高血压、服用抗菌药物、戒烟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和频次。

三、肾脏损伤及治疗方法高血压诱发的肾脏损伤主要表现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和肾小球硬化。

CKD 可加速靶器官损害,并且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

1. 控制高血压与保护肾功能:通过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如选用适合患者情况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白蛋白含量增加等状况。

2. 限制蛋白摄入与饮食调整:对于早期CKD患者,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有助于减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1_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2_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范文

《1_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2_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范文

《1_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2_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篇一1_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2_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一、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脉压作为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二、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一)脉压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脉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是反映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脉压的增大可能对靶器官造成损害。

(二)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定义及表现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是指在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情况下,通过辅助检查发现的器官损伤。

在高血压患者中,常见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包括心脏肥大、肾脏损害、视网膜病变等。

(三)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多项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脉压增大可能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等,进而影响心脏、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的功能。

因此,降低脉压对于预防和治疗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一)高血压前期的定义及特点高血压前期是指血压在正常范围与高血压之间的人群,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该阶段人群的大动脉顺应性可能已发生改变,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二)大动脉顺应性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大动脉顺应性是指动脉对血压变化的缓冲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血管弹性等。

在高血压前期,大动脉顺应性可能已发生降低,导致动脉僵硬,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高血压前期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对靶器官的影响高血压前期大动脉顺应性的降低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肾脏血流减少等,进而影响靶器官的功能。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它会对患者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这些受损的器官被称为“靶器官”。

了解和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一、心血管系统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扩大、心室壁肥厚和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

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靶器官损害:1. 临床检查:测量血压、脉搏和心率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基本方法。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2. 心电图(ECG):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的电生理活动,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3. 超声心动图:该检查方法借助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评估心脏大小、室壁厚度、收缩功能等指标,帮助诊断和监测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

二、肾脏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肾脏功能异常。

评估肾脏的靶器官损害,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肾脏疾病,防止肾脏损害进一步恶化。

1.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这是最常用的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

2.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蛋白定性、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尿蛋白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球损害程度。

3. 超声检查:肾脏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帮助评估肾脏损害的程度和病因。

三、脑血管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脑血管的靶器官损害评估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至关重要。

1.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利用颅内多普勒超声或磁共振血流成像等方法,评估脑血管狭窄、堵塞情况,了解脑血流状态。

2. 脑电图(EEG):通过EEG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脑电活动情况,早期发现脑血管损害引起的神经元功能异常。

3.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以观察脑部组织的结构和病变,评估脑血管损害的程度和范围。

四、眼部的靶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可引起眼部血管损害,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病变、视力受损等后果。

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73—02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 jnc7)[1]首次提出“高血压前期( prehypertension)”的概念,并将收缩压120-139 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定义为高血压前期。

我国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正常高值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20-139 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即等同于美国jnc7提出的高血压前期[2] 。

现许多临床研究均表明正常高值血压就已经存在靶器官的损害,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密切联系。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就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ramos等[3]在葡萄牙一项对l3岁在校青少年的调查发现,青少年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13.3%,提示要重视青少年高血压前期的检测与防治。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 nhanes )ⅰ( 1971-1975),ⅱ( 1976- 1980)和ⅲ( 1988- 1994)数据,在≥20 岁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约31% (约7000万人),男39% 、女23.1%,占总人口的23%[4] 。

较近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1省市35-64岁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2.1%,男性34.2% 、女性29.6%,高血压前期与高血压的比例为1.2:1.0[5] 。

因此,我国高血压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任重而道远。

2 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前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1999-2000年美国健康营养调查研究[6]发现,64% 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有1个以上心血病危险因素, 60岁以上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合并有1个以上心血病危险因素的达到94%。

yu 等[7] 调查15540名35-74 岁中国成年人发现79.4% 高血压前期人群合并1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40.0% 合并2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1.0%合并有3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升高、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吸烟和超重/ 肥胖。

高血压病三级5年期靶器官损害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三级5年期靶器官损害临床观察

