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求平均数练习题(稍难)

五年级求平均数练习题(稍难)
五年级求平均数练习题(稍难)

“求平均数”练习题

1. 有六个数的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六个数的平均数是8,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2. 有甲、乙、丙三个数,甲比乙大18,乙比丙大9,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求这三个数。

3. 五年级(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男生平均体重42千克,女生平均体重36千克,五年级(1)班全班学生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4. 一次测试,平均成绩是93.3分,复查后,发现把李明的89分误看成了97分,经重新计算,平均分为93.1分,这个班原来有多少名学生?

5. 右图是一个水泥厂2008年上半年每月

产量的条形统计图,读图填空。

1.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产量有()吨。

2.第二季度平均每月产量有()吨,

比第一季度平均月产量()了()吨。

3.上半年平均每月产量有()吨,用一

条线段在图上标出平均月产量的位置。

6. 小蔡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深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7. 一次时装模特大奖赛上,一个模特刚刚表演完,主持人说:下面请评委亮分,6分,8.5分,8.4分,8.9分,8.8分,8.3分,8.5分,8.7分,8.4分,8.5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1)如果不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选手平均分是()

(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选手平均分是()

(3)两种算分的方式哪一种算出的得分更能代表这位选手的水平?

8. 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数是91分,这六个人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位同学仅得65分。那么,居第三位的同学至少得了多少分?

9. 体操比赛有六位裁判评分,去掉最高分9.8分后,剩下五个分数的平均分就比原来的平均分少了0.05分,再去掉最低分9.42分,剩下四个分数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10. 暑假期间,小强每天都坚持游泳,并对所游的距离作了记录。如果他在暑假的最后一天游670米,则平均每天游495米;如果最后一天游778米,则平均每天游498米。如果他想平均每天游500米,那么最后一天应游多少米?

五年级求平均数练习题(难)

求平均数 1、 根据统计表填空。 某起重机厂2006年下半年各月产量统计表 (1)在上表填上合计数,并在右侧的图 中画出条形图。 (2)该厂平均每月产量为( )台, 请在图上用一条线段表示平均数。 (3)平均每季度产量为( )台。 (4)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平均月产量 ( )产了( )台。 2、 甲种酒每千克30元,乙种酒每千克24元。现在把甲种酒13千克与乙种酒8千克混合卖出,当剩余1千克时正好获得成本,每千克混合酒售价多少元? 3、 甲乙丙三人各拿出相等的钱去买同样的图书。分配时,甲要22本,乙要23本,丙要30本。因此,丙还给甲13.5元,丙还要还给乙多少元? 4、 小荣家住山南,小方家住山北。山南的山路长269米,山北的路长370米。小荣从家里出发去小方家,上坡时每分钟走16米,下坡时每分钟走24米。求小荣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5、 某班统计数学考试成绩,得平均成绩85.13分。事后复查,发现将张小云的成绩87分误作78分计算。经重新计算后,该班的平均成绩是85.31分。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月份 合计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产量(台) 420 405 450 465 510 540 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550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产量(台)

6、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小华爬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小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8、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58分;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46分;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这个运动员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多少分? 9、有六个数,其平均数为8.5,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9.2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0,第四个数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培优:求平均数

五年级数学培优:求平均数 1、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96千米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王师傅做了168个零件,李师傅做了172个,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零件? 1、⑴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了82千米,后3小时共行了16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⑵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1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55 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⑶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82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55千米,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⑷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共行90千米,用了2小时,从乙地返回甲地,用了2.5小时, 这辆汽车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艘轮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去时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3、王小明本学期共参加了五次英语测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数是93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88分,王小明这五次英语测试的平均分是多少? 4、劳动课上,男生和女生分别组队进行了折五角星比赛,下面是他们折五角星情况的统计表. 男生折五角星情况统计表 2001年12月 女生折五角星情况统计表 2001年12月

