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理解
(完整版)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目录第一章系统方案论证 (3)1.1总体方案设计 (3)1.2温度传感系统 (3)1.3温度控制系统及系统电源 (4)1.4单片机处理系统(包括数字部分)及温控箱设计 (4)1.5PID 算法原理 (5)第二章重要电路设计 (7)2.1温度采集 (7)2.2温度控制 (7)第三章软件流程 (8)3.1基本控制 (8)3.2PID 控制 (9)3.3时间最优的 PID 控制流程图 (10)第四章系统功能及使用方法 (11)4.1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 (11)4.2温度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11)第五章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11)5.1 硬件测试 (11)5.2软件调试 (12)第六章进一步讨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文章结合课题《温度控制系统》,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温度控制系统PID 控制单片机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at is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The hard ware compositionand software design are descried in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Comtrol System of Temperature.PID control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of temperature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引言: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
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可行性分析及设计方案

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可行性分析及设计方案一、可行性分析温度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调节温度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农业等。
以下是对温度控制系统可行性的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温度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行各业都有温度控制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巨大。
2.技术可行性:目前,温度控制系统所需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关键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同时,温度控制算法的研究也相对成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3.成本可行性:随着技术的进步,温度控制系统的成本逐渐下降。
同时,多种材料和设备的广泛应用也为温度控制系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降低了成本。
4.政策环境: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要求越来越高,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能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政策。
二、设计方案基于以上可行性分析,以下是一份300字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温度控制系统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多点温度监测和调节。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1.传感器:使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将多个监测点的温度数据实时传输给控制器。
传感器应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可靠性。
2.控制器: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根据监测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通过控制执行器来实现温度的调节。
控制器应具有高速计算能力和稳定性。
3.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执行器来调节温度。
执行器可以是电磁阀、加热器、冷却器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4.数据记录与报警:系统应具备数据记录功能,将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进行后续统计和分析。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报警功能,当温度超过设定的范围时,及时发出警报。
5.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应支持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通过网络对温度控制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远程管理。
该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具备可行性,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设计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温度控制效果。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概述温度控制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环境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系统。
它通过感知环境温度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来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以维持特定温度水平。
本文将介绍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
设计原理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负反馈原理,即通过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目标温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加热或制冷设备的控制量。
当环境温度偏离目标温度时,控制系统会调节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工作状态,使环境温度逐渐趋向目标温度。
硬件组成1. 传感器传感器是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感知环境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Thermistor)、温度传感器芯片(Temperature Sensor Chip)和红外温度传感器(Infrared Temperature Sensor)等。
传感器将环境温度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给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微控制器是温度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传感器输入的温度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逻辑的执行。
常见的微控制器包括Arduino、Raspberry Pi 和STM32等。
微控制器可以通过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口实现与其他硬件模块的连接。
3. 控制器控制器是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根据目标温度和实际温度之间的差异来调节加热或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和模糊控制器(Fuzzy Controller)等。
控制器通过电压或电流输出信号,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开关状态。
4. 加热或制冷设备加热或制冷设备是温度控制系统的输出组件,用于增加或降低环境温度。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常见的加热设备包括电炉、电热丝和电热器等;常见的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和热泵等。