可出现靶器官损害。 本组资料对 4 例高血压病三级 6 患者进行 5 年追踪观察 ,并对预后及疗效结果加 以
分析。
2 m , 1 3 口服 , 5 g每 3 次 倍他 乐克 2 ~0 g每 1 3 5 5m , 3 次
口服 , 双氢克尿塞 2 m , 日 3 口服 ,~w 5 g每 次 12 k内血 压降至正常范围( P 4/O m g , B 109m H )7例加服咯活喜 5 1m , 1 1 口服 , 例使 用压宁定 3r , 日 ~0 g每 3 次 2 0 g每 a
者及早联合用药 ,并选择质量较好的降压药物不失
注 : 例脑出血患者尿蛋 白 ( + ,6例 中无 靶器官损害 1 + )4 者 1 例( 2 %) 5 3. 6
为 安全 有效 的治疗 手 段 。
[ 责任编辑 : 李 勇 收稿 日期 :09 1- 8 2 0 — 12 ]

71・
1 临床 资料
11 病 例 选择 . 本 资料 统 计从 20 02年 1 至 20 月 08 年 1 间门诊 或住 院 治疗 的 5年 期高 血压 病 患者 的 月 病历, 定期 测 血压情 况 进行 观 察 , 19 按 9 9年 1 颁 0月
2 口服 ,w 后血压降至正常。此外对继发性靶器 次 1k 官损 害亦 辅 以对 症 治 疗 , 纠 正 心衰 、 如 肾衰 ( 血透 治
疗) 。
布的《 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 高血压病三级的规定 标准(B ≥10 m gD P 10 m g筛选符合该 S P 8m H ,B  ̄ m H ) > 1
标准者进行分析 。本组病例均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病 及 原发性 靶器 官损 害疾 患 。 1 一般资料 . 2 本组 4 例 中, 2 例 , 6 男 9 年龄 3 ~ 5 3 6

2019年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图谱).ppt

2019年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图谱).ppt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增厚的内膜 管腔
脂质沉积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动脉瘤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脑皮质
前脑动脉
草莓状动脉瘤 纤维壁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颗粒状外观 萎缩的皮质
输尿管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微小动脉
玻璃样物质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红细胞管型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蝙蝠翼外观 消失的主动脉节
Kerley-B氏线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囊性病变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右肺总动脉 左房高血压对 Nhomakorabea器官的损害
外颈动脉
颈动脉窦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外膜 中膜 增厚的内膜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中膜
弹性 增生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纤维肌性 发育不良
肿瘤团块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致密的肾盂 X线影象 肾动脉硬化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热点”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缩窄

探讨清晨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探讨清晨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2 1 9 :9 8—1 7 . 8 ( ) 16 95
8m H 、 0 m g 白昼 血压 均值 <15 8 m g 3/ 5 mH 、
夜 间血压 均值 <15 7 m g者 为血 压 2 / 5 mH
正常 。依据 收缩 压晨 峰 变 异 , 一 L 睡 谷2
晨峰值 :醒 后 2小时平 均收缩压 一夜 间
压患者分为晨峰 组和 非晨峰组 , 均常规检
查 血 脂 、 免 法测 定 尿微 量 白蛋 白、 T 离 放 Q
散度( T d 。结果 : Qc) 晨峰组 的 Q c T d和尿
微 量 白蛋 白 指 标 均 高 于 非 晨 峰 组 ( < P O O ) 两 组 在 性 别 、 龄 、 M 、 脂 方 .1 。 年 B I血
竭、 心肌 缺血 等 事件 的发 生 率均 显 著 增
加 。Q c T d是反应心肌电活动不一致性 的
效记录 > 0 , 9 % 计算 机 自动分析 2 4小时 、
指标 , 的增加可引起心肌的传导和 自律 它 性异常 J促 发 恶性 室性 心 律失 常 的 发 , 生, 从而使患者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本研
高血压病对 人类 的危 害 除了给 患者 带来生活质量的影响之外 , 更重要的是对 心脑 肾等靶 器官 的损害 。据流行 病学 资 料显示 ,0 ~5 %的高血压患者存 在左 3% 0
7 8例 , 均 年龄 6 . I . 平 3 6-32岁 。测 量 身 - 高、 体重 , 计算体重指 数( MI , 常规 检 B )并 查血脂谱 。诊 所测量 ( B M) 2 O P 和 4小 时
4 T nGX , asS , uY, t 1 Ve tc lrh — a Ril J W e . nr ua y a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而长时间的血压升高会对人体的一些脏器和血管产生损害,医生叫做“靶器官损害”,就像步枪射击时子弹使靶子遭受破坏一样。