你认为可以评为优胜队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收获有 . 第一部分必做题 1、选择题. ⑴(☆)小红身高140厘米,小英身高150厘米,小方身高160厘米,三个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 (). ①大于140厘米②小于160厘米 ③大于140厘米而小于160厘米 ⑵(☆)五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去了37人,共植树132棵,二班去了35人,共植树 120棵,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正确的算式是(). ①(132+120)÷2 ②(132+120)÷(37+35) ⑶(☆☆)气象小组在一天的2时、8时、14时、20时测到的温度分别是13℃、16℃、25℃、 18℃,算出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正确的算式是(). ①(13+16+25+18)÷(2+8+14+20) ②(13+16+25+18)÷4 2、(☆)先估算,再解答. 下表是开发区学生年龄分布情况的数据,算一算,开发区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年龄(岁)8 9 10 11 人数10 21 35 13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Use pairs to determine posi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例1、“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 【教材、学情分析】 例1教学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已经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教材分三个层次教学:一、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产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需要;二、教学列和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行与第几列的规则;三、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这句话表明了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练一练”在例题的情境中进行。以数对知识为重点,设计了“列、行位置→数对表示→列、行位置”的线索,把例1教学的各个知识组成系统的结构。第1题先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巩固列与行的知识;再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进一步明确在数对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巩固数对的知识。第2题通过在图中寻找(6,5)的位置,具体解释这个数对的含义,加强对数对的理解,体会它能清楚、简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例1的情境图中,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各个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图中有6列、5行,任何一个列数不超过6、行数不超过5的数对都有一个学生的座位相对应。可以利用情境图的这些内涵,组织学生充分地“练一练”。 练习三第1~3题配合例1的教学,巩固列、行的知识,以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2题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有同列不同行,不同列同行,列、行都不同三种情况,隐含了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让学生在这些比较中,深入地体会数对。第3题花色地砖的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地砖的位置都在奇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地砖的排列是对称的,第7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地砖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7,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展开。 【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平均数的应用_沪教版

2019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 数的应用 1.某运输公司在一个星期里,前3天平均每天运货物1977吨,后4天平均每天运货物1970吨.这一星期平均每天运货物吨. 2.江滨小学有433个小朋友,分乘4辆汽车去儿童公园,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15人,如果第二、三、四辆车乘的人数相同,第三辆车乘了个小朋友. 3.学校食堂到宿舍相距300米,小军、小刚、小林三人轮流由两个人抬一桶水从食堂到宿舍,平均每人抬米. 4.爸爸体重69千克,小明体重是21千克,两人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判断对错)5.小红、小华、小明、小军、小强五位同学参加“创新杯”数学邀请赛初赛.已知他们五人的平均成绩是89分,小红、小明两人的平均成绩是91.5分,小华、小军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4分,小红、小军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6分,小军比小华高l0分.那么,这五位同学参加“创新杯”初赛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6.经测量得五(1)班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50、146、158、162、163、159、148、162. (1)求出这8名同学身高的平均值. (2)如果把平均身高作为标准,用正、负数表示出这8名同学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异.7.养护工养护一段铁路,开始6天一共养护了2.3千米,后15天平均每天养护0.4千米,这21天养路工平均每天养护多少千米铁路? 8. 一个化肥厂在一星期里,前三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0.2万吨,后四天共生产化肥1.5万吨,这个星期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万吨? 9.用计算器计算. 自然博物馆某一周参观人数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合计人数20214615397162220259 这一周平均每天到自然博物馆参观的有人. 10.某修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周修了354米,第二周修了468米,第三周修了300米,第四周修了246米,第五周修了332米.修路队平均每周修路多少米? 11.某班有40名同学,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90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100分,这个班期中考试数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12.新时代玩具厂有一份980个玩具的生产订单,如果客户要求14天完成,平均每天至少需要生产多少个? 13.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3,如果说把这个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0,则中间的那个数是多少? 14.A、B、C 3只相同的杯子,A、B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11厘米,B、C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12厘米,A、C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7厘米.这三杯水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5. 张阳的期末考试成绩单被弄污了,算算他的英语成绩是分. 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 809285 16.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走60米.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17.儿童服装店在“六一”儿童节卖了5箱服装,每箱6件,一共收入1500元,平均每件衣服多少元? 第1页/共8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写有数对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看!有的老师坐在教室后面,有的老师坐在走廊中间,而我则站在教室的前面。这描述了老师们在我们这间教室的什么?(位置) (师板书:位置)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列和行 师:那么就以刚才回答问题的这位同学为例,谁来描述一下他的位置。 生:。。。。第几排第几行。。。。 师:你讲的“排”、“行”指的是什么? 对,像这样竖着排列就叫竖排。(用手势比划)(板书:竖排)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称作一列(板书:列) 师:竖着排列叫竖排,那如果横着排列呢? 生:叫横排(板书:横排) 师:每一横排在数学上我们都叫做行,(板书:行)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竖排叫做列,把横排叫做行。 这位同学的位置是一定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生解释)