软件实现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采集软件需要通过与传感器的接口读取环境温度值。
(完整版)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完整版)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控制器、执行元件和用户界面等多个部分,这些部分通过相互协调合作来达到稳定的温度控制。
本文将介绍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各个部分以及如何进行系统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传感器是温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热敏电阻、热偶和红外线传感器等。
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材料,通过使用一个电桥来测量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得到温度值。
热偶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线构成,当温度变化时,热偶两端产生电势差,通过测量电势差值得到温度值。
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功率来得到物体的表面温度。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需要测量的温度范围、精度、响应时间和稳定性等参数进行选择。
信号调理是将传感器信号进行放大和校正的过程,包括滤波、增益、放大、线性化和校正等。
常用的信号调理手段有运算放大器、滤波器和模拟乘法器等。
运算放大器可以将传感器信号放大到合适的电平,同时可以进行信号的滤波、加减运算和比较等。
滤波器可以去除传感器信号中的杂波和干扰数据。
模拟乘法器可用于将两个信号相乘以进行补偿或校正。
在进行信号调理时,需要根据传感器的参数和目标控制参数进行调整。
控制器是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信号调理后的温度值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控制,使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控制器通常通过对执行元件的控制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常见的控制算法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等。
比例控制是根据偏差的大小来进行控制,当偏差越大时,控制力度也越大;积分控制可以对偏差的累计值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微分控制可以对偏差的变化率进行控制,从而使控制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在选择控制算法时,需要根据系统对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进行选择,并进行相关的参数调整。
执行元件是通过电机或气动元件来调节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的元件,例如调节阀门、电热器、压缩机和风扇等。
执行元件的选择需要根据需要调节的温度范围、响应速度和精度等参数进行选择,并根据控制算法和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工业控制领域,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对温度精确控制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该系统通过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结合温度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实现了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其具备成本低、开发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如加热器、制冷器等)、电源模块等。
其中,温度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工作,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供电。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单片机程序与上位机监控软件。
单片机程序负责实时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精确控制。
上位机监控软件则负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及控制状态,方便用户进行监控与操作。
三、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将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等硬件设备与51单片机进行连接。
具体连接方式根据硬件设备的接口类型而定,一般采用串口、并口或GPIO口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需进行硬件设备的调试与测试,确保各部分正常工作。
2. 软件编程编写51单片机的程序,实现温度的实时采集、数据处理、控制输出等功能。
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易于阅读与维护。
同时,需编写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与单片机的通信、数据展示、控制指令发送等功能。
3. 系统调试在完成硬件连接与软件编程后,需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
首先,对单片机程序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确采集温度数据、输出控制信号。
其次,对上位机监控软件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与单片机正常通信、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及控制状态。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测试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本系统能够实现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
基于PLC控制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控制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概述加热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温环境用于加热物体。
为了确保加热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设计一个可靠的温度控制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原理在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中,PLC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监测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根据预设的温度设定值和控制策略,控制加热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加热炉温度的稳定控制。
以下是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1.硬件设备选择:选择适合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元件,如热电偶、温度控制继电器等。
2.PLC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PLC型号。
PLC需要具备足够的输入输出点数和计算能力。
3.传感器连接:将温度传感器接入PLC的输入端口,读取实时温度数据。
4.温度控制策略设计:根据加热炉的特性和工艺需求,设计合适的温度控制策略。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5.控制算法实现:根据温度控制策略,编写PLC程序,在每个采样周期内计算控制算法的输出值。
6.加热功率控制:使用控制继电器或可调功率装置,控制加热炉的加热功率。
7.温度反馈控制:通过监测实际加热炉温度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异,不断修正加热功率控制,使加热炉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系统硬件设计基于PLC控制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传感器: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
根据加热炉的工艺需求和温度范围,选择适合的温度传感器。
2.PLC:选择适合的PLC型号,根据实际需求确定PLC的输入输出点数和计算能力。
3.控制继电器或可调功率装置:用于控制加热炉的加热功率。
