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辐射对血液系统的损伤效应 倍受重视:原因
1、造血组织是辐射高度敏感组织。受照后, 血液系统很快就有十分明显的形态、功能
及数量、特性的变化。
2、临床分类诊断有赖于血液系统变化。
3、临床病程和预后在时相和程度上与血液
变化密切相关。
4、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减轻造血 系统损伤和促进造血重建 5、辐射远后效应之一即表现为血液系统
根据损伤轻重可以大致估计受照 剂量,根据病人血液系统的变化可作 大致的分类诊断、医治计划等。
4、损伤有时相性,因此可作为临床病程病
情和预后判断指标
外周血象尤其是白细胞数的变化有明显 的时相性,且与临床分期的时间一致,其 变化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5、可诱发感染、贫血、出血等并发症 损伤后造血功能低下甚至衰竭,血细胞 减少,诱发上述症状,这些症状相互影响 彼此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一、造血器官辐射损伤的表现
一)骨髓辐射损伤
1、急性放射病的阶段性病程
• 初期:
照后数日,骨髓中有核细胞总数
减少,红系细胞比例下降。
•假愈期:
照后1~2周内,骨髓造血细胞有丝分 裂指数稍见回升,红粒系细胞数亦略有增 加,骨髓辐射损伤进入暂时回升阶段,成 为外周血象暂时性回升时相的出现的缘由。 残存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约需10 d,故而暂时回升阶段常始于照后11d后或更 晚。这种受损的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有限, 几次分裂后就死亡或不育;加上缺乏适宜 的造血微环境等网络调控,因此回升只是 一过性的、暂时的。
3、祖细胞的辐射损伤和恢复
CFU-GM集落的变化趋势特点:
1)照后即刻三类集落数均明显减少,但程 度不同。致密型>混合型>松散型 2)开始恢复时间不同。松散型(2d)<致 密型(3d)<混合型 (7d) 3)恢复速率不同。致密型(15d)松散型慢 的多
(三)外周血细胞的放射损伤
1、中性粒细胞的变化
3.5~5.5d, 成熟池 晚幼粒、杆状、 分叶
0.4d, 机能池
干细胞池 中性粒C 骨髓 ①保持干细胞数 量恒定②保证血 液中足够的细胞 量 骨髓 输送后代细胞 骨髓 多能干转化为巨 核细胞 胸腺、淋巴结、 脾等 增殖分化为小淋 巴细胞
增殖池 骨髓 继续分裂
成熟贮存池 骨髓→血液 杆状核→分叶 核
4、作用灵敏,有效浓度为10-12Mol/L;
5、通过靶细胞表面受体,影响细胞的 增殖分化; 6、作用有相对的系专一系和阶段性
7、刺激因子间有协同作用;
8、同一细胞因子的多源性、多能性、 多靶性和不同细胞因子的同源性、同 功性和同靶性并存;
9、形成反馈系统和调控网络。
五、造血微环境(HM)
1、概念
机能池 外周血 根据需要而变 化
红细胞
骨髓 将细胞培养成 网织红 骨髓 巨核细胞分化 产生血小板 同左 发挥免疫监视 和防御
无
外周血 成熟为红细胞 外周血 形成终末血小 板 同左 发挥免疫功能
血小板
无
淋巴C
无
第二节
急 性 全 身 照 射 对 造血系统的影响
概述
分型
• 6~8 Gy(10 Gy)以下,骨髓型放 射病,呈现急性辐射造血综合症 • 8~45 Gy,肠型放射病 • >50 Gy,脑型放射病
1)延缓期:粒细胞数早期升高至明显减少,一 般为7~9d 2)首次下降期:延缓期后,粒细胞继续下降, 至9d左右达最低值 3)暂时回升期:10d左右开始,最高值15d 4)第二次下降期:
5)恢复期
照射
中 性 粒 细 胞 ( 为 正 常 的 % ) 延 缓 期 首 次 下 降 期
急性放射病时中性粒细胞数变化时相
损伤的主要环节是造血细胞增殖能力的丧失
或抑制。其中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是机体 赖以生成血细胞、维持稳态造血、保障生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关键细胞,而其具有较高的辐射
敏感性。因此,造血干、祖细胞遭受辐射损伤、
增殖分裂功能减弱或丧失及其以后能否恢复对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结局起十 分重要的作用。
3、损伤程度与照射剂量关系密切
1、组成
不均一的细胞群体,有系列、年龄 结构的不同 • CFU-GM体外培养可见致密型、松 散型及混合型三类形态不同的细胞 集落 • 红系随时间和形态的不同,亦有三 型-CFU-E、preBFU-E、BFU-E • 巨核系的集落亦有细胞数量和核部 比等的差别