但是这样一一解释很不方便,所以确定位置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通常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以观察者的角度看)(师板书:从左往右、从前往后) 2、列和行的巩固 师:那么同学们来说一说,我们班的座位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确定列,通常以站在讲台上,面向全体学生,左边第一竖排为第一列。 现在请第2列的同学起立,再请第4行的同学起立,哪个同学站了两次?为什么?(因为他既站在第2列,又站在第4行。)师:按这样的列、行排列规则,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位置应该怎样描述?3、用列和行确定位置 师出示课本19页情境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谁来说一说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师:谁来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生:小强坐在第2列第3行。 4、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1)师出示点子图:如果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同学,刚才的座位图就可以用这样的点子图表示。这样看着更简单清楚,一眼就能找到第几列第几行。 师:你能描述一下小英的位置吗?你能很快说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师作想记录却跟不上状) (2)数对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能不能把表示位置的方法标的简练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强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2和3之间用逗号隔开,并用小括号括起来,写成(2,3)读作:二三。数学上把这两个数称为数对,请观察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 (3)导出课题 师:小强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也就是数对表示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补充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五年级“平均数”应用题练习(随堂教学)

五年级平均数练习题 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77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的分错抄成了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玲玲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外语和自然的平均分是84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四门学科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提高了3分。你知道玲玲的数学得了几分吗? 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平均数

平均数应用问题 专题简析 例题练习 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 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练习: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二 小芳与四名同学一起参加一次数学竞赛,那四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8,91,82,79,小芳的成绩 比五人的平均成绩高6分,求小芳的数学成绩? 练习: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为91.5分,语文,英语练习二两科的平均分为84昐,政治,英语两科平均分为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例题三 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练习: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四 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 该班平均成绩是91.1 分。问全班有多少同学?

练习:五(1)班有40人,期中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去参加体育比赛而缺考,全班平均分为92分。缺考的两位同学补考均为100分,这次五(1)班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例题五下图中的○内有五个数A、B、C、D、E,□内的数表示与它相连的所有○中的平均数。求C 是多少? 练习: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牛刀小试 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 班男生有多少人? 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4.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 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 多少?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正确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数学方法确定生活情境中的位置,理解列、行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描述位置。 教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击鼓传花”。 教师:(游戏)停!现在花在哪位同学手里,(学生回答),那大家能不能用学习过的知识描述一下这位同学的位置呢? 学生:我的前面、后面;左边、后边;第几组,第几排;第几行,第几列等。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列和行的含义。 1.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大家都表现的很踊跃,很好!老师刚刚发现有的同学用了行和列,那什么是列? 学生:列是竖着的,一竖条。 教师:那你给大家指一指。我们把这一竖排称之为一列,拿花的同学在第几列?(学生答)确定是第几列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边数,现在谁是观察者? 学生:老师。 教师:请同学们指一指谁是第一列同学。(单独请一位同学指出第一列)请第一列同学起立!(学生起立)对吗?请坐。那知道自己在第几列吗?(学生答),那老师考考你们,(指定学生)你在第几列啊?(问3位同学)。 教师:知道竖排是列之后,那什么是行呢? 学生:横着…(一横条) 教师:横是什么意思啊?大家一起比一比。(用手势比横排)我们把这样的一横排称之为一行,确定第几行,要从观察者的前面往后面数,现在谁是观察者? 学生:老师 教师:离老师最近的一行是第几行?(学生答:第一行)后面的依此类推。 下面,老师说指令大家做动作,好吗?(学生答。)第二行点点头;第五行拍拍手,停!大家都知道自己在第几行了吗?(学生答)那老师要问问了。 (指定4位学生回答自己在第几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 (1)引出移多补少、(2)(7+4+1)3 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板书:总数不变

