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晋城市实验小学校卫喜翠
xx年8月27、28、29三天,我们实验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义
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通过学习《品德与生活》新课标,加深了我
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
迫性。
学习过程中,我也收获颇多,倍受鼓舞。
下面谈谈自己的收
获体会和一些感悟。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最大的改革是把学生良好品德、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的培养目标切切实实地放在儿童的生活中去培养。
真正体
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发展性战略计划;真正遵循儿童生活
的逻辑,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当我们翻开《品德与社会》这本教科书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
门全新的课程。
它是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
门活动型综合课程。
它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对学
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
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儿童的品德和
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
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
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
世界,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只是没有生活的空谈,这样往往造成
学生的思想跟行为截然不同,口是心非,德育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走出小课堂进
入大社会,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唯有如此,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与社会》课
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品德与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品德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
师要注意观察生活,积淀(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丰厚的文化底蕴,捕捉生活
中的点滴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
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
们的老师一定能够更新理念,正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上好每
一节课,以实际行动践行品德回归生活这一理念。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
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材观上,教师由教材
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
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
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
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观上,
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
观察、体验与交流。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
验和经历。
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
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懂得珍惜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引
发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突出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新学期,我将不断加强自我反思,加强与其他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
站在一个真正的品德课程教育者的高度教我的学生,
与学生共享品德课自身的魅力。
xx年8月31日
【篇二: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
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
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
具体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握课程特点、深钻教材、充分准备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每一课都是几幅图配几句话。
如果照
本宣科式教学,一课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上完。
如果是从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三个方
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
上好一节课很难。
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
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
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
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老
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
资源。
如备课时一定收集网上或学生预先实际中的一些资料,丰厚
教学内容,从而接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才能享受成功
真实的生活有利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这已是人人皆知的
事实了,可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却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不能够把这种联系体现在实处。
有的担心生活太大,无处着手;有
的考虑学生的接触有限,难以体验;还有的顾虑生活太随意,难得
控制,会导致课堂学习一团糟凡凡点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难道走
进生活,开展德育教育真的就那么难吗?在教学《走进残疾人》这
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残疾人需要大家的关爱,我设计
真实的社会情境,开展体验残疾人生活艰难的活动。
一是让学生用
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
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
学生们通过这
两个体验活动后,真正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感受到了残疾人
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
课堂上短短几分钟的生活体验,胜过了教
师多少空泛的讲解,可见生活对于德育知识的教学是何其重要,而
联系生活组织教学又是多么的简单。
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都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
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突出课程的社会性
延伸课堂还要求教师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
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展望未
来的世界,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真正领悟生活的
真谛,并从中认识社会,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使课堂真正延伸到学
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生命流程之中。
这样才能立
足于各类富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载体,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世界,
服务于学生的全面终生发展。
例如《货比三家》就需要学生在课外
调查某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或超市的价格,再进行比较分析,让他
们知道同样的商品,价格可能不一样,影响价格的因素制约着商品
的价格。
如果不延伸课堂,不亲自比较,光靠老师的说教,学生很
难理解这些道理。
总之,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品德与社会》是提高学生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实践,了解社会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归纳、讨论、交流、表演等方式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获
取知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2):
九月十三日,我无比荣幸地来到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参加了小学品德
学科的国培计划的培训。
通过培训,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的精辟
见解所折服,也被来自宜宾市各区县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所感染。
虽
是秋天,我们却如沐春风,十五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将所学
总结如下: 此次培训,专家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
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
此次培训,内容广泛,图文并茂。
每个模块都有许多优秀教师进行讲解,
学习了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比较了中西方的德育教育,感悟了品
德课教学的新理念,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技能。
这次培训,给我思想
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懂得要以情为纽带,让感
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
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要充分挖掘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采用恰当的
教学策略,唤起孩子成长的渴望,给孩子一个梦想的天空。
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品德课的备课、上课,评课技能,互动研讨
在借班演练中的得失,观摩了郭老师的品德优质课。
通过这一系列
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师这个行业,以至
于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终身学习。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
须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
一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
同时加强必备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学、心
理学理论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解读教材,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
心理特点,更加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二是向有经验
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学习,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可以
少走弯路,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提
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用所学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努力
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感谢国培!
【篇三: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进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
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熟悉社会了
解社会,同时构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起学生酷爱生活的情感。
在
具体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掌控课程特点、深钻教材、充分预备是上好品德课的条件。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每课都是几幅图配几句话。
假如照本
宣科式教学,一课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上完。
假如是从知识与能力、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重视学生品德素养的进步。
上好一节课很难。
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入的感遭到作为一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愈来
愈需要丰富的知识。
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应用教
材上的内容,发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干知识和内容,另外一方面老师
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公道利用相干的社会资源。
如备课时一定搜集网上或学生预先实际中的一些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接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间隔,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才能享受成功
真实的生活有益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这已经是人人皆知
的事实了,可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却总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缘由,不能够把这类联系体现在实处。
有的担心生活太大,无处着手;有的
斟酌学生的接触有限,难以体验;还有的顾虑生活太随便,难得控制,会致使课堂学习一团糟凡凡点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难道走进生活,展开德育教育真的就那末难吗?在教学《走进残疾人》这一课时,为
了让学生更好地感遭到残疾人需要大家的关爱,我设计真实的社会
情境,展开体验残疾人生活艰巨的活动。
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往整
理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
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
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
动后,真正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感遭到了残疾人需要我们正
凡人的关爱。
课堂上短短几分钟的生活体验,胜过了教师多少空洞
的讲授,可见生活对德育知识的教学是何其重要,而联系生活组织
教学又是多么的简单。
我觉得,在条件答应的情况下,在品德与生
活课教学中,教师都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自
觉主动的往熟悉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
,构成良好的品德。
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突出课程的社会性
延伸课堂还要请教师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往访问,往调查,应用所学知识往分析社会现象,展看未来的世界,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真正领悟生活的真理,并从中熟悉社会,取得成功的愉悦感,使课堂真正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生命流程当中。
这样才能立足于各类富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载体,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世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毕生发展。
例如《货比三家》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调查某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或超市的价格,再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知道一样的商品,价格可能不一样,影响价格的因素制约着商品的价格。
假如不延伸课堂,不亲身比较,光靠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理解这些道理。
总之,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品德与社会》是进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实践,了解社会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回纳、讨论、交换、表演等方式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获得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