2、辐射敏感性
• CFU-GM剂量存活曲线形状与CFU-S 的颇相似,其影响因素也相似;辐射 敏感性略低;不同的亚群之间辐射敏 感性有异。 • 红系祖细胞有早、晚之分。 • CFU-MK辐射敏感性略低。
3、脾脏造血
• 在肝脏造血时期,人胚胎约12周开始, 脾也开始造血,生成红系细胞、粒系细 胞和淋巴系细胞等。 • 生成粒系细胞的功能持续时间短,红系 保持到出生前,淋巴系造血维持终生。
二、造血器官
• 骨髓:红 黄 • 胸腺:13~15岁,最重;30岁后 萎缩 • 脾:胚胎‹5月,造血;以后免疫 为主 • 淋巴结:散在分布
修复
1、照后干细胞池中有两部分造血干细胞, 一部分遭致死性损伤,分裂过程中死亡; 一部分仍具增殖潜能,是损失后恢复的 基础。 2、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互制约处于相对 稳定状态,维持干细胞池的大小,使之 处于动态平衡。 3、大剂量,自我更新>分化,干C↑↑; 小剂量,分化>增殖,干C数恢复↓
(二)造血祖细胞
r CFU-S
小 的鼠 剂在 量低 +剂 存量 活率 曲 线射 线 连 续 照 射 下 股 骨
BDF1 CFU-S r
2、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损伤与修复
损伤
1)即刻效应:照射后造血干细胞因坏死和凋 亡而数量迅速死亡 2)辐射后效应:大剂量IR后,干细胞损伤或 死亡致数量减少,残存者增殖分裂能力的 抑制使射线作用停止后,其数量进一步减 少; 辐射后效应与剂量有关,但比例关系不明 确。
异常-贫血、白血病等的发生。
血液系统辐射损伤特点
1、受照后损伤早而重,恢复慢。
• 其辐射损伤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其剂量 存活曲线的肩宽较窄。因此,造血系统辐 射损伤后需数周甚至数月方能恢复,而造血 组织承担机体适应防御及维持正常生命活 动的重要功能,因此,一旦受照功能低下 或数量减少,后果严重。
2、造血干、祖细胞损伤使造血细胞增殖能力 丧失或抑制
六、血细胞的更新系统
• 粒系细胞:
祖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 幼粒 →杆状核→多叶核→成熟
• 红系细胞:
祖细胞→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 幼红→网织红→成熟
• 巨核系:
祖细胞→原巨核→幼巨核→颗粒型 (成熟型) →血小板
血细胞生成动力学
• 根据各类细胞的功能特征、将血细胞生
成的动力学过程归纳成分裂增殖池、成
恢复期 16d~20d
表2、淋巴结、脾及胸腺的变化
初期阶段
淋巴结 14d内,小、幼淋巴细胞 核肿大、固缩、碎裂,巨 噬细胞吞噬碎片;小出血 灶;淋巴小结消失 同上 同上 少见细胞再生 恢复晚、慢
极期
恢复期
高度萎缩, 形成小生发中 出血水肿↑, 心,循环障碍 小结可见再 消失 生细胞
脾
胸腺
同上,
但碎片清除较慢
•极期:
暂时回升阶段后骨髓辐射损伤进入严重 抑制阶段,骨髓中血细胞生成进一步受 抑.红系和粒系幼稚细胞数剧减或基本消 失,粒系较成熟细胞数也明显减少。浆细 胞、破骨细胞等可大量出现,荷脂细胞堆 积,加上骨髓腔内的渗出和出血,骨髓失 去正常红色粥状外观,或呈灰黄色、或稠 度降低。
•恢复期:
能顺利渡过严重抑制阶段的病人可进入恢复
• 又称造血诱导微环境 • 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内赖以增殖和
分化的微观区段
2、组成
• 造血基质(stroma)
细胞性基质:是HM结缔组织的主要组 分,是HM在细胞水平调控造血的基础。包 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细胞、血 窦内皮细胞等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
非细胞性基质:主要由糖蛋白、蛋 白多糖和胶原组成;与细胞生长、分 化、粘连、移动和增殖有关。 • 各种化学成分:、Vit C、激素等
阶段。骨髓中可出现再生细胞,红系、粒系、
巨核系相继回复。淋巴系细胞辐射损伤后的恢
复起始不晚,但其基本恢复常拖延数月甚至更 久。
另外,骨髓的辐射损伤恢复常常是不完 全的。病人临床症状治愈后,有时遗留红 细胞数低下或粒系造血灶小的可能,被认 为是一类残余损伤,这种残余损伤有时表 现为潜隐性的,即一般状况下末见造血异 常.而当机体急需血细胞生成时表现为增 殖能力降低,血细胞生成数减少。
3、干细胞分类