一样多不一样多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板书课题) 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 生:会。(生自己完成)

反馈(7+4+1+8)4=5 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 (三)应用数学 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 1、国家旅游局关于20xx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 (2)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参考文本)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 评析(参考文本)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师让生介绍自己是哪个班的学生 生1:五年(6)班 生2:五(6)班 师:这两种介绍相比,有什么好处?就说6班行吗?

师:既简洁、又要准确是数学上很好的思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书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 出示情境图——班级的队列图 师:谁能介绍我们班班长的位置 生1:第2排右边数第2个 生2:第4组第2个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2:我是从左往右、从前往后数的 师:怎样才能准确的说出班长卓玲的位置,数学上有特定的规定 教师介绍列与行,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是列,从前往后数是行,让生上台试指出各列和各行 师:现在谁能用第几列第几行说说卓玲的位置 生:第4列第2行(教师板书)

求平均数练习题精选24题

求平均数练习题精选24题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在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丁丁、宁宁所在的五(1)班学生自发组织了捐书活动。每个小组捐书的本数分别为:55本、50本、48本、54本、49本、53本、54本、53本。平均每个小组捐书多少本? 2、求1962、197 3、1981、199 4、2005的平均数。 3、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 4、小岗计划4天做15道数学题,结果多做了9道。平均每天做了多少道? 5、一小组同学体检量身高时发现其中2人的身高是123厘米,另外4人的身高均为132厘米。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6、植树节少先队员种树,第一天种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种了315棵,平均每天种多少棵? 7、气象站在一天的1点、7点、13点、19点,测得的温度分别是摄氏8度、15度、24度、17度。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气温。 8、果园工人分两组摘苹果.第一组12 人,共摘苹果4800 千克;第二组13 人,共摘苹果5850 千克。平均每人摘苹果多少千克? 9、果园工人分两组摘苹果。每一组12 人,平均每人摘苹果400 千克;第二组13 人,平均每人摘苹果450 千克。这些工人平均每人摘苹果多少千克? 10、茶场工人分两组采茶,第一组11 人,平均每人采茶8 千克;第二组9 人,共采茶82千克。平均每组采茶多少千克?平均每人采茶多少千克? 11、四(3)班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好事30件,第二天上午做好事12件,下午做好事15件,四(3)班同学平均每天做好事多少件数? 12、学校举行演讲比赛,9位老师给一位同学的打分如下。 4 7 7. 5 8 8.1 8.3 9 9.8 9 请采用一种方法给出这位同学合理的分数。 13、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五年级数学平均数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平均数测试 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平均数问题思维规律: 1、平均数问题是指几个不相等的同类数量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最后求得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又称算术平均数问题,题中提供的条件使我们比较容易地求出总和与相应的加数个数,我们再根据基本关系式就可直接求出平均数。 3、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又称作加权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时,先根据题意找出总数量及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然后再求解。 4、有一些问题有时求部分平均数,有时根据平均数求个别数量,这样的题中往往提供几个部分平均数或全体平均数,然后围绕这些不同的平均数提出问题,数量关系相对复杂。 5、相关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思维训练: 一、公式法 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多少后,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50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数是90分。可是,丙在抄分数时,把甲的成绩错抄成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为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3、