根据加热炉的功率需求和控制方式,选择合适的继电器或可调功率装置。
4.运行指示灯和报警器:用于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
PLC程序设计PLC程序是基于PLC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温度控制算法。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1. 简介温度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控制设备来维持特定环境或设备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的系统。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2. 系统设计原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是通过感应温度传感器获取环境的温度信息,然后将温度信息输入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最后由单片机控制执行器或调节器,如加热电阻或风扇等,来维持环境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3. 硬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基于具体要求,如采集速度、内存和GPIO的需求等,选择适合的单片机芯片。
在电路设计方面,需要连接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可以选择常用的数字温度传感器,例如DS18B20等。
同时,还需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执行器或调节器,如继电器、加热电阻或风扇等,并将其与单片机相连。
4. 软件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温度采集和控制算法。
- 温度采集:通过编程将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相连,并实现数据采集功能。
单片机读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模拟转数字转换技术(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控制算法:根据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设计合理的控制算法来控制执行器或调节器的工作。
可以使用PID控制算法,通过不断地调整执行器或调节器的输出,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
5. 系统功能实现系统的功能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采集与显示:通过程序实现温度传感器的读取和温度数值的显示,可以通过数码管、LCD显示屏或者串口通信方式显示温度数值。
- 温度控制:通过在程序中实现控制算法,将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根据采集到的温度数值,判断当前环境的温度状态,根据算法计算出执行器或调节器的合适输出,并控制其工作。
- 报警功能:当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系统可以通过声音报警、闪烁等方式进行警示,提醒操作人员或者自动采取控制措施。
6. 系统可扩展性和应用领域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传感器、执行器或调节器等模块,以满足特定的应用场景需求。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温度控制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一些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场合,如实验室、医疗设备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为主题,探讨其原理、设计要点和实现方法。
一、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然后将温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执行器实现温度的调节。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器模块。
1. 温度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主要用于感知环境的温度,并将温度值转换成电信号。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敏电偶和数字温度传感器等,其中热敏电阻是最常用的一种。
2.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整个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接收传感器传来的温度信号,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模块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工作状态。
51单片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嵌入式控制器,可以实现控制模块的功能。
3. 执行器模块执行器模块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常用的执行器有继电器、电磁阀和电动机等。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在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考虑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等因素,并确保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的兼容性。
2. 控制算法的设计根据温度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
常用的控制算法有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和模糊控制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算法。
3. 控制信号的输出根据控制算法的结果,设计合适的控制信号输出电路。
控制信号的输出电路需要考虑到执行器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参数,确保信号能够正常控制执行器的工作状态。
4. 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第一章绪论1.1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背景温度是一个和人们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物理量,也是一个人们在科学实验和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加以监测和控制的重要物理量。
温度控制技术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工业技术,不仅应用在化工、医疗、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还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现代化电器装置中,许多设备也装有电风扇用于散热,但是在设备长期的运行中,若电风扇损坏的话,对设备的运行有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需要人们专门设计一个具有超温或低温报警功能温控系统,当设备的温度超过或低于某一限制时发出报警声,并能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
1.2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状况现在工业上用到的温度控制系统一般是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系统,经历了盘式温度表、毛细管式温控器、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控装置、铂热电阻测温装置的发展历程。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水平也相应的有所提高和完善。
前三种温控系统逐渐被淘汰,铂热电阻温控系统则得到了长足发展。
随着干式变压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温度控制系统的功能也得到不断的完善——A、B、C三相巡回显示;最大值显示;直接启停风机;超温、故障报警;光电耦合,冗余保护系统;自修正子程序等。
第二章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要求2.1系统设计要求1.能够采集温度,且精度达到0.1℃。
2.采集到的温度能够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并且温度低于20℃时,系统能够驱动加热装置加热,温度高于40℃,系统能够驱动电风扇运转,且能够发出闹钟报警。
3.在液晶屏上显示万年历。
第三章温度控制系统方案论证3.1温控系统的总体方案本系统由51系列单片机AT89S52、按键、时钟、液晶显示和外围降温、加热电路等部分构成。