• 全能干细胞
• 多潜能干细胞
• 多能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阶段。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Regulation of Fate Options
四、造血刺激因子(HSF)
结构和功能特性
1、多为低分子量的糖蛋白家族,分子量多介 于10~80KD; 2、信息含量丰富,构象特征明显,一个氨基 酸残基的改变即导致功能改变; 3、主要作用方式为旁分泌和自分泌;
2、急性放射病的病理变化
1)造血系统初期阶段病理变化
• • • • • 血管充血,血窦破坏 细胞碎片被吞噬与清除 较分化、存活的造血细胞继续存活障碍 循环血细胞数下降 严重增殖损伤后,可出现活跃再生、血细 胞恢复
2)造血系统极期病理变化
• 造血机能降到最低,外周血细胞数最低
• 代偿适应机能接近消失
暂 时 回 升 期
期第 二 次 下 降
恢 复 期
2、红细胞的变化
• 照射后,红细胞数量减少一直很 轻。早期可有一时增多;40天左 右才出现贫血
• 贫血原因:干细胞和增殖池细胞 来源一时断绝;血管破坏出血; 红细胞损伤及衰老
3、血小板数的变化
• 变化同中性粒细胞相似
×103/mm3
血 小 板 *
1、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 剂量存活曲线一般呈S形, • 体内、外放射敏感性相近,D0介于0.6~ 1.3Gy,平均0.9Gy; • 骨髓CFU-S的n值介于1~2.5,脾接近1; • D0值和n值随射线能量的增加而降低,中 子偶有例外; • 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细胞周期敏感性不 同。
存不 活同 率比 与例 剂中 量子 的+ 关 系线 混 合 照 射 小 鼠 骨 髓
表1、骨髓的变化
时间 变化 有核细胞总数↓,有丝分裂指数↓↓ 初期阶段 2~72 hr 骨髓中各系造血C的辐射敏感性顺序:淋 巴C>红系C(原红、早幼)>粒系(原粒、 早幼粒、中幼粒)>单核C>巨核C 极期 4d~15d 造血细胞基本消失,只有巨噬C和网 状C,造血功能接近停止 造血干C分裂增殖逐渐恢复。经14~21d 后骨髓组织可充满髓腔,是外周血回升 的前提
• 病人全身衰竭、出血、感染
3)造血系统恢复期病理变化
• 中、重度于照后35~63天恢复造血机能 • 防御机能恢复慢
二、造血细胞的辐射损伤
(一)造血干细胞
• 脾结节形成单位或脾集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 CFU-S):给 致死剂量射线照射小鼠尾静脉内注入一定数 量的正常同系小鼠的骨髓细胞后,受体小鼠 脾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圆形结节,即脾结节, 每一个脾结节称为一个CFU-S 每一个脾结节来源于单个细胞
三、造血干细胞
1、定义
• 具有高度自我维持或自我更新
能力,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
胞潜能的低分化细胞
2、特点
1)低分化细胞;主要存在于造血组织,少 数在外周血(1%); 2)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环境下,可 向各类成熟血细胞分化,产生和分化为 各种血细胞;
3)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产生与亲代相同的 子代造血干细胞; 4)90%以上处于G0期,强的增殖潜能。
熟贮存池和功能细胞池三池。
1、分裂增殖池:中幼粒、中幼红、幼巨核 以前的发育阶段。(可细分为造血干细胞
分裂池、造血祖细胞分裂池和骨髓分裂
细胞池);
ຫໍສະໝຸດ Baidu
2、成熟贮存池:分裂增殖池其后发育阶
段细胞亚群不再分裂增殖,只能不断成
熟释入血循环;
3、机能池:各类成熟细胞。
干细胞池
4~6d,增殖池 原、早、中晚、 幼粒
第一节
造血系统概述
一、造血的发育
• 来源: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
1、卵黄囊造血
1)迁徙:
卵黄囊(2W)→肝脏(6W),脾(12W) →骨(4月后)(定居) 2)卵黄囊造血时期主要是红系造血; 粒系和巨核系细胞很少。
2、肝脏造血
• 肝脏造血主要以红系为主,粒系次之: • 原因: ①胚胎需要红细胞运送氧以满足迅速发育的 需要 ②母体可以代为执行免疫功能,胎儿并不亟 需粒系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