二、等式代换法 3、李小宁参加6次测试。第3、4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4次比第3次多得多少分? 4、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4,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1,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2。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三、移多补少法 5、一个旅游团出游,平均每人应付车费40元。后来又增加了8人,这样每人应付车费是35元,租车费是多少元? 6、小红测试每分钟跳绳的次数,前四次跳的分别是:180下,180下,175下,185下。第五次比全部跳的平均数还多32下。那么全部五次跳的平均数是多少下? 7、 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五次实验结果的记录中,平均值是90,中间值是91,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94,那么五次实验中,最小的两个数据之和是______。 2、小明参加了若干次数学测验,其中一次的成绩是7和9构成的两位数,如果是97分,那么他的平均分是90分;如果是79分,那么他的平均分为88分。小明参加数学测验的次数是_______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教学 反思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师事先在黑板上写上位置,然后:XXX,请你描述一下你现在的位置,XXX,也请你说说你的位置; 师:他们介绍自己的座位,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师小结:他们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既提到了自己所在的横排,也提到了自己所在的竖排,提一个行不行?生:不行。师:所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条件。 2.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确定位置的例子,你能举例吗?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以站在讲台上,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出示课件平面图,展示,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在平面图上看就是从下往上数。 3.师:你能用第()列第()行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吗? 生自由说 二、新授 (一)认识数对

1、师:除了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你们想知道吗?生(想);那就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去寻找答案吧!请自学数学书19页自,并思考。 (1)数学上用()表示物体位置 (2)()由()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第二个数表示(),两个数要放到()里,并用()隔开。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并揭示课题。在位置前加上用数对确定。 (3)你现在在教室的位置是第()列第()行,用数对表示是() 此处多抽一些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的意思, 师:在平面图上你能确定同学的位置吗?出示例1主题图,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师板书,问:王艳和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时都有4和3,为什么他们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呢?生:虽然他们数对是都有4和3,可表示的意思并不同,既不在同一列上,也不在同一行上,所以他们肯定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师:你真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 (二)介绍数对的数学史 向这样把两个有顺序的数组成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充分体现了数学表达的简约之美。这么伟大的发明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数对是由17世纪欧洲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笛卡尔便把蜘蛛的位置作为开始,标为(0,0),然后使用数对表示出了蜘蛛网上所有的交叉点。再后来又通过数对发明了直角坐标系,为近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祝老师建议同学们仔细观察,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笛卡尔哦! (三)教学在同一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的特点 1、师: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师板书: (3,1)(3,2)(3,3)(3,4)(3,5)(3,6)(3,7)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说:他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的第一个数是相同的; 师:说明什么?

