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人工气道的74例患者,给予人工气道护理安全管理,记录分析在施行人工气道护理安全管理情况下的临床疗效。结果:排除主动放弃治疗出院的4例患者,治愈35例,好转33例,死亡2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结论: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应用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使用。
标签: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直接插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导管的,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为主要目的,确保呼吸道通畅的人工气体通道[1-2]。除了提高通气功能,有效的人工气道能够帮助清理呼吸道内异物,为呼吸气囊及呼吸机的临床使用创造了条件。目前,机械通气是针对通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的常用临床方式,合理准确的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杜绝由于人工气道感染、阻塞、造成的临床并发症,因此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受到了临床的重视与关注[3]。本次研究中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人工气道的74例患者,其中男54例,女20例,年龄20~83岁,平均(58.5±5.6)岁。其中脑血管意外36例,中、重度脑损伤24例,急性中毒1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
1.2 护理方法
(1)在确保静脉输液通畅的情况下,实施安全管理,预防因意外风险造成相关并发症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昏迷患者及清醒合作患者可解除固定胶布后进行,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患者由于不能耐受刺激而躁动,出现导管移位。若口腔分泌物过多浸湿胶布引起固定不牢,应及时更换胶布,充分清洁口腔、牙垫、导管及面部后重新固定导管。(2)呼吸机的使用:注意机械的正常运转,固定气管插管,确保患者的呼吸频率与节律与呼吸机同步;气管插管的套囊充气采用压力监测法、最小漏气技术法或最小闭合积法。套囊压力一般不超过2.55 kPa(25 cm H2O)。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损伤气道黏膜,及时发现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出;防止气管导管扭曲、折叠影响气道通畅。气管切开保持导管处于中立位的位置,不前倾,不后仰,以免导管位移阻塞气道或压迫气管壁引起气管黏膜坏死。(3)给予患者心电监测:仔细监测血气分析,密切观察并记录注意患者的意识、脉搏、体温、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4)有效吸痰,确保呼吸道畅通: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做出有效的处理,避免因异物堵塞
气管插管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和发绀,即便患者少痰或无痰,也要求护理人员在每次吸痰操作后仔细观察两侧胸廓运动并听诊两肺呼吸音对称与否,随时妥善调整并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之间的位置。(5)精神安慰:当患者精神意识清楚时可适当的给予患者安慰,缓解其心理压力与紧张感,如果出现患者意识不清或者烦躁异常时可适当采取约束带等保护性措施,或者使用地西泮等镇静剂以减少躁动。
2 结果
在本次选取的7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中,除4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出院,治愈35例,有效33例(好转后转入专科病房接受治疗),死亡2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
3 讨论
人工气道的主要目标是纠正患者缺氧状态,营造呼吸气道通畅的人工气体通道[4]。除提高通气功能,有效的人工气道能够帮之清理呼吸道内异物,为呼吸气囊及呼吸机的临床使用创造了条件[5]。目前,机械通气是针对通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的常用临床方式,合理准确的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杜绝由于人工气道感染、阻塞、造成的临床并发症,因此人工气道呼吸安全管理受到了临床的重视与关注[6-7]。
本文主要采取有效吸痰、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正确掌握简易呼吸器及呼吸机的正常使用等措施,从确保呼吸道畅通、机器正常运转、建立患者良好精神状态几方面着手,进行了人工气道的呼吸安全管理。(1)各项检测指标的实时动态监测直观呈现患者病情,为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保障[8]。(2)多项研究证实合理科学的吸痰过程将直接影响临床的通气效果,要求正确时机为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控制吸痰持续时间、压力、频次、吸痰管插入长度[9]。痰量过多者,尽可能采取20°~30°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功能,定时更换卧位有利于肺部分泌物的引流,改善呼吸功能,体位引流加强排痰的效果[10]。对于呼吸装备的有效正确应用为临床抢救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显著纠正了低氧血症,值得关注[11-12]。同时要给予适度的气道湿化护理,及时排除痰液,避免其干燥结痂堵塞呼吸道,降低通气功能,为肺部感染埋下隐患,气道湿化护理的主要临床手段包括持续雾化、间断推注法加间断雾化法[13]。且临床中常选用高容低压的人工气囊,以避免因气囊压迫造成的气道黏膜水肿、缺血、坏死、溃疡等情况的发生。肺部的相关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也应及时予以重视,避免病情恶化[14]。除了在操作上改善患者的生理情况,适度的精神安慰与治疗,也减低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提高疗效,并为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提供了可能[15-16]。本次研究中,选择对象在给予人工气道的呼吸安全管理后,其临床有效率为97.14%,较高,表明人工气道的呼吸安全管理可以显著优化临床疗效,降低了安全风险,临床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患者的人工呼吸气道进行良好有效的安全管理管理,正确使用简易呼吸气囊及呼吸机,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堵塞,可以尽量减少肺部感染等临
床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临床疗效,促进医护关系和谐,维护院方和医疗人员的形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参考文献
[1]黄海星.ICU长期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27-29.
[2]陈潞,李水莉.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49-51.
[3]鲍桂军,杨洋,李萍.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22-323.
[4]王晓红.50例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34-1235.
[5]吴娟,陈志芳,施亚兰,等.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方法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学报,2009,30(1):61-62.
[6]徐凤彬.呼吸浅快指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4):65.
[7]刘阳,魏路清.呼吸生理学参数对于呼吸机撤离预测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33-34.
[8]徐素珠,周金梅,黄玉孙.颅脑外伤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52.
[9]廖常菊,林清芳.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54-155.
[10]谢素青.人工气道湿化现状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1):75,77.
[11]周莉.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的形成机理及预防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122-123.
[12]赵娜,马艳华.呼吸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101.
[13]张会芝,李慧颖.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态度现状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49-252.
[14] Makris A,Matala M E,Tsifigofis A,et al.Apnea and mydriasis after postoperative tramadol administration:all unusual complication and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