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一)

合集下载

补充: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补充: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Logo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财 政部和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 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1
不同医疗保障制度比较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

住院统筹+家庭账户 住院统筹+门诊统筹 〔+大病统筹(费用,病种)〕

住院统筹 住院统筹+大病统筹(门诊特殊病种)
Logo
新农合2009-2011年

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50%筹资)

逐步提高政府补助(120元/年/人)

适当增加农民缴费( 30元/年/人)

社会统筹(住院) + 个人账户(门诊) 社会统筹(住院) + 大病补偿(门诊)

模式:板块式,通道式, + 补充医疗保险
Logo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参加对象:

城镇职工以外的其他人群
(儿童、学生、无业者、残疾人、老人——) 缴费标准

不同人群,不同绝对数缴纳标准



模式 住院统筹〔+门诊统筹,+特殊病种〕 补偿水平 一般50%左右 筹资成本高,筹资公平性低,保险覆盖率较 低
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


按人头付费
按病种付费 总额预付等方式

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 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Logo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变动趋势

综合采用多种支付方式是各国改革的共同方向 总额预算、预付制、按病种付费是各国改革趋势 监督管理很重要 加快医疗保险的信息化管理,能够较快提高医疗保 险监督管理的科学化、透明化和精细化

浅谈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最新)

浅谈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最新)

1.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和健康需求潜力巨大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正在加速,未来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将更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67亿(+5.22%),占总人口的11.90%。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从2007年的8.1%增加到了2012年的9.4%,并在五年内增长了1.3个百分点;从2013年到2018年,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从9.4%增加到11.9%。

年增长率为2.2pp,并且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

根据卫计委的数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整个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总个人口的3.6倍。

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总人口消耗的平均卫生资源的1.9倍。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和健康需求潜力巨大。

1.2医药行业未来5-10年的大趋势1.2.1政策带来的技术红利和工程师红利随着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创新药放量节奏的加快,国内创新药赚钱效应凸显。

比如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也是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其主要适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2018年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2.08亿元。

比如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恒瑞医药研发的1.1类新药,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带动了销量的大幅提升,整体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CRO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分别占据市场规模60%和30%,中国和印度各占2%,其余地区占比6%。

伴随着环保压力和工艺创新的压力以及中国的低成本人才资源,未来医药研发生产服务市场将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转移。

此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医药市场增长潜力大,未来将作为国际医药市场最快速的增长点,吸引跨国制药企业在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业务布局,将进一步助推新兴市场国家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中国医药外包企业将在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转移浪潮中占据最有优势的地位。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为他们解决了就医费用方面的烦恼。

本文将探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及其内容。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适用于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适用于城乡居民,由政府负责筹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适用于农村居民,由农民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共同缴费。

二、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经济困难的人群,为其提供医疗费用的补偿。

医疗救助由地方政府出资,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急诊救助、大病救助等多个方面。

同时,医疗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形成了多层次、全面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补充,针对罕见病、高价药、昂贵手术等大病的治疗费用提供保障。

通过大病保险,患者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

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设立的,个人参保缴费,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分担风险。

四、医疗费用统一管理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强调医疗费用的统一管理,通过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和医药材料价格等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过高增长。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医疗费用结算和监控系统,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和控制。

五、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医疗保障体系还注重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通过建立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保障患者的就医权益。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保障体系的顺利运行。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等多个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制度的运行,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就医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

那么,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一、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可以追溯到1949年。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的是以医疗救助和公益性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

这种医疗保障体系的缺陷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来源,经济上自给自足难以为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开始不断的改革和发展。

1998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3年,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全面启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开始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2007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医保个人账户制度。

随着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保障水平也逐步提高。

2010年,人口流动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启动。

2016年,我国启动第四轮全国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工作。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的进步和创新,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形态。

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当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已经从单一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向全民医保方向拓展,保障范围逐步扩大。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疗保障体系存在地区差异。

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医疗保障全国联网的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困难,例如医疗保障卡不能跨地区使用等。

其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存在保障水平不平等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同,保障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不同保障方式之间也存在不少的差异,例如在药品报销方面,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医保。

最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专科医疗资源比较集中,患者看专科医生难度较大;大医院的专家资源相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仍然过剩,中小规模医院经济效益低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

三、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措施必须采取以下的方向。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下面将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

第一阶段:建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1950年-1979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相对较为简单。

1950年,中央政府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集体经济的力量,实现了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的共担共济,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第二阶段:实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1980年-1993年)随着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进行了一些和调整。