五年级数学《平均数计算》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平均数计算》练习题 在学习数学中,大量的练习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五年级数学《平均数计算》的一些练习题,供大家参考练习。 1.某校学生在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活动中,省下零用钱为贫困山区失学儿童捐款.各班捐款数额如下(单位为元):99, 101,103,97,98,102,96, 104,95,105,则该校 平均每班捐款为______元. 2.某小组的一次测验成绩统计如下:得100分的3人,90分的3人,80分的2人,65分的2人,60分的1人,54分的1人,计算本次测验的小组平均成绩是______分. 3.为了解某校初三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样检查了100人的视力,在这个问题中个体是______,样本的容量是______. 4.为了考察某地区初中毕业生数学升学的情况,从中抽查了200名考生的成绩,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 5.若两组数x1,x2,…,xn;y1,y2,…,yn,它们的平均数平均数是______. 6.为了了解10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20个进行试验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个体是______,样本是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 7.为了考察初中三年级共一万名考生的数学升学成绩,从中抽出了10袋试卷,每袋 30份,那么样本容量是______. 8.已知样本:1,3,5,7,9,则它的样本容量是______. 9.为了考察一个养鸡场里鸡的生长情况,从中抽取5只,称得它们的重量(单位:kg) 分别如下:3.0,3.4,3.1,3.3,3.2.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______,样本的容量是______, 样本的平均数是______. 10.平均数问题:(高等难度) 幼儿园有三个班,甲班比乙班多4人,乙班比丙班多4人,老师给小孩分枣,甲班 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结果 甲班比乙班共多分3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问:三个班总共分了多少个枣? 平均数问题答案: 设丙班有x个小孩,那么乙班就有(x+4)个小孩,甲班有(x+8)个小孩。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教 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平均数的只是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人数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三(2)班学生投篮成绩)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上周,我们班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每队选出4名选手作为代表,看,这是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投中篮球个数的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2、让学生读出统计图的数据:女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男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你觉得这两个队哪个队实力强,说说你的理由 女生队:4+5+4+5=18(个)男生队:7+3+5+9=24(个)设计意图:在真实的情境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活动二:人数不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总数知道了男生队获胜了,现在老师加入了女生队里(出示第二次投篮比赛的统计图),这一次你知道哪队获胜吗?学生会有争论,有的认为奖牌应奖给女生队组,因为女生队投中的总数多,有的认为女生队的人数比男生队多不公平,最后总结出了用每组投中的平均数来比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

五年级平均数应用题

五年级平均数应用题 1.小军参加了三科的测试。已知:语文和英语平均分是90分,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4分,数学和语文的平均分是95分,问小军这三科的平均分成绩是多少? 2.小明期未考试五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1分,如果去掉最高的数学100分和最低的英语分后,其余3科的平均分是90分,求英语分是多少分? 3.化肥厂计划用15天生产化肥4500吨,前5天平均每天生产340吨,后又提高了产量,结果提前3天就完了任务。求后几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 4,。七个数排成一列,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43,后4个数的平均数是72。已知七个数的平均数是56,求第四个数是多少? 5.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其中男学生平均60分,女学生平均70分。男学生比女学生多多少名?

6.机床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一车间、二车间共有80人参加了竞赛。结果80人的平均分是90分,一车间的平均分是92分,二车间的平均分是87分。求一、二车间各有多少人参加法律知识竞赛。 7.轮船从甲港航行到乙港,每小时航行18千米,10小时到达乙港。返回时顺水,8小时航行到甲港。求轮船往返航行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24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26朵。已知丁做了28朵,求甲做了多少朵? 9有三个数。甲、乙的平均数是21.5,乙、丙的平均数是22.5,甲、丙的平均数是16。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10.某校八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所得的平均分是87.5分,其中A同学得86分。如果A同学只得74分,那么他们的平均分就降低了多少分?

11个自然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成一排,求得它们的平均数是46。已知前3个数是30,后5个数的平均数是54,求第三个数是 多少? 12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时每小时行 驶45千米,从乙地返回甲地时,由于上坡较多平均每小时行驶36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 13两块菜地共创收14000元,平均每公顷收入1750元。已知第一块菜地每公顷收入2500元,比第二块菜地每公顷多收1000元。这两块菜地各有多少公顷? 14,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15,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

(1)引出移多补少、(2)(7+4+1)÷3 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板书:总数不变 一样多不一样多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板书课题) 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 生:会。(生自己完成) 反馈 (7+4+1+8)÷4=5 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 (三)应用数学 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 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 (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开北京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 3、三年级1班平均身高为136厘米。 (四)、研究平均身高 1、刚才谈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该怎么办呢? 出示三年级某班的身高统计表(单位:厘米) ①140 141 139 143142 145 ②135 134 136 131 132 134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优秀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乐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 学生:501班。 教师:这个“501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如果说是五年级呢?单说一班呢?(都不能准确地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你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位置,在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开放式地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 (1)引出移多补少、(2)(7+4+1)÷3 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板书:总数不变 一样多不一样多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板书课题) 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 生:会。(生自己完成) 反馈(7+4+1+8)÷4=5 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应用数学 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