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财政大转型剖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入不敷出的财政收支
财政困难的原因: 1、税源流失,丁杂税、盐税严重课征不足; 2、大量战争开支、赔款以及英军掠夺和勒索钱款,一次次巨大军资耗费, 使清王朝不断陷入财政危机; 3、银贵钱贱的冲击,当时清朝财政极易受到钱银比价波动的影响,银价 高涨: 第一,加重人民赋税负担,租赋积欠严重; 第二,促使盐商亏本,无法完纳盐课; 第三,造成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的脱节; 第四,改变了田赋中货币成分与实物成分的比例。 4、河患和自然灾害、河务机构的贪污腐败破坏了农业经济,给人民的生 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限制了人民的贡赋能力,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清政 府防河、赈济的巨额开支; 5、官吏贪污严重,清政府整个财政机构已经腐烂,不能发挥应有职能; 6、国内经济状况恶化,鸦片贸易以及伴之而来的白银外流、银价高涨和 赔款支出向人民的转嫁,严重的自然灾害,官吏的贪污腐化,这一切都促 使了国内经济状况的恶化,加剧了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矛盾激化。
(3)财政自主权丧失
财政和作为财政核心的税收,是国家机器的经济基础, 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 财政自主权全面丧失: 第一,西方帝国主义篡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行政管 理权,抢走中国的大门钥匙; 第二,西方列强向清政府勒索巨额赔款和大举贷款,并以 关税和其他税项作为债款的担保条件或偿还基金,从而控 制中国关税和其他赋税的征收、分配大权,扼住中国财政 的咽喉。
(三)微观层面
(1)中国古代财政思想不足以满足发展要求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很早就出现了国 家预算制度和国家预算思想,但立足于农耕文明和封建 专制制度之上的中国古代预算和预算思想只能算是国家 预算和预算思想的萌芽。因为,第一,统治者个人的财 产、生活收支与国家财政的收支没有严格的区分,财政 收支往往因皇帝或大臣的随意性而变化,因而不可能有 完整系统的国家财政管理制度来规范皇室财产、生活开 支与国家财政收支活。第二,由于商品货币关系尚不发 达,不可能对国家财政收支事先进行详细的计算。第三, 古代专制社会财政收支及财政监督之权均操之君主,国 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手续,更没有审 批的机关。
(2)西方预算思想的传播
1840年的鸦片战争给对外部世界深闭固拒的清王朝 以巨大的冲击,英国的炮舰不仅粉碎了清王朝的武装 力量和冲破了天朝闭关自守的经济大门,也在思想意 识领域引起了第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从此开启了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842年前后一批中国人开始 编写和介绍西方和世界的书籍,如《海国图志》等, 为中国人打开观察世界的窗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述财政收支规模、结构的较多, 而对预算的完整性、公开性论述不够,特别是让广大 纳税人行使决策、监督权论述不够。可见,没有近代 民主政体就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预算制度和思 想,中国近代预算思想和预算制度不是从中国社会内 部自发产生的,而是伴随着近代西潮东渐而从西方舶 来的。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课本P179) 第一,海关税则制定权的丧失。 第二,海关税务行政管理权的丧失 第三,税款支配权和保管权的丧失 关税自主权丧失后果:(课本P181) 第一,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使关税完全丧失了保护本国民族工商业的作用 第二,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严重地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是中国丧失了民族尊严,加速 了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第三,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使近代财税具有了半殖民地性质
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财政大转型
主讲人:陶晓芸 PPT制作人:邓义山、黄翔 搜集资料:王希玥、冯丹、龙 兰、杨嘉豪,王希玥
综述 宏观层面 微观层面
现代财税体系框架基本确立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显著 财政赤字攀升与弥补
建立分税制和较为完善的预 决算管理体制
清末至民国时期财政大转型背景
(一)综述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国政府没 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拒绝主动开放和改革旧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经济进步主要集 中在军事工业、船舶工业、运输工业和纺织等轻工业领域。这一时期经 济发展十分缓慢,所追求的现代化逐渐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到政治制度 的现代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财政日益困难,以关税、盐税乃至厘金、田赋为担 保,不断向列强举借外债。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体系之中,清代的财政运行也越来越受到国际资本主义市场环境的制约, 在银价暴跌、物价上涨的冲击下,中国的海关税收收入和整个财政收入 的实际价值大大地跌落了。晚清财政史,同时也是列强对中国的财政掠 夺史。太平天国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鸦片战争以后赋税急剧加 重致使社会矛盾白热化而激起的。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清朝的 财政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财政权逐渐下落到地方督抚手上,地方吃 财政日益发展,解协饷制度趋于瓦解,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财政体系无 可挽回地走向了没落。中国传统经济破产、社会矛盾激化,内外战争与 割地赔款等一次次内忧外患加重了中国人忧患意识。
(二)wenku.baidu.com观层面
第一,在秦至清代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下,财 政管理是高度集中的,财权的高度集中主要表现在 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制度之上 第二,清代前期的财政是我国封建财政发展的巅峰, 清代财政是我国封建的实物财政向货币财政的重要 演变阶段. 第三,清末财政的重点由“征农”而转向“征商”, 却没有切断与其自然经济母体联接的纽带,从而成 为商品经济发展的桎梏,这构成了清末财政发展演 变的一个重要内容。
(5)财政体制的变化和中央同地方的矛盾
1、 财政运行方式的变化:解协饷制度与奏销制运行失效。 清代的解协饷制度是清朝调度全国财政的基本制度,它的 运行基础是各省的财政经常费用开支稳定,收支平衡,并 由中央政府控制。但是,太平天国时期,在财政危机形势 下,无论是奏销制度还是解协饷制度都无法正常运行了, 到战后,虽然财政形势趋于好转,但是,由于财政权的增 长,奏销制度的松弛,中央政府无法掌握全国财政收入情 况,这是不能保证中央财政支出增长需要的。因此,清政 府只能变通解协饷的制度的运行方式,除了指拨之外,还 采取了中央专项经费和税收分成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