1986年,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缴纳保险费,为农民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和补助。

这一制度使得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第三阶段: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2002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我国在1994年又将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升级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加大了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力度,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

第四阶段: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至今)2003年,我国又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提高了保障水平,还完善了报销比例、补偿方式等制度安排。

此外,还引入了定点医疗机构、医联体等机制,提升了农村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条件。

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再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后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

这一演变过程中,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都得到了不断提升,使得广大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未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与发展

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与发展

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

医疗保障制度是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助等各种形式的保障措施,旨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国家的基本保障能力。

一、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形式,是指通过缴纳保险费或财政补贴,由政府或社会团体为参保人提供医疗保障。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包括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通过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用,为企业员工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则是由政府组织实施,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和个人自愿缴纳保险费用的方式,为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提供医疗补偿和保障。

同时,我国还实施了大病保险和医保定点机构制度,为医疗保险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保障。

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我国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提升支付能力和效率。

2. 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实现“全民医保”。

3. 优化医保医药采购和价格监管机制,降低医疗费用。

4. 推行社会化医保服务机构,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

二、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指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特别是在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难以承担时,由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医疗保障措施。

医疗救助的优势在于直接面向有需要的人群,是医疗保障中的“救火队”。

在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中,主要包括“两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多种形式。

“两项救助”即城乡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不足部分和重特大疾病补充保险限额内费用超支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定进行救助。

而“临时救助”则是指针对一些突发性或特殊病情,需迅速救助的患者,由医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紧急救助。

在医疗救助制度方面,我国的改革方向主要有:1. 加强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完善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现行制度的确立
• 1998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指出, 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 本医疗保险制度。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构建新制度框架的医疗保险政 策体系基本形成。
• 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原先的国家与单位 保障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转向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统账结合 保险制度。
覆盖范围
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 城镇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到退 休年龄却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以及 其他没有工作的居民。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在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 推行基础上的又一项对城镇无业无 保人员的创新制度性医疗保障。
1
筹资 ➢自愿缴费 ➢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2011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参保补助标准为不低于 人均200元。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组员:詹远 周海磊 毕思琪 李剑桥 穆常春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
• 初步探索阶段 • 改革框架构建阶段 • 全面建设阶段
公费医疗 自发改革
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 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 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 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 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 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决定。
1
筹资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 在职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的2%。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历史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历史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历史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实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了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这个时期,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的健康权利。

1952年,国家颁布了《医疗保险暂行条例》,规定了企业和事业单位应该为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这标志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成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20世纪80年代,医疗保障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国家将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从公立医院转向了社会医疗保险,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得农村和城市居民都能够受到医疗保障的保护,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医疗保障体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国家开始推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同年,国家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2010年,国家成立了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管理医疗保障事务,进一步加强了医疗保障体系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到了今天,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之一。

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20
药品目录版本比较
2000版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2000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 中成药品种415个 中成药品种415个 – 西药品种725个 西药品种725个
2004版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2004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 中成药品种823个,增加98% 中成药品种823个,增加98% – 西药品种1031个(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为 西药品种1031个(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为 1027个),增幅达42% 1027个),增幅达42%
21
三、探索医疗保险药品管理新机制
22
基本背景
2009年中国启动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中国启动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全民医疗保障的新阶段 医疗保险药品管理进入新的探索发展阶段
23
2010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主要工作 2010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主要工作
25
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提高筹资标准
– 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 每人每年120元 每人每年120元 –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加快推进门诊统筹
– 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扩大到60%的统筹地区 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扩大到60%的统筹地区 – 新农合门诊统筹达到50%(力争达到60%)的统筹 新农合门诊统筹达到50%(力争达到60%)的统筹 地区 – 城镇职工医保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探索、总结经验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
保 障 主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 医疗 体
托 底 医疗 助 障
4