高血压容易引起损害的“靶器官”有大脑、全身血管、心脏、眼睛和肾脏等。

“靶器官损害”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也很多,如靶器官损害引起的左心室肥厚、腔隙性脑梗塞、动脉壁增厚及官腔狭窄、肾功能减退、局部或全身性的动脉硬化等。

“靶器官损害”是长期而持续的高血压引起的,短期或一过性的血压升高~般不会引起“靶器官损害”。

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要通过一定的检查才可以确定。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评估和检查“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常见的靶器官损害有:(1)心脏损害。

高血压可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的阻力也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使心室壁逐渐肥厚,左心室腔容积缩小,腔内压力升高,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

心肌肥厚和心肌重量的增加使心肌耗氧量也相应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结果引起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显示,62.9%~93.6%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另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非高血压人群中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1%~9%,而高血压患者中左室肥厚的发生率高达25%~30%。

(2)血管损害。

高血压对全身的血管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可引起血管硬化和管腔狭窄。

血液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血压升高后首当其冲遭受损害的就是全身的血管。

在长期的高压作用下血管会发生管壁痉挛、增厚和硬化。

如高血压损害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使其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

可导致心律
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倍~4倍。

(3)肾脏损害。

肾脏是由无数个肾单位组成的,每个肾单位又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血管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静脉三种。

高血压除造成肾小球动脉硬化外,还使肾小球内的滤过压升高,出现“超滤过”现象,长期的“超滤过”效应使肾小球发生硬化,功能减低,最终出现骨功能衰竭。

轻症高血压病人若不控制血压,5~10年可以出现轻、中度肾小球动脉硬化;严重的高血压患者短期内就可引起肾损害。

肾小动脉的硬化主要发生在入球小动脉,如无并发糖尿病,较少累及出球小动脉。

当肾脏入球小动脉因高血压而发生管腔变窄,甚至闭塞时,会导致肾实质缺血、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问题,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且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最初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尿,若肾小球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大量蛋白尿。

体内代谢废物排泄受阻,尿素氮,肌酐大幅度上升,此时肾脏病变加重,促进高血压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使血压上升,舒张压高达130mmHg以上,肾单位,肾实质坏死,最终发生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

(4)脑卒中(中风)。

高血压是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一过性脑缺血等)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大脑的损害非常严重。

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脑部的小动脉会发生管壁痉挛、增厚、狭窄和硬化,硬化的血管在血压增高时不仅很容易破裂出血,而且还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使脑血管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梗死。

由于高血压患者可反复多次地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最终导致脑组织严重破坏,形成脑
萎缩,使患者发展成痴呆症。

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出血,因为大脑血管的结构比较薄弱,当发生硬化时变得更为脆弱,容易在血压波动时出现痉挛,继而破裂出血。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血管意外。

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脑出血和脑梗死)120万~150万人,死亡80万~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我国的脑出血多半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只要严格控制血压,大部分脑出血是可以被预防的。

(5)腔隙性脑梗死。

脑部的小血管在高血压作用下可发生玻璃样变性,管腔完全堵塞,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坏死组织被分解吸收后形成小腔,叫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匪关系密切,据Fishe报道,腔隙性脑梗死病人97%为高血压患者。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占12%~34%。

(6)其他组织和脏器损害。

如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眼底出血或血管闭塞而引起失明。

上面我们主要介绍了高血压对心脏、肾脏和大脑的损害,其实高血压对人的危害实际上是全身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