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堂检测

【知识梳理】

1. 农作物品种

(l)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西周时期, 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3. 耕作方法和技术

(l)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 商周时期: 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 春秋战国: 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4)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 西汉: 实行二牛三人耦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6) 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 耕作工具

(1) 刀耕火种:①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②用石犁翻土播种。③神农氏创制耒耜。

(2) 石器锄耕:①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农具, 但很少使用。②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仍

是重要工具。

(3) 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 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②西汉: 赵

过推广耦犁, 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③东汉: 使用藕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安装了犁评, 可调节犁耕的深浅。4. 耕作制度

(1)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 宋朝以后, 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 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 水利灌溉

(1) 水利工程:①战国:都江堰。②汉朝: 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 灌溉工具:①曹魏:翻车。②唐朝:筒车。③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④明清: 出现风力水车。

6. 经营方式

(l) 集体劳作:①原因: 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②表现:商周时期, 土地国有, 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②特点: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③条件: 农民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蓄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④困难: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⑤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学习探究】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提示: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②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④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知识梳理】

1.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l) 冶金业:①原始社会晚期, 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②商周时代,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③西周晚期, 中国已有铁器。④两汉出现高炉冶铁和炒钢技术 ,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⑤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2) 制瓷业: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时烧出成熟的青瓷。③北朝烧出成熟

的白瓷。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远销欧非。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出现了五大名窑。⑥明清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彩瓷、法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 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 我国已有丝织品。②商朝已有织机, 能织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④西汉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中国丝绸远销亚欧。⑤唐

代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⑥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⑦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 技艺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 春秋战国和秦汉的不断发展。

(2) 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3) 隋唐得以恢复和发展。

(4) 两宋以后在艰难曲折中发展。

(5) 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6) 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纺织业中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江南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7)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西汉开始,中国向亚欧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2)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此其对外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学习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提示:

(1) 生产部门不断增多, 分工日益细化, 技术不断进步。

(2) 长期领先世界, 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3) 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明朝中后期, 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4)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 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 以后逐渐转移到南方。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 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知识梳理】

1.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l)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商人社会地位提高。③各地出现许

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秦汉以来: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②商人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隋唐时期: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②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两宋时期:①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②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时期:①城镇上也依然呈现繁荣景象。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③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 , 出现了“商帮”, 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①宋朝以前: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按时开市、闭市。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 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②表现: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 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 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3.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l)概况:①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设有市舶使, 专管对外贸易。③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④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⑤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只开广州一处通商, 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是一种朝贡贸易, 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学习探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

提示: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

(2)阶段性特征明显, 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3)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城市逐渐增多, 城市的商业性和经济功能逐步加强。

(4)在明前期之前对外贸易兴盛, 特别是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 并促成了沿途商业城市兴盛, 但此后衰落。

(5)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6)商人群体活跃, 到明清时期, 出现实力雄厚的大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