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时间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化、城市化 不断推进 ,医疗保 障适应 流
动 性 方 面 不 足 。 最 后 ,我 国老 龄 化 进 程 加快 ,医 疗保 障可 持 续 发展 面 临 挑 战 。 坚持 “ 覆盖 、保基本 、多层次 、 广
病延伸 ;逐步解 决保障水平 从低到高 的
问 题 ,提 高 并 均 衡 医 疗 保 障 待 遇 水 平 , 保障 人 民群 众 基本 医疗 。 ( 节选 自胡 晓 义副 部 长报 告 )
2 1年9 I - el c r 0 月 H a h度 初 步 建 立 。其 中 包 括 扩 大 定 点 医 疗 机 构 范 围 ;加 强 定 点 医 疗 机 构 管理 ;积 极 探 索 付 费 制 度 改 革 和 加 强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基 金 管 理 。 医 疗 保
险 服 务 体 系逐 步 完 善 ,逐 步 推 行 即 时 结
补 充 医 疗 和 商 业 健 康 保 险 为 补 充 ,覆 盖
城 乡 居 民 的 多 层 次 医 疗 保 障 体 系 ,逐 步
我 国 医疗 保 险 待 遇 水 平 稳 步 提 高 , 具 体 体 现 包 括 提 高 筹 资 水 平 ,财 政 补 助 标准不断 提高 ; “ 顶线 ”大幅提高 ; 封 不 断 提 高 住 院 医 疗 费 用 报 销 比 例 ;不 断
拓 宽保 障 范 围 。
实现 人 人 享 有 基本 医疗 保 障 。
体系建设 既要妥善处 理历史遗 留问题 ,
坚 持 “ 从 三 到 ” 方 针 。 优 先 解 三
决 基 本 医 疗 保 障 制 度 从 无 到 有 的 问题 ,
尽 快 实 现 全 民 医 保 的 目标 ;进 而 解 决 覆
我 国基 本 医疗 保 障 制 度 现 状 问题 及 发 展 趋 势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当代社会,健康是每个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

首先,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由多个层面构成。

在国家层面上,我国设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中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农村居民和城市非工作居民,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则覆盖了城市工作居民。

此外,政府还推行了医疗救助制度,用于救助无法承担医疗费用的贫困人口。

这些措施从不同层面保障了人们的医疗权益。

其次,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内容也非常丰富。

首先是医疗费用报销。

基本医疗保险为参保人提供了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报销,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

其次是医疗服务供应。

我国鼓励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还有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供应保障,以确保人们能够购买到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药品。

另外,还有医疗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

再次,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注重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

在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我们也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通过宣传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还开展了各种健康体检活动,提供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的机会。

最后,要保障医疗保障体系的顺利运行,还需要政府与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

政府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人力,同时加强医疗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医疗机构的运行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技能。

总结起来,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丰富多样。

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方式,人们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医疗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如基本医保的报销比例偏低,医疗服务不均衡等。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与发展(最终版)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与发展(最终版)
1.1.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医疗保健支出
选择的卫生支出比例指标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美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
13.4
14.1
14.814.6源自14.714.714.8
14.9
15.2
总值的百分比(THE)%GDP
德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
10.3
10.4
2005 14.7
45.5 18.5 28.9 6,259 2,850
2006 14.8
46.4 19.1 28.7 6,612 3,069
2007 14.9
46.8 19.0 28.5 6,928 3,240
2008 15.2
47.8 18.7 27.8 7,164 3,426
2009 16.2
48.6 18.7 28.3 7,410 3,602
2000 10.1 79.4 15.5 94.3
2,184 1,734
2001 10.2 79.4 15.7 94.3
2,220 1,762
2002 10.5 79.7 15.9 94.0
2,485 1,979
2003 10.9 77.2 15.8 93.6
3,133 2,418
2004 11.0 76.9 15.9 93.5
3,523 3,502
法国:
A. 选择的卫生支出比例 指标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百分比(THE)%GDP 各级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 总费用的百分比 各级政府卫生支出占各级 政府支出的百分比 社会保障基金占各级政府 卫生支出的百分比 卫生总费用/按汇率计算的 人均水平 各级政府卫生支出/按兑换 率计算的人均水平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

