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创新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以氯气的发现、应用为主线,学习氯气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教材分析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位于人教版必修Ⅰ第四章第二节,这一节一般分为2个课时,内容包含氯元素的存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教材编制中已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化学学科思想。本节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所学的离子反应、分类思想、原子结构及氧化还原理论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而此节学习之后,可以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同时通过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史话、实验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学氯离子的检验,在上一章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时已经知道了铁和氯气的反应;从学生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思考与质疑、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学生心理层面,处于高中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索,崇尚真理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前置教学目标

(1)认识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位置,用符合表征氯原子的结构,进一步确立内因是决定物质性质的根本原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知道氯离子检验方法。

(3)知道氯气的用途,形成绿色应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课堂教学目标

(1)通过仿真实验探究,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掌握氯气能与水、碱、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反应的化学性质。

(3)通过数字化实验,探究氯水成分及次氯酸见光分解产物,认知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重温科学家的氯气发现之旅,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NaOH、Ca(OH)2溶液反应

教学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将2个课时的内容合并为1个课时,利用微课将简单问题前置,课堂中学习教学重难点内容。采用“问题—研究”模式、“诱思探究”模式与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集体激励、类比、对立思考、转换思考等)。

微课前置的内容主要从氯所处的元素周期表位置、结构讲起,延伸至氯气的应用。试图让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表1.前置性微课思路设计

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以“氯气发现的化学史”为线索,以“科学精神,责任自觉”的价值追求为情感主线,根据情境的发展设置问题,问题紧紧相扣,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渗透化学学科思想。

表2.课堂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师研究教材,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初步研究进行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微课,给出预习提纲。准备数字化实验仪器和药品。

2.学生的学习准备:部分学生录制微课。观看微课,完成学案前置性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1.预设资源: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基于教材设计以“化学史”为线索的氯气发现之旅,充分激活教材,整合其中的“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等。

2.生成资源:教师通过判断重组、堵导变通,随机调整,点拨引导,巧妙暗示,充分利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数字化实验”、“思维导图”“在线检测”等,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