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早期治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早期治疗措施
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患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的间质性肺炎,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罗音等,可合并肺外症状[2],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为主,红霉素作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好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但红霉素静脉给药的副作用较多,并且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耐药性[3]。近年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逐渐成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新型抗生素,并得到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普遍认可。本研究中,201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红霉素和观察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肺部罗音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符合WHO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药物过敏患者。40例对照组中,均为男性,年龄18.3~25.4岁,平均年龄19.33.7岁,病程2.0~9.5d,平均病程3.51.2d 40例观察组中,均为男性,年龄19.0~26.7岁,平均年龄19.63.3岁,病程2.1~9.2d,平均病程3.31.1d。两组性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静滴红霉素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每日剂量为30mgkg,每日一次,治疗2周 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首先静滴阿奇霉素注射液广东顺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每日剂量为10mgkg,每日一次,治疗3~5d,停药4d后,再口服阿奇霉素片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首日0.5g,2~5日0.25g,每日一次,连续服用3d,7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4.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发热、咳嗽、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治疗7d,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0~14d肺部体征及肺部X线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d临床症状减轻,10~14d肺部体征有所好转,肺部X线阴影明显减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肺部X线检查均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7. 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8. 两组患者发热、咳嗽、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9.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局部疼痛、皮疹、恶心呕吐、ALT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具有起病重、进展快、易反复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累及多器官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因此,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根本发挥不了临床效果[4]。 目前,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7]。发病初期采用静滴阿奇霉素注射液,有效控制病情,随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片,在确保治疗的同时,降低阿奇霉素静脉用量,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治疗成本。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发热、咳嗽、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果表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局部疼痛、皮疹、恶心呕吐、ALT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总而言之,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基层医院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但是,该研究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并且随访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的多样本、长期随访性研究。