热㊀㊀点Һ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研究高㊀阁摘㊀要:农民的健康始终是中国领导人关注的焦点,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战略问题㊂虽然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但农民健康保护的发展尚未完全解决㊂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是中国政府和保险业关注的问题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㊂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将受到其很大的影响和制约㊂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㊁农村医疗保险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既是保护农民健康的需要,也是发展中国医疗事业的需要㊂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㊂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相对应的,以合作医疗为主㊁大病统筹为特色,同时,包括防疫,保健,生育等服务项目的社区性社会医疗保障制度㊂具体包括农村保健保偿制度㊁农村健康保险制度㊁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㊁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内容㊂二㊁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形式(一)农村保健保偿制度农村保健保偿制度,农村保健保偿制度是一种为特定人群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保偿制度,主要包括计划免疫系统和妇幼保健系统㊂它是一种保障性质的单向医疗保险制度,属于健康保险制度的范畴㊂(二)农村健康保险制度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探索是由卫计委和美国兰德研究所于1985年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进行的㊂在四川简阳㊁眉山2县3个乡镇26个村的4万名居民中进行的 中国农村健康保险试验研究 项目㊂该试验在总结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健康保险理论㊁技术和管理方法,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险模式㊂试验结果表明,将医疗保险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是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有效途径㊂健康保险的特点是严格的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㊂但到目前为止,农村医疗保险仍处于试验阶段㊂且大部分开展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如,广东云浮市政府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的农村健康保险㊂(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㊂主要特征:每个被保险人必须建立个人账户才能解决农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㊂当到达特定的数额后,实行大病社会统筹㊂该模型不仅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增加了参与者的利益㊂(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2年10月,党中央及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有关农村卫生工作 的决定,并提出了建议 向贫困农村家庭提供医疗援助 ㊂2003年11月,财政部㊁卫计委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 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㊂决定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有效改善中国农村集体人口的健康状况㊂三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㊂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在维护农民健康方面发挥作用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㊂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在第31次的会议上,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㊂它计划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㊂新修订的‘农业法“明文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以改善农民的健康㊂ 到目前为止,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开始有法律规定㊂(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首先,建立有关部门配合㊁卫生部门负责㊁国家政府领导的管理机制;其次,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补偿方案,在县(市㊁区)范围内,医疗费用的结算和报销方法以及医疗费用的现场报告,由指定的医疗机构独立选择;再次,还包括建立以资金管理和审计报销为核心的有关党和农民的监督制度;最后,形成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方面的规范,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社制度相联系的医疗救助体系㊂(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到2007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中国已有2451个县(市,区)开展;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为86.2%;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总支出为346.6亿元,补偿支出使大约4.5亿人次收益㊂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地区,农民的医疗负担减轻,大多数参与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㊂(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政府的卫生资金有效投放提供了制度平台该政策为参与农民的医疗提供了经济保障,并激活和释放了农民的医疗需求㊂且在新的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计划案的实施下,使得农民到农村医疗机构看病㊂这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是有益的㊂医疗服务工作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医疗卫生资源逐渐向广大农村医疗机构下沉㊂它有效地激发了农村医疗机构的活力,促进了农村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㊂四㊁结语与启示现阶段,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是多元化的㊂其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㊂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建立城乡一体化和非差别化医疗保障体系是目前重要工作任务㊂在系统设计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不断完善和巩固㊂逐步将农民纳入国民医疗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㊂参考文献:[1]王保真.医疗保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3]张德元.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昨天㊁今天和明天[J].调研日期,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医政司.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法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作者简介:高阁,云南财经大学㊂17。

中国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中国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 2年全国推广
•1994 年提出两江试点
•1998 年全国推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时期。2002 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
救助”,同时承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制度进行筹资支持。2003年,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标志着新农合制度的逐步建立,针对农村户籍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第二个阶段是1985年之后,主要调整制度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部份地区突破传统“单位”保障,对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试行社会统筹,如河北省自1985年进行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这一方式在1989年之后普遍开展。部份地区开始探索职工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如北京市东城区蔬菜公司。
三.新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和框架构建阶段(1992-2022年)
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及覆盖农村的传统合
作医疗制度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就建立了覆盖城镇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及覆盖农村的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这些制度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78 年,全国城镇职工有 9499 万人,其中8885 万人有劳保医疗制度保护,加之享受半费待遇的部份城镇职工家属,覆盖人群在一亿人摆布;农村传统合作医疗鼎盛时期,95%的农民从中获得保障。
公费医疗制度不断优化费用管理,探索费用控制机制。劳保医疗制度重点探索职工大病医疗费和离退休医疗费的社会统筹。这都为未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累了经验。这一时期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78-1985年期间,主要是针对旧有医疗保障制度微观设计缺陷,尝试引入需方费用分担机制。这一时期,政府对医疗机构投入不断减少,医疗机构营利动机强化。 知青回城, 城镇就业人口快速增加, 公费和劳保医疗覆盖人数不断增加, 加之就医免费, 患者缺乏费用意识, 城镇制度费用支出快速增长。1978-1986年间,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年增长率则为 14%和 11%。针对上述问题,制度作了如下改革探索:在公费和劳保医疗中引入患者自付,即“挂钩”。。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5、90年代的恢复和发展阶段。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如何建立新时期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中国对合作医疗的恢复与重建进行了艰难的探索。1993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93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卫生部在全国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提出《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报告。1994年,为了提供合作医疗立法的理论依据,国务院研究室、卫生部、农业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全国7省14县开展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和跟踪研究。1996年7月,卫生部在河南召开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经验交流会,提出了发展与完善合作医疗的具体措施。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合作医疗对于提高农民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到2000年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同年5月,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的若干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恢复发展。
从供给角度分析,因为付费方问题的解决,供给方(医院,医疗诊所)的问题也能解决。首先解除了价格管制,价格由医疗市场决定,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这种价格至少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利润。医院如果能够实现正常的利润,那么其提高医疗费用的动机就会消失。医院必须考虑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因而有动力维护自己的声誉,也会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约束。
具体措施
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正式施行,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从此有法可依。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障需求的日益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优化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中,我们应该关注保障范围的优化和保障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面向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的问题。