对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程序设定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采集到的实时温度通过串口向单片机进行传输,最后将测得的结果发送到液晶1602显示出来。
该系统对所测得的温度值进行分析,当温度高于或者低于设定的温度限时自动报警,并驱动相应的降温或加热设备,以达到对温度智能控制,从而使环境温度维持在设定的有利温度范围内。
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3-1图3-1 温控系统总体结构框图3.2温度控制系统的各个模块的方案论证3.2.1 单片机控制芯片模块方案一:PIC16C84单片机。
是8位CMOS EEPROM微控制器。
它有高性能的类似于RISC的指令,共有35条单字节的指令,所有的指令除程序分支指令需要两个指令周期外,都只需要一个指令周期。
程序指令的宽度为14位,在芯片内有1K×14的EEPROM程序存储器。
方案二:凌阳SPCE061A单片机。
该芯片拥有8路10位精度的ADC,两路10精度的DAC,只需要外接功放(SPY0030A)即可完成语音的播放。
另外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具有易学易用的效率较高的一套指令系统和集成开发环境。
在此环境中,支持标准C语言,可以实现C语言与凌阳汇编语言的互相调用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SPCE061A片内还集成了一个ICE(在线仿真电路)接口,使得对该芯片的编程、仿真都变得非常方便,而ICE接口不占用芯片上的硬件资源,结合凌阳科技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unSP IDE)用户可以利用它对芯片进行真实的仿真;而程序的下载(烧写)也是通过该接口进行下载。
方案三: AT89S52单片机。
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
易失性存储与工业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所述,考虑了制作成本和功耗,又根据系统需要选择设计选方案三。
3.2.2 键盘控制模块方案一:独立式键盘。
如图3-2。
它是利用单片机I/O口读取口的电平高低来判断是否有键按下,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占用的I/O 口数较多。
图3-2方案二:4×4矩阵键盘。
如图3-3。
矩阵键盘又称为行列式键盘,它是用4条I/O线作为行线,4条I/O线作为列线组成的键盘。
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一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
这样键盘中按键的个数是4×4个。
这种行列式键盘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口的利用率。
图3-3基于以上所述,根据系统需要我选方案二。
3.2.3传感器测试电路模块方案一:热敏电阻。
可满足40--90℃的测量范围,但热敏电阻精度、重复性、可靠性都比较差,对于检测小于1℃的温度信号是不适用的。
方案二:DS18B20温度传感器。
采用“一线总线”接口,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到 +125°C,在-10到+85°C范围内,精度为±0.5°C。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 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精度为±0.5°C。
综合上述,采用方案二。
3.2.4液晶显示模块方案一:数显液晶模块。
是一种由段型液晶显示器件于专用的集成电路组装成一体的功能部件,只能显示数字和一些标识符号。
段型液晶显示器件大多应用在便携、袖珍设备上。
方案二:液晶点阵字符模块。
它是由点阵字符液晶显示器件和专用的行、列驱动器、控制器及必要的连接件,结构件装配而成的,可以显示数字和西文字符。
这种点阵字符模块本身具有字符发生器,显示容量大,功能丰富。
方案三:点阵图形液晶模块。
模块也是点阵模块的一种,其特点是点阵像素连续排列,行和列在排布中均没有空格。
因此可以显示连续、完整的图形。
考虑到实用性和经济性,本设计选择方案二。
第四章 DS18B20的简介4.1应用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接线方便,封装成后可应用于多种场合,如管道式,螺纹式,磁铁吸附式,不锈钢封装式,型号多种多样,有LTM8877,LTM8874等等。
主要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改变其外观。
封装后的DS18B20可用于电缆沟测温,高炉水循环测温,锅炉测温,机房测温,农业大棚测温,洁净室测温,弹药库测温等各种非极限温度场合。
耐磨耐碰,体积小,使用方便,封装形式多样,适用于各种狭小空间设备数字测温和控制领域。
4.2主要部件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 和TL、配置寄存器。
该装置信号线高的时候,内部电容器储存能量通由1线通信电路给片子供电,而且在低电平期间为片子供电直至下一个高电平的到来重新充电。
DS18B20的电源也可以从外部3V-5 .5V的电压得到。
S18B20采用一线通信接口。
因为一线通信接口,必须在先完成ROM设定,否则记忆和控制功能将无法使用。
主要首先提供以下功能命令之一:1 )读ROM,2 )ROM匹配,3 )搜索ROM,4 )跳过ROM,5 )报警检查。
这些指令操作作用在没有一个器件的64位光刻ROM序列号,可以在挂在一线上多个器件选定某一个器件,同时,总线也可以知道总线上挂有有多少,什么样的设备。
4.3数据存储方式及计算方法DS18B20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12位转化为例:用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0.0625℃/LSB形式表达,其中S为符号位。
这是12位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在18B20的两个8比特的RAM中,二进制中的前面5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0,这5位为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于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0,这5位为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1再乘于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例如+125℃的数字输出为07D0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0191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FE6FH,-55℃的数字输出为FC90H .第五章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5.1主控芯片部分电路图5-15.2各个模块电路5.2.1温度测量模块DS18B20通过P3.3口和AT89S52进行通讯。
GND为接地线, Q为数据输入输出接口,通过一个较弱的上拉电阻与单片机相连。
VCC为电源接口,既可由数据线提供电源,又可由外部提供电源,范围3.O~5.5 V。
其接口电路如图4-2.图5-2 5.2.2实时时钟电路利用DS1320芯片完成实时时钟的读取和设置,能实现对年、月、日、星期、时、分、秒进行记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
其工作电压为2.5伏到5.5伏,采用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递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或RAM数据。
其接口电路如图4-3.图5-35.2.3液晶1602接口电路字符型液晶模块1602是一种用5×7点阵图形来显示字符的液晶显示器,根据显示的容量可以分为1行16个字、2行16个字、2行20个字等等。
本设计用到的是最常用的2行16个字的1602液晶模块.接口电路如图4-4.图5-45.2.4温度控制电路当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上限时,驱动外围降温设备(这里用鼓风机来降温);当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下限时,驱动外围加热装置,以使温度维持在有利得范围内。
降温电路和加热电路分别如图4-5,4-6。
图5-5 降温电路其中4N251,4N252代表光耦P251;Q5,Q6代表三极管9013;Q1~Q4代表达林顿管TIP132;B1代表直流电机。
继电器的选择:方案一:常规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继电器一般有两股电路,为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
但由于有触电,有噪声,动作频率较低。
故不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工作原理:它是用半导体器件代替传统电接点作为切换装置的具有继电器特性的无触点开关器件,单相SSR为四端有源器件,其中两个输入控制端,两个输出端,输入输出间为光隔离,输入端加上直流或脉冲洗好到一定电流值后,输出端就能从断态转变成通态。
此系统中我们使用的继电器为【型号】:MGR-1 DD220D25 【品名】:单相固态继电器25A 【控制方式】:直流控直流(DC-DC) 【负载电流】:25A 【负载电压】:5-220VDC 【控制电压】:3-32V/DC由于固态继电器无触点,无噪音,动作频率可以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