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09级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yxw

学号:*********

指导教师:史老师苏老师张老师董老师完成时间:2011年11月14日

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作为自然地理学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在完成自然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基本原理以及自然地理要素野外判别方法的前提下,有组织开展的一次自然地理多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综合实习。旨在培养GIS专业学生野外识别自然地理要素的能力、野外数据采集能力及自然地理时空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协作和艰苦朴素的科学素养。

二、实习准备

1.时间安排:

2011年10月28号至2011年11月2号。理论上各个实习地安排一天(考虑地理景观因素及行程,东川实习点安排两天,石林与抚仙湖实习点合并为一天进行实习。)

2.熟悉实习路线:

○1:昆明(呈贡)【起始点】;○2:东川;○3:巧家;

○4:会泽;○5:曲靖;○6:石林;○7:抚仙湖

注:图中箭头方向代表实习前进路线

3.实习装备:

1)图鉴:地形图、遥感图像、地图册;

2)仪器:高程表、GPS、、地质罗盘、电子温湿度计;

3)工具:地质锤、铁锹、铁锄、小刀、钢卷尺、土壤比色卡、PH试纸、盐酸、样品收集带;

4)笔,记录本

三、实习内容

一)各实习点自然地理要素识别、鉴定

将在各个实习点所见闻的自然地理景观、所做的鉴别记录分别整理,最后再做总结、对比分析,得出一般结论。1.昆明→东川(2011/10/28 am8:30—12:30)

清晨从学校出发,向东川方向前进,海拔一路攀升至2200m,海拔1940m的小石坝,公路两侧植被主要为云南松,间杂少许灌木丛。到海拔接近2220m的双龙,植被几乎全是云南松及柏树。之后海拔开始下降,到嵩明(N25°14` 16.1`` E102°58` 18``)后,地势起伏较小,有广阔的平地,四周高山环绕,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同时,植被类型出现亚热带细叶阔叶林,池塘旁边有垂柳生长。在无植被覆盖的裸土地上现不完全发育的石芽和溶沟。到达功山后,继续前进,海拔开始急剧下降,在行进数十千米的过程中,海拔陡降600m,随着高程的降低,植被类型也明显变化,出现合欢树,龙舌兰等干热河谷

植物。公路异侧的山体上分布着显著的河流阶地地貌,可数出其级数为4—6级。观察路旁的大白河,发现该河流泥沙淤积严重,同时水流分为多叉,是典型的辫状河。在接近东川的时候,可见数个泥石流冲积扇。

2.东川城区→红土地(2011/10/28 pm14:00—15:55)

①沿途各海拔高度带上所出现地理景观见下表:

②在红土地(N25°54' 45.1'' E103°3' 56'')所进行考察

从红土地向两侧眺望,可以看到深切的大峡谷(河谷深切近700m),在峡谷两侧有明显的河谷阶地分布。根据已有资料分析,该阶地是由古代水系分水岭形成的夷平面经剥蚀后形成的,沿着河流带状分布。

红土地上的土壤类型为山原红壤,其土色暗红,粘土矿物以高岭土为主并伴有铝石。土体内含有活化度较高的三价铁离子。根据文献资料考证,东川的红土地是在约2亿年前的一套火上碎屑岩上发育的一套大型土壤层,形成机制为—较快的岩石脱硅富铝化过程。

3.东川城区→城西北泥石流发育区(2011/10/29 am8:40—9:50 N26°16' 27.7'' E103°5' 41.8'')

该区域泥石流沉积物混杂堆积,磨圆度小,无分选,大小间杂。大部分岩石滴加盐酸后无气泡产生,说明是非碳酸盐类岩石。在混杂的部分岩石中,可见丝绢光泽的云母以及硬度大、无解理油状光泽的石英。而从纹理、结构、构造分析,该区域岩石大部分为变质岩类的千枚岩。其断裂面分层,无解理,岩石两个面有垂直交错的纹理,结构松散,这与东川地区泥石流频发紧密相关。

该实习点处在一个大型泥石流冲积扇上,在该冲积扇上筑有减缓泥石流灾害的缓冲沟,其工作原理是对泥石流巨大能量的削减。在这个冲积扇上,同学们使用地质罗盘仪进行了坡度、走向的测量,该坡

较为缓和,测得坡度在4°--5°间。

观察河流两岸,发现对岸并不存在与该区域相同的岩石构造,则说明确实是一个断层(这一区域也处在小江断裂带上)。

该地由于泥石流频发,加之山体水土流失严重,野生植物较少生存。有羽状复叶豆科合欢、大戟科蓖麻、戟叶酸模(酸浆草)等耐旱植物生长。

4.东川区人文地理(2011/10/29 pm14:00—16:00)

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之所以称“铜都”,是因为:其一,东川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可追溯至汉代;其二,东川铜矿储量丰富,是古代中国最大的铜矿区。其三,东川铜是清朝时期铸币造器的最重要的原料来源之一。清朝钱币有百分之七十系东川铜鼓铸的。

东川是云南乃至全中国泥石流最频发的地区之一,每年,光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泥石流就暴发数十起。东川蒋家沟被称作“泥石流天然博物馆”,就是因为蒋家沟泥石流规模宏大,构造典型。

5.东川→巧家(2011/10/30 am8:30—12:30)

①格勒(N26°30' 31.38'' E103°3' 1.21'' 高程H:880m):从东川向该地行进的过程中,路两旁岩层中的间杂物由巨大的砾石渐变为较小的岩石再到细泥沙。格勒收费站边上,有一套裸露的发育完好的湖泊沉积物,该沉积物颗粒细小,分选好,层理显著。

②在小江汇入金沙江河口附近,海拔980米的地方也发现层理显著的

泥沙沉积物,在整个山体中,嵌入一层层整合接触的沉积物,旁边又是深切的沟谷,可推测该地沉积物为堰塞湖沉积物。

6.巧家县城→县城对岸一高地及金沙江畔(2011/10/30 pm14:00--19:00)

①巧家西北方向一阶地(H:1050E26°56'33.2'' E 102°51' 52.3'')

从这块高地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巧家县城处在一个大型的滑坡体上,其后是小江断裂带向西北的沿伸(结合DEM图像、遥感图像识别)。由于处于金沙江河谷,该地气候炎热干燥,同时湿度较大。在该地的黄土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其中含有碳酸盐,土质不含石砾,说明该土层是由风沉积作用形成。该地由于水热条件好,植物广泛分布,有壳斗科的领春木、亚热带阔叶林木桑树、大片合欢。

②金沙江畔(温度t:29.2°湿度:46.2%Rh )

金沙江边的沉积物主要是种类全、分选好、磨圆度高的岩石。岩石中的黑色矿物有两种,解理面垂直的为角闪石,斜交124°的为辉石。岩石中若二氧化硅过饱和,则现石英。

7.巧家→会泽(2011/10/31 am8:30--16:30)

①在小江两岸一山脊(N26°26' 24'' E103 °4' 4.8'' H:950m t:30°湿度:44%Rh)上有燥红壤发育。土壤是指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空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疏松表层。燥红壤是发育在干热地区稀树草性植被下的土壤具有灰棕色腐殖质层(A层)和红褐色、块状结构的奠基层(B层),粘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