有些人群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扩大保障范围、提高补偿标准等措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二、加强医疗资源整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还需要加强对医疗资源的整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保障参保人员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中,信息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医疗保险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服务效率。

比如,可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让患者的健康数据能够在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方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重复检查和用药。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发现和预防医疗风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防范风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防范风险。

当前,医疗保险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虚假报销、滥用医疗资源等。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保险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医疗保险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包括优化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医疗资源整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管理和监督,防范风险。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历史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历史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历史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政府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医疗保障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

1. 1950年代-1970年代: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础在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刚刚建立的初期,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和工伤、疾病专属保险等渠道,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这一时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主要面向城乡居民,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基础。

2. 1980年代-1990年代:深化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这一时期,中国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着改革和完善的需求。

1980年代初,中国推行了医疗卫生体制的分级管理,鼓励地方政府投资,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994年,新的医疗保险法颁布,建立了医保基金,实现了医保基金统一管理。

3. 2000年代-2010年代: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体系这一时期,中国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003年,政府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对农村医疗保障进行了改革。

2008年,国家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医保全面改革推广。

2016年,政府提出了医疗保险全覆盖的目标,努力实现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医保的保障。

4. 2020年代至今:加强医保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近年来,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政府进一步加大医疗保险资金的投入,提高医保待遇和医疗服务水平。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加大了对重大疾病保险的投入,努力提高大病保险的覆盖率和赔付比例。

总的来说,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经历了从基础建设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起初,医疗保障体系主要针对城乡居民,通过国家投入和特定保险制度形成了基础。

随着改革的深化,医保体系逐渐完善,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的全面覆盖。

目前,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医保待遇和服务质量,为全体居民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保障。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卫生"赫然在列。

因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突出地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与市场经济发展造成医疗卫生的不适应1949年,中国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机构数为0.07个,1980年增加到1.83个,增加了25倍;1949年,中国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为9.32人,1980年增加到28.48人,增加了2倍。

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1981年的68岁,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78年的6‰,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0‰左右下降到1981年的35‰。

很多研究都对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给予积极评价:"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当时特殊的社会脉络造就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成绩":其一,社会经济环境日益改善使健康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其二,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可以有效地将医疗卫生服务推行到基层并落实到家庭和个人;其三,国家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生产具有强大的控制力。

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当时的最高政治权威毛泽东的思想,如"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等,具有普适性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原来的医疗卫生体系逐渐与市场取向的体制转轨不相适应。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指由国家和各级政府共同管理的一系列医疗保险制度和相关政策。

旨在为全国人民提供可负担得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可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两部分。

基本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组成,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涵盖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大群体,主要通过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来收集和分配资金,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待遇。

补充医疗保险则是基于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由个人或单位购买的附加医疗保险,针对特定疾病或特殊治疗提供更高保障。

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早于1998年开始实施,通过以工资总额为基数的缴费方式,保障了城镇职工在医疗费用方面的基本需求。

随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于2003年开始实施,以固定金额的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为基础,覆盖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失业人员等群体。

目前,全国已有近14亿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一系列的医疗保险待遇,包括住院、门诊、急诊、慢性病管理、生育等项目。

参保人员在享受这些待遇时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自费部分,其余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承担。

而对于低收入家庭和特定人群,政府还提供了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等措施,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除了基本医疗保险,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例如,城镇职工可以选择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以提高自己的保障水平。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补充医疗保险政策,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疾病提供更高保障。

然而,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不一,存在着待遇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管理。

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