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涵将军生平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奇涵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1897.8.24-1981.6.19)

【生平简历】

男,江西省兴国县人。1897年8月24日生,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文化。早年在赣州中学读书。

1919年入云南(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学习,后转入护国军第2讲武堂学习。曾任赣军排长、连长、副营长、代营长,广州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

1925年入黄埔军校,1925年春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

1926年被派往江西赣南、赣东从事兵运工作和群众运动,任特派员。

1927年春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党支部书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兴国县委常委、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

1828年春任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

1929年春任兴国县委常委、革命委员会党团书记兼兴(国县)桥(头区)宁(都县)行动委员会书记。

1930年春任赣西南红军学校第3分校教育长、赣西南特委军委参谋长兼南路纵队政委。

1930年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教导团团长,红3军、红4军参谋长,

1932年3月任红1军团参谋长,

1933年任江西军区参谋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委会委员。

教导师参谋长,受到不公正的“处分”后,任科员、教导师参谋、作战科科长。

任红5军团、红1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军委陕甘支队随营学校校长,

1935年11月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1937年春入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任军委教育局(第4局)局长,

10月任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1939年11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员、防空司令员。

1941年2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校长,

1942年春任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

1943年年1月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后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任冀热辽军区、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9月任东满军区、吉林军区副司令员,吉林省委常委。

1948年5月任辽南军区、辽宁军分区司令员,辽宁省委常委。

1948年12月任东北军区参谋长。

1949年6月任江西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江西省委常委。

1949年12月-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1年10月-1954年11月任中南局委员。

1950年09月-1952年12月任江西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52年12月任代主席。

1954年0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法庭庭长。

1954年11月军事法院任院长,

1955年09月任解放军监委委员。

1955年0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7年0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委员、审判委员会委员。

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全国人大一届代表,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1年06月19日在北京逝世。

【英雄事迹】

如果时间会老,如果天空会小,对于无产阶级战士,还有什么不变,那就是信念。追寻陈奇涵将军的一生,这位从上一世纪走来的老人,他的故事他的功绩如耀眼的珍宝。然而最璀璨夺目放射出奇光异彩的,还是他那视名利如粪土,九死不悔、赤胆忠心跟定共产党的信念。

1897年8月24日出生在兴国县潋江河畔坝南村农民家庭的陈奇涵,1916年在赣水源头赣州省立第4中学毕业。生不逢时,毕业即失业。他邀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县城孔庙办学。

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把陈奇涵从“武训式”办学小圈子推向立志改造社会的大舞台。6月,他毅然投笔从戎,背着几斤蚕丝作盘缠,南下广东,投考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

1925年春,他辞去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职务,进入广州黄埔军校,担任学生队上尉队长。此时,是他一生中辉煌的转折点。当时的广州,英雄荟萃,群贤毕至。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彭湃等一代共产党人,找到了他孜孜以求的救国之道--马克思主义。同年春,经陈赓、许继慎两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身!面对浩浩珠江,陈奇涵把自己比作涓涓细流,决心汇入江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1926年5月国民党中央通过所谓的“整理党务案”,规定跨党的党员,只能从中作出一种选择。陈奇涵当时升任黄埔军校少校中队长,待遇丰厚姑且不论,“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陈奇涵坚贞不渝,不改初衷,毅然声明:“宁当普

通的共产党员,不当国民党官。”他辞去官职,脱离了国民党。这年秋,他脱下皮鞋穿草鞋,带领学生萧韶、陈奇洛、鄢日新等共产党员离开广州返回江西,在赣南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又进入了一个低谷。蒋介石从南京写信给陈奇涵,请陈奇涵担任他的侍从室主任。陈奇涵以身体有病为由,婉言谢绝。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受党派遣的陈奇涵却很快接受了朱德的邀请,出任军官教导团参谋长,秘密任该团地下组织的支部书记,并由他掌握密码和电台,与在武汉的中央军委保持着联系,筹备“八一”起义。

起义爆发后,他随军由临川调往南丰驻防警戒,掩护南撤的起义部队,战斗中被冲散,同部队失去联系。他率领部分同志返回兴国家乡。遵照中共江西省委指示,联络从各地失散归来的共产党员,恢复了兴国县在大革命后期遭到严重破坏的工会农会学生会和党组织,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领导全县劳苦工农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粮、抗债、抗租、抗息、抗税”的五抗斗争。

1928年,陈奇涵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和军事部长。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残酷。国民党第7师师长刘士毅悬赏5000大洋买他的人头,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杀了他的两个胞弟。陈奇涵置之度外,说:“敌人愚蠢的像猪猡,烧了我的窝,更会逼我上山为‘匪’。”他积极组织兴国县农民暴动,还创建了赣南红军第25纵队,使北起永丰东固,南到于都桥头,东至宁都青塘,西达万安良口绵亘数百里的区域形成了赤色割据局面,为1929年毛泽东、朱德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建立了一块良好的落脚点,也为赣西南及中央苏区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陈奇涵怎么也没有料到,在这一日三餐的饭桌上,会引出那么多轶闻佳话,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4军3纵队来到兴国。陈奇涵按照兴国当地风俗习惯,弄了一道“蒸笼粉菜”,为毛泽东改善伙食。揭开蒸笼盖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毛泽东用筷子夹了一块米粉鱼肉,放在嘴里品尝着,觉得鱼肉鲜嫩,又香又辣,味道十分可口,适合他湖南人的口味,禁不住连声赞到:“好菜!好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